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影响因素01、预习准备区精心准备夯实基础一、国际人口迁移及其特点1.人口迁移的概念:人们出于某种目的,移动到其他地区,永久性或长期性地改01定居地的行为,被称为人口迁移。
变其□2.新大陆发现引起的人口迁移02美洲;非洲人→□03美洲;亚洲的中国人、印度人和日本人向国外迁移。
欧洲人→□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人口迁移(1)迁移方向与之前的比较04净迁出区变为净迁入区;□05拉丁美洲由人口净迁入区变为净迁出区;欧洲由人口□06北美洲和大洋洲是最大的移民迁入地区。
□(2)特点07劳务输出逐渐成为国际人口迁移的主要形式;国际难民数量□08增加,持续时间□09□10专业人才移民。
长;发展中国家□二、国内人口迁移及其特点1.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的国内人口迁移(1)人口迁移目的:开发□01内地和边疆。
(2)主要人群:□02技术人员、退伍军人、干部和知识青年等。
(3)迁移目的地:□03东北三省、内蒙古、新疆、青海和西藏等地。
2.改革开放后的国内人口迁移04频繁,迁移规模加大;以向城镇迁移、向□05东部迁移为主。
人口流动□1.判断正误。
(1)长时间外出旅游属于人口迁移。
(×)(2)改革开放后中国人口迁移的主要趋势是从中西部向东部和东南沿海一带移动。
(√)2.目前,国际劳务输出的主要方向为()A.西亚→南亚B.亚洲→北美C.非洲→亚洲D.欧洲→拉丁美洲答案 B解析目前,国际劳务输出主要由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
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迁入较多的省级行政区有哪些?提示北京、天津、上海、广东等。
三、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人口迁移既受特定地区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生态环境等系列因素的影响,也受个人意愿的支配,同时还与迁入地和迁出地之间的距离等因素有关。
1.判断正误。
(1)叙利亚局势动乱,对人口迁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2)海南省吸引了大量东北地区老年人定居,主要与气候因素有关。
(√)2.“空巢老人”,即与子女分开居住的老人。
“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是眼下许多“空巢老人”生活的真实写照。
近几年我国农村“空巢老人”现象较严重的主要原因是()A.经济原因B.家庭原因C.自然原因D.个人原因答案 A解析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的差异导致人口迁移,随着家庭青壮年的迁出,导致“空巢老人”现象较严重。
3.近年来,我国北方地区“候鸟老人”组团“迁徙”的现象日渐普遍。
分析产生该现象的主要原因。
提示海南省冬季气温较高;出行交通方便;经济条件改善,生活水平及质量提高等。
02、任务探究区思维探究实践运用任务探究国际人口迁移近百年来,墨西哥裔人成为美国人口增长最快的族群之一。
这部分人口主要由两种成分组成:出生于美国的墨西哥裔人和来自墨西哥的移民。
下表为1910~1996年美国全部墨西哥裔人口变化。
据此探究下列问题:(1)简述近百年来墨西哥裔美国人的数量变化特征。
(2)按照地理区域划分,墨西哥人迁移至美国,属于哪类人口迁移?(3)墨西哥人迁移美国,体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口迁移的哪些特点?[成果展示](1)近百年来墨西哥裔美国人数量一直快速增加。
(2)属于国际人口迁移。
(3)发展中国家劳务输出增加;人才流向发达国家等特点。
1.人口迁移(1)判断人口迁移的依据①居住地变更。
一般以跨越行政区域界线作为判断人口迁移的依据。
②时间较长。
居住地□01长期或□02永久(至少为一年)地改变。
(2)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2.不同时期的国际人口迁移3.现代国际人口迁移的主要形式在目前复杂的国际形势下,国际人口迁移表现出了新的特点,科技移民、□08劳务输出和国际难民迁移是三种常见形式。
下图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欧洲及附近地区人口迁移方向示意图”(箭头表示二战后主要移民路径,圆圈内的区域为欧洲核心区)。
读图回答(1)~(2)题。
(1)图示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是()A.由核心区向周围的边缘地区B.由欧洲沿海向内陆地区C.由周围的边缘地区向核心区D.由经济发达区域向经济落后区域(2)图中表现出来的跨大洲的人口迁移方向是()A.由亚洲迁往欧洲B.由非洲迁往欧洲C.由北美洲迁往欧洲D.由大洋洲迁往欧洲科学思维分析人口迁移时空特点的方法第(1)题,由图可知,图中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是由周围的边缘地区向核心区域。
第(2)题,图中所有的箭头中,只有从北非向欧洲核心区进行的是跨大洲的人口迁移。
[答案](1)C(2)B提升运用能力新航线开辟以来,国际人口迁移规模越来越大,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人口迁移的形式又发生了变化。
据此完成1~2题。
1.19世纪以前,国际人口迁移的总体特点是()A.从新大陆移向旧大陆B.以集团性、大批的移民为主C.从北半球国家流向南半球国家D.从工业化地区迁向非工业化地区答案 B解析19世纪以前,国际人口迁移的总体特点是以集团性、大批的移民为主,从旧大陆到新大陆。
2.下列属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人口迁移特点的是()A.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B.从旧大陆流向新大陆C.定居移民增多,短期流动工人减少D.从已开发国家流向未开发国家答案 A解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人口迁移的特点是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工人增加。
任务探究国内人口迁移2010年3月1日农历正月十六,元宵节刚过,全国五大民工源头输出地之一的阜阳站客流激增猛涨,再次迎来高峰。
该站旅客发送量再次突破9万人,达92 353人,同比增加11.2%,创历史同期最高纪录。
截至3月1日,节后春运16天,阜阳站安全运送旅客99.7万人,同比增加14%,其中分别向上海、杭(杭州)甬(宁波)、广东、北京方向运送旅客29万人、26.4万人、16万人、9.5万人。
据此探究下列问题:(1)与2009年相比,2010年春节后经阜阳站外出农民工数量有怎样的变化?(2)根据材料归纳经阜阳站外出农民工主要迁入地的共同特点。
(3)阜阳所在的安徽省西北部地区产业经济发展后,对阜阳外出农民工会有怎样的影响?[成果展示](1)数量增加。
(2)经济发展程度高。
(3)农村剩余劳动力会有部分在阜阳当地就业,外出数量可能会减少。
1.我国不同时期的人口迁移2.我国目前的“民工流”现象下图为我国某省(市、区)人口跨省迁移示意图。
读图,完成(1)~(2)题。
(1)该地迁出的人口主要是()A.少年儿童B.青壮年C.大中学生D.老年人(2)推测该省(市、区)最可能是()A.上海B.浙江C.广东D.广西科学思维中国人口迁移的特点第(1)题,读图可知,14~49岁人口迁出率最大,说明该地迁出的人口主要是青壮年。
第(2)题,该省(市、区)以人口外迁为主,说明经济较落后。
上海、浙江、广东是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广西在我国的中西部地区,经济相对较落后。
[答案](1)B(2)D提升运用能力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人口迁移大致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
据此完成1~2题。
1.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人口迁移特点是()A.迁移规模大、频率高B.从内陆地区迁向沿海地区C.有计划、有组织地迁移D.从贫困地区流向发达地区答案 C解析新中国成立后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人口迁移的特点:规模比较小,频率比较低,自发迁移和流动少,以有计划、有组织迁移为主。
2.改革开放后我国人口迁移的特点是()A.自发性迁移减少B.移民的目的主要是务工和经商C.人口迁移主要流向西部地区D.人口迁移主要流向边疆地区答案 B解析改革开放之后,我国人口的迁移方向主要是从农村到城市,从内地到沿海城市和工矿地区;人口流动主要是自发性的;主要的目的是务工、经商、学习。
任务探究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材料一20世纪30年代,一场大旱灾使美国俄克拉何马州及其附近地区赤地千里,许多农民举家逃离了这片灾难的土地。
有些人选择迁居东部,但大多数人则向西迁往加利福尼亚州。
材料二在20世纪的最后10年里,巴尔干半岛上的国家中,除希腊、马其顿和斯洛文尼亚外,其他各国人口数量均大幅度减少。
其中波黑人口下降幅度最大,总人口减少了17%,约70万。
材料三1947年,英属印度被分割为印度、巴基斯坦两国。
印度人多信仰印度教,而巴基斯坦则是穆斯林建立的伊斯兰共和国。
为了躲避宗教歧视和迫害,当时南亚次大陆出现了空前的人口迁移。
印度境内有1 500万左右的穆斯林迁入巴基斯坦,巴基斯坦境内则有200万左右的印度教徒迁入印度。
材料四不同时期户籍迁移记忆漫画。
据此探究下列问题:(1)上述四则材料分别反映了哪些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2)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还有哪些?(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人口大量迁入城市,主要原因是什么?[成果展示](1)材料一——自然因素(生态环境因素),材料二——政治军事因素(战争),材料三——社会文化因素(宗教信仰),材料四——社会文化因素、经济因素。
(2)个人动机和需求;迁出地和迁入地之间的距离;国家政策等。
(3)经济因素,城乡收入的巨大差异。
1.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人口迁移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特定时期特定条件下,某一种因素往往起决定性的作用,具体分析如下:续表2.人口迁移的影响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2018春运出行大数据报告》显示,2018年春节期间我国十大“春节空城”为北京、广州、合肥、重庆、哈尔滨、东莞、沈阳、长春、上海、武汉。
据此完成(1)~(2)题。
(1)导致十大“春节空城”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A.受传统思想影响B.城市分布不均衡C.人口分布不均衡D.地域经济发展不平衡(2)中西部的外来务工农民春节返乡后,部分不再回到上述东部大城市,转而选择离家不远的务工地,成为“倒吸”现象,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中西部城市()A.交通条件改善,空气质量良好B.工业发展,就业机会增加C.人口政策调整,生育条件放宽D.平均工资水平更高科学思维分析影响人口迁移因素的方法第(1)题,“春节空城”现象是由于务工人员返乡造成的。
大量人员外出务工是因为中国地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因此“春节空城”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地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第(2)题,由题干可知,“倒吸”现象是指返乡农民工不再回到务工的远方大城市,而是选择离家不远的务工地,这说明当地经济发展较快,就业机会增多。
[答案](1)D(2)B提升运用能力读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示意图,回答1~2题。
1.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初,居住在湖北宜昌到重庆长江边的居民,不断向其他地区迁移,迁移数量达140万。
影响此次移民的主要因素是()A.①⑦B.②④C.④⑦D.④⑧答案 C解析结合时间可知,此次移民时间与三峡工程建设时间吻合,影响其迁移的主要因素是工程建设(④);此次移民是在政府主导下的移民,国家政策(⑦)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故C项正确。
2.两宋之交,大量人口由北方地区迁往南方地区,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①⑧B.③⑤C.⑧⑩D.⑤⑧答案 D解析两宋之交,受战争和政治中心变化的影响,人口由北方地区迁往南方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