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言难尽,戏说质量部门的江湖地位
天下风云出我辈,一入江湖岁月催。
人在江湖,单打独斗是不行的,必须要有属于自己的门派。
这样即使自己的实力不行,有了门派的庇佑也能让人敬畏三分。
毕竟打狗都要看主人,宰相门前七品官。
在这方面,最厉害的应该是孙杨同学,直接将“中国”紧紧的跟自己绑在一起,一路走来,好不惬意。
当然,现在是一手王炸,打得稀烂。
否则,象什么独孤求败这样的绝世大侠,虽然武功盖世,然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无人知晓,估计出来买个酒打个折都没人理他。
但一旦有了门派,比如能报出个“少林扫地僧”,“武当挑夫”之类的,因为门派背景强得一塌糊涂,阿猫阿狗随便扒拉一个出来,都会让人有莫名的敬意。
有了门派,大家交流起来就方便了。
出来混江湖,首先要搞清楚的一件事情就是,这个江湖,谁说了算,谁才是大哥。
所以每一个入门弟子在历经师父,师叔,师兄的百般刁难,总算学有所成,要下山闯荡之际,师父都会语重心长的
跟他描述一下各个门派的特征,实力,禁忌和代表人物等等,当然顺便也科普一些野史和八卦什么的,比如一灯大师跟瑛姑之间不得不说的故事,灭绝师太如何断掉对男人的最后一丝念想等。
这事儿很关键,也很讲究,平时吃吃饭喝喝茶跑跑镖是没什么差距的,若一旦江湖上有个活动庆典啥的,门派之间的高下就立马出来了。
重要的是:
遇到哪些门派可以横着走,遇到哪些门派要有多远绕多远。
一个公司就很类似这种江湖。
老板自然是武林盟主。
号令天下,唯我独尊,时不时的以“武林至尊”自居(当然现在不这么叫了)。
而老板行走江湖通常都依仗两件法宝:
一为销售,一为技术。
一般情况下,二者必拥其一。
我所理解的大多数情况下,老板更倾向于拥有销售。
所以在公司内部排名NO.1的通常都是销售或业务,犹如日月神教。
销售或业务的掌门人一般都是老板的左膀右臂,基本上不会将其他门派的人放在眼里。
这个门派的典型特点就是完全不按常理出牌,自己怎么舒服怎么来,天天嚷着满足客户要求,极尽插单催货之能事。
就连他们的小弟们可能并没有什么能耐,但一般都自我感觉不错。
有时还各种嘚瑟,特别把自己当领导,比如我随意你干完,你领导是我小弟,我的小红包比你年终奖还多之类的。
紧随其后的通常都是少林派——技术部门。
毕竟,天下武功出少林,易筋经与七十二绝技驰名天下,独步武林。
公司里从产品,到制程,到项目哪一项能离开技术部门的输出呢?
所以技术部门自来就有很多高手隐士,名不在江湖,平时不显山,不露水,默默的念经,不理江湖虚名,但从来没有人敢于挑战他们的存在。
有没有真功夫不知道,但关键是他们的那一套大部分人都不懂啊。
CAD,PROE, 3D MAX, 模流,结构,材料,随便拎一个出来都够让局外人的智商受到碾压。
然后便是群众基础广泛,势力遍布每个角落的丐帮——营运(生产)部门。
首先声明,这里称生产部门为丐帮,并无任何不敬之意。
丐帮虽然群体普遍素质不高,但作为天下第一大帮,架不住人多,毕竟人多力量大。
公司内也是如此,80%左右都为生产员工,且分布为极为广泛,占据和使用公司绝大部分不动产。
生产部的一举一动都直接影响到公司的产出,交付和实打实的成本。
同时,跟丐帮类似,生产部成员来源复杂,鱼龙混杂,三教九流,遇事冲动,手段极端,一有风吹草动,极易激起事端。
因而如非迫不得已,武林盟主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有时,生产部门也会有一些奇人异士,颇有一些独门心法,其他门派也怕秀才遇到兵,所以一般也就点到为止。
虽然销售部门偶尔挟催货之名进行敲打,但终究投鼠忌器,不敢穷追猛打。
所以,生产部虽然常受苟责,但总体上还是让人们群众必须依仗的名门大派。
然后,便是逍遥派——供应链。
逍遥派是一个神奇的门派。
在《天龙八部》中,逍遥子是真正的天下第一,其武功之高连扫地僧也不是其对手,而其座下弟子:无崖子、天山童姥、李秋水等人的武功也是神见神倒霉,鬼遇鬼遭殃。
公司内的供应链这一点上跟逍遥派极其相似。
比如在COST DOWN(降成本)这一块,哪个公司的供应链都是重担一肩挑,不遑多让,无人能出其右。
但这一派有个鲜明的特点。
就是对较弱的人几乎可以秒杀,但到达一定水准后,对上高手,作用就相对有限了。
比如说物料采购价格,在跟供应商穷尽各种谈判技巧后,当各种或真或假的忽悠不再奏效后,当暂时再也找不到更差的替代者后,价格也就没有了下行的空间。
COST DOWN 也就不会有太大的作为。
但无论如何,省钱的诱惑无处不在,所以这对大老板的意义也是非常重大的。
另外,供应链的工作重心大部分都在供应商。
所以哪怕在内部不是十分受待见,但出去还是可以人五人六的。
综合来看,供应链还是够得上逍遥派这个门号的。
然后的然后,是峨眉派——HR(人力资源部门)。
说HR是峨眉派,
其一是因为HR部门女性员工占绝大部分比例,这跟峨眉派极为相似。
其二是因为《倚天屠龙记》中的灭绝师太决绝之名名动江湖,而这两年多个公司的HR频频直接到工位旁解雇员工,种种情形也颇让人心悸。
其实,这更有点象锦衣卫,。
江湖人当然是怕锦衣卫的,一是因为锦衣卫的行事风格。
“锦衣卫杀人从不问缘由。
只问,何时,何地,何人。
完成任务,是锦衣卫唯一的尊严。
”
另外一个不宣而广为人知的道理,锦衣卫的背景太强大——皇上。
背景强而行事冷酷的锦衣卫当然让人惧怕。
HR也是如此。
如果再会人前人后的来点事,那不要神气得不要不要的。
最后,必然要说一下质量部门。
在我眼中,质量部门像极了《倚天屠龙记》中的明教。
这么说,倒不是因为质量部门像明教一样藏龙卧虎,高手如云。
而是因为:
1. 明教的镇教之宝是乾坤大挪移,质量部门的工作也是如此,
一有问题,QUESTION这个,CHALLENGE那个,将问题挪来挪去,直到找到接盘的人。
当然,大部分时间找不到接盘侠,生生将自己憋成内伤。
2. 行为其亦正亦邪,起码在其他门派中是如此解读
当质量部门及时阻止了一起质量事故时,
或者当质量部门成功的忽悠了客户而解决一次客诉时,
江湖上就会偶尔流传起关于正义的质量部的传说。
但是,
如果质量部力排众议阻止了一次出货,
制止了一起看起来完全不合理的提高效率的举动,
质量部很快就会成为邪恶的化身,变成口诛笔伐的对象。
正邪只在别人的一念之间。
3. 质量部的处境有时太像六大门派围攻光明顶的景象。
尤其是在处理质量问题的时候,几乎每次的结语你都能听到“如果这都是其他部门的问题,那要你们质量部门有什么用”。
然后争论和分歧咔然而止,各大门派瞬间统一思路,就是,就是,都是质量部门的错。
唉,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当然,以上都是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万不能当真,更不能对号入座。
虽然,质量部门的不受重视在很多公司都不同程度的存在。
最根本的原因在于绝大部分人对于质量管理的意义和功能认识不足。
一个公司质量管理成功之需要具备下面几点:
所以,理想中的质量人应该履行的是如下的功能和职责:
质量是简单的,但质量管理是复杂的。
所以这些事情必须由专业的质量人员来实施,做这些事情才是无可替代的。
并且,这也是质量管理的真正意义所在。
但是,在现实的工作中,质量人参与了太多本应置身事外的工作,承担了太多本不属于他们的职责。
这是现在质量管理的弱点。
要求质量人员参与设计,开发,运营,营销,管理的欲望几乎无法抗拒。
然而只要一点点参与就足以摧毁质量管理人员的最宝贵的公正性和客观性。
而一旦努力被打了折扣,就很难回到最初的状态。
同时,越俎代庖替别人做他们应该做的事情,即无法让别人改变他们不正确的方式。
也无法让自己变得专业。
反过来,更容易让人觉得质量人的可替代性太大,换一个人,对公司几乎没有直观的影响。
相形之下,采购,财务,业务,设计,这些部门替代性就小很多,因为这些人或多或少往往掌握着公司的机密或者渠道,不能轻易的就替代掉,替换对公司的风险很大。
这也就直接导致一般老板都会重视这些部门的人。
而对质量部门和质量人难以亲近。
毕竟那些高大上的质量工具对一般企业来说太遥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