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14课冷战中的对峙

第14课冷战中的对峙

复习提问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中东战火频仍的具体表现:(
)
(1)中东问题的关键:(

❖ (双方:巴勒斯坦和以色列 民族:阿拉伯人和犹太人)
(2)巴以冲突(中东局势动荡)的原因:
❖ ①中东重要 位置和 地位(两洋五海三洲之地、巴
勒斯坦有“
”之称)
❖ ②资源之争:领土之争、
资源和 资源的争夺
❖ ③宗教冲突:对
的争夺
❖ ④种族矛盾:
小结:
二、美苏争霸
❖ 美苏争霸的三个阶段 ❖ (1)第一阶段:20世纪50~60年代,美国
在美苏争霸中占优势。(美攻苏守) ❖ (2)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美苏争霸达
到高潮。(苏攻美守) ❖ (3)第三阶段:20世纪80年代:双方实现有
限缓和
赫鲁晓夫和美国总统肯尼迪的较量(漫画)
动脑筋
甲:美苏争霸的实质是不同社会制度之间 的竞争。乙:美苏争霸的根本原因是为了 各自国家的利益。
人和
人 (巴勒斯坦和以色列)
❖⑤
介入
第14课 冷战中的对峙
自主学习(我的课堂,我的舞台)
冷战政策
❖ 冷战政策的原因是什么? ❖ 什么是冷战政策? ❖ 冷战的序幕,开始,表现,结束的标志,影
响分别是什么?
美苏争霸
❖ 美苏争霸的三个发展阶段
一 冷战政策
❖ 1、原因:二战后美国经济、军事、政治实力 的加强和资本主义霸主地位的确立。
❖ 2、对美苏争霸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 ❖ A 增加了两国人民负担 ❖ B 加剧了地区间矛盾 ❖ C 影响到世界和平与发展 ❖ D 是充分发挥大国优势作用体现
系统总结
1、二战后,美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居世界第
原因 一,称霸世界的野心膨胀

2、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力量不断壮大
冷战政策
含义: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的除了武装进攻之外的 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遏制共产主义
❖ 2、定义: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 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外一 切手段的敌对行为,以“遏制”共产主义。 这种政策称为“冷战政策”。
❖ 3、序幕:丘吉尔的“铁幕演说” ❖ 4、开始标志: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的出
台,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标志着美苏 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美苏之间冷战开始。
表现
政治:杜鲁门主义,标志着冷战的开始 经济:马歇尔计划
军事:北约组织
原因:赫鲁晓夫上台后,企图与美国共同主宰世界
美苏争霸 表现
50年代中~60年代初,美占据优势(古巴导弹危机)
60年代中~70年代末,争霸达到高潮 80年代,争霸态势缓和
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
影响:严重威胁世界的和平
❖ 1一个政策 ❖ 2一个主义 ❖ 3一项计划 ❖ 4两个组织 ❖ 5一个危机
❖ 5、表现:
❖ 政治上——杜鲁门主义 ❖ 经济上——推行援助西欧的“马歇尔计划” ❖ 军事上——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 6结束:1991年,苏联的解体,美苏两极格 局的结束。(北约、华约组织的出现与对立, 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形成。)
❖ 7影响:美苏争霸,不仅严重威胁世界的和平, 给两国带来沉重负担,进而也影响到世界的 局势。
❖ 答:首先,二战结束后,由于意识形态的不 同和国家利益,美苏从战时盟友关系转变为 战后的敌对关系。
❖ 其次,美苏争霸的根本原因是为了各自的国 家利益。
❖ 最后,美苏争霸的实质是美苏两国在实力的 基础上,对世界势力范围的划分。
巩固训练
❖ 1、二战后,美国实行冷战政策的根本目的是 ()
❖ A 遏制共产主义 B 称霸世界 C 稳定资本主 义世界 D 扶植反动势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