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香港和澳门教学设计

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香港和澳门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东方明珠——香港和澳门》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培养
(1)通过阅读政区图让学生能够说明其地理位置——海陆位置和相对位置的优越性初步培养学生获取图上信息的能力与分析技能;
(2)通过人口密度的计算与资料分析,了解“人多地狭”的基本特点,进行总结归纳出因地制宜、拓展空间、保护环境等可持续发展的措施,逐步树立城市发展更因重视人地协调的基本观念;
(3)通过图文资料的分析,综合概括出港澳地区与祖国内地优势互补的模式、意义及影响因素,认同“一国两制”与优势互补是港澳地区增强国际地位与竞争力及长期高速发展的根本保障;
(4)使学生知道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记住回归祖国的时间,使学生知道香港是重要的国际贸易中心、交通中心、国际金融中心和信息中心,使学生知道澳门的旅游业和博彩业收入是主要经济来源之一;
2.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通过的历史及回归过程,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明白“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认识到只有祖国强大了,才能不受欺侮。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人多地狭”的特点;
2.港澳与祖国内地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时数
一课时
四、教学资源准备
自制多媒体课件。

其中包括区旗、区徽、政区图、回归场景图、卫星遥感图、城市中的绿地、高楼林立、填海造地、香港与祖国内地的优势互补图、祖国内地在香港转口贸易中所占比重增长表等图片资料……
五、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新课,进行感情熏陶和渲染。

2、讲授新课
(一)香港和澳门的地理位置。

(1)香港
位置位于广东省珠江口东侧,毗邻深圳市
范围由香港岛、九龙和新界及周围200多个岛屿组成
面积1092平方千米(1995年)
居民人口630多万(1995年),中国血统占98%,其中祖籍广东省最多
经济
1、加工工业发达,以出口外销为主
2、对外贸易是重要经济支柱
3、旅游业发达
(2)澳门
位置:位于广东省珠江口西侧,毗邻珠海市
范围:由澳门半岛、凼仔岛、路环岛三部分组成
面积16平方千米(1995年)
居民人口42 4万(1995年),中国血统占95%以上(祖籍主要为广东省)
经济
1、博彩业兴旺
2、旅游业是重要经济来源之一
3、加工业兴起,产品出口美国、香港、西欧.
(二)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归纳有关“一国两制”的内容。

【强调总结】我国政府已先后于1997年7月1日、1999年12月20日分别对香港和澳门恢复行使主权,并在两地设立特别行政区,实行“一国两制”政策,对两地现行社会、经济制度50年不变,以保持港澳的社会稳定和经济繁荣。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不是简单意义上领土的失而复得,它意味着中国任人宰割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三)【合作探究】.阅读图7.31,对照图7.28,说说香港城市建设用地的分布特点。

学生分组讨论,派代表回答,教师总结: 香港人多地少。

且山地居多,平原少。

建设用地多沿海平原分布,山地多为植被。

“上天”—建设高层建筑,下海—填海造地,成为香港扩展城市建设用地的两种重要方式。

【课堂活动设计】
读下图,说一说,香港和祖国内地各有哪些优势?
学生读图,归纳。

香港优势:资金、信息、技术和管理经验。

祖国内地优势:土地、劳动力、资源,并给香港提供日常生活消费品。

思考:根据双方各自的优势,港澳和祖国内地,特别是临近港澳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应该如何发挥各自的优势,进行紧密合作?
学生阅读教材64页的阅读材料“前店后厂”,说一说港澳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各自扮演什么角色?这种合作能给双方带来哪些好处?
对港澳来说,解决了土地和劳动力问题;对珠江三角洲来说,解决了资金、技术、管理经验和产品营销等问题。

港澳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前店后厂”的合作模式,发挥各自的优势,在改革开放初期起到了重大作用。

因为当时祖国内地对国际市场缺乏了解,资金、技术和管理水平也较为欠缺,这种合作模式大大促进了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发展。

课后习题
1.与香港和澳门相邻的省区的简称是( )
A.粤
B.桂
C.云D闽
2.香港和澳门地处祖国大陆的( )
A.北端
B.东南端
C.南端
D.西端
3.香港城市建设中保留大片的绿地,其原因是( )
A.香港土地面积大,有大量空地闲置
B.香港人口密度小,有大量空地闲置
C.为了绿化、美化、净化城市环境
D.香港土地价格昂贵,很少有人开发
4.香港人多地少,可供城市发展的土地有限,解决香港土地不足的办法是( )
A.建设城市绿地
B.建设高层建筑
C.限制工业发展
D.减少城市绿化用地
5.香港“上天”(建设高层建筑)、“下海”(填海造地)是因为( )
A.建设水平高
B.资金充足
C.人多地少
D.眼光远大
参考答案:
A C C
B C。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