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先天性巨结肠

先天性巨结肠


内分泌紊乱引起的便秘
退化性平滑肌病
巨结肠类缘性疾病
八、治疗
保守治疗:洗肠或塞肛,半岁
后手术。 短段型(病变仅局限于直肠远 段)或超短段型可采用中西医 结合治疗。 结肠造瘘 巨结肠根治术
九、术前护理
生理盐水回流洗肠:每日1-2次,持续
2-3周。术前晚及术晨各加洗一次。 术前三日按医嘱常规口服灭滴灵等做 肠道抑菌准备。 增强患儿体质,进食易消化少渣三高 饮食。婴幼儿以母乳、牛奶为主。 可少量多次输血,纠正贫血及低蛋白 血症。 术前晚禁食。
先天性巨结肠
儿外科 潘虹
教学目标
掌握:先天性巨结肠的定义、
临床表现、术前术后护 理常规。 熟悉:先天性巨结肠的分型、 特殊检查、治疗。 了解:先天性巨结肠的病因病 理、诊断及鉴别诊断。
一、定义
先天性巨结肠是指由于各种原因
导致的肠壁内神经节细胞缺如引 起结肠被动扩张肥厚的继发性病 变。 此病发病率高,居先天性消化道 畸形第二位。 国外多称为HD或肠道无神经节 细胞症。
十、术后护理
1、儿外科术后护理常规。 2、体位:仰卧位,臀下用棉垫垫好,肛 门处应保持清洁、干燥。 3、病情观察:观察病人腹部情况,肛塞 有无脱落,如24h内肛门处有鲜血流出应 立即报告医生。 4、引流管护理:术后留臵导尿管1-2天, 保持其通畅,做好观察记录,拔除尿管后 应注意有无排尿困难。术后留臵胃肠减压 管也应保持通畅,做好观察记录,待肛门 排气排便肠道功能恢复后也可拔管。
二、病因
胚胎学说:壁内神经发育
停顿。
家族性及遗传关系:多是
基因遗传,遗传度80%。
三、病理表现
先天性巨结肠的受累肠段可以见到明显 的狭窄段和扩张段。狭窄段位于扩张段 远端,一般位于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处远 距肛门约7-10cm以内。 狭窄段与扩张段结肠连接部形成漏斗状 的移行区。 扩张段肠管直径较正常增大2-3倍,内 有大量积粪。 狭窄段肠管肌内神经丛和粘膜下神经丛 内神经节细胞缺如。

四、分型
超短段型:病变局限于直肠远端。 短段型:病变位于直肠近、中段,距肛 门距离不超过6cm,此型居发病第二位。 常见型:病变距肛门约9cm,位于直肠 近端或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处,甚至达乙 状结肠远端,此型占75%,居第一位。 长段型:病变达乙状结肠或降结肠。 全结肠型:病变距回盲瓣30cm以内。 全肠型:病变距回盲瓣30cm以上。

五、临床表现
不排胎便或胎便排出延迟
腹胀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呕吐
肠梗阻
全身情况差
并发症:小肠结肠炎是最多见的
死因
六、特殊检查
肛门指检
X线检查
1、直立前后位摄片 2、钡剂灌肠 肛管直肠测压检查 直肠粘膜吸引活检
七、鉴别诊断
特发性巨结肠
获得性巨结肠
继发性巨结肠
神经系统疾病引起的便秘

5、饮食:术后一般禁食4-5天,待肠
道功能恢复,肛门排气排便后开始进 食少量流质,而后逐渐过渡到正常饮 食。 6、严禁用肛表测肛温及灌肠等,以 免发生吻合口破裂。 7、并发症观察 (1)结肠炎 (2)排便困难 (3)伤口裂开及吻合口瘘
十一、健康教育
进行结肠造瘘的病人指导家属造
瘘口护理的知识,保持瘘口周围 皮肤的清洁干燥,注意观察肠管 血运情况。 出院后注意观察患儿排便情况, 定期复诊。
感谢聆听!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