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11课时 《意识的作用》导学案

第11课时 《意识的作用》导学案

第11课时《意识的作用》导学案【学习目标】1、识记并理解意识活动的特点。

2、理解并运用意识是怎样指导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

3、识记、理解并运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知识梳理】一、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能够反映物质)(1)表现:①意识活动具有。

人们在反映客观世界的时候,总抱有,而动物的操作纯粹是。

②意识活动具有。

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并不限于客观世界有什么就反映什么。

意识不仅能够反映,而且能够把握。

它不仅能够“复制”,而且能够追溯、推测,能够创造一个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

(2)地位:意识活动的,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

通过“思维的眼睛”,我们能够揭示深藏于事物内部的本质和规律。

世界上只有,而没有。

二、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能够反作用于物质)表现: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

即通过把变成现实中的东西,创造出没有人的参与永远也不可能出现的东西。

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

意识活动依赖于人体的生理活动,又对生理活动有着。

三、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含义:我们做事情要尊重,从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2、具体要求(1)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以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用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2)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把和结合起来,把和结合起来。

(3)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合作探究】课堂探究一(教材第38页方框):(1)为什么说最蹩脚的建筑师也要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2)马克思的这段话说明了什么?课堂探究二(教材第39页方框):科学家关于电脑的设计理念是从哪里来的?意识在人类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是怎样发挥作用的?课堂探究三(教材第40页方框):有人说:“精神不是万能的,但没有精神是万万不能的。

”结合实际谈谈你的体会。

【思维拓展】1、【世界的物质性原理】或【物质决定意识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

这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符合客观。

2、【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意识具有能动作用,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正确的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阻碍作用。

这要求我们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包括(1原理+2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这要求我们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又要重视意识的作用,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

3、理解“物质的决定作用”和“意识的能动作用”的关系:①物质的决定作用是第一位的,意识的能动作用是第二位的,意识的能动作用受物质的决定作用的制约,正确发挥意的识能动作用必须以承认物质的决定作用性为前提。

②两者不能并列,更不能颠倒。

割裂二者的辩证关系,片面强调物质决定作用而否认意识能动作用,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夸大意识能动作用而否认物质决定作用,是唯心主义。

4、实事求是:实事——客观事物;求——认识;是——规律。

实事求是一方面强调了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尊重规律的客观性,另一方面强调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发现和认识规律。

5、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根本出发点是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

任何客观实际都是当时当地的实际,是具体而变化着的实际,要坚持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6、一切从实际出发与实事求是的关系:联系: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实事求是的前提和基础。

实事求是是对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深化和拓展。

二者都是方法论要求,都把客观存在作为想问题、办事情的的根本出发点。

区别:①一切从实际出发强调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侧重于物质的第一性,实事求是包含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内容,强调按规律办事,侧重于规律的客观性。

②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哲学原理依据是: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决定意识;实事求是的哲学原理依据是: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

【误区点击】1、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

2、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就如同镜子对事物的反映。

3、意识能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4、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能动的促进作用5、意识的能动作用就是能动地改造世界6、一切从实际出发就等同于实事求是【预习检测】1、先设计出图纸,然后施工,才能建成楼房。

这一事实说明()A、设计出的图纸是工程师头脑自生的B、先有意识,后有物质C、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D、物质决定意识2、(09年江苏卷) “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

”郑板桥的这句话蕴含的道理是()A.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B.意识活动具有客观实在性C.意识活动具有生动形象性 D.意识活动具有主观随意性3、“自然是一本不隐藏自己的大书,只要我们读它,就可以认识它。

”这句话主要说明()A.人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 B.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C.意识能够反映客观事物 D.意识不能脱离客观事物而存在4、(09年福建卷)2009年4月,甲型HINI流感开始在一些国家和地区扩散。

我国借助国际力量组织攻关,在短时间内成功研制出甲型HINI流感的快速诊断方法。

这表明()A.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B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就能解开自然之谜C.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利用和改选规律D.在对自然现象的认识中,意识起着促进作用5、(06年重庆)某木地板销售商宣称,其所售产品是由总部在欧洲的一家跨国公司生产的知名品牌。

但据中央电视台报道,该产品的国际品牌身世纯属杜撰。

消息一出,舆论哗然,工商管理部门立案调查,各地市场纷纷停售,不少消费者要求退货。

该销售商发布虚假信息导致的后果表明()A.正确意识来源于客观事物 B.正确意识对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起促进作用C.错误意识是对客观事物的歪曲反映D.错误意识对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起阻碍作用6、(06年广东卷)著名心理学家奥瑞·利欧斯说:“如果你对周围的任何事物都感到不舒服,那是你的感受造成的,并非事物本身如此。

能够对感受进行调整,你就可以在任何时候都振作起来。

”这段话蕴涵的哲学原理是()A.客观事物的存在是主观的 B.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促进作用C.事物的价值完全取决于主观感觉 D.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7、(08年四川卷)在维生素摄入问题上应有的科学态度是()A.根据身体需要确定维生素摄入量B.根据别人经验确定维生素摄入量C.根据个人感受确定维生素摄入量D.根据最新研究报告确定维生素摄入量8、(08年海南卷)某地利用当地特色民族文化资源打造旅游业:以民族文化为内容,以民族村寨为载体,以原汁原味为亮点,建立原生态文化旅游经济圈,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原生态文化旅游经济圈”的创建思路所蕴含的哲学道理有()①从实际出发,发挥本地旅游资源的优势②在历史与现实、经济与文化的联系中发掘有利因素③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发展旅游业的规律、商机和条件④把握原生态文化凝固不变的特点,发展特色旅游经济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课堂巩固】1、(05年广东)在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中,从95号的媚(Am)开始,后序的20多种元素均是人造元素。

这一科学事实说明()A.物质决定意识的同时,意识也可以反过来决定物质 B. 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受到了冲击C.在今天,物质与意识谁决定谁已不再重要了D.意识的力量带来了物质的成果2、(04年北京卷)恩格斯说:“一个民族要站在科学的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

”这是因为()A.意识可以创造客观事物 B.意识的能动作用使事物向正确方向发展C.只有正确的意识才能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D.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积极促进作用3、(08全国卷)抗灾救难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居安思危,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这个思想的哲学依据是,人能够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①认识自然规律,精确预见自然的未来变化②认识人类行为和自然相互作用的可能后果③采取适当的行动防止不利于自己的结果产生④采取适当的行动改变自然规律和相关的条件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4、(09海南卷)20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使19世纪法国作家埃勒∙凡尔纳在其小说中描述很多的科学幻想成为现实,如电视机、直升飞机、潜水艇和人类登月等,很多发明家承认他们从凡尔纳的科学幻想中受到启发,甚至有人说:“现代科学只不过是将凡尔纳的语言付诸实践的过程而已”,作为人类意识花朵的科学幻想的付诸实现,表明()①意识不仅反映世界,而且能够通过实践改造世界②意识怎样幻想世界,世界就会发生怎样的变化③意识因其创造性,而具有直接现实性④意识因其能动性,而可以成为实践的先导A.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5、(09全国卷)“面对金融危机这一全球性挑战,世界各国需要加强协调、密切合作、共同应对。

在些关键时刻,坚定信心比什么都重要。

”这一论述表时,信心作为对前景的良好预期()①能够改变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②可以推动经济主体对经济活动的积极参与③能够摆脱物质条件制约,促进经济复苏④可以促进经济形势向好的方向转化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6、(09全国卷)1978年安徽小岗村18家农户决定分田到户,揭开了中国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序幕。

在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中,小岗村不断探索致富之路。

2006年1月,该村决定重新走上合作经济的道路,规划了“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红色旅游、着力办好工业园”的发展战略,迈进跨越式发展的新阶段。

小岗村农户做出分田到户和重新走上合作经济道路的两次重大决策都促进了当代经济发展。

这说明正确的决策()①有利于创造条件促进社会发展②符合客观条件发展变化的要求③取决于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④创造了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与规律A. ①②B. ②③C. ①③D. ②④7、(08年上海卷)依据人物性别年龄身份职业性格和创作者对人物的褒贬不同,京剧行当可以划分为生、旦、净、末、丑。

每一行当都有不同的脸谱造型,这些脸谱是对生活中形形色色人物进行抽象概括后的艺术加工。

用哲学的语言来说()A.艺术源于艺术家的主观创作 B.客观现实以艺术为反映对象C.艺术是对客观现实的能动的反映D.客观现实是对艺术的再创造8、雷锋精神犹如一座巍然矗立的灯塔,放射着夺目的光芒。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弘扬雷锋精神、开展学雷锋活动,要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

今天,雷锋勤俭节约的美德可以转化为低碳、节能等环保意识,雷锋助人为乐的品质可以转化为奉献、互助等志愿者精神。

请结合材料,运用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原理的知识,谈谈我们应该怎样开展学雷锋活动? 【预习检测】1—5 CACAD 6---8DAA【课堂巩固】1---5DDBCD 6---7AC问答题参考答案:①物质决定意识,这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符合客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