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商业银行经营学课件(2014秋季)
商业银行经营学课件(2014秋季)
商业银行是以追求利润为目标,以金融资产和负债为经营对象, 能为客户提供综合性、多功能服务的金融企业。 具有企业的特征:按照企业要求设置;具有法人资格;追求 利润最大化。 特殊的企业:经营对象和活动领域不同于一般企业 特殊的金融企业:经营的业务不同,具有信用创造职能。
(二)商业银行功能
信用 创造
使闲散货币转化为资本 使闲散资本得到充分利用 续短为长,满足社会对长 期资本的需要
990 637 1222 非银机构兼并和收购发生额(亿 美元) 资料来源:陈炳才《中国金融业开放战略研究》1998年度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研究报告
五、商业银行经营目标
(一)安全性目标及其要点 安全性是指银行应努力避免各种不确定
因素对其的影响,保证稳健经营和发展。
1.合理安排资产规模和结构,注重资产质量。
商业银行的两大传统 英国式——融通短期资金 德国式——综合银行
(四)中国银行业的发展
1. 鸦片战前,有当铺、钱庄、票号;
鸦片战后,英、美等外资银行陆续进入,
1845年中国出现第一家新式银行——英国
人开设的丽如银行。
2. 1897年中国通商银行成立,国人开办的第
一家银行,后有大清银行、交通银行相继设立。
润最大化。
商业银行业务收入 贷款利息收入 银行业务支出 存款付息
投资收入(股息、红 贷款与投资损失(贷款 利、债息以及出卖有 的坏账、投资于有价证 价证券的价格净差额) 券的资本损失等) 劳务收入(各种手续 费、佣金等) 借入款付息
工资、办公费、税金等
(四)银行最终目标是价值最大化
最终目标
价值最大化
2、留存盈余(undivided profits)
定义:是尚未动用的银行累计税后利润 国内银行会计科目上称未分配利润,它是银行年终利润清算后,分 配给优先股东和普通股东股息及红利之后的余额,属于银行普通股 东权益的一部分。
分类:以前年度累计留存,本年度留存(按留存的时间划分)
积累要求:盈余应逐年累积,直到累积盈余总额等于股本金总额 性质:银行的权益资本,属于内源资本,是银行内部筹集资金的最简 捷方式,它不会削弱银行原有股东对银行的控制权,而且可使老股 东免交个人所得税。 影响因素:盈利能力;股息政策;税率等
2.提高自有资本在全部负债中的比重。 3.必须遵纪守法,合法经营。
(二)流动性目标及其要点
流动性是指商业银行保持随时能以适当的价格
取得可用资金的能力,以便随时应付客户提存及银
行其他支付的需要。
衡量标准:资产变现的成本 资产变现的速度
(三)盈利性目标及其要点
盈利性是指银行在经营过程中尽可能地追求利
多是股份公司
全国:20亿元;区域:1亿元
美国:500万美元
日本:10亿日元 英国:500万英镑 德国:600万马克 新加坡:300万新元
(二)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体系
股东大会
决策系统 董事会 各种委员会
执行系统
监督系统 管理系统
总经理
监事会 财务管理 营销管理
副总经理
业务部门
职能部门
人事管理 全面管理
支付 中介
信用 中介
金融 服务
使商业银行持续拥有 比较稳定的廉价资本来源
调节 经济
可节约社会流通费用, 增加生产资本投入
(三)商业银行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1. 商业银行是整个经济活动的中枢 2. 商业银行业务对社会货币供给具有重要影响 3. 商业银行成为社会经济活动的信息中心 4. 商业银行成为宏观经济政策实施的重要途径
2、优先股(preferred stock)
指在收益和剩余财产的分配上优先于普通股的股票。
性质:是银行股东持有的股权证书,和普通股一样构成
银行的核心资本
特点:持股人的股息收益是事先固定的,持股人不拥有
对银行的表决权
(二)盈余:资本盈余与留存盈余
1、资本盈余(capital surplus) 定义:商业银行在发行股票时,发行价格超过面值 的部分,即发行溢价收入 主要组成:股票发行溢价;资本增值部分;接受捐 赠所增加的资本 性质:是权益资本,由外源资本渠道形成
商业银行的组织制度
单一银行制( Unit Banks ) :又称单元银行制,是指银行业务只由一个独
立的银行机构经营,不设或不准设立分支机构的银行组织制度。以美国为代表。
分支行制( Branch Banks ):又称总分行制,是银行在大城市设立总行, 并在该市及国内或国外设立分支行的制度。分支行的业务经营和内部事务管理
包括资本准备金、贷款与证券损失准备金
2、制约储备金规模的因素 • 银行收益规模 • 股息政策 • 金融管理部门的管制约束等
第二节 银行资本充足性及其测定
一、银行资本充足性及其意义 所谓银行资本充足性是指银行资本数量必须超过金融管 理当局所规定的能够保障正常营业并足以维持充分信誉 的最低限度;同时,银行现有资本或新增资本的构成,
(三)国际商业银行体系的发展趋势——以超大银行为主体的银 行体系
• 西方金融业的购并浪潮——20世纪90年代以来,
国际金融业出现重组浪潮,收购、兼并活动频繁。 结果表现为工业化国家的少数几家金融巨无霸垄断 了主要的市场份额,保持和加强了在全球竞争中的 实力与地位。
发达国家金融业的兼并情况
1989-90 1855 1086 2075 2098 847 2723 项目 银行兼并和收购个案数(件) 银行兼并和收购发生额(亿美元) 非银机构兼并和收购个案数(件) 1991-92 1993-94 2032 832 3267 1995-96 1452 1530 2267 907
难点:
商业银行的组织形式和设立
一、商业银行的起源与发展
(一)名称诠释
IMF称为“存款货币银行(Deposit Money Bank)”——能够创造存款货币的金融中介机 构。 传统称之为“商业银行(Commercial Bank)” 或“存款银行”。
(二)银行的起源
1. 公元前6世纪的巴比伦有“里吉比”银行; 2. 公元前4世纪希腊的寺院、团体、商号已从事金融活 动,仅限于货币兑换; 3. 公元前200年罗马也有类似的银行业,不仅经营货币 兑换,还经营贷放、信托等业务,有明确的法律条文 对银行监督管理。
商业银行经营学
主讲教师: 杨 菁
E-mail:jinrong1616@
第一章 导论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掌握商业银行的基本概念 及其性质、职能、经营特点和经营原则,把握商业银 行的设立与机构设置,了解商业银行的发展与改革, 从而为学好以后各章奠定基础。
重点:
商业银行的性质、职能、经营原则
(三)债务资本:资本票据与债券
债务资本的特点:所有者的索偿权排在各类银行存款
所有者之后,并且其原始加权平均到期期限较长 债务资本也称为后期偿付债券 就其来源而言,债务资本属于外源资本 就其性质而言,债务资本属于附属资本,或二级资本
(四)其他来源:储备金
1、定义 储备金是为了防止意外损失而从收益中提留的资金,
(三)商业银行的形成与发展
1694年英格兰银行成立,历史上第一家股份制
银行,现代商业银行的标志。
商业银行的形成途径: 旧式高利贷银行适应新的经济制度,演变为 资本主义银行;
资产阶级按资本主义原则,以股份公司形式
创立的银行。
商业银行称谓不同 Commercial Bank(美) Clearing Bank(英) Credit Bank (德) General Bank(日) Trading Bank (澳)
统一按照总行的要求进行。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商业银行都采用这种制度。
按管理方式不同,可分为总行制和总管理处制。 持股公司制( Bank Holding Company):又称集团制,是由一个集团设立
股权公司,再由该公司控制或收购一家或一家以上银行的组织形式。持股公司
有非银行性持股公司和银行性持股公司两种类型。这种银行组织形式在美国最 为流行。主要是针对法律不允许开设分支行的规定的一种逃避策略。
一、银行资本的含义
商业银行资本是指商业银行自身拥有的或者能永久支
配、使用的资金。是银行从事经营活动必须注入的资 金。
国际上通常把银行资本定义为:银行股东为赚取利润 而投入银行的货币和保留在银行中的收益。
二、商业银行的资本构成
股本:普通股与优先股(外源资本)
盈余:资本盈余、留存盈余(内源资本)
债务资本:资本票据、债券
4. 公认的近代银行起源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意 大利—— 1272年佛罗伦萨的巴尔迪银行 1310年设立的佩鲁齐银行 1397年设立的麦迪西银行 1407年成立的热那亚圣乔治银行(第一个 国家存款银行) 1587年建立的威尼斯银行,是金融界公认 的近代银行
5. 17世纪开始,银行由意大利传播到欧洲其 他国家—— 1609年成立阿姆斯特丹银行 1619年成立汉堡银行 1621年成立纽伦堡银行
3. 民国时期的银行业 官方资本——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农民银行 私人资本——南三行、北四行
罕见的“人”字 隐蔽的枪眼 锁
民国时期“四大银行”金库旧址
基本思路
早 期 的 商 业 银 行
铸 币 兑 换 业
货 币 经 营 业
现 代 的 商 业 银 行
二、商业银行的功能及其地位
(一)商业银行的性质
应该符合银行总体经营目标或需增资本的具体目的。因
此,银行资本充足性包括数量和结构两个层面的内容。 资本数量的充足性 资本结构的合理性
二、资本充足性的测量指标
(1)资本/存款比率,表示存款人享有的资本保护程度 最低比率为1:10;优点在于简便性
(2)资本/资产比率,表明银行的资产在多大程度 上由其资本提供资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银行抵御 资产意外损失的能力 缺点:未能反映资产结构对资本需要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