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核与辐射事故医学处理及放射损伤救治
核与辐射事故医学处理及放射损伤救治
>6
>30
2015-3-27
7
2. 准确的分类应根据血液学检查结果,特别是在最初
几小时内观察到的白细胞计数升高和最初1~2天内观
察到的淋巴细胞绝对数下降的检查结果。对受照剂量
超过2Gy的患者,应再区分为骨髓型、肠型或脑型。
3. 进一步诊断(确定诊断)应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
检查及专门的分析,如血液学检查和生物(细胞遗传 学)及物理计量学检查,综合分析判断。外周血淋巴 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分析是常用的生物剂量计,能够反 映均匀照射的剂量。
摄入镭和钍时应收集呼出气做氡的测量。有条件可做全身放射 性测量,必要时行甲状腺测量和肺部测量。
2015-3-27
15
2.放射性核素内污染的早期医学处理
尽快脱离污染现场
尽快清除初始污染部位的污染;阻止人体放射性核素的吸收;
加速排出人体的放射性核素,减少其在组织和器官中的沉积。
加速放射性核素排出治疗时,应注意防止可能给机体带来的毒
2015-3-27
24
3.治疗原则
骨髓型急性放射病:
早期应用抗放药物,减轻损伤,改善造血;针对病程各阶段的发病特点, 采用以抗感染、抗出血为主的综合对症治疗。
肠型急性放射病:
早期应用减轻肠道损伤的药物;纠正脱水和电解质紊乱,矫正酸碱平衡
失调;尽早实施骨髓等造血细胞移植;积极进行综合对症治疗。
清洗宜用温水(40oC),不用热水,也不用冷水;
适时、慎重选用含络合剂的洗涤剂,勿用刺激性强的或可能促进放射性核素吸收的制剂; 去污次数一般不应查过三次; 将避免污染放射性核素吸收和播散作为贯穿整个去污过程的指导思想。
2015-3-27
14
(二)放射性核素内污染
1.内照射监测
在沐浴前进行鼻拭子测量,收集并分析测量血液、尿液及粪样,
车辆进出路线和停靠地点,调控伤员到达分类组的时间。
3.分清主要和次要损伤
警惕冲击伤存在,注意内脏伤情,防止被“外轻内重”的现象掩盖而失去
抢救时机。
2015-3-27
9
二、 伤员的现场救治
(一)基本原则
快速、有效保护救援者和被救援者 对危及生命的损伤优先救护
2015-3-27
10
二、 伤员的现场救治
实验室检查 血细胞计数 染色体
2015-3-27
18
(1)外周血象的检测
<0.1Gy 无症状,血象基本上在正常范围内波动 0.1Gy基本无症状,白细胞数变化不明显,淋巴细胞数可有暂时性下降 0.25Gy约有2%人员有症状,白细胞、淋巴细胞数略有减少 0.5Gy约有5%人员有症状,白细胞、淋巴细胞和血小板数轻度减少
2015-3-27
22
(四)急性放射病 1.分类 人的急性放射病亦分为三种类型,只是照射剂量范围有所差别:
骨髓型急性放射病,照射剂量范围为100-1000cGy; 肠型急性放射病,照射剂量范围为1000-5000cGy; 脑型急性放射病,照射剂量多在5000cGy以上。
2015-3-27
副作用。特别应注意对肾脏的损害,应尽早采取促排措施。
一般而言,放射性核素摄入量小于1个年摄入量限值(ALI)时,
不考虑采取促排措施;对放射性核素摄入量超过2倍ALI以上的
人员,应采取促排措施,并进行追踪观察;超过20个ALI者属于 严重内照射,应进行积极治疗和长期医学观察,注意远期效应。
2015-3-27 16
放射复合伤是核辐射恐怖事件中可能发生的主要的、特殊的伤
类之一,符合两种以上致伤因素的损伤,在一定条件下,可以
相互影响产生加重作用,使预后差,死亡率明显增加。
2015-3-27
26
2.早期分类诊断
(1)判断受照剂量和污染水平
根据人员受照的具体情况(如所处位置、活动范围和时间等),事故现
场辐射监测结果,个人剂量仪读数和体表测量结果,判断所受外照射 剂量和体内、体表的放射性物质污染水平。
2015-3-27
6
依据早期临床症状判定辐射损伤处理要点
临床症状 全身 局部 无呕吐 无早期红斑 呕吐(照后 2~3h) 照后 12~24h 早期红斑 或异常感觉 呕吐(照后 1~2h) 照后 8~15h 早期红斑或 异常感觉 呕吐 (照后 1h) 和 (或)其他严重症 状,如低血压,颜 面充血,腮腺肿大 照后 3~6h 或更早, 皮肤 和(或)粘膜早期红斑 并伴有水肿 相应剂量(Gy) 全身 <1 1~2 2~4 局部 <10 8~15 15~30 处理原则 在普通医院门诊观察 在普通医院住院治疗 在专科医院住院治疗, 或转送放射性疾病治 疗中心 在专科医院治疗, 尽快 转送放射性疾病治疗 中心
使稳定(如有必要)
污染检测 外警戒区 无污染
污染
脱去衣服
污染检测(如果可能)
危及生命的 损伤(用毯 子包裹)
未受损伤/受照
去污(如果 可能/有条件) 污染检测
脱去衣服(如 果可能/有条件) 救护车 严重损 伤/受照
人员
受损伤/受照
无污染未受 损伤/未受照 救护车 人员 污染、受 损伤或受照
登记区
救护车
山东省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
刘伟
2015-3-27
1
主要内容
一、核与辐射射事故受照人员伤类分型
二、伤员的现场救治
三、辐射损伤的医学处理
四、核辐射事件心理应激反应及其干预
2
2015-3-27 2
一 、核与辐射事故受照人员伤类分型
(一)事故分型
核反应堆事故(切尔诺贝利,福岛) 临界事故(大亚湾,日本茨城) 核设施受袭 “脏弹”恐怖袭击 放射源失控事故(上海,山东金乡)
医院
12
2015-3-27
救护车
三、辐射损伤的医学处理
(一)放射性核素体表污染
1.体表放射性污染的剂量监测
对于体外污染,可用表面污染仪进行测量。一般有一台保养良好 的 β、γ测量仪即可,必要时还需要一台高剂量率和大量程的仪器。
2015-3-27
13
2.体表去污的原则与注意事项如下:
有生命危险者应首先抢救生命; 脱去受污染的外衣; 尽快确定污染部位、范围及程度; 对体表创伤部位放射性污染的处理应先于对健康体表污染的处理; 伤口有污染时先从伤口处开始,如无伤口先从污染情的部位开始去污,防止交叉污染; 先用湿毛巾、肥皂、洗发液擦洗污染局部,避免一开始就全身淋浴; 尽量减少去污形成的固体废物体积; 去污时手法应轻,避免擦伤皮肤,勿用硬毛刷;
(2)从早期症状和体征判断伤类和伤情
大面积严重烧伤,无明显急性放射病初期症状(恶性、呕吐)时,可 能是以烧伤为主的放射复合伤或是单纯烧伤;伤后有明显恶心、呕吐、 腹泻,同时有烧伤或创伤,可能是以放射损伤为主的复合伤;根据烧 伤、创伤伤情和全身症状,参考照射剂量,判断放射复合伤的伤情。
剂估算辐射剂量。
准确的生物剂量估算可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利的依据。
2015-3-27
20
(3)甲状腺检查
如慢性放射性甲状腺炎、放射性甲状腺良性结节等,可参照GBZ101检查处理。
(4) 眼晶体检查
必要时可行晶体检查,可参照GBZ95进行检查和判断病情。
(5)生殖系统检查
主要检查雌二醇及睾酮,可参照GBZ107检查诊断。女性主要记录自然流产、手术流 产、早产、死胎、畸胎、多胎、新生儿死亡和不育等情况。男性可出现精子数减少、 活动力减低及畸形精子增加和生育能力减退等,应作精液常规和生育能力的检查。
5
2015-3-27
(四)伤员的早期分类方法
1.早期临床症状是进行初期分类和实施救治的重要依据
之一。最重要的早期临床症状有恶心、呕吐、腹泻、皮肤
和粘膜红斑、颜面充血、腮腺肿大、发热等。应当仔细记 录这些症状及它们发生的时间、频率和严重程度。根据早 期症状可把病人分成吸收剂量大于或小于2Gy的两类。
(三)过量照射
1.定义
“过量照射”的剂量范围一般是指超过年有效剂量限值但还没有出现 明显的临床症状时的受照剂量。剂量范围基本定在0.2-1.0Gy之间。
2015-3-27
17
2.诊断方法
全身受过量照射早期诊断方法
方法 临床观察 指标 恶心、呕吐 红斑 脱毛 淋巴细胞绝对数 <1x109/L 双着丝粒、环 发生时间 48h 数小时到数天内 2~3 周 24~72h 数小时内取血样 最小照射剂量 (Gy) 约1 约3 约3 约 0.5 约 0.2
23
2.分型诊断
人急性放射病初期症状及淋巴细胞绝对数
分型(度) 轻度 中度 骨 髓 性 重度 极重 度 肠型 脑型 初期症状 乏力、不适、食欲稍差 头昏、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 白细胞短暂上升后下降 多次呕吐、可有腹泻、白细胞明显下 降 多次呕吐、腹泻、轻度腹痛、白细胞 急剧下降 频繁呕吐、严重腹泻、腹痛、血红蛋 白升高 频繁呕吐、腹泻、休克、共济失调、 肌张力增强、定向障碍、抽搐 照后 1~2d 淋巴细胞 数(1x109/L) 1.2 0.9 0.6 0.3 <0.3 <0.3 剂量界限值 (cGy) 100 200 400 600 1000 5000
(二)基本任务
1.首先将伤员撤离事件现场并进行相应的医学处理,对危重伤员优先进行
急救处理。
2.依据早期症状和血液常规检查结果,初步估计人员受照剂量,设立临时
分类站,进行初步分类诊断,必要时使用稳定性碘和(或)抗放药物。
3.人员进行放射性污染检查和初步去污处理,并注意防止污染扩散;对开
放性污染伤口去污后可酌情进行包扎。
1.0Gy多数人有症状,白细胞、淋巴细胞数下降明显,血小板数减少
2015-3-27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