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1~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A.古今中外知识的总汇B.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总和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D.科学哲学的终极真理2.时间和空间是()A.物质的唯一特性B.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C.感性直观形式D.整理认识材料的工具3.因果联系所揭示的是()A.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
B.前后相继现象之间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C.一切先后相继现象之间的关系D.事物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的关系4.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本质是()A.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B.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C.主体对客体的客观摹写D.主体对客体的主观创造5.生产力范畴反映了()A.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B.人与生产工具之间的关系C.人与人之间的关系D.人与劳动资料之间的关系6.历史唯物主义所说的杰出人物是指()A.对历史发展起促进作用的伟大人物B.历史上被压迫阶级的领导者C.在历史上有重大影响的人物D.无产阶级的领袖人物7.关于社会发展道路曲折性问题,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A.人类的探索不可能总是正确无误的B.社会进步本身就是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统一C.社会进步会遇到反动阶级的抵抗与破坏D.社会形态更替的次序是不确定的8.毛泽东思想被正式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A.遵义会议B.党的六届六中全会C.党的七大D.党的八大9.1919年五四运动时中国产业工人的人数为()A.100万B.200万C.500万D.1000万10.中国革命斗争的主要形式是()A.武装斗争B.工人斗争C.农民斗争D.经济斗争1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突出的特点是()A.广泛的民族性和复杂的阶级性B.国共双方有政权有军队的合作C.没有固定的正式的组织形式D.没有共同的具体的政治纲领12.解决党内矛盾和正确处理党内斗争的基本方法是()A.从严治党B.走群众路线C.加强党内民主D.批评与自我批评13.新民主主义社会属于()A.资本主义体系B.民主主义体系C.社会主义体系D.共产主义体系14.20世纪60年代初,最先支持和提倡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的领导人是()A.周恩来B.邓小平C.刘少奇D.邓子恢15.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条件是()A.十年“文化大革命”B.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C.中国和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D.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16.“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是()A.当代世界的新变化B.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C.国情与党情的变化D.中国人民的努力17.邓小平完整地提出“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是在()A.党的十二大B.党的十三大C.党的十四大D.1992年南方谈话中18.认清中国的国情,最重要的是()A.认清生产力的性质和发展水平B.认清生产关系的性质和状况C.认清上层建筑的性质和状况D.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和所处的历史阶段19.可持续发展强调()A.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B.经济的发展C.人口的发展D.高科技的发展20.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主要是要使市场()A.调节整个社会的生产和流通B.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C.在流通领域发挥作用D.自发地调节社会总量平衡21.政治体制是政治制度的()A.主要基础B.主要内容C.具体表现形式和实施形式D.性质22.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A.是完全一致的B.形式上是统一的C.本质上是统一的D.内容上是统一的23.我们应当把对外开放的基本立足点放在()A.发展对外经济关系上B.发展睦邻友好关系上C.增强我国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上D.吸收和借鉴世界一切文明成果上24.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A.实行三通B.和平共处C.和平统一、一国两制D.求同存异25.中国工人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是()A.知识分子B.共产党C.农民D.解放军26.真理是指()A.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性B.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性的正确认识c.对人们有用的理论D.先进阶级的进步观点27.消灭剥削的物质前提是()A.实行公有制B.实行按劳分配C.实行人民民主专政D.生产力高度发达28.邓小平首次提出一国两制的概念是在()A.1979年B.1982年C.1984年D.1985年29.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主力军是(、)A.工人阶级B.知识分子C.农民革命D.资产阶级30.新中国建立初期,国内的主要矛盾仍是()A.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之间的矛盾B.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D.封建主义和民主主义之间的矛盾31.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阶级基础是()A.工、农、商、学、兵联盟B.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的联盟C.工人阶级、农民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D.工农联盟32.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原则是人类历史上分配制度的一次深刻革命,这是因为它()A.是对一切剥削制度的否定B.贯彻了商品交换中通行的等价交换原则C.承认了社会成员之间有富裕程度的差别D.肯定了劳动是一切财富的源泉33.在社会主义阶段,解放生产力的正确途径是()A.革命B.政治运动C.改革D.阶级斗争34.我国现阶段存在多种所有制形式的根本原因是()A.发展市场经济的需要B.贯彻物质利益原则C.生产力状况D.劳动者充分就业的需要35.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者的劳动是()A.劳动者生活的第一需要B.劳动者谋生的手段C.劳动者创造财富的惟一源泉D.既是劳动者的谋生手段,又是其生活的第_需要。
36~40为时事政治题(略)二、辨析题:41~42小题,每小题l0分。
共20分。
首先判断正确或错误。
然后说明理由。
41.一个人所有的知识都直接来源于实践。
4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三、简答题:43~45小题。
每小题l0分,共30分。
43.简述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及其必然性。
44.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及特点是什么?45.为什么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必须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四、论述题:46小题,20分。
46.试述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原因。
参考答案及解答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
共80分。
1.C2.B3.B4.B5.B6.A7.D8.C9.Bl0.All.Bl2.Dl3.Cl4.D15.Cll6.Al7.Dl8.Dl9.A20.B21.C22.D23.C24.C’25.C26.B27.D28.B29.C30.D31.B32.A33.C34.C35.D二、辨析题:每小题10分。
共20分。
41.错误。
这是把知识的来源与获得知识的途径混为一谈,把学习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对立起来。
(1)知识或认识从根本上说来源于实践,但不能说每个人的知识都直接来源于实践。
这里有一个如何正确看待书本知识和直接经验的关系的问题。
(2)一个人的知识不外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两种,一切真知都来源于实践,没有直接经验就不可能有间接经验,但人们不可能事事依靠直接经验,事实上一个人的多数知识来自于间接经验。
因此,在强调实践出真知的同时,又必须重视学习间接经验用于指导实践。
(3)必须把学习间接经验同直接经验结合起来。
一方面,学习书本知识或他人的直接经验,要在自己的直接经验中,才能真正理解,变成自己的知识;另一方面,书本知识、间接经验是否可靠和完善,也要在自己的直接经验中检验、补充和发展。
42.错误。
(1)“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不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
(2)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
我国社会主义在改革开放前所经历的曲折和失误,归根结底就在于对这个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改革开放以来在前进中遇到的一些犹豫和困惑,归根结底也在于对这个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
(3)搞清楚这个问题,关键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基础上认清社会主义的本质。
正是在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深入思考的基础上,邓小平形成了对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概括,并把“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重要内容。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4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必须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这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这一制度的确立,是由我国’社会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同情决定的。
(1)社会主义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2)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3)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44.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及特点是:(1)我国对外开放是采取分步骤、有层次、由点到面、逐步推进、全面展开地发展起来的。
现已形成经济特区一沿海经济开发区一内地中心城市一铁路公路交通线一沿江和沿边地带,这样一个立体交叉的开放模式。
(2)我国对外开放的特点是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①所谓全方位,即不论对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对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实行开放政策。
②所谓多层次,即通过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地带、开放沿边和沿江地区以及内陆中心城市的对外开放,充分发挥开放地区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加快主要干线沿线地带的开放;鼓励中、西部地区吸收外资,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促进经济振兴;统筹规划,办好经济技术开发区、保税区,形成全国范围内多层次的对外开放。
③所谓宽领域,即立足于我国国情,对国际商品市场、资本市场、技术市场、劳务市场的开放,把对外开放拓宽到能源、交通等基础产业以及金融、保险、房地产、科技教育、服务业等领域。
45.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必须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因为:(1)精神文明建设不是以物为对象,而是主要以人为对象。
它引导人们自觉地改造和丰富自己的主观世界,从而提高自己的认识能力和改造客观世界的本领。
而人的一切行动都是文档编号:YLWK304461受自己的思想支配的,因而人们的主观思想状态如何,对于人的行动具有这样或那样的导向作用。
(2)马克思主义承认在总的历史发展中物质对精神起最终的决定作用,但同时又承认精神的相对独立性和精神对物质的巨大反作用。
(3)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和搞好两个文明建设的基本保证,在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
思想政治工作要贯彻民主原则和正面引导的方针,根据不同对象,采取不同方式,加强针对性,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
四、论述题:20分。
46.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从我国现实国情出发,在总结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得出的科学结论,具有客观必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