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轨道不平顺管理基本概念

轨道不平顺管理基本概念

快速、高速列 车振动舒适性
8
2. 控制轨道不平顺的主要技术措施
管理ppt
9
控制轨道不平顺的主要技术措施
▪ 基本思路: ▪ 1)建设过程中严格控制轨道初始不平顺
轨道不平顺具有“记忆”特征。初始不平顺是运 营后,各种轨道不平顺发生、发展、平顺性恶化 的根源。在建设过程中若不严格控制,将造成运 营期间难以处置的后患。
轨道不平顺管理基本概念
管理ppt
1
1. 轨道不平顺不同波长的影响 2. 控制轨道不平顺的主要技术措施 3. 中国轨道不平顺管理目标值的定义
管理ppt
2
1. 轨道不平顺不同波长的影响
管理ppt
3
谐振波长与机车车辆自振频率、速度的关系
管理ppt
4
影响列车运行的敏感波长不平顺
管理ppt
5
不平顺幅值、波长、速度的相互影响
类型 短波
中波 长波
波长范围
数毫米至数拾毫 米
数百毫米
2~3.5m周期性
3~30m非周期 性 12.5m及25m等 与轨长有关的周 期性
30~100m
幅值范围
不平顺种类
0.02~1.0mm
轨面擦伤、剥离掉块、 波纹磨耗、焊缝
0.1~2..0mm 波浪形磨耗、轨枕间距
0.1~2.0mm 新轨轨身不平顺
较大的长波高低不平顺 ▪ 路基顶面不平顺,高度误差过大,将导致道床厚
度不一,道床弹性和残余变形积累不均匀,易逐 渐形成中长波高低不平顺。
管理ppt
12
控制轨道不平顺的主要技术措施
▪ 2)提高桥梁抗挠曲变形的刚度
▪ 桥梁的挠曲变形往往比路基的弹性变形大,所形 成的轨道不平顺具有永久性特征,不易通过维修 等办法消除。
➢ 制定依据:列车平稳舒适度要求,限制紧急补修工
作量的要求,工务维修能力和以往的经验周期,以
及轨道维修的经济性比较(维修周期、设备寿命、
维修费用等的比较)等。
管理ppt
20
中国轨道不平顺管理目标值定义
➢ Ⅲ级-紧急补修管理目标值:为保证行车安全,防 止列车脱轨,降低轮轨间附加动力,减少轨道和机 车车辆部件伤损,及时消除过大轨道不平顺,延长 设备使用寿命和维修周期等方面的管理值。
➢ 制定依据:轨道构造的强度、行车速度、运量的大 小;作业手段可能达到的精度;与工作量、维修费 用、周期的经济比较等。
管理ppt
18
中国轨道不平顺管理目标值定义
➢ Ⅰ级-优良目标管理值:指两次计划维修或计划维 修与大、中修之间,为确保轨道经常处于良好状态 ,进行有计划的日常养护管理,在日常保养工作中 希望达到的标准 (日常养护维修控制标准)。
▪ 2)运营过程中通过合理的养护维修控制轨道不 平顺的发展
管理ppt
10
控制轨道不平顺的主要技术措施
▪ 技术措施: ▪ 1)提高路基的稳固性和沉降均匀性; ▪ 2)提高桥梁抗挠曲变形的刚度 ▪ 3)提高过渡段的平顺性; ▪ 4)提高轨道的铺设精度。
管理ppt
11
控制轨道不平顺的主要技术措施
▪ 1)提高路基的稳固性和沉降均匀性: ▪ 严格控制路基的不均匀工后沉降和顶面的平顺性。 ▪ 50~100米范围内的不均匀沉降将直接造成幅值
施工方法“短轨过渡法”有很大缺陷,不能在新 线建设时就形成具有高平顺性的无缝线路,开通 速度低,养护维修工作量大。
管理ppt
15
管理ppt
16
3.中国轨道不平顺管理目标值的定义
管理ppt
17
中国轨道不平顺管理目标值定义
➢ 验收目标值:新线工程竣工或施工作业后应达到的 质量目标值(初始不平顺控制标准)。
管理ppt
6
不平顺幅值、波长、速度的相互影响
➢ 波长与速度一定时,幅值越大,引起的车辆振动 和轮轨作用力响应越大;
➢ 幅值与速度一定时,波长越长,影响越小,非线 性递减,但敏感波长、周期性的谐振波长影响较 性递增。
管理ppt
7
不同波长轨道不平顺成因及其影响
➢ 制定依据:养护维修作业的能力、水平、运行速度、 运量、轨道结构、道床路基等情况。
管理ppt
19
中国轨道不平顺管理目标值定义
➢ Ⅱ级-预防性计划维修目标值:为防止轨道状态进 一步恶化,限制需要紧急补修的处数,根据反映轨 道状态的检测数据,对超过轨道预防性计划维修标 准的区段,按计划进行维修,校正轨道几何状态, 改善轨道弹性,整修或更换部分轨道部件的控制标 准。
➢ 制定依据:轨道不平顺对行车安全的影响,轮轨动 力学性能,轨道不平顺动力学特性,并结合国外同 类标准和我国轨道运输实际情况等综合因素。
管理ppt
21
中国轨道不平顺管理目标值定义
➢ Ⅳ级-限速管理目标值:当轨道不平顺发展变化较 快,病害地点和超限数值较为严重,可能危及行车 安全时,在未采取相应措施或未整修达标前,必须 进行强制慢性或限速处理管理的方式。当达到或超 过该值时,列车必须降速慢行,并以任何可能的手 段立即予以消除。
免刚度突变或变化率过大。 ▪ 应改进靠近桥、涵混凝土部位的路基压实技术和
机具,提高压实质量。 ▪ 国内外的经验表明,桥头尾过渡段是高速线路建
设的关键部位,应精心设计,精心施工。
管理ppt
14
控制轨道不平顺的主要技术措施
▪ 4)提高轨道铺设精度: ▪ 加强对新钢轨平直度的检验。 ▪ 减少焊头、严格控制焊缝区的平顺性。 ▪ 采用一次铺成无缝线路的铺轨技术。传统的铺轨
▪ 多跨等距梁挠曲变形所形成的轨道不平顺具有周 期性和谐振波形特征,40~100m跨度的多跨等距 梁挠曲变形形成的轨道不平顺,在速度为160~ 350km/h时,可能激起车体谐振,应特别注意。
管理ppt
13
控制轨道不平顺的主要技术措施
▪ 3)提高过渡段的平顺性: ▪ 过渡段刚度变化应缓慢均匀,具有足够长度,避
1~40mm
高低、轨向、扭曲、水 平、轨距
1~30mm
接头、焊缝处道床沉降 形成的周期性高低不平 顺
路基、道床不均匀沉降
1~60mm
,中跨桥梁挠曲变形桥
管理ppt 梁、隧道头尾刚度差异
主要影响
轮轨动作用力 ,噪声,运营 成本 (高速时影响大 增)
快速、高速车 振动舒适性
轮轨动作用力, 噪声,安全、 平稳舒适性, 运营成本 (高速时影响增 大)
管理ppt
22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