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2019学年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同步练习题集(含答案)

2018-2019学年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同步练习题集(含答案)

第一单元1 我爱这土地词语的表达效果【答题步骤】(1)第一步:理解词语的本义并揭示这一词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或描写方法。

首先需要理解词语的含义,再联系句子的上下文,总结出词语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或描写方法。

如果没有运用修辞手法或描写方法,就需要看该词的词性(主要是动词、形容词)有没有独特的用法。

(2)第二步:结合语句意思来分析使用该词的好处。

分析该词运用的修辞手法或描写方法是否形象、生动地说明了……,或指出其中与中心、上下文的关系。

【答题格式】该词运用了……的修辞手法(或描写方法),写出了……的意思,生动(或形象或富有情趣)地表现了(揭示了、突出了)……的主题。

01 积累运用1.字词积累——读下列一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sī yǎ(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xiōnɡ yǒnɡ(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jī nù(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lí mínɡ(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fǔ làn(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2.语言运用——在下面句中的方框里,填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1)有位哲人说过:“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就是阳光、空气、水和笑容。

”(2)给成功者一个微笑,那是赞赏;给失败者一个微笑,那是鼓励。

(3)在挫折与磨难面前,你是做畏缩逃避的懦夫,还是做奋起搏击的勇士?3.语言运用——修改病句。

(1)语文是意韵深远的诗歌,展开我色彩缤纷的想象;是天真无邪的童话,美化我独抒性灵的意象。

将“意韵深远的诗歌”和“天真无邪的童话”调换位置。

(2)主流媒体承担着纯洁语言、倡导文明、传递正能量。

“正能量”后加“的使命”。

4.语言运用——仿照画线句写两个句子,使前后衔接,语意连贯。

浩浩长江,巍巍长城,山川形胜,风俗人文……中华之美,异彩纷呈:中华之美,美在武术,刀枪剑戟,舞出雄健风姿;美在音乐,鼓瑟笙箫,演奏美妙旋律;(1)美在文学,诗词曲赋,抒写灿烂文化;(2)美在建筑,亭台轩榭,尽显精巧布局。

5.综合性学习。

2017年是人民诗人艾青诞辰106周年,为缅怀诗人,纪念诗人的杰出成就,歌唱艾青伟大的诗魂,激发我们爱祖国、爱家乡的真切情感,让我们一同走进主题为“艾青,我为你骄傲”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1)活动一:我推荐赵春华在《忆诗人艾青》中写道:“那个讴歌土地/讴歌太阳的诗人/走了走了/那个大堰河的儿子/那个土地的儿子/走了走了/他的诗没有走/还留在我们的心头/赶也赶不走。

”是啊,他的诗永远留在我们心中。

为了搞好这次活动,主办者设计了“推荐诗歌”的宣传形式,请你为《我爱这土地》写几句推荐语。

示例:为何他的眼里常含泪水?为何他喉咙嘶哑,仍要尽情歌唱?为何他执着地爱恋着这片土地?《我爱这土地》为你诠释什么是真正的爱国,什么是至死不渝,什么是赤子之心。

(2)活动二:我宣传博客(网页)是信息时代的麦哲伦,为宣传艾青的杰出成就,弘扬艾青精神,班委准备建立一个博客,请你设计两个“介绍艾青”的栏目。

栏目一:风雨历程栏目二:诗海漫步栏目三:仰望星空(3)活动三:我致辞1984年,诗坛泰斗——艾青被提名为诺贝尔奖候选人,当时西班牙的戈麦斯、巴西的亚马多等一些有识之士一致呼吁:艾青是世界性人物,他使最古老的文化能与全世界亲切地汇合,诺贝尔文学奖应当发给艾青!但结果未能如愿。

假如艾青荣获2016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请拟写一则颁奖词,概述其主要事迹,点出其精神品质。

(60字左右)示例:20世纪中国诗坛泰斗,他用嘶哑的喉咙歌唱伤痕累累的祖国母亲,他用朴素的语言倾诉他对世界的深爱与理性思考,他用生命、用爱诅咒黑暗,讴歌光明,礼赞人生,他是中华儿女永远的骄傲。

02 课内精读阅读《我爱这土地》,回答问题。

6.这首诗中,鸟儿所歌唱的四个对象是什么?分别有什么象征意义?四个对象分别是:土地、河流、风、黎明。

土地象征遭受日寇践踏的国土;河流象征长期郁结在人民心中的悲愤;风象征人民对侵略者的愤怒;黎明象征独立自由的曙光。

7.品析下面诗句所包含的意义。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目睹山河破碎、生灵涂炭的现实,对祖国爱得越深,心中的痛苦就越强烈。

8.《我爱这土地》一诗中“用嘶哑的喉咙歌唱”的“鸟”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这只“鸟”歌唱至死,最后“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对此应如何理解?这只“鸟”是一个饱受磨难,拼尽全力用整个生命去歌唱的形象。

它生命耗尽后便投身土地的怀抱,与它所挚爱的土地融为一体,实际上寄寓了诗人愿为祖国献出一切的决心。

9.从全诗看,作者在诗中流露了一种怎样的感情?诗中的土地突破了土地本身的意义,上升到了象征祖国,诗中表达了诗人对生他养他而又多灾多难的祖国的深沉的爱,抒发了那个时代为祖国的独立自由而奋斗献身的华夏儿女的共同心声。

03 拓展阅读(原创)中国的土地刘湛秋你可知道这块神奇的土地埋藏着黄金般的相思一串串杜鹃花姹紫嫣红激流的三峡传来神女的叹息冬天从冻土层到绿色的椰子林蔷薇色的海浪抚爱着沙粒你可知道这块神奇的土地黄皮肤、黑头发是那样的美丽敦厚的性格像微风下的湖水顽强勇敢又如长江一泻千里挂霜的葡萄下跃动着欢乐坚硬的核里已绽开复兴的契机【注】这首诗写于20世纪80年代,当时中国人民正从文化大革命的噩梦中醒来,挣脱了各种有形和无形的枷锁,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鼓舞下,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

10.请各找一处运用了下列修辞手法的诗句。

【判断修辞手法】(1)比喻:埋藏着黄金般的相思。

(2)拟人:蔷薇色的海浪抚爱着沙粒。

11.“黄金般的相思”的含义是什么?“挂霜的葡萄”象征着什么?【理解词语象征义】“黄金般的相思”的含义是所有的炎黄子孙永远思恋祖国母亲;用“黄金”修饰“相思”,形象地表现了华夏子孙对祖国深沉凝重的眷念之情。

“挂霜的葡萄”象征中国人民的思想成熟,走进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

12.诗歌的第二小节主要写了什么?诗人主要抓住哪些具体内容从而使层次井然有序、逐层推进的?【理解诗歌内容】主要写了中国人民的“美丽”。

先写外貌之美,次写性格之美,再写思想之美,从而使层次井然有序,思想逐步加深。

13.这是一首抒情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理解诗歌情感】抒发了诗人歌唱祖国,礼赞人民,颂扬中华民族,热烈欢呼充满希望的未来的思想感情。

14.比较本诗与《我爱这土地》在内容上的异同点。

【比较探究】相同点:都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都借助具体意象,抒发对土地(祖国)的真挚情感。

不同点:《我爱这土地》感情比较深沉,当国土被践踏时,诗人号召同胞们奋起反抗,并自愿为祖国奉献一切;本诗感情较愉悦,除表达对祖国土地的热爱外,还歌颂了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同时,表现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以及对充满希望的未来的热烈欢呼。

04 写作创新15.《我爱这土地》这首诗运用象征手法,表达出诗人愿为祖国奉献一切的赤子深情。

请运用象征手法写一段话,表达心中的情感。

(200字左右) 【课文片段在线】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写法分析】这首诗意象内涵丰富(运用象征手法)。

诗中的每一个事物都被赋予丰富的内涵,“鸟”是诗人的虚拟,嘶哑着喉咙歌唱的既是“鸟”,也是“我”(作者自己),接着,诗中接连出现了所歌唱的对象:土地、河流、风、黎明等。

它们都被赋予了不同的象征意义。

象征手法的使用应注意以下几点:(1)注意抓住象征体和象征本体之间的相似点;(2)注意围绕相似点,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3)注意运用多种修辞手法。

【例文】你看那在风雪中傲然挺立、怒放着的梅花,难道你就丝毫没有感受到她的美吗?难道在漫无边际的白雪中,你突然看到前方有一株挺立着的梅花,你就不被她那种不畏严寒、坚强不屈的精神所感染吗?难道你不曾想到,她与红军战士们坚强不屈的精神多少有些相似吗?难道你就没有想到,这傲雪凌霜的梅花,真真切切地象征了我们的革命战士们,象征了他们那种顽强不屈,勇于拼搏,渴望着暴风雪来临的那种精神,那种意志品质吗?2 现代诗二首词语的理解【答题方向】回答词语含义类题,一般从表层义和深层义两方面进行:(1)表层义:词语解释。

(2)深层义(答题关键点):即从内容的角度理解词语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通常与作品的内容、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观点态度相联系。

因此,可以根据文章的上下文,把握文章的整体内容,根据文章的思想倾向来推断这个词语的具体含义,分析隐含义。

另外可通过分析筛选关键词语,找出隐含信息(双关、象征、潜在、引申)。

要树立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的意识。

【答题格式】该词的意思是……,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表达了……的主题(或情感)。

01 积累运用1.字词积累——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槐.树(huái) 焉.支(yān) 焚.起(fén) 敕.勒川(chì)些wēi(微) 荒mǎng(莽) ài(隘)口山diān(巅)2.词语积累——品读课文,选择适当的词语填空。

(1)你永远是个无情的建筑/蹲踞在荒莽的山巅/冷眼看人间恩怨。

(蹲踞盘踞停留)(2)故国哟,啊啊,要到何年何月何日/才能让我再回到你的怀抱里/去享受一个世界上最愉快的/飘着淡淡的槐花香的季节?……(浓浓淡淡幽幽) 3.语言运用——在下面句中的方框里,填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咏物抒情,就是借助某种事物,表露自己蕴藏于心的情怀。

如席慕蓉的《长城谣》,便是借助长城,审视历史的沧桑,倾诉满腔的热忱,寄托浓浓的乡思。

而在远离大陆故土的诗人纪弦笔下,那一片偶然从古老诗集里翻出来的“薄薄的,干的,浅灰黄色的槐树叶”,由于有了思乡之情的浸润,便成为“全世界最美的一片,最珍奇,最可宝贵的一片”。

4.语言运用——修改病句。

(1)贵州省省级风景区的大乌江风景名胜区有奇险的深邃峡谷和珍稀动物。

应在“珍稀动物”前加上“罕见的”,或删去“奇险的”。

(2)在贵重物品展览期间,如何防止贵重展品免遭盗窃或抢劫,是组织者深感头痛的事。

删去“免”。

5.综合性学习。

在学习了《长城谣》和《一片槐树叶》后,老师联系七年级下学期学习过的《乡愁》,在班上安排了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

这次活动的主题拟定为:“乡愁诗”的初步探究。

假如你参与这次活动,请完成以下学习任务。

(1)【知识整理】将相关内容填写在A、B处。

(2)【话题探究】根据下面的信息,说说我们在欣赏“乡愁诗”时应注意什么。

《长城谣》:诗人生于重庆,现居台湾,长城、黄河自然成了她寄托乡愁乡思思念祖国的个性化对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