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加强疫情防控期间中小学生心理危机识别和干预的工作方案(2020年-2021年)

加强疫情防控期间中小学生心理危机识别和干预的工作方案(2020年-2021年)

加强疫情防控期间中小学生心理危机识别和干预的工作方案
指导思想:根据《xx关于做好xx的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教育系统
线上心理支持工作的通知》要求,为有效预防疫情防控期间学生
心理极端事件发生,做好中小学生心理危机识别和干预工作
一、全面排查,及早识别学生心理问题
镇区和学校要把握关键节点,关注特殊人群,特别是疫情防控期间学生心理问题,严格落实心理状况普查制度,即日起至3月31日前,要通过线上线下等不同形式全面开展一次学生心理
健康状况测评,筛选、排查可能有心理问题学生,准确了解和掌
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将有心理危机倾向及需要进行危机干预
的学生信息纳入重点学生心理档案。

落实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档案
动态管理机制,对原已入档人员和新增拟入档人员进行分级分类
的科学研判,有针对性开展心理危机排查和重点关注群体的心理
测评和访谈,及时更新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档案。

经核准列为高危
对象的名单,填报中小学生心理危机排查情况登记表(附件1),并于3月31日前将表格的电子版报市教体局德育科,电子邮箱:xx。

重点关注下列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筛查出来有心理疾病或自
杀倾向;遭遇突发事件,如家庭重大变故、自然或社会意外刺激;学习压力过大、学习困难;个人感情受挫,如同学朋友间有尖锐矛盾等;人际关系失衡,如受排斥、受歧视、被误解等;性格过
于内向、孤僻,社会交往很少,缺乏社会支持;严重环境适应不
良导致心理或行为异常;家境贫困、经济负担重、自卑感强;身
体出现严重疾病,感觉较痛苦,治疗周期长;正在服用精神类药物控制病情以及曾患心理疾病休学、病情好转复学;身边同学出现心理及情绪危机;转学、休学、降级、近期受到处分;学生中
新冠肺炎确诊和疑似病患、现在严重疫区者、严重疫区返回xx 者、曾因疫情防控接受过严格隔离措施者等。

二、完善机制,促进心理健康教育长效有序
(一)建立健全心理危机预防机制。

心理危机预防需面向全体学生。

班主任及科任教师按职责对班级学生开展电话或视频家
访,了解学生情绪、饮食起居、居家自主学习和亲子关系等情况,填写好家访记录表。

初步排查结果要及时与学校专兼职心理老师
或社工对接,由学校再安排专业排查。

疫情防控期间,要根据《xx 市中小学疫情防控心理防护应对指引》等要求,通过不同方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构建以心理教师专业指导,班主任为主、学科教师参与、班级学生互相支持的心理疏导网络,适时开展生命教育,全面、有效、及时对学生进行有效疏导。

强化家校协同,提
升家长心理知识,提高家长识别与处理学生心理危机能力。

(二)严格落实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制度。

对列入心理档案的学生,要进行危机干预动态管理;重点做好疫情后危机学生的教
育和干预方案,定期追踪有潜在心理危机风险的学生;及时发现并识别学生出现的心理危机征兆。

(三)完善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管理制度。

心理危机干预应全员参与,同时发挥学生心理委员或社会力量(社工进校园等)作用。

危机干预应有书面记录;对有自杀风险学生,应设立标准的
处置流程,各项措施要落实到人;对重度抑郁、有自杀自伤倾向或自杀未遂学生,要适时进行团体辅导或个别辅导;对自杀身亡事件,要建立处置预案,包括应对媒体,应对相关部门,应对家
长,及面对师生等,均应按流程处置。

三、夯实基础,提高心理教育针对性实效性
(一)扎实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调研。

镇区要于本学期开展一次专题调研,重点调研核查属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领导、机构设置、队伍建设、教学情况、条件保障、心理危机排查
和化解任务落实情况。

对近两年发生的心理极端事件,要有规律性研判与分析。

对薄弱部分要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和办法。

重点做好疫情防控期间(含开学后)心理问题调研,对因疫情出现的新问题要做出科学研判和合理处置。

(二)严格落实心理危机事件分析报告制度。

建立心理危机事件分析报告常规制度。

凡发生学生心理问题自杀事件的镇区、
市直属学校要及时向市教体局汇报;事件发生5天内提交涉事学生心理问题个案分析报告和《在校中小学生自杀死亡情况登记
表》,自杀死亡情况登记表注意保密,不得随意外传;危机事件
处理完毕后,提交事件处理情况综合报告,内容包括危机事件描述、处置过程、专业分析等。

不得以任何理由瞒报、漏报或迟报。

四、突出重点,完善跟踪落实制度
镇区和学校要落实心理问题检测排查及后续跟进制度,完善问题学生成长档案。

建立分层分级心理危机预警库,对重点对象要予以重点关注与跟踪,对心理高危学生要有干预预案,有具体措施和明确的责任人。

对心理问题检出率较高的班级或年级,学校要重点关注,要集中力量进行专业指导,在人力物力配置上进行倾斜。

对心理问题检出率较高的学校,相关镇区要整合辖区专业资源给予重点关注与指导。

市教体局将充分发挥市心育中心、
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教研组及全市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团队的作用,
强化对心理危机事件频发及心理问题检出率较高镇区和学校的
跟踪、指导和督导,与各镇区和学校共同面对心理危机事件,努力提高心理问题处置的针对性实效性。

附件:1.中小学生心理危机排查情况登记表
2.在校学生自杀死亡情况登记表
3.涉事学生个案分析和事件处理情况综合报告
(模板)
xx市教育局
x'x
附件1:
中小学生心理危机排查情况登记表
镇区(学校)名称:填报时间:年月日填表人:联系电话:
序号学校姓名性别年级年龄具体心理问题说明是否转介就医
(诊断结果)
学校干预措施
注:1、本表用于填报列为高危排查对象人员,请认真排查、研判、核准;
2、3月31日前填写报送市德育科。

附件2:
在校中小学生自杀情况登记表
镇区(学校):
在校中小学生总数:
填报人姓名:办公电话:手机号码:传真:邮箱:
学生自杀死亡详细信息
序号姓名性别年级
具体情况
(自杀日期、地点、方式、原因等,请详细填写)
备注
备注: 1.自杀方式:可填写高坠、自缢、溺水、割腕、服药、触电、卧轨或其他(请写明);自杀地点:可填写在家、在校、在外地(请写明);
2.自杀原因:可填写精神疾病、心理疾病、身体疾病、感情问题、学业问题、毕业相关问题、人际关系问题或其他(请写明);
3.报送要求:本表以镇区和市直属学校为单位报送,请于自杀事件发生5日内将登记表纸质版加盖公章后交市教体局德育科,同
时发送电子版至xx。

表格注意保密,不得随意外传。

附件3
涉事学生个案分析和事件处理情况综合报告
(模板)
一、基本资料
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年级等
二、个案背景资料
包括经济水平、家庭关系、父母教养、行为表现、学习状况、人际关系、健康状况、情绪状态、精神病记录、支持系统等等。

三、原因分析
包含个人、家庭、学校及其它方面的因素等。

四、学校预防、干预过程与措施
包括课程设置、环境营造、知识宣传普及、组织活动、定期监测、早期诊断和介入、学校家庭教育联动、预防教育、干预体系、处置过程和工作反思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