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俗世奇人泥人张教学设计

俗世奇人泥人张教学设计

《俗世奇人〈泥人张〉》教学设计
xx七中:
xx
教学目标:
1、把握人物形象。

2.品味语言,赏析文章富有地方特色的语言。

教学重点:
了解泥人张之奇;品味文章语言
教学难点:
结合朗读,品味文章语言
教学方法:
品读法,合作探究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1、导语设计:
同学们,纵观中华史书,大多只给帝王将相树碑立传,其实,生活于市井里巷的凡夫俗子中间也不乏奇人高手。

现在请同学回忆一下,在学过的课文中有没有这样的奇人高手?他们奇在何处?生:
有明代的王叔远,他能把一个长不盈寸的桃核雕刻成舟,形象地再现了苏轼泛舟赤壁的故事,奇绝!还有那位技艺十分高超的口技表演者,把半夜失火的场面表演得逼真动人,淋漓尽致,妙绝。

今天,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奇人,他就是冯骥才笔下的泥人张。

(板书课题)
2、简介并欣赏“泥人张”作品:
师:
泥人张有什么绝活?我们先来欣赏珍藏在国家博物馆的泥人张彩塑作品。

(屏幕展示泥塑作品)
师:
请用恰当的词语来说说你欣赏了作品的感受。

生:
形神xx,栩栩如生……
师:
……
师:
对,这些作品真是让人过目难忘,拍案叫绝!
泥人张他姓泥吗?
为什么叫“泥人张”?哪位同学能说说?
生:
师:
一个人的名字成为一种行业的代名词,足可见他技艺的高超!
师:
作者为什么称这样的艺人为“俗世奇人”呢?
他们是平凡尘世中的人,生活在市井民间,都是“俗世”中人;然而他们又不是普通人,是身有绝活的人,所以我们称他们为“俗世奇人”。

二、整体感知:
师:
好,下面检查一下同学们的预习情况。

1、教师出示课文生字词:
(xx展示)
阔绰chuò怵chù谁抠kōu戳chuō
撂liào高大名鼎鼎dǐng估gù衣
气最冲(chòng) 谁有钱谁横(hèng)
指名读,订正,强调重点。

2、师: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来概括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大屏幕展示)学生自读课文。

师:
概括出来请随时举手。

——“泥人张”智斗(较量、斗争、交锋)“海张五”。

理顺情节:
海张五挑衅泥人张——泥人张捏泥像还击——海张五出口讽刺——泥人张贱卖海张五。

首先是面对“海张五”的侮辱,“泥人张”漠不作声,他会怎么样呢?于是,故事有了悬念。

而泥人张的回报也十分奇特──只见他从鞋底抠出一块泥巴,飞快的捏出“满脸狂气”的海张五,但海张五并不服,道一句“这破手艺也想赚钱,贱卖都没人要”。

对此,泥人张居然毫无反应,但事后的“回报”更令人叫绝──次日,街市小杂货摊上摆出了一二百个“海张五”泥像,还旁批“贱卖”。

令人忍俊不禁的同时,不得不佩服“泥人张”的智慧。

泥人张一言不发而妙招制胜。

(这是一场人格的较量,也是智慧的较量。


师:
作者只选一件小事来写,情节异常简单;但这一件事又极富戏剧性,一波三折。

可谓曲折有致。

三、把握形象:
(xx展示)
师:
读完这篇文章,你认为泥人张和海张五分别是什么样的人?你从文中哪些语句中看出来的?并加以简单分析。

请同学们边读书边思考、圈画。

学生先读书,然后回答,师适时评价。

海张五:
狂妄、嚣张、骄横、飞扬跋扈的暴发户。

板书
从外貌、别人对他的称呼(又恨又怕)、语言、神态等看出。

泥人张:
他技艺高超,沉稳、干练,面对他人羞辱镇定自若,喜怒不形于色。

他胸有成竹,后发制人。

面对无端侮辱,他以自己独特的方式予以还击。

这是一位个性内敛、应对从容的奇人。

板书
找出文中描写泥人张技艺高超的句子读一读。

生:
文章第1段就说他手艺无与伦比。


6、8、9xx。

师:
你从哪里读出了他的沉稳、干练?
生:
师小结:
泥人张艺高胆大,沉稳从容,不愧为奇人!他和狂妄、骄横的海张五形成鲜明的对比。

板书
师:
泥人张为什么敢和连官儿也怵三分的海张五斗?用文中的话回答。

生:
“手艺人靠手吃饭,求谁?怵谁?”
师:
揣摩这句话,你认为作者对待手艺人持怎样的态度?
学生回答。

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主张“自食其力”求生存的人生态度,钦佩、赞赏之情溢与言表。

在作者看来,人有手艺就可以生存,手上有绝活就可以不求人、不靠人,才能有自己的尊严。

在今天的社会环境下,你赞同这种观点吗?
学生回答,师予以肯定、评价。

师:
在今天的社会环境中,我们做事除了靠自己的本领外,还要与别人合作、沟通,共同发展,具备团队精神;关注时代的潮流,懂得法律知识,共创和谐社会。

四、品味语言:
师:
泥人张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得益于冯骥才先生高超的语言技巧,让我们共同品味欣赏那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请同学们边读书边圈点批注,从文中找出给你印象最深刻的语句,并说说它好在哪里?(与大家共享。

)(大屏幕展示)
点拨:
赏析句子的方法一般从:
修辞手法、具有表现力的词语,句式,表达的感情、地方色彩等入手。

思路:
先整体把握,再局部品味。

学生先自找,然后交流。

师:
哪位同学把自己找的句子有感情的朗读,并说说它好在哪里?
学生回答。

师指导品味、有感情的朗读。

1)、天津卫是做买卖的地界儿,谁有钱谁横,官儿也怵三分。

2)、手艺道上的人,捏泥人的“泥人张”排第一。

而且,有第一,没第二,第三差着十万八千里。

(这个句子在句式上什么特点?这样写突出了什么?)
析:
本句句式简洁,使用短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泥人张”的技艺超群,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收到了很好的表达效果。

3)、吃饭的人伸脖一瞧,这泥人张真捏绝了!就赛把海张五的脑袋割下来放在桌上一般。

(侧面烘托)
师:
(xx展示)
只见人家泥人张听赛没听,左手伸到桌子下边,打鞋底下抠下一块泥巴。

右手依然端杯饮酒,眼睛也只瞅着桌上的酒菜,这左手便摆弄起这团泥巴来;几个手指飞快捏弄,比变戏法的刘秃子的手还灵巧。

海张五那边还在不停地找乐子,泥人张这边肯定把那些话在他手里这团泥上全找回来了。

随后手一停,他把这泥团往桌上“叭”地一戳,起身去柜台结帐。

1)、海张五那边还在不停地找乐子,泥人张这边肯定把这些话在他手里这团泥上全找回来了。

析:
第一个“找”写出海张五的嚣张气焰、无赖的丑态。

第二个“找”源于海张五的找乐子,泥人张就找到他找乐时的丑态并捏进泥人。

一个“找”看出泥人张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机智,还看出海张五自取其辱的可笑。

如换成“捏”“揉”等词,则只有泥人张一方的行为,不够形象生动。

2)、他把这泥团往桌上“叭”地一戳。

析:
“戳”字,可引导学生从泥人张此刻心情去思考,即可明确:
这“戳”字表明泥人张内心的愤怒、鄙夷与不屑。

1、浓郁的“xx”风味:
嘛样、砍过去、撂高的、牛。

2、用词凝练:
找、戳等词语。

师小结:
通过刚才的品味赏析,让我们感受到冯骥才先生写人叙事的技艺真是高超绝伦,还有那津味十足、本色朴素的语言更是余音绕梁。

学完本文,大家一定会受益匪浅,下面请大家八仙过海,各显身手。

五、拓展延伸:
(屏幕展示)
中央电视台“想挑战吗”专栏节目正在招聘有奇特本领的人,请为泥人张写一份推荐词。

要求语言形象生动,能够抓住人物的特征。

师:
肯定、鼓励。

六、布置作业:
(屏幕展示)
自学《好嘴xx》,思考:
杨巴的嘴到底好在何处?你怎样看待杨巴的这张“好嘴”?你从文中学到了什么?
教学后记:
讲读教学任务很多,都抓?时间不够。

有所失,才能有所得。

我就直接抓教学重点,精讲精练。

在这节课上我只抓了两个问题:
一是海张五的“狂”体现在哪里?另一个是面对海张五的挑衅和侮辱,泥人张怎么“回报”的?两个问题的解决,都是引导学生在有感情的朗读中去品味,去感悟。

就这样只抓两个人物形象的特点,讲得精,品得有味。

把长课文讲得轻松透彻。

在语文教学中,写的训练也是很重要的。

在拓展延伸中,我就给学生安排了写的训练:
中央电视台“想挑战吗”专栏节目正在招聘有奇特本领的人,请为泥人张写一份推荐词。

虽说写费了一定的时间,但却是事半功倍。

当然,教学中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