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人教版中考 语文 标点符号及使用专项训练含答案(Word版)

部编人教版中考 语文 标点符号及使用专项训练含答案(Word版)

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标点符号及使用专项训练含答案(Word版)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标点符号及使用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汀州至宋代已成为客家人聚居的最大城市,其繁华的程度是:“十万人家溪两岸,绿杨深锁济川桥□□随着推移的历史,客家人又沿着汀江流域不断向外迁徙,到达广东,甚至漂洋过海。

无论走多远,身在何方,客家人的印记总是伴随着子孙后代。

千年汀江水bǔ育了勤劳的客家人,坚固的城墙却________(A.坚持B.坚守)了一种独特的客家文化。

客家首府繁华得有点朴实,也许由迁徙的性格构建而成的城市注定了没有帝都省城的大气。

这座繁华一时的客家首府在崇山峻岭的包围中,像是做了一个________(A.穿越 B.逾越)时空的深沉的梦,一梦醒来,汀水依旧。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划线字注音。

bǔ________________育迁徙(2)文中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填写字母)。

(3)在文中的“□□”内填入恰当的标点符号。

(4)下面句子有一处语病,请写出修改后的句子。

随着推移的历史,客家人又沿着汀江流域不断向外迁徙。

【答案】(1)哺;xǐ(2)B;A(3)。

”(4)随着历史的推移,客家人又沿着汀江流域不断向外迁徙。

【解析】【分析】(1)注意“哺”与声旁“甫”的读音不同;(2)括号里的词语是同义词,在区分词语意思的基础上,注意与后面内容的搭配,“坚守”文化,“穿越”时空;(3)句子的结尾,应用。

”;(4)语序不当,不是“推移的历史”而是“历史的推移”。

【点评】这道题目考查了字音、字形、词语运用、标点符号和病句修改。

本题综合考查了字音、字形、词语运用、标点符号和病句修改,要做好这类题目就要在平时的学习中打下坚实的基础。

2.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①优秀传统文化是有灵气的、是有力量的。

②它已经融入我们的文化性格里,启动着我们的心智,滋养着我们的心灵。

③它要得到传承,就应融入公众生活。

④一些优秀的文化类节目备受关注,说明很多人____对它缺乏热情,____缺少感受它的机会。

(1)第①句标点符号使用有误,请将修改意见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

(2)第②句有语病,请将修改意见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

(3)第④句需补上一组恰当的关联词语,请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

【答案】(1)“、”改为“,”(2)“启动”改为“启发”或“启迪”(3)不是而是【解析】【分析】(1)把句子中的顿号改为逗号。

因为它们是连续的两个分句。

(2)动词和宾语搭配不当。

把“启动”改为“启发”或“启迪”即可。

(3)填什么关联词语是分句之间的根本关系决定的,分句之间的根本关系是什么,就填什么关系的关联词语。

所填关联词语的两个分句间的根本关系是并列关系,否定一个,肯定一个,所以填“不是、而是”。

故答案为:⑴ “、”改为“,”⑵ “启动”改为“启发”或“启迪”⑶不是;而是【点评】⑴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解答时要明确各种标点符号的用法,特别是对于那些易混淆的标点,更要弄清它们的区别,从而正确地使用和判断。

⑵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能力,要结合常见病句类型来分析语句。

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如果遇到难以确定的选项,可以按病句类型一一衡量,也可以通过划分句子的结构来发现病因。

⑶本题考查关联词语的运用,注意结合语境,明确分句之间的关系,选择合适的关联词语。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以《中国诗词大会》和《朗读者》为代表,央视文化节目赫赫扬扬,成为文化综艺新的标杆。

但由于跟风,“诗词”和“朗读”严重扎堆,渐渐使人审美疲劳。

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家宝藏》播出的时机,无疑是非常合适的。

说起博物馆,总让人想起深宫大院;①说起文物,也总让人想到历史的冰冷,仿佛离我们日常的生活很远。

但其实博物院文化的流行早有端倪,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也曾风靡一时。

而《国家宝藏》以历史文化的内核,②综艺的外壳,创造一种集演播室综艺、纪录片、舞台戏剧、真人秀等多种艺术形态于一体的全新的“纪录式综艺”。

③节目组请来的演员影响力能辐射到各个年龄阶层,节目组在表演上精准要求演员,让其在表演中真正做到演“活”④文物。

格物致知,以物载情,咏风调雨顺,颂国泰民安。

它能燃起你对中华文化的热情,拉起你的手守护历史,守护世界的记忆。

(1)文段中加下划线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赫赫扬扬B.辐射C.精准D.格物致知(2)文段中画线的标点,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1)A(2)B【解析】【分析】(1)A“赫赫扬扬”,①光明盛大的样子。

②形容兴旺显赫。

这里不合语境。

B“辐射”,从中心向各个方向沿着直线伸展出去。

这里符合语境。

C“精准”,非常准确;精确。

这里符合语境。

D“格物致知”,探究事物原理,从而获得知识。

这里符合语境。

故选A。

(2)ACD使用正确。

B“历史文化的内核”和“综艺的外壳”属于并列短语,并列词语和短语之间应该用顿号。

故答案为:⑴ A;⑵ B【点评】⑴本题考查正确运用词语的能力。

正确运用词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准确理解词语的意思,切忌望文生义;②辨清词语的感情色彩;③注意词语运用的范围;④注意避免意思重复和矛盾;⑤注意区分近义义词语;⑥注意某些词语只能用于肯定句或否定句中。

答题时,还要根据语言环境判断词语使用是否恰当。

⑵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要想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必须熟练掌握常用的标点符号及其用法。

答题时,要结合语句内容选择合适的标点符号。

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莫泊桑《雪夜》①的描绘非常细致,令人神往。

黄昏时分,纷纷扬扬地下了一天的雪,终于渐下渐止。

沉沉夜幕下的大千世界,仿佛凝固了,一切生命都悄悄进入了梦乡。

或近或远的山谷、平川;②树林、村落……③在雪光的照耀下,银装素裹,分外妖娆。

这雪后初霁的夜晚,万籁俱寂,④了无生气。

(1)文段中划线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凝固B.照耀C.银装素裹D.万籁俱寂(2)文段中画线的标点,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1)B(2)B【解析】【分析】(1)B划线的词语运用不正确。

照耀:照射;为光芒所照射。

改为“在雪光映照下,银装素裹,分外妖娆”。

(2)B文段中画线的标点使用有误。

注意前后顿号的使用,“山谷”“平川”“树林”“村落”都是同一层次的并列关系。

所以要把分号改为顿号。

故答案为:⑴B;⑵B【点评】⑴本题考查理解词义。

答题时应注意,首先要明确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分析,可以从使用范围和语意侧重点角度来辨析。

⑵本题考查正确运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答题时应注意,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不可缺少的辅助工具.它帮助人们确切地表达思想感情和理解书面语言.要做到结合语境,准确规范的使用标点。

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当意外突然闯入生活,你会有什么样的反应?是焦躁不安?①还是从容不迫?上海城市交响乐团的演奏者们,为我们呈现了一个惊喜而生动的选择。

一曲悠扬婉转的《我的祖国》②,让原本焦灼难熬的时间变得愉悦轻快,也让身处异国他乡的国人,感受到了祖国温暖的存在。

上海城市乐团演奏者们身上的动人之处,不只在于音乐所散发出来的魅力,还在于他们处身焦虑时依然葆有的那份从容豁达。

面对眼前的难题,没有心浮气躁,没有吹毛求疵,而是以己之力,为自己和他人纾解烦恼,③排遣压力,这样的生活态度,在当下略显浮躁的社会,的确显得难能可贵。

而反观生活中那些或因小小龃龉,或因暂时不顺,就埋怨这埋怨那,动辄“路怒”“网怒”的人,他们自己尚且不能逃离坏情绪的泥沼,又如何能为身边人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小气候”④?(1)文段中划线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呈现C.吹毛求疵D.尚且(2)文段中画线的标点,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1)C(2)A【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词义的辨析。

C.“吹毛求疵”的意思是比喻故意挑剔别人的缺点,寻找差错,与语境不符,应为“怨天尤人”。

故选C。

(2)本题考查标点的使用。

“是焦躁不安?还是从容不迫?”是选择问句,因此“焦躁不安”后的问号应为逗号。

故选A。

故答案为:⑴C;⑵A【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词义辨析的能力。

首先要明确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分析,可以从使用范围和语意侧重点角度来辨析。

⑵本题考查正确运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答题时应注意,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书面语言不可缺少的辅助工具,它帮助人们确切地表达思想感情和理解书面语言。

要做到结合语境,准确规范的使用标点。

6.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春天带来的温暖,在人身上①________(;,)志愿者带来的温暖,在人心里志愿者们的故事不圣枚举,他们因为不同的缘由走上了志愿者之路,又在各自的路上播撒着志愿者精神的种子,在他们眼里,做一个志愿者不仅时尚,②________高尚。

(1)给文中①处选择正确的标点符号,写在横线上。

(2)文中划线的字应填写的拼音是:________。

(3)“志愿者们的故事不圣枚举”中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4)给②处补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答案】(1);(2)sǎ(3)圣——胜(4)而且【解析】【分析】(1)句子属于排比句式,所以应该用分号,将句子前后隔开。

(2)撒,读sā时,指抛开;放开。

读sǎ时,有散布之意,所以播撒,读音应该为bō sǎ。

(3)不胜枚举:成语,指无法全举出来,形容为数极多。

所以“不圣枚举”中的“圣”错(4)不仅,一般与“而且”构成表示递进关系的关联词,所以应该填“而且”。

故答案为:(1);(2)sǎ;(3)圣——胜;(4)而且【点评】(1)本题考查对标点符号的理解与运用。

先分析句子的表达方式,如果是一个单句,意义不完整就用逗号,如果是分句中间,就用分号。

(2)本题考查对常用多音字读音的辨析能力。

先读一读词语,在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判断多音字的读音比较合适,因为多音字的读音不同,意思也不同。

(3)本题考查对字形的辨析,先读一读词语,看有没有可疑的字,比如同音字的干扰或者形近字的干扰。

(4)本题考查对关联词的理解与运用。

先分析句子前后之间的关系,再确定用表达这种关系的关联词进行连接即可。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最近,一款名为“旅行青蛙”的游戏风靡一时。

这只“特立独行”的青蛙与你全程没有交流,你能做的:①就是在庭院里采摘三叶草“赚钱”养它,然后发现它一声不响地离开,再等它默默无闻地归来。

养蛙,养娃,相似的读音,勾勒出的是相似的生活场景。

回看你为这只蛙所做的一切,也像极了自己的父母。

傍晚归家,推开家门,总会看到餐桌上摆好了准备已久的可口饭菜;②离开家乡,奔向远方,日益年迈的父母总是帮我们整理行囊、③多备些衣物吃食等等,将这份家的温暖尽力延续得久一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