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姓名字号课件
自周代开始,人不但有“名”,而且还得有“字”。“字”, 是在“名”之后新增的称呼。《礼记· 檀弓上》:“幼名,冠 字。”人生下来3月要取名,20岁加字。《典礼上》有“男 子二十,冠而字”,“女子许嫁,笄而字”。就是说,当男 子加冠,女子及笄,表示其已成人,将要正式参加社会交往 时,就要在其名之后再加字。为什么要有字?唐人孔颖达为 《檀弓上》“幼名,冠字”作注时说,“生若无名,不可分别, 故始三月而加名,故云幼名也。字者,人年二十,有为人父 之道,朋友等类不可直呼其名,故冠而加字。”这就是说, 当一个人成年之后,由长辈原来所命的和多年来被长辈所称 呼的“名”就不便在社会场合呼来喊去,就得另取一个供平 辈或晚辈可以称呼的新名,即 “字”。“名”是供长辈呼唤 的,“字”是供平辈、晚辈和自己称呼的。所以在古代,对 平辈或尊辈“直呼其名”、“指名道姓”是一种不尊重对方 的无礼行为。对平辈或尊辈只能称字,不能称名,只有尊对 卑或自称才可称名。当我们了解“女子许嫁,笄而字”的习 俗之后,就可以明白为什么长期称女子许配或出嫁叫“字 人”,称未曾许配的闺女叫“待字闺中”了。因为当时“女 子十五许嫁,笄礼之称字”。对于女子来讲,成年、代留下来的一些人名如:孔甲、祖乙、外丙、太戊、雍 己、盘庚、武丁、小辛、外壬等和天干相联系,可能和某种时 辰有关。春秋时期有些人名如“黑臀”、“黑肱”等应是以生 理特征命名的。郑庄公名“寤生”,则是他母亲难产的纪实。 可见那时的名字还是很朴素的。古时婴儿出生3个月以后由父 亲命名。命名的方法,鲁国大夫申将其归纳为5种:“名有五: 有信,有义,有象,有假,有类。以名生为信,以德命为义, 以类命为象,取于物为假,取于父为类。不以国,不以官,不 以山川,不以隐疾,不以畜牲,不以器币。周人以讳事神,名, 终将讳之。故以国则废名,以官则废职,以山川则废主,以畜 牲则废祀,以器币则废礼。”(《左传· 桓公六年》)古人十分 重视这段话,《礼记》等书中也有类似的论述。这里所谓的 “以名生为信”,就是按人出生时与某事相联取名,该事真实 可靠,如郑庄公出生时逆生,他的母亲武姜为他取名寤生;再 如唐叔虞出生时,手里有纹似“虞”字,因而命名为虞;鲁公 子友出生时,有纹在其手上,好像“友”字故取名为友。所谓 “以德命为义”,即以祥瑞之事来取名,如太王感到文王将来 必定昌盛,故为其取名“昌”。周文王姬昌见儿子出生,长大 后必发兵诛暴,所以给儿子起名“发”,即周武王。所谓“以 类命为象”,即根据出生后的相貌特征与某物类取名,如孔子 “生而首圩顶”,名丘。所谓“取于物为假”,即假借万物之 名而命名,如陈宣公、宋昭公皆名杵臼;再如孔子的儿子伯鱼 出生时有人送鱼,故取名鲤。所谓“取于父为类”,即以与其 父相关相类的事取名,如鲁庄公与其父同生日,取名曰同。同 时,命名还有6条禁规:不以国名作人名;不以本国官名作人 名;不以本国山川名作人名;不以疾病之名作人名;不以畜牲 之名作人名;不以礼器礼品之名作人名。
连义指实。如杜甫字子美,由对男子的美称联想到美。唐寅字伯 虎,由寅联想到“十二地支”的寅与虎相配。 同类相及。如孔鲤字伯鱼,鲤是鱼类。郑樵字渔仲,樵夫常与渔 翁为侣。梁鸿字伯鸾,鸿和鸾都是为人称道的飞禽。陆机字士衡, 机和衡是北斗上的两颗星。 原名加辞。如谢安字安石,杜牧字牧之。 运用干支五行。如郑石癸字甲父,秦丙字白乙,纯属天干相合。 楚公子午字子庚,郑印癸字子酉,天干地支相配。 形体离合。如宋玫字文玉,尤侗字同人,姚椿字春木。 形体增省。如秦桧字会子,顾媚字眉生。 古语活用。如潘岳字安仁,本《论语》“仁者乐山”,《里仁》 “仁者安仁”语。徐干字伟长,本《孔丛子》“非不伟而体干也”句。 曹操字孟德,本《荀子》“夫是之谓德操”句。陆龟蒙字鲁望,本 《诗· 鲁颂· 宫》“泰山岩岩,鲁邦所瞻。奄有龟蒙,遂荒大东”语, 朱熹《集传》有:“龟蒙二山名。”二山为鲁国地望。戴震字东原, 本《易· 说卦》“万物出乎震,震,东方也”语。钱谦益字受之,本 《尚书》“谦受益”句。 追慕古人。如顾祖禹字景范,是表示景仰史学家范祖禹。颜之推 字子介,是追慕春秋时晋国名士介之推。陆游,字务观,是追慕北 宋大才子秦观。
古人是先有名而后有字,字由名而孳生。所以古人取字一般都遵循着 “名字相应”的原则,就是名与字之间要有一定的关连。《白虎通义· 姓名》 曰:“闻名即知其字,闻字即知其名。”从名与字的连带关系和构成来看, 主要有以下几种: 同义互训。如诸葛亮,字孔明;宰予,字子我;张衡,字平子;曾巩, 字子固;秦观,字少游。这里的亮与明、予与我、衡与平、巩与固、观与 游同义,可以相互注释。 反义相对。如朱熹,字元晦;赵孟,字子昂;韩愈,字退之;菅同,字 异之;黄损,字益之。这里的熹与晦、 与昂、愈与退、同与异、损与益都 是反义相对的。 连义推想。如关羽,字云长,取庄子《逍遥游》句:“其翼若垂天之 云。”是由“翼”想到羽毛,进而由“垂天之云”推想到云长。赵家驹字 千里,是由少壮的马推想到驰骋千里。白居易字乐天,因乐天故能够居易。 苏轼字子瞻,由倚轼而推想到瞻望。
中国古代姓名字号谭概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口的增多,社会交往和人际交往的日益密 切,为了把某一群人与另一群人区分开来,便出现了某一群人 共有的标志,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姓”;在一群人中间,为了 把这中间的你、我、他区分开,也就出现了只属于个人的标志, 这种标志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名”。关于名的起源,从汉字 “名”字本身也可推知其最早的含义。这一汉字由“夕”和 “口”两部分组成,对此,《说文解字》解释说:“名,自命 也,从口、从夕。夕者冥也,冥不相见,故以口自名。”意思 是说,在早期的交往中,人们白天相见,能通过形体、面貌, 相互识别。一旦到了晚上,相互之间看不清楚,就只能通过自 我报名来区分你我了。可见,人名的产生是与社会实际的需要 有关,它的最本质的作用,就是在社会交往中所有场合都可能 区别人的个体,是在社会上使用的个人的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