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GBZ-0406 细石混凝土刚性防水层屋面施工工艺标准依据标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屋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7-20021、范围本工艺适用于细石混凝土刚性防水层屋面工程。
细石混凝土刚性防水屋面,是依靠细石混凝土面层本身的憎水性和密实性来达到防水的目的。
这种屋面防水层具有构造简单,受气候影响较小,取材容易,能够上人,经久耐用,节省防水材料,施工简便,维修较易,造价较低 ( 与二毡三油卷材防水层相比可降低30%~50%) 等优点。
但适应温度变形能力较差,施工操作技术要求严格。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中无保温层的细石混凝土屋面防水工程。
2、施工准备2.1 材料要求2.1.1水泥宜用标号不低于32.5 号的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硅酸盐水泥,要求新鲜无结块。
2.1.2砂宜用中砂或粗砂,含泥量不大于2%。
2.1.3石子应采用级配良好的坚硬碎石或卵石,粒径一般为5~ 15mm,含泥量不应大于1%。
2.1.4钢丝宜采用Φb4冷拔低碳钢丝,应符合有关现行国家标准的规定,并应有出厂质量合格证。
2.1.5外加剂常用 UEA微膨胀剂、木质素磺酸钙减水剂,应符合有关现行国家标准的规定,并应有出厂质量合格证。
2.1.6嵌缝油膏常用聚氯乙烯胶泥和建筑防水沥青油膏,其质量应符合有关现行国家标准的规定,并有出厂合格证。
2.1.7盖缝材料宜用玛蹄酯粘贴油毡条或防水冷胶料粘贴玻璃布,其质量应符合有关现行国家标准的规就 j2.1.8隔离层材料一般采用干铺卷材,涂刷废机油加滑石粉、乳化沥青,抹纸筋灰、麻刀灰等。
2.2 主要机具设备2.2.1机械设备混凝土搅拌机、小型平板振动器、井架带卷扬机或塔吊等。
2.2.2主要工具铁抹子、木抹子、木刮板、平锹、手推胶轮车、笤帚、水桶、斧子、锤子、铲刀、油刷、油锅、油桶及油壶、铁滚筒等。
2.3 作业条件2.3.1屋面结构层及找平层已施工完毕,并办理交接验收手续。
基层表面应平整坚实,不得有起砂、裂缝、松动等现象;平整度用2m直尺检查,最大空隙不大于5mm;突出部位应平滑过渡。
2.3.2施工气温宜在5~ 35"C,不得在负温或烈日曝晒条件下施工。
2.3.3材料已运到现场,经检查质量符合要求,数量满足需要;试验室根据实际材料情况,通过试验提出细石混凝土施工配合比。
2.3.4备齐机械设备,并维修试运转,搭设好材料垂直运输井架,安装好卷扬提升系统设备。
3、操作工艺3.1 防水层构造3.1.1 防水层厚度不宜小于4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小于C20,配置庐Φb4mm或Φb3mm、间距 100~ 200mm的双向钢丝网片,其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Omm,屋面排水坡度宜为 2%~3%。
3.1.2防水层应留置分格缝,一般设在预制屋面板的支承端,屋面转折处,或现浇混凝土屋面板支座处,屋脊及防水层与突出屋面结构的交接处,并应与板缝对齐,每个分格板块以 20~ 30 ㎡为宜,纵横向分格缝构造如图 3.1.2所示,缝内嵌聚氯乙烯胶泥或建筑防水沥青油膏等密封材料。
图 3.1.2分格缝构造1 刚性防水层;2 密封材料;3 背衬材料;4 防水卷材;5 隔离层;6 细石混凝土3.1.3为减少防水层的温度应力和变形,亦可在防水层与基层之间设置纸筋灰、麻刀灰、1:4 石灰砂浆或浇热沥青干铺卷材、塑料薄膜等作隔离层。
3.1.4檐沟、女儿墙泛水、变形缝、穿通管等节点构造见图~图。
图檐沟滴水构造图泛水构造1 刚性防水层;2 密封材料;3 隔离层 1 刚性防水层; 2 防水卷材; 3 密封材料;4 隔离层图变形缝构造图伸出屋面管道防水构造1 刚性防水层2 密封材料3 防水卷材4 衬垫材料5 沥 1 刚性防水层 2 密封材料 3 卷材 ( 涂膜) 防水层 4 隔离青麻丝 6 水泥砂浆 7 混凝土盖板层5金属箍 6管道3.1.5为提高防水层的抗裂性,可在板面施加预应力。
3.2 工艺流程处理、清理基层——铺贴附加层——涂刷隔离层——绑扎钢丝——设置分格缝木条——浇筑细石混凝土——二次压光——覆盖养护——取出分格缝木条——清缝——嵌缝——铺贴板缝保护层——清扫——检查和修补——验收。
3.3 处理、清理基层3.3.1屋面板应安装平稳,坐浆饱满,板缝宽不小于20mm,相邻板面高差不大于10mm,板缝应清洗干净,缝下部灌 1:2 的水泥砂浆,高 30mm,上部填筑 C20细石混凝土与板面平,并插捣密实,覆盖浇水养护不少于3d。
3.3.2基层上的混凝土或砂等浮渣杂物应清理干净。
3.4 涂刷隔离层滑石粉作隔离层,板面应干燥,涂刷要均匀,不得漏涂。
涂刷后随即撒滑石粉,总厚度不小于 1mm。
3.4.2采用乳化沥青作隔离层时,可适量掺入滑石粉,拌合均匀后涂刷,或随涂刷随撤干粉料。
3.4.3紫用纸筋灰、麻刀灰或石灰砂浆作隔离层时,基层可不作找平层,但厚度宜控在15mm以内。
3.5 绑扎钢丝网网在平面上按常规方法铺设。
在立墙转角处亦宜设置钢丝网。
钢丝网片在分格缝处应断开,网片应垫砂浆或塑料块,上部保护层厚度应为10~ 15mm。
3.5.2放置、绑扎钢丝网时,不得损坏隔离层,并不得使钢筋被隔离层污染。
3.6 留置分格缝层干燥后、浇铺防水层前嵌好,其位置一般设在屋面板的支承端,并与屋面板缝对齐,其纵横向间距不宜大于6m。
条作成上口宽20~40mm、下口宽 20mm,高度等于防水层厚度,木条埋入部分应涂刷隔离剂,除屋脊处设置纵向分格缝外,应尽量不设纵向缝。
3.7 浇筑细石混凝土3.7.1屋面防水用细石混凝土的水灰比不应大于0.55 ,每立方米混凝土水泥最小用量不应大于330kg;含砂率宜为35%~ 40%;灰砂比应为1:2 ~ 1:2.5 。
施工参考配合比见表3.7.1 。
屋面用细石混凝土施工配合比表 3.7.1混凝3配合比 (kg / m)土强石子塌落度矾土( cm)度等水泥石膏粉砂粒径水水泥(mm)用量级C20380——6535~1510862091~ 2(20420——6305~1510502142~ 4C2030120297105~159511971~ 2注 : 水泥为 32.5 号晋通硅酸盐水泥。
3.7.2配制微膨胀混凝土投料顺序为:石子、普通水泥、矾土水泥、石膏粉和砂,搅拌不少于 2min。
用膨胀剂拌制补偿收缩混凝土时,在细石混凝土中掺入水泥用量8%~ 12%的 UEA致膨胀剂,应按配合比准确称量,搅拌投料时,膨胀剂应与水泥同时加入,混凝土连续搅拌时间不应少于 3min。
3.7.3 混凝土应分板块浇筑,浇筑前先刷素水泥浆一遍,再将混凝土倒在板面上铺平,使其厚度一致,用平板振动器振实后,用铁辊筒( 长 74cm、直径 25cm,重 50kg) 十字交叉地往复滚压 5~6 遍至密实,表面泛浆,用木抹抹平压实。
待混凝土初凝前再进行二遍压浆抹光,最后一遍待水泥收干时进行。
3.7.4每个分格板块的混凝土必须一次浇筑完成,不得留施工缝。
3.7.5在混凝土抹压最后一遍时,取出分格木条,所留凹槽用1:2.5 ~3 的水泥砂浆填灌,缝口留15~ 20mm深作嵌缝用。
3.8 养护混凝土浇筑12~ 24h 后,及时用草袋覆盖浇水养护,不少于14d。
3.9 油膏嵌缝3.9.1细石混凝土经养护并干燥后即可嵌缝。
3.9.2嵌缝前应将分格缝中的杂质、污垢清理干净,然后在缝内及两侧刷或喷冷底子油一遍,待干燥后,用油膏嵌缝并压密实。
3.10 铺贴板缝保护层可采用卷材或玻璃布覆盖,铺贴前先将板缝两侧150mm宽的板面清扫干净,再涂刷冷底子油,然后用玛蹄脂或冷胶料粘贴200~250mm宽卷材或玻璃布。
4、质量标准4.1.1本节适用于防水等级为Ⅰ~Ⅲ级的屋面防水;不适用于设有松散材料保温层的屋面以及受较大震动或冲击的和坡度大于15%的建筑屋面。
4.1.2细石混凝土不得使用火山灰质水泥;当采用矿渣硅酸盐水泥时,应采用减少泌水性的措施。
粗骨料含泥量不应大于1%,细骨料含泥量不应大于2%。
混凝土水灰比不应大于0.55 ;每立方米混凝土水泥用量不得少于330kg;含砂率宜为35%~ 40%;灰砂比宜为1:2 ~ 1:2.5 ;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
4.1.3混凝土中掺加膨胀剂、减水剂、防水剂等外加剂时,应按配合比准确计量,投料顺序得当,并应用机械搅拌,机械振捣。
4.1.4细石混凝土防水层的分格缝,应设在屋面板的支承端、屋面转折处、防水层与突出屋面结构的交接处,其纵横间距不宜大于6m。
分格缝内应嵌填密封材料。
4.1.5细石混凝土防水层的厚度不应小于40mm,并应配置双向钢筋网片。
钢筋网片在分格缝处应断开,其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0mm。
4.1.6细石混凝土防水层与立墙及突出屋面结构等交接处,均应做柔性密封处理;细石混凝土防水层与基层间宜设置隔离层。
主控项目4.1.7细石混凝土的原材料及配合比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 : 检查出厂合格证、质量检验报告、计量措施和现场抽样复验报告。
4.1.8细石混凝土防水层不得有渗漏或积水现象。
检验方法 : 雨后或淋水、蓄水检验。
4.1.9细石混凝土防水层在天沟、檐沟、檐口、水落口、泛水、变形缝和伸出屋面管道的防水构造,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 : 观察检查和检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一般项目细石混凝土防水层应表面平整、压实抹光,不得有裂缝、起壳、起砂等缺陷。
检验方法 : 观察检查。
细石混凝土防水层的厚度和钢筋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 : 观察和尺量检查。
细石混凝土分格缝的位置和间距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 : 观察和尺量检查。
细石混凝土防水层表面平整度的允许偏差为5mm。
检验方法 : 用 2m靠尺和楔形塞尺检查。
4.2 密封材料嵌缝4.2.1本节适用于刚性防水屋面分格缝以及天沟、檐沟、泛水、变形缝等细部构造的密封处理。
4.2.2密封防水部位的基层质量应符合下列要求:1基层应牢固,表面应平整、密实,不得有蜂窝、麻面、起皮和起砂现象。
2嵌填密封材料的基层应干净、干燥。
4.2.3密封防水处理连接部位的基层,应涂刷与密封材料相配套的基层处理剂。
基层处理剂应配比准确,搅拌均匀。
采用多组份基层处理剂时,应根据有效时间确定使用量。
4.2.4接缝处的密封材料底部应填放背衬材料,外露的密封材料上应设置保护层,其宽度不应小于200mm。
4.2.5密封材料嵌填完成后不得碰损及污染,固化前不得踩踏。
主控项目4.2.6密封材料的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 : 检查产品出厂合格证、配合比和现场抽样复验报告。
4.2.7密封材料嵌填必须密实、连续、饱满,粘结牢固,无气泡、开裂、脱落等缺陷。
检验方法 : 观察检查。
一般项目4.2.8嵌填密封材料的基层应牢固、干净、干燥,表面应平整、密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