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西方国家宪法的主要内容西方国家宪法的具体形式和具体内容是不完全相同的,这是由各国制定宪法时所处的历史条件和环境不同以及阶级力量对比关系不同所决定的。
但由于其经济基础相同、国家政权的性质相同,所以其宪法的基本内容是相同的。
概括起来,西方国家宪法一般都包括以下内容。
1、对私有财产和剥削制度的确认。
西方国家宪法一般都规定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原则。
1789年的法国《人权宣言》第2条就明确规定:“财产权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
,美国宪法第4条修正案也明确规定财产权不受侵犯的原则。
此后,其他国家的资产阶级取得政权后,也都毫无例外地在其制定的宪法中规定了这一原则。
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就是保护资本家的私人占有制,就是确认资本主义剥削制度。
“私有财产不可侵犯“是西方国家宪法的核心和灵魂,是全部宪法条文中最为重要的规定。
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是资产阶级实现其统治的前提和基础,只有资产阶级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其政治上的统治地位才能巩固。
在保障私有财产的前提下,个人对私有财产的运用应考虑到对社会的功效,使其充分发挥服务于公益的作用。
2、确立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统治形式和方法。
这主要表现在西方国家的宪法无一例外地都规定了国家的管理形式、国家的结构形式、政府体制及其他有关制度,如选举制度、政党制度、官吏制度等,这些规定最终确立了改过的政治制度,确立了资产阶级在该国的统治地位,确保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得以实现和巩固,进而保证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的巩固和发展。
这些规定是西方国家宪法的主要内容。
3、规定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西方国家的宪法一般都把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作为一个重要部分加以详细规定。
这里说的“公民“,是一个法律概念,是随着国家与法律的出现而出现的。
这里所说的”权利”,主要是指国家通过宪法或法律所确认的公民实现在某种行为的可能性。
这里所说的“义务”,主要是指先发货法律规定公民从事某种行为的必要性。
西方国家的宪法关于公民权利义务的规定繁简不一,但大致都规定了以下五类权利:财产权、平等权、自由权、受益权、参政权。
西方国家的宪法,在规定了公民权利的同时,也都规定了公民的基本义务:(1)捍卫国家、服兵役的义务;(2)交纳赋税的义务;(3)服从法律的义务;(4)尊重他人财产的义务;(5)受教育的义务;(6)劳动的义务;(7)遵守公共秩序和社会公德的义务等。
西方国家宪法的本质:马克思主义认为,宪法反映了阶级力量对比的关系,体现了统治阶级的利益和要求。
它是制定者的意志和要求。
在阶级社会里,它是该社会统治阶级意志和利益要求的集中体现。
首先,西方国家的宪法都是建立在生产资料资本家占有制的基础上的,这就决定了占统治地位的只能是资产阶级。
其次,西方国家宪法的制定者都是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
再次,西方国家宪法的内容主要是确认和保护资本主义私有制和资产阶级的利益。
最后,西方国家宪法的作用都是确认和巩固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
2、试析20C末末西方国家政党制度改革的特点:作为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西方国家的政党制度必然要适应社会和时代发展的变化和要求。
20世纪80-90年代以来,世界形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随着一档多元制崩溃瓦解,两党制出现了新变化,多党走向联合趋势增强等新情况的出现,西方国家主要政党为应对挑战纷纷进行了一系列的政党体制改革,其特点如下:1、在思想意识方面淡化党的意识形态色彩,对党的价值观念进行新的解释。
为适应社会和阶级结构的新变化,需多社会党淡化或放弃“社会主义”的目标。
英国工党通过了取消1917年规定的实现生产、分配和交换手段的公有制等内容的党章第四条第4款。
德国社民党在不放弃公平和社会公正、自由和机会平等、团结和互助等基本价值观的前提下,对其进行延伸性阐述,重新界定自由、公正、互助的内涵。
意大利左翼民主党强调以自由、平等、公正、劳动、社会团结以及和平作为价值观,致力于维护所有公民的权利,推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和建立多民族、多元文化的文明社会。
2、扩大党的代表性和开放性:面对传统政治基础的减少,欧洲社会党等左翼政党相应调整了自己的方针政策和组织路线。
A,一方面,及时调整自己的内外政策,注重解决选民所关心的实际问题,特别注意到广大中间阶层的利益和需求以赢得较多选民特别是中间阶层的信任和支持。
B,另一方面,注意在新兴的阶级和阶层中吸收党员,扩大自己的群众基础以保持较强的社会影响力和政治影响力。
3、扩大参与民主和社会民主:西方各社会党通过各种方式来扩大民主参与和社会民主。
一方面,有利于领袖直接听取基层党员的意见,回应其对政治的不满;另一方面,又可以向公众显示政党领袖对政党的控制和自信,减少党内冲突和矛盾。
4、改革党的组织方式。
传统的垂直多层次组织结构形式单一,带有官僚等级制的特点。
在后工业社会和信息时代没这种结构越来越难以适应党的多层次发展需要。
所以,各国社会普遍在进行程度不一的组织改革。
欧洲社会党利用因特网,促使传统的条块分割式的组织沟通模式向扁平式网络结构转变。
英国工党在中央建立了“全国政策论坛”等集体决策机构,在基层则建立了促进者网络,协助在全国举办政策论坛。
此外还在多数选区内招募选区执政伙伴联系人。
德国社民党提出建立“网络政党”的主张。
5.改变传统的高度控制的执政方式,推行一种新的治理方式。
20世纪90年代,社会党人在继承保守主义政党的一些政策改革的同时,试图超越政府不善管理国家的思维模式探求一种新的治理方式。
“新治理”强调政治和社会力量之间的平衡;强调政府致力于提高人们的“自助”或“自理”能力;强调发挥各种社会机构和组织的作用。
此外,在普遍扩大运用市场手段的同时,寻求建立一种新的资本主义效率与公正相结合的体制。
集中体现社会党这种努力的政策领域是福利国家的改革。
6、扩大党的廉政建设,严厉惩治腐败。
执政党内存在的消极腐败现象是削弱党的战斗力,危及党的生存的直接因素。
印度的国大党,日本自民党,意大利天民党等政党衰落的重要原因就在此。
为了减少党员腐败,德国社民党指定了一系列的规定,如为每位官员建立一个诚信档案,接受30欧元以上的私人礼物就算受贿,规定党内办事的“四只眼睛”原则。
三、西方国家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西方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主要包含8个,即主权在民原则;代议民主制、国家权力机关实行分权制衡原则、法治原则、人权原则、普选制原则、多党竞争原则、监督制度。
1、“主权在民”原则:“主权在民”原则又称为“人民主权原则”。
西方国家的宪法中大都明确表述了这一原则。
“主权”即国家主权,通常是指国家固有的对内高于一切,对外保持独立自主的原则。
卢梭是在资产阶级革命中第一个系统地论述人民主权论的人。
在他的《社会契约论》中,全面系统地论述了人民主权论的思想。
主权在民的原则在多部西方国家宪法中都有体现。
1776年美国《独立宣言》最早写上了“主权在民”的原则。
以及在后的1789年法国《人权宣言》、1919年徳魏玛宪法、意大利1947年宪法中,主权在民原则都有详细地体现。
2、代议制民主制:代议制又称代表制。
主要是解决政权的组织形式问题,即政体问题。
”代议制民主制是指根据“主权在民”的原则,公民通过选代表来行使权力的制度,是以议会为核心的政治制度。
因此,资本主义制度又称议会民主制。
代议制是在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基础上、在建立资产阶级政治统治的过程中提出的。
最先提出代议制的是洛克,洛克的议会主权论,就是强调代议制在国家政权中处于中心地位。
法国资产阶级思想家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一书中进一步论述了代议制思想19世纪英国资产阶级政治思想家约翰·密尔在《代议制政府》一书中,系统地论述了资本主义代议民主制原则。
西方国家的代议制与选举制度、政党制度是密切联系的。
选举制是代议制的基础。
3、国家权力机关实行分权制衡原则:是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基本架构、组织原则和运行机制。
分权与制衡原则的含义,是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行政、司法三权,行使三权的国家机构既相互牵制,又相互协调。
资产阶级分权与制衡原则是由洛克首创,孟德斯鸠加以发展的。
洛克根据他的议会主权论的主张,根据英国当时君主立宪制的现实,提出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执行权和对外权。
洛克的分权学说成为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理论基础,促使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以和平方式完成。
法国资产阶级思想家孟德斯鸠进一步发展了分权与制衡原则。
孟德斯鸠首创分权是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三权的分权,即:议会控制立法权,君主掌握行政权,法院行使司法权。
他认为,三权分立必须辅之以三权互相牵制。
4、政治统治和管理方式实行法治:就是根据法律治理国家的一种原则。
在西方国家,这是资本主义政治制度运行过程和管理的一项重要原则。
洛克最早论述了资产阶级法治原则。
他从保障人权自由出发提出法治思想。
继洛克后,孟德斯鸠、卢梭等资产阶级思想家进一步论述了法治原则。
孟德斯鸠提出,法的精神存在于法律和各种事物可能有的种种关系之中。
卢梭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中说法律应体现人民的共同意志,法律由人民集体制定或改变。
法治原则在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制度中的体现有包括:宪法是国家的最高法律;国家机关必须依法行政、依法办事;以法治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等5、人权原则:人权泛指人按其本质应该平等地享有的权利。
在西方国家,人权是资产阶级对公民权利的通称。
人权是17世纪、18世纪由洛克、卢梭等首先提出的。
美国1776年的《独立宣言》是最早把人权思想反映进去的重要文件。
被马克思成为第一个人权宣言。
1791年法国把《人权宣言》作为宪法的序言,成为资产阶级把人权思想写进宪法的样板。
6、普选制原则:普遍原则又称普选制,是西方国家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
普遍制强调的是选举权、被选举权范围(即选举主体、客体)的广泛性。
现代西方国家一般都根据“主权在民”原则规定,公民达到房顶年龄,依法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者,均拥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7、多党竞争原则:多党制,是指资本主义国家中多党并立,由两个以上的主要政党或几个政党联盟,操纵议会选举或总统选举,实行轮流执政的政党制度。
实行多党制的国家,执政党或是偶然在选举中获得相对多数的政党,或是联合获得相对多数的政党联盟。
多党制以法国、意大利最为典型。
8、监督制度: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三者互相制约和监督。
西方国家的议会除了行使立法权、财政权之外,还对政府有强大的监督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