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痛中心时间节点管理
• 早期再灌注率低——预后差
胸痛中心建设已经纳入国家政策
2015年卫计委发文
主要目标:
1. 提高早期再灌注治疗率 2. 缩短早期救治时间 3. 降低死亡率、致残率和医疗
费用
实施方案:
1. 加强急诊急救体系建设 2. 加强网络医院胸痛中心或卒
中中心建设 3. 加强公众教育和专业人员培
训 4. 建立急性心脑血管病救治规
时钟统一管理制度的客观记录 时间节点的记录要贯穿诊治的全过程 人工记录时间要统一,设备时间要统一 时间轴不能有逻辑错误
首次医疗接触到首份心电图时间小于10分钟。 对于STEMI患者,缩短了从首份心电图完成至
首份心电图确诊时间,且要求月平均小于10分 钟。
经救护车(包括呼叫本地120入院及由非PCI医 院转诊患者)入院的STEMI患者,从急救现场 或救护车远程传输心电图至胸痛中心(实时传 输或微信等形式传输,但必须在云平台有客观 记录)的比例不低于30%且在过去6个月内呈现 增加趋势。
健康教育、保健、社区医疗 医疗保障和急救医疗服务体系不健全 资源未整合、治疗理念落后 交通、停车、路面标识不清 流程、布局不合理、设备不足 针对性培训不足,受训范围不够 院内相关科室协调性差,壁垒难以打破
时间统一及管理的要求
胸痛中心数据库的灵魂是时间管理数据 已建立时钟统一方案和时钟统一管理制度,并能提供落实
建立了床旁快速检测肌钙蛋白方法,从抽 血到获取报告时间20分钟。
THANK YOU
胸痛中心时间节点管理
胸痛中心建设的目的或者宗旨
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是ST段抬 高急性心肌梗死(STEMI)最有效的救治手段, 但是我国现解读那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很多地 方尚不具备开展PPCI治疗的条件。对于不具备 PPCI条件的基层医院(包括已经开展PCI医院 认证标准的医院),建立规范化胸痛中心对及 时明确诊断,减少发病后早起延误,及时实施 转运PCI或者溶栓治疗具有重要意义,这也是 我国急性心肌梗死区域协同救治体系的重要组 成部分。
•持续改进
•保持持续改进的机制,改进效果
区域协同救治体系建设完善后要实现的目标
出现症状
院前急救系统
患者相关延迟
急性心肌梗死 1小时内灌注死亡率1.6% 6小时6%
主动脉夹层 发病后48小时内每小时死亡率增高1%
急性肺梗塞 死亡多在早期确诊前(高危>15%) 明确诊断后及时治疗极少死亡
救治延误的原因
中国胸痛中心的五大要素
胸痛中心的
持续 改进
基本条件 与资质
对急性胸痛患者 的评估和救治
五大要素
培训与教育
院前急救系统与院内 绿色通道的整合
Company Logo
我国STEMI救治面临的问题
• 患者延误 • 转运延误 • 院内延误 • PCI医院和非PCI医院之间缺乏有效协作和转运
机制 • 医保… …
正式发布 中国基层胸痛中心认证标准
中国基层胸痛中心认证标准
五大要素
•基本条件与资质
•接诊量、基本急救及心血管条件、转运条件
•对急性胸痛患者的评估和救治
•30min:转出或溶栓,与PCI医院的联络机制
•院前急救系统与院内绿色通道的整合
•传输ECG、现场分诊、直达PCI医院或溶栓场所
•培训与教育
•医院全员、社区医院、社区大众教育与培训
范和持续质量评估机制
我院胸痛中心成立文件
我院胸痛中心成立文件
如何缩短总缺血时间
出现症状 患者相关延迟
院前急救系统 转运时间
总缺血时 间
医疗系统内绿 色通道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FMC
院内绿 色通道
建立区域协同救治体系
J Am Coll Cardiol 2013;61:xxx-xxx.
2015.11.13 广州 第五届中国胸痛中心高峰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