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一)篇名:马克思《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来源:《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55-460页。
经典选段:1、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然而他永远不能成为完美的、真正伟大的人物。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55页。
)2、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55-460页。
)思考问题:结合马克思的职业观。
谈谈我们可以从马克思身上学到那些优秀品质?(二)篇名: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来源:《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经典选段:1.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德国人就会解放成为人。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7-18页。
)2.德国唯一实际可能的解放是以宣布人是人的最高本质这个理论为立足点的解放。
……就不可能消灭自身。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8页。
)思考问题: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根本主旨是什么?(三)篇名: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来源:《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经典选段:1.工人生产的财富越多,……占有表现为异化、外化。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56-157页。
)2.这一切后果包含在这样一个规定性中:以及对象即工人的产品在对象化中的异化、丧失。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57-158页。
)3.按照国民经济学的规律,……越成为自然界的奴隶。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58页。
)思考问题:思考马克思揭示的工人异化的表现及其本质。
(四)篇名: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来源:《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经典选段:1.工人们!……正是你们国家当权的资产阶级极端自私自利的政策和全部行为的必然后果。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82-383页。
)思考问题: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阶级属性是什么?(五)篇名:马克思、恩格斯《神圣家族》来源:《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经典选段:1.因此,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重要的”仅仅是“一种思想”。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87页。
)思考问题:思考马克思主义的群众史观的科学性?(六)篇名: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来源:《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经典选段:1.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重要的”仅仅是“一种思想”它只是用新的阶级、新的压迫条件、新的斗争形式代替了旧的。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1-32页。
)2.现在,我们眼前又进行着类似的运动。
……不过因为年龄和性别的不同而需要不同的费用罢了。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7-39页。
)思考问题:如何理解马克思所谈到的“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七)篇名: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来源:《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经典选段:1.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01-603页。
)思考问题:如何理解马克思的伟大?第一章(一)篇名: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来源:《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经典选段:1、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哲学家依据他们如何回答这个问题而分成了两大阵营。
凡是断定精神对自然界说来是本原的,从而归根结底承认某种创世说的人,组成唯心主义阵营。
凡是认为”自然界是本原的,则属于唯物主义的各种学派。
2、思维对存在、精神对自然的关系问题,全部哲学的最高问题,像一切宗教一样,其根源在于蒙昧时代的愚昧无知的观念。
思考问题:什么是哲学基本问题?试结合恩格斯的论述加以说明。
(二)篇名:恩格斯《自然辩证法》来源:《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经典选段: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物质”和“运动”这样的词无非是简称,我们就用这种简要把感官可感知的许多不同的事物依照其共同的属性概括起来。
思考问题:列宁关于物质的定义是什么,试述列宁对恩格斯关于物质的论述的继承和发展。
(三)篇名:恩格斯《反杜林论》来源:《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经典选段:世界的统一性并不在于它的存在,尽管世界的存在是它的统一性的前提,因为世界必须先存在,然后才能是统一的。
在我们的视野的范围之外,存在甚至完全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而这种物质性不是由魔术师的三两句话所证明的,而是由哲学和自然科学的长期的和持续的发展所证明的。
思考问题:试结合恩格斯关于世界统一性的论述,结合自然科学的最新成果,从哲学的高度做一个简要论证。
(四)篇名: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来源:《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经典选段:1、自然界,就它自身不是人的身体而言,是人的无机的身体。
人靠自然界生活。
这就是说,自然界是人为了不至死亡而必须与之处于持续不断地交互作用过程的、人的身体。
所谓人的肉体生活和精神生活同自然界相联系,不外是说自然界同自身相联系,因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没有自然界,没有感性的外部世界,工人什么也不能创造。
它是工人劳动得以实现、工人的劳动在其中活动、工人的劳动从中生产出和借以生产出自身的产品的材料。
2、但是,自然界一方面在这样的意义上给劳动者提供生活资料,即没有劳动加工的对象,劳动就不能存在,另一方面,也在更狭隘的意义上提供生活资料,即维持工人本身的肉体生存的手段。
思考问题: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人与自然界关系的论述中的共同点是什么?(五)篇名:马克思《<黑格尔法批判>导言》来源:《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经典选段: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的力量。
思考问题:是用自己的话来表述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六)篇名:恩格斯《反杜林论》;《自然辩证法》来源:《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经典选段:1、辩证法不过是关于自然、人类社会和思维的运动和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
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虽然在依对象的性质而展开的各个领域中是合理的,甚至必要的,可是它每一次迟早都要达到一个界限,一超过这个界限,它就会变成片面的、狭隘的、抽象的,并且陷入无法解决的矛盾,因为它看到一个一个的事物,忘记它们互相间的联系;看到它们的存在,忘记它们的生成和消逝;看到他们的静止,忘记它们的运动;因为它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2、在自然界里,正是那些在历史上支配着似乎是偶然事变的辩证法运动规律,也在无数错综复杂的变化中发生作用;这些规律也同样地贯穿于人类思维的发展史中,他们逐渐地被思维着的人所意识到。
3、在本书(指《反杜林论》——编者)中,辩证法被看作关于一切运动的各个最普遍的规律的科学。
这就是说,辩证法的规律无论对自然界中和人类历史中的运动,或者对思维的运动,都必定是同样使用的。
4、所谓的客观辩证法是在整个自然界中起支配作用的,而所谓的主管辩证法,即辩证的思维,不过是在自然界中到处发生作用的、对立中的运动的反映,这些对立通过自身的不断的斗争和最终的互相转化或向更高形式的转化,来制约自然界的生活。
思考问题:试概括恩格斯关于辩证法的论述。
(七)篇名:恩格斯《自然辩证法》来源:《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经典选段:辩证法根据我们直到目前为止的自然科学实验的结果,已经证明了:所有的两极对立,都以对立的两极的互相作用为条件;这两极的分离和对立,只存在与它们的相互依存和连接之中,他们的连接,只存在于它们的分离之中,它们的相互依存,只存在于它们的对立之中。
(八)篇名:马克思《哲学的贫困》,来源:《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经典选段:两个相互矛盾方面的共存、斗争以及融合成一个新范畴,就是辩证运动。
(九)篇名:列宁《谈谈辩证法问题》,《辩证法的要素》;来源:《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经典选段:统一物之分为两个部分以及对它的矛盾着的部分的认识……是辩证法的实质。
可以把辩证法简要地规定为关于对立面的统一的学说。
这样就会抓住辩证法的核心,可是这需要说明和发挥。
(十)篇名:毛泽东《矛盾论》来源:《毛泽东选集》第1卷经典选段:无论什么事物的运动都采取两种状态,相对地静止的状态和显著地变动的状态。
两种状态的运动都是由事物内部包含的两个矛盾着的因素互相斗争所引起的。
这一共性个性、绝对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不懂得它,就等于抛弃力量辩证法。
思考问题:试根据以上篇目中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矛盾问题的论述,总结一下什么是矛盾,怎样认识对立统一规律。
第二章(一)篇名: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来源: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M]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名编译局马列部,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编,人民出版社1999经典选段:1、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2、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凡是把理论导致神秘主义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
3、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思考问题:人的正确认识是从何得来的,请联系专业实际加以说明?(二)篇名:恩格斯《反杜林论》来源: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M]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名编译局马列部,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编,人民出版社1999经典选段:1、真理和谬误,正如一切在两极对立中运动的逻辑范畴一样,只是在非常有限的领域内才具有绝对的意义。
2、平等的观念,无论以资产阶级的形式出现,还是以无产阶级的形式出现,本身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这一观念的形成,需要一定的历史条件,而这种历史条件本身又以长期的以往的历史为前提。
所以,这样的平等观念说它是什么都行,就不能说是永恒的真理。
3、思维的至上性是在一系列非常不至上地思维着的人们中实现的;拥有无条件的真理权的那种认识是在一系列相对的谬误中实现的;二者(绝对真理的认识和至上的思维)都只有通过人类生活的无线延续才能完全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