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07年高林二中语文版七年级(下)期中考试卷

2007年高林二中语文版七年级(下)期中考试卷

2006—2007学年度期中测试七年级(下)语文试题原创作者:高林二中刘利第一部分(1—3题,共21分)1、根据课文原句填空。

(5分)①,江春入旧年。

②最是一年春好处,。

③纤纤擢素手,。

④,愁云惨淡万里凝。

⑤稻花香里说丰年,。

2、根据要求写出相应的内容。

(10分)⑥《饮酒》中表现作者和大自然融为一体,悠然自得的诗句是、。

⑦《雁门太守行》中表现将士们誓死报国的诗句、。

⑧《渡荆门送别》中表现诗人对故乡无限爱恋之情的诗句是、。

⑨《春望》中借物抒发忧国情怀,感人至深的诗句是,。

⑩《陋室铭》中写室中人交往之雅的语句是,。

3、简答。

①读一定数量的课外文学名着,是语文学习的基本要求。

下面请你做一个简要的读书札记。

(2②口语交际。

(2分)一次,住宾馆的王先生退房交钥匙时,服务员想查看客房是否丢失或损坏了东西,但又不便直说。

你看她在查看前后会怎么说才能履行职责,又使王先生能够接受。

(查看前)服务员微笑着说:(查看后)服务员微笑着说:③综合性学习在语文学习过程中,你一定参加过许多次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谈谈你印象最深的一次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是什么?其中最大的收获是什么?(2分)第二部分(4—27题,共49分)(一)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11分)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4、文章作者是宋代哲学家(1分)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2分)①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蕃②菊之爱,陶后鲜.有闻鲜6、将文中空缺的语句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2分),。

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①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②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8、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11分)喜马拉雅之谜①科学家经过测量,发现已高达8848米的喜马拉雅山脉仍在升高,近万年来,喜马拉雅山脉升高了500米,即每年以5厘米的速度上升。

人们不禁要问:喜马拉雅山脉会突破万米大关吗?②一些地质学家认为:地球上的山脉是不会超过万米大关的。

他们曾经用生活中的一个例子做了解释:如果我们用雪白细嫩的豆腐来“叠罗汉”,那么,不需要叠几层,最低层的豆腐将由于承受不了其上面的压力而最终“垮台”。

这个例子同样适用于山脉的升高。

因为山脉的升高也就像是在“叠罗汉”,因不过是用泥土、岩石在不断地堆积而已。

在山体不断抬升之际,山体所承受的压力也是相应增大,一旦达到极限,偌大的山体就会像豆腐一样散架崩塌。

那么,地球上的山脉底座究竟能承受多大的负荷呢?③经过推算,科学家们认为这个极限负荷是当山脉上升至10000米时的负荷。

这一假说同样证明了地球上至今没有万米高山的原因。

④然而,喜马拉雅山脉还在不断上升,如果上升速度仍保持每年5厘米不变,那么不用25000年,它的高度将超过万米,到那时,喜马拉雅是散架崩塌,还是继续高耸在地球上,可以说至今还是一个谜。

9、文中加点词“极限”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10、本文使用的说明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至少写出3项)(3分)11、文中用豆腐“叠罗汉”作比,是为了说明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2分)12、为什么“地球上至今没有万米高山”?(2分)13、根据本文的知识和你平时的积累,设想一下25000年以后,喜马拉雅山会是什么样?(2分)(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15分)渔王的儿子有个渔人有着一流的捕鱼技术,被渔民们尊为“渔王”。

然而“渔王”年老的时候非常苦恼,因为他的三个儿子的渔技都很平庸。

于是他经常向人诉说心中的苦恼:“我真不明白,我捕鱼的技术这么好,我的儿子们为什么这么差?我从他们懂事起就传授捕鱼技术给他们,从最基本的东西教起,告诉他们怎样织网最容易捕捉到鱼,怎样划船不会惊动鱼,怎样下网最容易请鱼入瓮。

他们长大了,我又教他们怎样识潮汐,辨鱼汛——凡是我长年辛辛苦苦总结出来的经验,我都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们,可他们的捕鱼技术竟然赶不上技术比我差的渔民的儿子!”一位路人听了他的诉说后,问:“你一直手把手地教他们吗?”“是的,为了让他们得到一流的捕鱼技术,我教得很仔细很耐心。

”“他们一直跟随着你吗?“是的,为了让他们少走弯路,我一直让他们跟着我学。

”路人说:“这样说来你的错误就很明显了,你只传授给了他们技术,却没有传授给他们教训——对于才能来说,没有教训和没有经验一样,都不能使人成大器。

”14、“渔王”年老的时候为什么苦恼?(用文中的话回答)(2分)15、“从最基本的东西教起”表明渔王在教孩子捕鱼技术上的做法是:。

(一个成语)(1分)16、渔人的失误是什么?(2分)17、“路人”的观点是什么?(简要概括)(2分)18请你以一个教育者的身份说说如何教育学生。

(2分)19、“我真不明白,我捕鱼的技术这么好,我的儿子们为什么这么差?”表达了“渔王”当时怎样的心情?(2分)20、从文中找出反映渔王捕鱼技术的态度的词语。

(2分)21、你认为这则故事仅仅是在批评渔王吗?(2分)(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12分)奇迹那年,文参加高考,以六分之差落榜了。

那晚,文把窗外的月光望了一夜。

吃早饭时,文对爹说:“爹,我想复读一年。

”听了这话,爹白了他一眼,说:“算啦!回家帮我吧!”文知道爹的脾气,爹决定了的,九头牛也拉不回,错了也不改。

何况这次,爹没错。

那年,家里真是陷入了困境:奶奶病故了;刚埋了奶奶,娘又病了;家里贷款买的那头奶牛也不明不白地死了;村里还要庄基排队。

两个弟弟还在上小学。

家里就一个劳力了。

这天晚上,文听了一夜的蛐蛐叫。

第二天天刚亮,文就去找爷爷。

文知道爹是个大孝子,爷爷的话,爹句句听。

爷爷很疼文,立马去找爹。

爹听了爷爷的话,气呼呼地说:“叫他复读,你能挣回钱来?”一句话问得爷爷不吱声儿了。

文去找爹的好朋友赵伯。

赵伯和爹在堂屋里谈了半天,叹着气摇着头走了。

文咬咬牙,骑上他那辆破旧的自行车,去县城中学找当教师的姑父。

这是最后一线希望了。

半下午,文用自行车把姑父捎回家,姑父的脸晒得通红,文浑身出汗了,像刚从河里爬出来一样。

姑父一口水也顾不上喝,就坐在正扎笤帚的爹身边:“叫娃复读吧!”爹硬硬地说:“家里没钱!”姑父说:“我供他!”爹白了他一眼,说:“你供他一年,他考不上,还要读,你供吗?”姑父坚决地说:“供!”爹连珠炮似的说:“还考不上你供吗?考上了你供吗?”气得姑父胸脯一起一伏地走了。

文真想冲上去,给爹两脚,可他不敢。

文也是个孝子呀。

文默默地走到家后面的窖背上,靠着一棵柏树,无力地软了下去。

文的脑幕上闪现出一双双专注听课的脸,文的耳畔回响着脆生生的上这时侯不知哪儿的广播里传来“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

”的歌声。

歌声里,文流下了伤心的泪:我的脚下哪有路?我的脚下明明是崖呀!不知过了多久,文听到谁在叫他。

这声音多么熟悉而亲切呵!文把头倔强地扭过去。

爹走上来,和蔼地说:“娃,咱回!”文硬硬地答:“我不!”爹问:“你要咋?”文大声说:“你不叫我复读,我就从这里跳下去掉死算啦!”文想用这话激怒爹,让爹狠狠地打他一顿,这样,他心里也许好受些。

谁知,听了他的话,爹的眼睛却湿了,他一下子把文拉起来,拉进他的怀里,激动地说:“爹答应你!”听了这话,文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把眼睛瞪得老大。

爹说:“你找爷爷,找你赵伯,找你姑父,你把爹给感动啦!冲着这股牛劲,还怕考不上大学?爹就是把腰挣弯,也要供娃复读!”“爹!”文大叫一声,把爹抱住,热泪如泉涌。

文复习了一年,考上了北京大学。

只要有1%的希望,就用99%的努力去争取,这时,事情往往会出现转机,甚至产生奇迹! 不是么?22、文中揭示产生“奇迹”的前提条件的一句话是:(2分)23、文中画线句交代“爹的脾气”,在文中有何作用?(2分)24、文中两次写“文”一夜未眠,其表达作用是:(2分)25、文中依次写“文”、“爷爷”、“赵伯”、“姑父”求爹让“文”复读,其作用是:(2分)26、文章大篇幅写“文”争取复读的过程,而对复读的经过和结果一笔带过。

为什么这样处理?(2分) 27、从故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文”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试用一句话进行表述。

(2分)第三部分(28题,共50分)28、作文美德是至善、至纯、至高人性的结晶。

一个甜蜜的微笑,一种执着的追求,一次慰籍人心的宽容,讲究文明,真诚代人;求知若渴,完善自我;善待自然,呵护花木;爱岗敬业,无私奉献……都是美德赞颂曲上一个拨动人心的音符,让我们用心去感悟,去抒写……请以“美德”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作文要求:(1)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

(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3)字数不少于600字。

附:参考答案(一)1、周敦颐2、①多②少3、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4、①可以在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它啊。

②对于牡丹的喜好,人该是很多了。

5、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操守和感情,批判了当时趋炎附势、追求富贵的世风。

(二)喜马拉雅之谜9、山底承受压力的最大限度。

10、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11、山脉的升高也像是在“叠罗汉”,一旦达到极限,偌大的山体就会像豆腐一样散架崩塌。

12、山体不断抬升之际,山底承受的压力也相应增大,一旦达到极限,山体就会崩塌,而这个极限负荷是当山脉上升至10000米时的负荷。

13、略(三)渔王的儿子14、因为他三个儿子的渔技都很平庸。

15、循序渐近。

16、他只传授给儿子技术,而没有传授给他们教训。

17、人要想成大器,不仅要学现在的技术,还要在挫折和教训中吸取经验,这样才能真正在成长起来。

18、(答案略,言之有理即可。

)19、认为自己花费了心思,但儿子们的捕鱼技术却不高,为此感到懊恼而又不得其解的心情。

20、最基本最容易最不会毫无保留21、不是,其实也批评了渔王的儿子,批评他们在学技术时不求甚解,不运独立思考,不能开拓创新,不能打破父亲给他们设置的框框。

(四)奇迹22、只要有1%的希望,就用99%的努力去争取。

23、为下文爹不为说情所动作铺垫,同后文爹的态度改变形成对比,使文章富有感染力。

25、分别写出文因高考落榜的懊丧和复读无望的辛酸之情。

25、这样层层蓄势,来表现“文”的锲而不舍的精神。

26、详写“文”争取复读的过程,表现“文”的坚定信心,而复读的努力,考上大学的结局可想而知。

27、“文”是一个认定目标不言放弃的有志青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