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犯罪学

犯罪学

【摘要】女性是家庭的纽带,女性犯罪对社会的负面影响是长期而巨大的。

近年来,女性犯罪的数量不断上升,这对整个社会稳定来说无疑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女性犯罪的发展态势告诉我们女性犯罪已经成为刻不容缓的社会问题。

本文从女性犯罪的现状、原因、特点等方面进行了简单分析并初步探讨了针对女性犯罪的对策问题,以期能够从一定程度上使人们了解和关注女性犯罪。

【关键词】女性犯罪;女性犯罪的现状;女性犯罪的原因;女性犯罪的特点;女性犯罪的对策
女性犯罪是近年来比较受关注的一个课题,其原因是近年来女性犯罪越来越严重,从而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女性犯罪不仅在数量和比例上逐渐上升,犯罪类型不断扩展,而且女性犯罪低龄化倾向已日趋明显。

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女性犯罪进行分析:
一女性犯罪的现状
女性犯罪自古有之,一直以来与男性犯罪相比女性犯罪是极少数的,现在与男性犯罪相比仍是少数的。

但是从总体上看,与过去相比女性犯罪数量是逐年增加的。

最近女性犯罪又有新的发展趋势。

(一)低龄化发展。

从年龄段划分,女性犯罪嫌疑人的年龄以中青年居多。

但是近年来,在女性犯罪中,幼女犯罪所占的比重在逐年增加。

这说明女性犯罪呈现低龄化发展。

(二)高知犯罪上升。

女性犯罪人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她们由于认知能力和自控能力较差,所以很容易走上犯罪道路。

随着社会的进步,女性犯罪主体的知识水平也不断提高。

具有较高知识的女性犯罪多是贪污受贿,诈骗等经济犯罪。

高知女性在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的同时,也要用法律约束自己,才能远离犯罪。

二女性犯罪的特征
(一)心理上的特征。

由于男女两性在生理发育上存在差异,特别是在青春期以后,这种生理上的差异奠定了男女两性在心理方面存在差异的物质基础。

女性心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区别于男性的特点:
1认知特点。

女性的形象思维能力较强因而女性的思维特点偏重于形象性、具体性。

犯罪女性常常表现为认识范围狭窄,社会认识系统薄弱,容易被表面现象所迷惑,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差;看问题往往带有很大的片面性、局限性,不能从事物的相互联系中多角度地认识事物。

2情感和意志特征。

男女两性由于分泌和植物性神经系统调节的差异,影响到情绪情感的差异。

女性情感丰富、情绪稳定性差、情绪情感的起伏性大、多种性质的情绪体验交错刺激,陷入情绪之中,被情绪所左右容易引起内心的强烈冲突和矛盾。

女性意志力薄弱且带有明显的情绪色彩,当意志不了情绪的爆发而成为感情的俘虏时,容易在激情状态下实施伤害、杀人等突发性犯罪行为。

也正是由于女性的意志受情绪影响大,所以其意志行为常常表现为冲动性、偏激性、无比批判性等特点。

3个性特征。

社会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表明男女两性在个性方面存在差异,这决定了女性犯罪具有不同于男性犯罪的特点。

女性的攻击性不如男性,从而女性犯罪手段则常具有非暴力性、间接性特点。

众多研究表明,男性与女性相比男性更具有支配欲,而女性则更具有顺从性。

有些女性正是由于支配感不强,在遇到挫折和不快时,容易走极端,对生活失去希望和信心,从而产生破罐破摔的消极心理或凭感情用事,实施某些在正常情况下不可能实施的犯罪行为。

一般认为,女性的自信心低于男性,与此相适应她们的自我评价也低于男性,反映到犯罪问题上,女性犯罪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犯罪率上都远远低于男性,这是与女性的自信心差,胆小怕事相关的。

女性容易动感情富有同情心,稍微触动便潸然泪下,而这正是产生利他行为的原因。

正是由于女性容易产生移情作用,所以,他们常常容易被人利用,上当受骗。

女性还具有受暗示性,女性易受他人影响,容易产生从众心理和从众行为。

正是
由于女性易受暗示性,对团体有较易的遵从,所以当女性加入犯罪团伙以后,她们往往会自觉地服从团体,并利用自己的性别优势拉拢和引诱其他女性加入犯罪。

(三)犯罪类型上的特征。

女性由于存在体格、体力、体能的限制和心理特点的局限,使她们在犯罪类型的选择上区别于男性。

总的看来,男性犯罪所涉及的类型非常广泛,而女性犯罪的类型却相对集中。

女性犯罪的种类主要集中于与其社会生活联系较为密切的财产型犯罪和家庭方面的犯罪如盗窃、诈骗、重婚、流氓、卖淫、杀人等。

下面从女性犯罪的几种主要犯罪类型中简单分析一下:
1杀人。

女性杀人较少,从杀人动机及形式来看,它们的表现方式也有其独特特性。

她们很少是由于一时的感情冲动引起的,而大多具有某种程度的计划性,与被害者的关系很近,多由于怨恨、嫉妒等爱情冲动引起杀人。

2遗弃。

在所谓性自由泛滥的现代社会,由于家庭或家属关系的病理而导致的犯罪。

弃婴案件屡见不鲜,刚刚在上海就发生了类似的事件,一个健康的女婴被遗弃在垃圾桶里。

3 放火。

大多是以怨恨及嫉妒为动机,很少是利欲熏心所致。

4盗窃。

在统计中,女性盗窃犯罪的比率远远高于男性。

她们的犯罪手法,对于被害者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

其动机也没有决定性的根据,甚至有人假设说这种现象多发生在女性月经期内。

5卖淫。

这是一种没有被害者的违法行为,是一种恶性需要,它与一般性的意识的变化及所谓的社会病理现象有着密切的关联,并不单单是个人问题。

这是一个社会问题,原因不能完全在女性身上。

(四)手段上的特征。

女性生理上、心理上与男性的差异,决定了女性在犯罪手段上也具有区别于男性的特征。

1具有非暴力性。

女性由于体力相对较差,往往不具有攻击性。

从而很少利用暴力手段犯罪而常常利用自己女性的魅力和不易引起人警觉和怀疑的方式,去实施与此相适应的犯罪。

2具有隐蔽性。

与女性内在情感体验较强,不轻易表露心声和行为较为谨慎的一般人格特点相适应,女性实施犯罪的手段较为隐蔽、间接。

3具有较为明显的逆变倾向性。

逆变倾向性,是指女性在初次犯罪遭受制裁之后,人格的自尊比较难以恢复,“破罐破摔”的心理倾向较为突出,犯罪的改造难度大。

三女性犯罪的原因
(一)社会原因。

社会原因是以女性在家庭中传统的作用、社会地位、任务、行动范围的狭隘为背景的。

其中最突出的即是“性别歧视”的社会观念。

所谓性别歧视是指基于人的生理性别或社会性别而产生的歧视与偏见。

(二)家庭原因。

致使女性犯罪的家庭方面原因主要集中在家庭暴力及婚姻和情感方面,下面进行简单分析一下:
1家庭暴力。

所谓家庭暴力是指发生在公共生活和私人生活中,对家庭成员造成或可能造成身心方面或性方面的伤害或痛苦的任何暴力行为,以及威胁、强迫或任意剥夺自由的行为。

我国自建国以来女性的社会地位虽得到了普遍的大幅度提高,但是持续而严重的家庭暴力依然相对普遍。

2婚姻和情感。

婚姻和情感因素也是导致女性犯罪的重要原因。

婚姻的危机很容易使女性产生消极思想,使其感情上受到伤害,进而为改变自身处境铤而走险采取极端手段。

此外,一些职业女性以贪污、挪用公款来满足家人、恋人甚至情人的物质需要,利用职务便利侵吞公款或私人财物等。

(三)自身原因。

女性有两个特性生理期,一是青春期,一是更年期,在这两个时期的女性易烦躁、易忧郁、易产生攻击行为。

有些女性心理存在障碍自私自利,认识狭隘报复心理极重,因而在遇到冲突时,易采取极端的方式解决。

还有一些女性爱慕虚荣、贪图享受、好逸
恶劳,为了获取财物,她们常常利用工作,职务之便进行贪污、受贿、走私等犯罪或直接进行诈骗、盗窃等犯罪。

此外,还有一些女性文化层次低、愚昧、无知迷信,缺少法律知识,进而走向了犯罪的歧途。

例如女性相信法轮功能治病解难。

(五)加强矫治工作,预防再次犯罪的发生。

主要要做好以下工作:
1对女性犯罪人进行思想的教育,使其感到悔悟。

2建立良好的学习和交流环境,做好帮教工作。

3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战略方针政策。

五小结
女性犯罪数量的逐年增加提醒我们在社会逐步迈向现代化的同时,要逐步对女性加强关注。

在研究犯罪的时候,我们更不能小看女性犯罪,女性犯罪也在走向现代化,而且速度很快。

因而我们要根据社会的发展来变换眼光地看待女性犯罪,这样才能顺应时代的变化,有目的地剖析女性犯罪,有重点地制定相关方针政策,有效地打击和预防女性犯罪,从而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保障城市繁荣稳定,保障国家长治久安,保障社会健康和谐地发展下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