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形势下校长的使命与角色定位

新形势下校长的使命与角色定位

新形势下校长的使命与角色定位陈国强一、当下环境的复杂化、教育的多元化、新问题和新矛盾的多样化给教育带来新的挑战二、前言我国现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

”一个好的校长,通常善于创设学习氛围,搭建学习平台,使教职员工在不断地学习、研究、实践和反思中,启迪教育智慧,推动教育创新和持续发展。

善于洞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教育改革的新情况,结合本地、本校实际,为学校提出切实可行的发展战略、育人方针,并能敏锐地捕捉时势变化、师生思想动态,不失时机地因时因地制宜,作出新的部署,提出新的要求,使学校工作策略,管理模式始终能沿着科学健康的轨道,又好又快地高效运行。

三、新形势下校长的使命现代校长的使命是和身边的人一起幸福地实现教育理想。

下面浅谈几点看法:1、使命之一:目标——美好的人生追求校长要有追求:使学校成为教师精神的家园,为学生实现人生目标创造条件,为教师的价值追求提供更宽阔的舞台。

校长要有勇气:教育现实是充满矛盾与诱惑的,校长的办学价值取向是在众多相互矛盾的利益之间博弈的结果。

在很多时候,将价值选择的天平向有利于学生成长的方向倾斜,校长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需要莫大的勇气。

校长要有责任:上级期待着你把学校办好,保证安全和发展;教师希望你有本事,让他们生活得更加踏实和幸福;家长要求你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为孩子们创造完美的教育场景。

这些都是校长应尽的责任。

校长要有理想:一流学校就是要让学校更有朝气,让教学更添智慧,让师生更讲道德,让学校更具美感,让教育更富创造,让员工更加和谐。

办学必须遵循人的发展规律和教育的发展规律,不唯上,不媚俗,独立自主,坚持教育理想。

这是我们办学成功的重要条件。

校长要有精神:一所学校可以没有其他的,但不能没有精神。

学校的价值,并不在于有多少学生考上大学,而是这些学生离开学校以后,还能在他们身上留下什么。

2、使命之二:实践——紧跟“国家的教育思维”我们把国家对教育的方针、政策、定位、纲要等统称为“国家的教育思维”。

学校教育,对于整个国家教育来讲,只是一个个体。

国家的“教育思维”要得以实现,就离不开全国各地各个学校的实践,作为学校的法人——校长,就必须承担起这一责任。

3、使命之三:引领——让身边人自觉做好每件事每一个校长都依据“国家的教育思维”守望着自己的教育理想,然而教育理想的实现不是仅靠校长一个人的力量就能实现的,它依赖于组织中的每一个成员。

这就要求我们校长在学校管理的过程中要轻“管”重“理”。

“理”意味着一种引领,包括对教师教育理念的引领,工作方式的引领;对学生学习方式的引领,学习生活习惯的引领,等等。

校长是用思想来管理学校的。

4、使命之四:经营——让你身边的人感到幸福学校就像一个大家庭,校长是这个大家庭的当家人。

首先是让老师感到安全,在日常工作中要多关心、理解教师。

其次,发展教师、培养教师是校长的重要使命。

作为校长应该为不同类型的教师成长提供平台。

其三,帮助教师改善工作环境和生活待遇。

“富教”更能让我们的老师“乐教”。

对于学生,我们要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让他们在校生活期间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而这一切的实现,需要校长有经营的意识,尽可能地让学校的每一次教育行为和资源都能发挥其最大的功效。

5、使命之五:未来——应从“管学校”走向“办教育”当下,校长对学校的根本职责就是“管学校”,校长的角色也就是“正确做事情”的管理者。

◆“管学校”的校长特征如下:①关注学校中的人、财、物、事的安排;②关注怎样顺利实施既定的方案和计划;③关注如何维护稳定的秩序与现状;④关注是否应对和达成了外在的各种指标和要求。

如何让“人”回到学校,如何使校长成为关注“人”的领导者,是当今学校变革与发展的核心命题,也是校长应该思考的教育的原点问题。

回归原点,校长要迅速从“管学校”走向“办教育。

◆“办教育”的校长的特点如下:①研究学校中的人、财、物、事,让其在教育工作中高效地发挥作用;②在实施方案和计划的过程中有反思有总结,并根据具体情况做合理的调整;③在维护稳定的秩序与现状的基础上大步提升学校的教育功能;④以内在的实力达成外在的指标和要求,真正为社会输送各种各样的人才。

四、合格校长应树立的意识完成上述这些使命,任重道远。

现代社会是转型期、矛盾凸显期,必然会对中小学教育造成较大的影响和冲击。

而教育的全面改革,对校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校长有科学发展的意识,解放思想,大胆创新,推进学校的全面发展。

“做一个学校的校长,谈何容易!说的小些,它关系到千百人的学业前途,说的大些,他关系到国家与学术的兴衰”。

——陶行知我认为一个合格的校长应该树立如下意识:使命意识、德性意识、责任意识、质量意识、成本意识、服务意识、品牌意识、公平意识、创新意识、学习意识。

五、新形势下校长的角色定位一个好校长成就一所好学校。

同样,一所好学校必须要有一位好校长!校长的管理理念,办学思想,办学目标,治校策略等都是制约学校发展的关键所在。

下面,我来谈谈自己在管理实践中的认识:关于校长的几种角色定位。

(一)做好排头兵1、做好诚信的排头兵诚信是人与人沟通的根本准则,也是校长与教师间构建良好关系的基础所在。

2、做好规范的排头兵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校管理要依法行事,按章办事。

校长必须熟知各项教育法律、法规、政策,并且能遵守、规范操作程序,做到公开、公正、公平。

3、做细节完美的排头兵细节决定成败,一个学校管理重在细节,从小处着眼。

校长再忙也要关注细节,做到预则立,不预则废。

4、做创新的排头兵创新是发展的前提和要素,学校发展的决策者是校长,在新的形势下校长就要创新办学思路和办学行为,有特色地办学。

我在近五年的校长工作中,立足于学校实际,力求创新求实,将学校已有的体育特色和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特色不断地传承和发展,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创新德育管理工作,实行“八化一推进”的管理模式。

【制度管理人性化、养成教育常规化、专项教育活动化、学校沟通网络化、导师引导高效化、心理辅导常态化、文化活动多样化、内宿管理精细化】(二)当好调解员理顺好关系,搞好团结是当好校长的关键。

一名优秀的校长,在工作中应正确追求六种和谐关系(和谐的领导班子关系,和谐的干群关系、和谐的师师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的生生关系、和谐的家校关系。

)首先应理顺与教师之间的人际关系。

我认为应做好以下两点:第一,尊重教师的人格,以理服人。

第二,做教师的知心朋友。

(三)做好终生学习的践行者校长是个领跑者,要将一支队伍带快,自己首先要跑得快。

而自己跑得快,就要善于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在实践中学习,向教师学习,向学生学习,不断完善自己的管理水平。

跟书本学习,跟名家学习,提高自身管理水平。

跟网络学习,深入地了解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技术等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引导教师进行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有机整合。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作为校长,也只有谦虚、勤学、善思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紧跟时代的步伐,才能做到心中有蓝图,眼前有宏图,才能稳站教育改革的潮头,为一方教育的振兴和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四)做把好方向的掌舵人教育的真谛是促使学生全面、自主、和谐发展,教育的目的是要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作为一校之长,首要任务是把握正确的办学方向,追求高尚的教育境界,树立深层次的教育价值观。

在新的形势下,我们的学校教育是面向所有学生,还是只侧重升学有望的学生?是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还是只抓智育?是严格控制课时总量,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还是搞加班加点和题海战术?这一系列问题能否正确对待,都反映出一个学校的办学方向正确与否。

(五)做教学业务上的行家里手新形势要求校长应具备全才、通才的素质,学校的校长应当是教学业务上的“行家里手”,能指导教师钻研业务,带领广大教师在教学改革上冲锋陷阵。

现状是许多校长不上课,更甚至副校长、主任也不上课或改上杂科而丢掉专业课等等,作为校长在业务上没有超出一般教师的水平,不仅没有发言权,而且必然丧失指挥权。

因此,校长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同时要重视教育科研实践,力戒形式主义,使科研工作务实创新,走出一条“科研兴教,教科兴校”的路子。

(六)做教师专业发展的培养者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校长重要的职责,怎样才能培养出一批好教师呢?首先,构建一支梯队合理,爱岗敬业、乐教善导、甘于奉献的教师队伍。

其次,抓好学科带头人和名师的培养。

最后,落实好教师共同成长体。

(七)做课程改革的研究者和服务者课程改革是我国推行素质教育的核心工程。

校长作为学校课程改革最前沿的“指挥”,应如何准确定位,并充分发挥作用,是关系到课改工作能否真正不断推进的关键环节。

因此,校长要做课改工作的研究者和服务者,这是课改工作对校长提出的必然要求和赋予校长必然职责。

面对新课改教学实践的具体性、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要组织教师在课改的进程中,充分开掘教材、教师、学生等多方资源,依据课改中所出现的具体问题与情况进行认真研究与创新性实践。

事实上,也还没有一种课改的理论可以涵盖和解决课改实践中的所有问题。

这就要求,校长一定要深入课改工作的一线,并为课改的健康运行提供有力的支持和帮助。

重视各种制度的建设,自觉摒弃和课改工作要求相违背的观念、意识和做法,使课改的进程真正能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化的发展,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促进学校办学水平特色化提升。

(八)做素质教育的创新者和推进者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说到底就是高素质人才的竞争,有人说人才培养靠教师,也有人说人才培养靠体制。

我想,即使有完善的体制和优秀的教师,也需要将两者结合好、协调好、运用好,校长才能发挥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作用。

校长应从国际竞争的严峻现实以及科教兴国的战略高度出发,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做有使命感的素质教育的领跑者。

实施素质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校长要竭尽全力地去设法解决当前素质教育中亟待解决的最根本性的问题。

这个最根本性的问题,归根到底就是人的生命成长的本质规律和教育教学的本质规律问题,兼顾以下四个方面:①教育的全面性,②差异性,③关键性,④连续性。

校长在实施素质教育中还要解决教育要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和未来需要的问题,如立足课改前沿、传播先进文化、弘扬科学人文、更新教育观念、创新学校系统。

只要每一位校长敢做、会做、真做,并带领教师成为专业成长的领跑者,学生们成为生命成长的领跑者。

作为校长,“学生在校三五年,教育者要考虑他未来发展的三十年,民族素质的三百年。

”我愿以此自勉并与所有教育人共勉!※结束语: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奉献;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

此文荣获广东省第十届校长论坛征文中荣获一等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