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体五大循环系统

人体五大循环系统

人体五大循环系统(2009-05-06 19:57:15)标签:保健养生三焦肝气肾精相表里杂谈人的五大循环系统是肝和胆,心和小肠,脾和胃,肺和大肠,肾和膀胱。

五大循环系统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形成了一个有机结合的整体。

(一 ) 心与小肠中医讲的心是个大循环系统,其中包括大脑。

如我们常说心里想,这不是指心脏想而是大脑在想。

主要有四个功能:1、主神志。

人心气虚弱时,会产生消极情绪,严重时会产生厌世心理。

许多自杀的人无论起因是什么,最后都是因为心气虚极所致,也就是由于心气虚而出现慢感状态,是物质失衡到了精神崩溃时产生的最终结果。

2、主血脉。

心气不足,推动血液循环的力量不够,人极易乏力,也难以推动肠蠕动,会形成气虚便秘。

一些老年人长期便秘,给他们补心气, 3 天之后有力量排泄,减轻了便秘。

气血足,人也有力气了。

3、其华在面,开窍于舌。

人的脸和舌,血脉分布得比较丰富,故心的功能是否正常能直接反映出来。

面色白或青紫无光泽,舌色紫暗无华或白是心气循环不畅或气虚;舌尖红是心火过旺;舌头僵硬难以转弯是心脑血管急病的征兆。

有些人气血不足,面色无华,靠美容和营养霜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的。

对这类人,给她们调养气血,面色即出现红润有光泽的健康状态。

心与汗的关系。

“汗为心之液,在内为血,在外为汗。

”病人用药发汗过度,或因其他原因导致大汗,可损害心阳,重则会出现大汗亡阳的危险现象。

所以,平时发现心阳虚或心阴虚出汗,就应及时补气或滋阴,绝不可匆匆忙忙地去输液,否则有生命危险。

心包是保护心脏的外围器官。

外邪侵入时心包先受到侵害。

如果患温热病,人神昏乱语,在戌时( 19:00)心包经旺时,及时清泻心热的效果很好。

4、小肠。

主要功能是接受胃输送来的食物,分别清浊,吸收营养运输于脾,余下之物转入大肠和膀胱。

心和小肠为表里,心火过旺,可转移到小肠,有的人会小便短赤,重则尿血;有人会咳,咳时肛门排气。

此种情况,可在未时(13:00)小肠经旺的时候,清除小肠热。

内热消失,小肠即恢复正常。

(二 ) 肝与胆1、主疏泄。

肝有疏泄和升发两个作用,以主管全身的舒畅条达。

如肝疏泄不利,可引起肝气郁结,可见易怒、头痛、胸肋胀痛、便秘(这种便秘在7 种便秘类型中称为气秘),有的女性月经期间头痛,重肝理气,通经活络;重者凌晨丑时( 1:00)肝经旺时调理效果极佳。

若肝气升发太过,便是肝阳上亢,可见头痛头晕;若久治未愈,肝阳亢胜化火,则头痛剧烈,或眼红、眼痛、耳鸣、耳聋;再发展肝阳亢极化火生风,则可发生中风症状。

此症一般情况下,亥时(21: 00)疏肝理气,重者凌晨丑时(1:00)肝经旺时再调。

肝郁不舒还可以引起咳,咳时右肋疼痛,也用上述办法调养。

肝气升发不足,人会目倦神疲、腰膝酸懒、晕眩、失眠、惊悸、精神恍惚,重则会晕倒,不省人事。

此症一般情况下于亥时( 21:00)补肝气,重者丑时(1:00)再补一次, 7 日内症状渐渐消失。

2、主藏血。

肝有藏血和调节血的功能。

人活动时,肝将血供给各个器官;卧倒特别是睡眠时,血又归于肝,修养生息。

所以,缺觉的人肝血不足。

如果肝藏血功能发生障碍,可能造成吐血、流鼻血、皮下出血、牙龈出血、眼底出血、耳出血等。

此症应养肝阴和肾阴,在亥时(21: 00)养肝滋肾。

3、开窍于目。

眼睛的疾病根在于肝。

肝火上行则目赤,应平肝理气。

肝虚则视力模糊、老花、夜盲、畏光、迎风流泪,应养肝阴。

初期花眼的人经百日调理,大部分可摘掉花镜。

一些患青光眼、白内障、眼底动脉硬化,视网膜病变的患者均可控制病情,有的还恢复了健康。

4、主筋。

其华在爪。

筋支配全身肌肉关节的运动,靠肝血养。

若肝血不足,就会出现筋痛、麻木、屈伸困难、痉挛抽搐;若热极引起肝风,也会引起抽搐。

“爪为筋之余” 。

肝血充足,指甲红润;肝血不足,指甲枯槁,变薄变软,故称“其华在爪” 。

有的中老年人指甲薄软甚至脱落,经升肝气养肝阴一个月后开始长出新指甲。

一些膝盖发软,髌骨软化,骨质疏松,筋酸无力的人,经升肝气养肝阴一个月后不良症状均消失。

这种现象告诉我们,恢复人体脏器的功能,使其在食物中吸收人体需要的元素是根本,而不应盲目的补钙。

试想,如果一个人连食物里的微量钙元素都吸收不了,人工合成的钙能吸收吗?长期补钙,不仅伤胃,还会引起脏器进一步退化,最后可能导致内脏衰竭。

5、胆。

主要功能是贮藏胆汁。

肝胆相表里,肝胆相连;肝不正常,胆则不利。

因此治疗胆的疾病主要是调肝。

调的时间在子时( 21:00)胆经旺的时候,肝阳亢者平肝理气;肝升发不足者升肝气效果最佳。

胆不正常也会引起咳,咳时口里有苦水,重时会咳出胆汁,可用上述方法调理有效。

(三)脾与胃1、主运化。

脾主管食物的消化、吸收、排泄。

食物由胃初步消化后,由脾进一步消化并将营养吸收,通过肺输送到全身各部位。

脾除运化食物精华之外,还与肺和肾共同配合,维持体内水液的平衡。

脾正常,人的消化、吸收、代谢良好。

反之,会出现各种胃病,腹胀闷郁、肺中积痰、便溏、泻肚,或者引起水肿等病。

常见的病症,多为脾虚、脾湿,便不成形,重则泻肚。

调理类似的病症,主要靠健脾。

一般情况下巳时(9: 00)健脾,泻肚者午饭和晚饭前再调,不出 3 日可止泻。

怀孕的妇女妊娠反应时往往呕吐、鼻头红。

人们对此习以为常,听之任之。

此为脾肺两虚, 9 时健脾, 15 时养肺阴, 7 日内可恢复正常。

2、统血。

脾有统血的功能。

脾虚可导致血不循经,引起各种出血症状。

脾有生血的功能,脾虚容易导致贫血。

一些癌症病人化疗期间,因血象过低而晕眩、脱发、厌食等。

脾虚还可以引起咳,咳而有痰,咳时两肋疼痛,不能转身。

在巳时( 9:00)健脾最好。

3、主四肢、肌肉,开窍于口,其华在唇。

脾正常,肌肉健壮丰满,四肢有力。

反之,食欲不振,肌肉消瘦,四肢乏力,唇色淡白或萎黄无华。

4、胃。

主要功能接受容纳水谷,将食物消化。

胃有病可出现腹胀、疼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

脾和胃的关系。

脾相当于总调度,胃如同加工车间,脾气升,才能把营养输送给肺,肺把营养传给其他脏腑。

脾喜燥恶湿,脾湿便溏、泻肚。

胃喜润恶燥,胃燥热,胃火上行目赤、牙痛、咳。

如果胃气不降,会出现恶心呕吐、打嗝、胃痛等症状。

若脾气不升,反而下陷,会出现少气懒语、久痰、多疾、久泻、脱肛、胃下垂、子宫脱垂或其他内脏下垂。

胃火上行也可引起咳,咳时呕吐,重则可吐出蛔虫。

胃火上行的表症是唇干、唇红。

此症应在辰时(7:00)降胃火。

(四)肺与大肠1、主气。

一是肺主呼吸,进行气体交换。

二是肺朝百脉,参与血液循环,将营养传输到全身。

三是肺主一身之气。

肺气足才能转化为肝气、筋气;心气、小肠气;脾气、肌肉、胃气;大肠气;肾气、骨气、膀胱气。

脏腑、经络之气的盛衰,均与肺有密切关系。

一些中老年人肺中黏液过多,是脾气不足的原因,影响肺的采氧功能。

对一些感到肺不敞亮的人来说,采用清肺补脾的方法效果很好。

清7 天或再长一些时间,肺可敞亮。

肺气虚,大肠蠕动不利,可以引起气虚便秘。

2、主肃降,通调水道。

肺以清肃下降为顺。

如果肺气上逆可发生气喘、咳嗽等症状。

人体水液的运行和排泄,不仅要有脾的传输,还需脾的肃降,才能通调水道,下输膀胱。

如果肺肃降不利,影响水液代谢,导致水湿停留,会出现小便不利或水肿。

肺引起咳的症状是痰中有血丝。

中医讲:“脾为痰之源。

”肺中的水分和营养物靠脾气的生化和推动滋润肺。

如果脾气不足,这些物质便淤积成痰。

3、主皮毛。

肺生胃气,滋养、保护皮肤,人的肌肉表面固密,皮肤润泽,身体抵抗力强,不受外邪侵袭。

反之,毛孔疏松,面生暗疮、粉刺和各类皮肤病,易感冒。

肌表不固,津液外泄,后半夜易盗汗,平时易自汗。

对粉刺、暗疮一类症状用养肺和降胃气的方法,快则7 天,慢则两个月,大多数可以清的干净。

有人对粉刺、暗疮是虚症,虚时用泻法如雪上加霜。

4、开窍于鼻。

鼻与肺相通,是呼吸的门户。

各种鼻炎根源都在肺。

因此,调理各种鼻炎,都是通过养肺调好的。

5、肺与声音。

肺通畅,声音洪亮;肺气壅塞,声音嘶哑。

很多演艺界的人认为声音的好坏在于喉咙,所以每天泡着胖大海水喝。

胖大海性凉清热,对热症有一定作用,对寒症非但无益,反而雪上加霜。

喉咙的正常于否取决于肺和心气。

养好肺阴,补足心气,人可多年不感冒,喉咙不会发炎或沙哑。

6、大肠。

大肠主要功能是传送糟粕。

大肠有病,或便秘,或腹痛、腹泻或脓血。

肺与大肠相表里。

肺气肃降则大肠功能正常,大肠通畅。

若大肠积滞不通,也反过来影响肺气肃降。

对肺虚引起的便秘,用滋养肺阴之法,可较好解决问题。

大肠有病引起的咳,咳时有少量大便失禁。

此症应在卯时( 5:00)补肠气。

(五)肾与膀胱1、主藏精。

一是藏生殖之精华。

一些不能生育的男女,病因在于肾藏精化不足;二是藏五脏六腑之精华。

这些精华主管人的生长、发育和其他重要生命活动。

一些人个子矮与发育期间肾虚有关。

肾虚分阳虚和阴虚。

阳虚生外寒,怕冷,手脚秋冬凉,严重者夏天也如此。

阴虚生内热,手脚心发热、出汗,牙根松动,牙龈肿痛,口腔溃疡,尿血等。

肾为先天之根。

肾虚者大部分与先天有关。

肾阳虚者其外部特征是:耳朵较薄,耳垂小,甚至没有耳垂。

这种人比一般人怕冷,手脚凉。

女性成熟后,月经少而不准,经血色暗甚至有血块;进入30 岁后心易发慌,易疲倦;35 岁以后,子宫、卵巢、乳房易长肌瘤或肿瘤,脸上长斑;40 岁以后提早绝经。

男性40 岁以后性欲减退,重者阳痿。

肾阳虚会引起咳,其症状是咳时口流黏涎,并牵动后腰疼痛。

肾阴虚者怕热,无论秋冬春季天凉时睡觉总想把脚伸到被子外边通过滋肾降热,使肾阳虚内热引起多发性的口腔溃疡,7 日内逐渐痊愈。

糖尿病人中的中青年人有的可以得到根治,老年人逐渐好转。

一些发烧不退的人,奇迹般地退烧。

2、主水。

肾是调节内水代谢的重要器官,故肾有水脏之称。

肾调节水不利,尿急、尿频。

3、主骨,生骨髓,通于脑。

肾藏精,精生髓;髓通脑,脑为髓之海。

所以肾精充足,骨头、骨髓、大脑三者充实健壮,四肢轻松有力,行动灵敏,精力充沛,耳聪目明。

反之动作缓慢,骨弱无力,贫血,或眩晕、健忘以及小儿智力发育迟缓。

另外,牙为骨之余,肾气衰,牙齿极易松落。

(1)肾主骨。

肾不主骨,易生骨刺、骨质增生或类风湿。

(2)生骨髓。

骨髓是人的高级神经,所以有坚硬的骨头予以保护。

肾精不足,骨髓补充盈,人浑身酸懒,精神不振。

男女房事之后,肾精皆有损耗,第二天精神疲惫。

在房事之后调养肝肾,手脚凉时加温阳,手脚热时滋阴,可调拨体内其他营养迅速弥补肾精不足。

这样,第二天人不感觉疲惫。

(3)通于脑。

肾气虚的人,男 40 岁、女 35 岁记忆力下降过快,及时补肾气或滋肾阴,可使记忆力迅速恢复。

老年痴呆、脑萎缩者通过补肾气,逐渐均可恢复正常。

(4)肾固齿。

“肾主骨,牙石骨之余”。

凡是牙齿松动者,怕冷时温阳,怕热时滋阴,一个月内,牙齿牢固。

(5)主纳气。

呼吸虽由肺主,但需要肾的协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