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毕业季“三方就业协议书”违约典型案例分析文档样版新版
受疫情影响,今年的高考、中考都推迟了,但好在全国的高三和初三学生,都是如此。对870多万应届毕业生来说,这也绝对是一场挑战。前几年总说“史上最难毕业季”,跟今年比都不好意思说出口。
在史上最难毕业季能拿到心仪的三方协议顺利就业,不可谓不是一件幸事。三方协议一旦签署,就意味着大学生第一份工作就基本确定。因此,应届毕业生要特别注意签约事项。
三方协议是《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毕业研究生就业协议书》的简称,它是明确毕业生、用人单位和学校三方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权利和义务的书面表现形式,能解决应届毕业生户籍、档案、保险、公积金等一系列相关问题。
在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这一概念肇始于1997年教育部高校学生司下发的《关于统一使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的通知》(教学司〔1997〕118号)。此后,教育部教学司〔2009〕28号《关于修订<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若干意见的通知》发文要求各高校对就业协议书予以修订、规范使用。
本文拟通过对9篇相关裁判文书的实证分析,意图探究人民法院对就业协议违约责任的裁判思路、裁判规则,为现实司法活动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供分析的案例样本
在中国裁判文书网上,通过搜索关键词“高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共搜索到相关裁判文书75篇。剔除4篇刑事判决书、明显与就业协议违约责任无关的婚姻家庭、继承纠纷案、侵权责任纠纷案、物权纠纷案、人格权纠纷案,劳动争议、人事争议案,以就业协议书违约责任承担为争议焦点的相关案件判决书共9份,其简要情况如下:
由于并非所有的法律文书均在裁判文书网公布,根据关键词搜索出的司法裁判文书并不能完整反映此类案件司法全貌。笔者仅根据可以公开查阅的与就业协议书违约责任相关的民事裁
判文书,使用不完全概括的方法,探究隐藏在司法文书背后的裁判思路,提炼出具有规律性的裁判规则,发一管之见。
受限于笔者学识水平及所搜寻的裁判案例的有限性,文章结论的妥当性仍需进一步验证。
二、就业协议书违约责任裁判规则
(一)关于违约责任条款效力认定之裁判规则
1、典型案例
(1)邵宗升与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保山市分公司合同纠纷案(﹝2017﹞云0502民初3390号)。法院认为:“就业协议效力的认定并不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调整。《云南省普通大中专学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是双方真实意思表示,协议内容并未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合法有效,双方均应恪守履行。”(2)天津市津南区教育局诉被告刘红伟合同纠纷一案((2016)津0112民初2989号)。法院认为:“原、被告签订的《天津市津南区教育系统招聘高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系双方真实意思表示,且不违反国家禁止性规定,应属于合法、有效的合同。原、被告均应按合同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
2、违约责任条款效力认定之裁判规则
(1)就业协议书为民事合同而非劳动合同,不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以下简称《劳动合同法》)相关规定,而应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以下简称《合同法》)相关规定;
(2)依法成立的就业协议书,只要不存在《合同法》第52条规定的情形,自协议成立时即生效,协议书中的违约责任条款亦为有效。
3、关于就业协议书违约责任条款效力认定裁判依据
(1)就业协议书是大学毕业生毕业前就未来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或人事关系的共识,
缔约双方之间不存在管理与被管理、控制与被控制的不平等关系,属于平等民事主体之间的协议,应适用《合同法》相关规定判定就业协议书(含违约责任条款)的法律效力;(2)就业协议书不具有工作岗位、劳动者权利义务、劳动保险、休息休假等劳动合同必备、核心条款,当事人缔约目的并非立即确定劳动关系或人事关系,不符合劳动合同基本特征,不适用《劳动法》及《劳动合同法》相关规定来确认就业协议书(含违约责任条款)的法律效力;
(3)《合同法》第44条规定,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只要不存在《合同法》第52条所列情形,就业协议自成立时生效,当事人均应按照合同约定履行各自义务,否则违约方应向对方承担违约责任。
(二)关于违约方要求返还已缴纳的违约金的裁判规则
1、典型案例
郭雪成诉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宿州分公司等公司不当得利纠纷案(﹝2016﹞皖1302民初6864号)。法院认为:“原告因个人原因解除就业协议,应按就业协议关于违约责任的约定履行,被告公司依据该协议收取原告违约金一万元符合合同约定,故原告请求被告立即退还违约金一万元的请求,于法无据,不予支持。”
2、关于违约方要求返还已缴纳的违约金的裁判规则
(1)违约方要求返还已缴纳的违约金,法院一般以不当得利为案由立案审理;
(2)违约方自愿向对方缴纳违约金后反悔,诉求返还的,有违诚信原则,法院原则上不予支持。
3、关于违约方要求返还已缴纳的违约金裁判依据
(1)就业协议书约定的违约责任条款对当事人各方均有法律约束力,违约方出现违约行为,应向守约方承担违约责任;
(2)违约方与守约方达成解除就业协议书合同,并按照合同约定向守约方支付违约金,是自觉履行自己违约责任的行为,守约方收取违约金具有合同依据,合法有效,不存在不当得利问题;
(3)违约方向守约方支付违约金,双方就解除就业协议达成共识,原就业协议书及解除就业协议书合同约定的债务已履行完毕,依照《合同法》第91条第1款之规定,就业协议书以及解除就业协议合同的权利义务终止,当事人之间不再存在权利义务关系;
(4)只要就业协议书以及解除就业协议合同未被法院生效判决撤销、被宣告无效,就业协议书的违约方向对方支付违约金后反悔,要求返还的,有违诚信原则,没有法律依据,不应支持。
(三)关于违约金调整的裁判规则
1、典型案例
(1)马洁与被告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合同纠纷一案(﹝2017﹞豫0102民初7178号)。法院认为:“被告存在违约行为,但因该协议书并未对违约金或者违约责任进行约定,故原告要求被告支付违约金没有事实依据,本院不予支持。”
(2)天津市津南区教育局诉被告李振合同纠纷一案((2016)津0112民初2990号)。法院认为:“被告未报到就业的行为属于违约,应按照合同约定承担违约责任。国家公办学校招聘教师相对于一般单位招聘员工具有较强的特殊性,招聘时间特定,招聘程序严格,被告违约的行为造成原告在被告报考的岗位无法招聘到正式编制的教师,影响了学校的正常教学。综合以上因素,原告主张50000元并无不妥,本院予以支持。”
(3)元江疾控中心与杨浩华合同纠纷案(﹝2015﹞元民一初字第26号)。法院认为:“杨浩华认为双方约定的违约金数额30000元过高,要求进行调整,并同意支付违约金10000元,而元江疾控中心又无证据证明因杨浩华的违约行为给其造成的实际损失情况,故本院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