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结理论(第四章)
ν E E = 2 (1+ν)(1−2 ) ν
Terzaghi? ?
(3)几何关系
1 ε ij = − (vi , j + v j ,i ) 2
(4)平衡方程
G ∂ ∂u x ∂u y ∂u z ∂u 2 − G ∇ u x + ∂x + ∂y + ∂z + ∂x = 0 1 − 2v ∂x ∂ ∂u x ∂u y ∂u z ∂u G 2 − G ∇ u y + ∂x + ∂y + ∂z + ∂y = 0 1 − 2v ∂y ∂u z ∂u ∂ ∂u x ∂u y − G ∇ 2u z + G + + + ∂x ∂z = −γ ∂y ∂z 1 − 2v ∂z
cv t 2 H
T0 = v
cv t 2 0 H
5. 地基平均固结度
st 有效应力图面积 ∫0 udz =1- H U = = t sc 起始超孔隙水压力图面 积 ∫0 u0 dz
0< t ≤t0
H
32 Ut = 1− 4 π Tv 0
Tv>0.2
∞
1 π 2 m2 ∑,5 m4 [1 − exp(− 4 Tv )] m =1, 3
∆u = ∆u1 + ∆u 2 = B[A (∆σ 1 − ∆σ 3 ) + ∆σ 3 ]
饱和土体实际为弹塑性介质,平均孔压系数 : 饱和土体实际为弹塑性介质,平均孔压系数A:
Skempton&Bjerrum 松散细砂 高灵敏粘土 正常固结粘土 弱超固结粘土 强超固结粘土 0.75~1.5 0.5~1.0 0.25~0.5 0~0.25 计算沉降(A) 验算强度(Af) 2~3 0.75~1.5 0.5~1.0 0.0~0.5 -0.5~0
∂2 ∂2 ∂2 ∇ = 2+ 2+ 2 ∂x ∂y ∂z
2
(5)连续性方程
∂ ∂h ∂ ∂h ∂ ∂h ∂ ε v − kx − ky ∂y − ∂z k z ∂z = ∂ t ∂x ∂x ∂y
令 得
k = kx = k y = kz
4.2.2 Terzaghi简化解 简化解
施工期( 施工期 0< t ≤t0)
σz p0 pt
t pt U(t) =U'( ) 2 p0
t/2 t t0 t
竣工后( 竣工后 t0 < t )
σz p0
U′ (t)- 瞬间加载下经历时 - 间t平均固结度理论解 平均固结度理论解
t0 U(t) =U'(t − ) 2
dt时间空隙压缩的体积: dt时间空隙压缩的体积: 时间空隙压缩的体积
h ∂ u k ∂ u = z z ∂ γw ∂
∂V2 k ∂ 2u dt = dzdt 2 ∂t γ w ∂z
a ∂u ∂σ z 1 ∂e ∂V2 ∂ (eV1 ) ∂e = ( − )dzdt dt = dt = V1 dt = dzdt 1 + e1 ∂t ∂t ∂t ∂t ∂t 1 + e1 ∂t
∞
mπz 16 p0 ∞ 1 π 2m2 π 2m2 t0 < t u ( z , t ) = 3 ∑,5 m3 sin( 2H )[1− exp(− 4 Tv )]exp[− 4 (Tv − Tv0 )] π Tv0 m=1,3
式中: 表示时间因素, 式中:TV——表示时间因素 T = 表示时间因素 v
空隙的压缩
∆ Vv = m f nV 0 ∆ u 2
∆u2 = 1 1 (∆σ1 − ∆σ 3 ) = 1 B(∆σ1 − ∆σ 3 ) 3 1 + n(m f / ms ) 3
∆V = ∆Vv
实际土体为非弹性体 初始孔压
∆u 2 = A (∆σ 1 − ∆σ 3 ) = AB (∆σ 1 − ∆σ 3 )
注意到
h=
u
γw
∂ εv ∂ ∂u x ∂u y ∂u z ∇ u= =− ∂x + ∂y + ∂z γw ∂t ∂t k
2
1 − 2v 1 − 2v ′= (Θ − 3u ) εv = Θ E E
k
γw
∇ 2u =
∂ ε v ∂ 1 − 2v 1 − 2v ∂ (Θ − 3u ) = Θ′ = ∂t ∂t E E ∂t
Henkel三维应力状态的推广 三维应力状态的推广
∆u = β
(∆σ 1 + ∆σ 3 + ∆σ 3 )
3
+α
(∆σ 1-∆σ 2 )2 + (∆σ 2-∆σ 3 )2 + (∆σ 31-∆σ 1 )2
对于饱和土
β =1
渗流和固结的联系与区别? 渗流和固结的联系与区别?
4.2 单向固结
饱和土固结的基本特性 饱和土的压缩主要是孔隙体积减小所引起; 饱和土的压缩主要是孔隙体积减小所引起; 孔隙水的挤出速度主要取决于土的渗透性和厚度; 孔隙水的挤出速度主要取决于土的渗透性和厚度; 超静孔隙水压力u是外荷p在土孔隙水中所引起的 在土孔隙水中所引起的超静水 超静孔隙水压力 是外荷 在土孔隙水中所引起的超静水 压力,通常简称孔隙水压力 压力 通常简称孔隙水压力 有效应力σ 由土骨架传递的压力, 有效应力 ′是由土骨架传递的压力,即颗粒间接触应力 饱和土的渗透固结过程就是孔隙水压力 向有效力应力转化的过程,在任一时刻, 向有效力应力转化的过程,在任一时刻, 有效应力σ 和孔隙水压力u之和始终等于 活塞 有效应力 ′和孔隙水压力 之和始终等于 带孔 饱和土体的总应力σ,即:(如图) 饱和土体的总应力 如图)
pA(A为活塞面积)
水
σ =σ′+u
饱和土体有 效应力原理
圆筒
弹簧
4.2.1 单向固结近似解
p
σ′z H uz 有效应力原理 p = σ z = σ ′ + uz z
岩层
u0=p
u0起始孔隙水压力
1. 基本假定 1.土层是均质的、完全饱和的 土层是均质的、 土层是均质的 2.土的压缩完全由孔隙体积减小引起,土体和水不可压缩 土的压缩完全由孔隙体积减小引起, 土的压缩完全由孔隙体积减小引起 3.土的压缩和排水仅在竖直方向发生 土的压缩和排水仅在竖直方向发生 4.土中水的渗流服从达西定律 土中水的渗流服从达西定律 5.在渗透固结过程中,土的渗透系数 和压缩系数 视为常数 在渗透固结过程中, 和压缩系数a视为常数 在渗透固结过程中 土的渗透系数k和压缩系数 固结理论) 固结理论 6.外荷一次性瞬间施加 (Terzaghi固结理论 外荷一次性瞬间施加
τ yz = Gγ yz = 2Gε yz τ yz = Gγ yz = 2Gε yz
E(1−ν) E= 1 (1+ν)(1−2 ) ν
Θ′ = σ ′ + σ ′ + σ ′ x y y E = εv 1 − 2v
= (E1 + 2 E2 )(ε x + ε y + ε z )
εv =
1 − 2v 1 − 2v (Θ − 3u ) Θ′ = E E
第四章 土的固结理论
4.1 孔压系数与初始孔压
△ 3 △ σ3
σ
等向加载
△ u1
土体 单元
∆u1 = B∆σ 3
△ 1
σ
剪切
△ σ3
土体 单元
△ u2
∆u 2 = A (∆σ 1 − ∆σ 3 )
△ 1
σ
∆u = ∆u1 + ∆u 2
(1)等向固结阶段 有效应力作用下土骨架的压缩: 有效应力作用下土骨架的压缩:
4.3 多维固结理论
4.3.1 Biot固结理论 固结理论
比奥(M.A.Biot)分析了上述不足,于1941年基于弹性 理论建立的真三维固结微分方程。 基本理论假定有: 基本理论假定有:
(1)有效应力原理
或
′ σ ij = σ ij + δ ij u
σx =σ′ +u x
σy =σ′ +u y
σz =σ′ +u z
p
C T = vt v 2 H
Es =
kEs Cv = γw
h1 h2
k1 k2
Es1 Es2
h1 + h2 h1 + h 2 k = h1 h2 h1 h2 + + k1 k2 E s1 E s 2
当量厚度 C2 C1 v T = 2 t = v2 t v h2 h2 '
z
C v1 h'2 = .h 2 C v2
固结微分方程 cv—土的固结系数 土的固结系数
σz p0
k(1+e1) ∂2u ∂u ∂σz = − 2 aγw ∂z ∂t ∂t
施工期
0< t ≤t0
竣工期
t0 t
p0 σz = t t0
t0 < t
σz = p0
4. 求解分析 初始条件与边界条件 t=0,0≤z≤H 时,u=σz , 0<t≤∞ ,z=0时,u=0 时 z=H时,∂ u/ ∂ z=0 岩层 t=∞,0≤z≤H时,u=0 , 时
土的压缩性: e a σ 土的压缩性:∆ =− ∆ 'z 有效应力原理: 有效应力原理: 'z =σz −u σ
∂e ∂σ′z ∂(σz − u) ∂u ∂σz = −a = −a = a( − ) ∂t ∂t ∂t ∂t ∂t
a ∂u ∂σz ∂V k ∂2u 2 ( − )d d zt d= t dd = zt 2 1+e1 ∂t ∂t ∂t γw ∂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