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医学科辐射防护
描述随机效应概率与当量剂量的关系。有效剂量的关系是:有效剂量=
吸收剂量×组织器官权重因子
编辑ppt
7
核医学辐射防护
(一)核医学科工作场所防护
临床核医学使用的放射性核素,通称放射性药物,一般来说半 衰期较短,能放射γ或β射线,物理状态多为液态,少数为气态。
放射性药物是用于人体内开展诊断和治疗的放射性核素的化合 物或生物制剂。可分为诊断用药物和治疗用药物两部分。前者约占 全部放射性药物的95%。
临床核医学的放射防护与评价
核医学科 张军
编辑ppt
1
目录
一、原子核物理基础知识 二、辐射计量学概念 三、核医学科概述 四、核医学辐射防护 五、临床核医学评价要点
编辑ppt
2
原子核物理基础知识
1、原子和原子核的组成
原子:原子核和电子组成。原子核:质子和中子。前者带正电荷, 后者不带电荷。
2、原子核的表示方法
编辑ppt
5
辐射剂量学概念
1、放射性活度
是指一定范围内的某种放射性核素在单位时间内发生核素衰变(Bq)。 旧单位:居里(Ci)。 换算关系:1 Ci=3.7ⅹ1010 Bq 比放射性活度(简称比活度): Bq /g, Bq /ml
2、照射量
是指在离放射源一定距离的物质受照射的量,国际单位为库仑/千克 (C/Kg)。与放射源的活度大小和距离有关。照射剂量可以测量。
其他医用加速器
X射线探伤机
X射线深部治疗机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装置
医用X射线CT机
X射线衍射仪
放射诊断用普通X射线机
兽医用X射线
Ⅲ类射线装 置
X射线摄影装置 牙科X射线机
乳腺X射线机
放射治疗模拟定位机
编辑ppt
13
(二)核医学工作人员的防护
核医学工作人员在受到外照射辐射危害的同时,由于放射性核 素的表面污染或挥发及其他原因,有可能把放射性核素摄入体内, 造成内辐射危害。因此,核医学工作人员受到的照射既有外照射, 可能也有内照射。对外照射的防护依然根据时间、距离和屏蔽防护 的三种基本方法减少受照剂量。对内照射的防护一方面要按操作制 度认真操作,防止或减少放射性污染,另一方面要加强个人防护,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尽量避免或减少放射性核素摄入体内。
组别
极毒组 高毒组 中毒组 低毒组
放射性核素毒性组别修正因子
核素
210Po、226Ra、241Am、239Pu 90Sr、60Co、210Pb、210Bi 125I ,131I、67Ga、89Sr、天然U
18F、99mTc、235U、238U
毒性因子
10 1 0.1 0.01
编辑ppt
10
依据管理的需要将核医学工作场所分为三区,即控制区、监督 区和非限制区。
3、比释动能
编辑ppt
6
辐射剂量学概念
3、吸收剂量
是指单位质量的受照物质吸收射线的平均能量。国际单位为戈瑞(Gy), 不能直接测量。吸收剂量=照射剂量×换算因子
4、当量剂量
是衡量射线生物效应及危险度的辐射剂量。国际单位为希沃特(Sv), 与吸收剂量的关系是:当量剂量=吸收剂量×射线的权重因子
5、有效剂量
装置类别
医用射线装置
非医用射线装置
Ⅰ类射线装 置
能量大于100MeV的医用加速器
生产放射性同位素的加速器(非医用) 能量大于100MeV的加速器
放射治疗用X射线、电子加速器
工业探伤加速器
重离子加速器
辐照装置加速器
Ⅱ类射线装 置
质子治疗装置
安全检查加速器
制备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现象装置用放射药物加速器 工业用X射线CT机
131I ,18F,99mTc,32P
3、核元素的分类
1)核素:质子数、中子数及核能态均相同。 2)同位素:具有相同的质子数,但中子数不同如123I,125I ,131I 3)同质异能素:质子数和中子数相同,核能态不同如99Tc, 99mTc
编辑ppt
3
4、原子核的衰变方式
α衰变: 释放α射线 β衰变:释放β射线,常见核素: 131I 、89Sr、32P。 正电子衰变:发生湮没辐射,产生方向相反的双γ光子(511keV)。常用 核素:18F γ衰变: 释放γ射线。常用核素:99mTc、 131I 电子俘获:释放特征X线、 γ射线、内转换电子和俄歇电子。125I
编辑ppt
11
2、放射源与射线装置的分类 根据放射源与射线装置对人体和环境的潜在危害程度,从高到低,
将放射源分为Ⅰ、Ⅱ、Ⅲ、Ⅳ、Ⅴ类,将射线装置分为Ⅰ、Ⅱ、Ⅲ类。
放射源分类
核素名称 Ⅰ类源
241Am 125I
131I
68Ge 99Mo
≥6E+13 ≥2E+14 ≥2E+14 ≥7E+14 ≥3E+14
编辑ppt
8
1、核医学工作场所的分级和分区 根据所操作的放射性核素的权重活度大小将工作场所分为三级。
见下表
临床核医学工作场所分级
分级 甲 乙 丙
日等效最大操作量/Bq
>4E+9
2E+7~4E+9
豁免活度值以上2E+7
编辑ppt
9
权重活度(等效操作量)等于计划的日最大操作活度乘以核素毒性权 重系数所得的积除以操作性质修正系数所得的商。 即权重活度=计划的日最大操作活度×核素毒性权重系数/操作性质修 正系数。
编辑ppt
4
原子核物理基础知识
4、原子核半衰期
放射性核素的数量和活度减少到原来的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① 物理半衰期(T1/2):固定不变 ② 生物半衰期(Tb) :推算,不能测量 ③ 有效半衰期(Te) :可测量 公式: Te= T1/2 Tb(T1/2+ Tb) 常用核素的物理半衰期: 131I 8天; 99mTc锝 6小时;18F 110分钟;125I 60天;
Ⅱ类源
Ⅲ类源
≥6E+11
≥6E+10
≥2E+12 ≥2E+12 ≥7E+12
≥2E+11 ≥2E+11 ≥7E+11
≥3E+112
≥3E+11
编辑ppt
Ⅳ类源
≥6E+8 ≥2E+9 ≥2E+9 ≥7E+9 ≥3E+9
Ⅴ类源
≥1E+4 ≥2E+6 ≥2E+6 ≥1E+5 ≥1E+6
12
射线装置分类表
控制区: 在其中连续工作的人员一年内受到照射剂量可能超过 年限制3/10的区域。如分药室、治疗病人床位等。
监督区:在其中连续工作的人员一年内受到照射剂量一般不超 过年限制3/10的区域。 候诊病人床位、注射候诊室等。
非限制区:在其中连续工作的人员一年内受到照射剂量一般不 超过年限制1/10的区域,如工作人员办公室、电梯、走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