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杨柳青年画

杨柳青年画


杨柳青年画特点
杨柳青年画通过寓意、写实等多种手法表现 人民的美好情感和愿望,尤以直接反映各个时期 的时事风俗及历史故事等题材为特点。如年画 《连年有余》,画面上的娃娃“童颜佛身,戏姿 武架“, 怀抱鲤鱼,手拿莲花,取其谐音,寓 意生活富足,已成为年画中的经典,广为流传。
杨柳青年画取材内容极为广泛, 诸如历史故事、神话传奇、戏曲人物、 世俗风情以及山水花鸟等,特别是那 些与人民生活密切关联的题材,以及 带有时事新闻性质的题材等,不仅富 有艺术欣赏性,而且具有珍贵的史料 研究价值。以这些优秀作品为代表的 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优良传 统,形成杨柳青年画艺术的主流,一 直延续发展至今。杨柳青年画的艺术 特点是多方面的,形成其艺术特点的 条件也是多方面的。其中较为显明突 出的则是表现在制作上。
起源
有着600年历史的杨柳青的民间木 版年画产生于元末明初,当时有一名长于 雕刻的民间艺人避难来到杨柳青镇,逢年 过节就刻些门神、灶王出卖,镇上的人争 相模仿。到了明永乐年间,大运河重新疏 通,南方精致的纸张、水彩运到了杨柳青 ,使这里的绘画艺术得到发展。到了清代 中期全盛时期,杨柳青镇的戴廉增画店一 年生产的成品就达2000件,每件500张,共 达百万幅。当时,杨柳青全镇连同附近的 30多个村子,“家家会点染,户户善丹青 “,画店鳞次栉比,店中画样高悬,各地 商客络绎不绝,是名副其实的绘画之乡。
蓬勃发展
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杨柳青年画走向衰落 。1926年,霍派五世传人霍玉棠创建了杨柳青镇 最大的“玉成号“画庄,杨柳青年画渐渐走向复 苏。 “文革“期间,杨柳青年画改为胶版印刷, 传统工艺濒临绝迹。 天津杨柳青年画霍派第六代 传人霍庆有从20世纪80年代起,继承父志,利用 近三十年的时间苦心钻研勾线、刻板、刷画裱等 传统技艺,掌握了全套杨柳青年画工艺,成为天 津一带唯一的勾、刻、刷、画、裱“五项全能“ 的杨柳青年画艺人,使得曾几近绝迹的木版手工 绘制的杨柳青年画得以复苏。如今,“玉成号“ 画庄已建成为家庭博物馆,成为吸引中外游客的 人文景点。
特点演变
杨柳青年画题材的 一大种类便是娃娃。这些 娃娃体态丰腴、活泼可爱。 他们或手持莲花;或怀抱 鲤鱼,都象征吉祥美好, 非常惹人喜爱。
特点演变
有些年画是帖在大门上的,因此又称门画。 画的内容包括:门神、财神、门童。门神又有 几种,有捉鬼驱邪的钟馗,挂在门背后有手持 兵器的古代武将。在两扇门上,一边是关公, 一边是张飞;或是秦叔宝、尉迟慕;或是程咬 金、罗成。一边是手展“双喜临门“条幅的赵公 明。门童有胖娃娃或鲤鱼跳龙门等。
特点演变 清朝时,杨柳青的年画就已发展得十分完善 了。康乾时期,杨柳青年画的风格严谨,背景简 洁,注重人物神情的刻画。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 是齐健隆、戴康增两位画师。嘉庆道光年间,杨 柳青年画的风格渐趋活泼,画面热闹,色彩丰富, 背景也各式各样。值得一提的是太平天国时期的 年画 。太平天国信奉拜上帝教,反对个人崇拜, 提倡人人平等。所以,太平天国时期的年画 ,内 容包括花鸟鱼虫、走兽风景,惟独没有人物。正 所谓“瘪瓜子--没仁(人)”。
杨柳青年画特 点
杨柳青年画特 点
杨 柳 青 年 画 雕 版
杨柳青年画既有版画的刀法韵味,又有绘画的笔触色 调,构成与一般绘画和其他年画不同的艺术特色。杨柳青 年画的题材多样,内容丰富,尤以反映现实生活,时事风 俗、历史故事等题材为特长,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连 年有余》、《荷亭消夏》等一些传统佳作,不仅在民间广 为流传,而且为中外艺术家、收藏家视为珍品。周汝昌先 生曾为杨柳青年画写诗,作过形象生动的描述“杨柳青青 似画中,家家绣女竟衣红。丹青百幅千般景,都在新年壁 上逢“。
鼎盛
清代光绪以前是杨柳青年画发展的鼎盛 时期。那时,天津杨柳青镇及其附近村庄, 大都从事年画作坊生产,有“家家会点染, 户户善丹青“之称,年画因以产地得名。 康 乾时期,杨柳青年画的风格严谨,背景简洁, 注重人物神情的刻画。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 是齐健隆、戴康增两位画师。嘉庆道光年间, 杨柳青年画的风格渐趋活泼,画面热闹,色 彩丰富,背景也各式各样。值得一提的是太 平天国时期的年画 。太平天国信奉拜上帝教, 反对个人崇拜,提倡人人平等。所以,太平 天国时期的年画 ,内容包括花鸟鱼虫介
杨柳青年画继承了宋、元绘画的传统,吸收 了明代木刻版画、工艺美术、戏剧舞台的形式, 采用木版套印和手工彩绘相结合的方法,创立了 鲜明活泼、喜气吉祥、富有感人题材的独特风格。 制作时,先用木版雕出画面线纹,然后用墨印在 上面,套过两三次单色版后,再以彩笔填绘。既 有版味、木味,又有手绘的色彩斑斓与工艺性, 因此,民间艺术的韵味浓郁,富于中国气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