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方剂对比

方剂对比


桑螵蛸散 桑螵蛸 9 龙骨 15、龟甲 15 人参 9、当归 9、茯神 12、远志 6、菖蒲
涩精止遗力弱,兼调补心肾
心肾两虚证,兼心神恍惚,健忘。
归脾汤与固冲汤比较表 归脾汤 君 臣 佐 黄芪 12、龙眼肉 12 白术 9、人参 6、当归 9 酸枣仁 12、茯神 9、 远志 6、木香 6 炙甘草 3、生姜、大枣 同 异 益气健脾 益气健脾力强,补气生血,兼养心安神, 收涩止血固冲力强,止中有行 补中有行 中气虚弱 气血不足,心脾两虚证 脾虚冲任不固 生黄芪 18、白术 30 山萸肉 25、白芍 12 煅龙骨 25、煅牡蛎 25、海螵蛸 12、棕榈炭 6、五 倍子 1.5、茜草 9 固冲汤
方名
相同点 药物组成
不同点 功用 辛香通窍力强,长于活血通窍,宣散头面 瘀血 兼宣通胸胁气滞,逐胸中瘀血 胸中 行气止痛力强,逐瘀破结 膈下 温经止痛力强,长于温经散寒,活血止痛 少腹 主治病证 头面血瘀
通窍活 血汤 血府逐 瘀汤 膈下逐 瘀汤 少腹逐 瘀汤 身痛逐 瘀汤
桃仁、红花 川芎、当归 赤芍为基础 加减 活血祛瘀止 痛
温经汤与加味乌药汤比较表 温经汤 君 臣 佐 吴茱萸9、桂枝6 当归6、川芎6、芍药6丹皮6 阿胶6、麦冬9、人参6甘草6、半夏6、生姜6
加味乌药汤 香附10 乌药10、延胡索10 木香10、砂仁10、 生姜10
使 功用(同) 功用(异) 主治(同) 主治(异)
甘草 调经止痛 温经散寒,活血化瘀力强,兼益气养血 痛经 冲任虚寒,瘀血阻滞之痛经,以冷痛为主 肝郁气滞,经行不畅之痛经,以胀痛为主 行气止痛力强
功 同 用 异 主 同 治 异
血府逐瘀汤 君 臣 佐 使 功用(同) 功用(异) 配伍特点(同) 主治(同) 主治(异) 桃仁12、红花9 当归9、川芎5、赤芍6 牛膝9、桔梗3、枳壳6 甘草 活血化瘀,疏肝行气 行气止痛力强
破瘀通络力强
气血兼顾,行气以助活血之力;活中寓养,使逐瘀不伤正;升降相伍,调畅气机。 瘀阻胸胁 瘀血内阻,气机郁滞日久之胸中血瘀证 跌打损伤,瘀留胁下
炙甘草汤 生地50 炙甘草12、人参6、 大枣10、阿胶6、 麦冬10、胡麻仁10 桂枝9、生姜9、酒

使 功用
兼益气温阳以复脉定悸 阴血不足,阳气虚弱之 心动悸,脉结代
杏苏散与清燥救肺汤比较表: 杏苏散 君 臣 佐 杏仁 9、苏叶 9 桔梗 6、枳壳 6、前胡 9 半夏 9、茯苓 9、陈皮 6、甘草 3
炙甘草 6g 和解少阳 兼益气扶正 邪在少阳,见往来寒热,胸胁不适 胆胃不和,胃虚气逆者
甘草
兼清热利湿
少阳胆热偏重,兼湿邪痰浊者
桂枝汤与麻黄汤比较表 桂枝汤 组 成 同 异 功 用 同 异 主 治 同 异 桂枝,炙甘草 桂枝为君,伍芍,姜,枣 解表散寒 调和营卫 外感风寒表证,见恶寒,发热,头痛,苔薄脉浮 外感风寒表虚证, 见汗出恶风,脉浮缓
桑杏汤 桑叶 9、杏仁 5 豆豉 3、贝母 3、沙参 6 梨皮 3、栀子皮 3
轻宣温燥辛凉甘润法
外感温燥证
天王补心丹和酸枣仁汤比较表 天王补心丹 组 同 酸枣仁、茯苓 成 异 以生地为主药,伍二冬、柏子仁、朱砂等 功 同 养心安神 效 异 长于滋养心肾阴血,兼益气健脾 主 同 心神失养,健忘,舌红,脉细 治 异 心肾阴虚,虚火内扰,伴口舌生疮,手足 心热,舌红少苔,脉细数
2.瓜蒌薤白白酒汤、瓜蒌薤白半夏汤、枳实薤白桂枝汤比较表 瓜蒌薤白白酒汤 瓜 蒌 薤 白 半 夏 枳实薤白桂枝汤 汤 君 瓜蒌实 24 臣 佐 功 (同) 功 (异) 主 (同) 主 (异) 用 薤白 12 白酒 通阳散结,行气祛痰 通阳散结力强,且能下气祛寒,散结消痞 半夏 12 薤白 9 白酒 枳实 12 桂枝 6 薤白 9 厚朴 12
甘草4.5 清热平肝熄风 长于镇肝熄风,滋补肝肾 于镇潜平降之中兼能疏肝柔肝 镇潜滋补力弱,长于安神定志 集平肝、清利、补益、安神于一方
主治
同 异
肝风内动之头痛头晕 肝肾阴虚,肝阳上亢之面赤目胀耳鸣,半身不遂, 脉弦长有力 肝阳偏亢,肝风上扰,兼见失眠,舌红, 苔黄,脉弦
大定风珠与炙甘草汤比较表 大定风珠 君 臣 鸡子黄2个、阿胶9 生地18、麦冬18、 白芍18、龟板12、 鳖甲12 胡麻仁6、五味子6、 炙甘草12、牡蛎12 炙甘草12 同 异 主治 同 异 滋阴养血 滋阴熄风 阴血不足之证 阴虚风动
真人养脏汤 罂粟壳 肉豆蔻、诃子 人参、白术、当归、白芍、肉桂、 木香 炙甘草 温脾涩肠力强,兼以暖肾 脾胃虚寒,兼肾虚之泄痢无度
金锁固精丸与桑螵蛸散比较表 金锁固精丸 君 臣 佐 功 效 主 治 同 异 同 异 沙苑蒺藜 12 芡实 12、莲子 煅龙骨 10、煅牡蛎 10、莲须 12 补肾涩精 补肾涩精力强 肾虚遗精 肾虚较甚,见遗精滑泄,腰痛耳鸣

开窍醒神
同 异 同 异 同 异
安息香、冰片、 牛黄 玳瑁
清热泻火
熄风镇静
琥珀、银箔
豁痰解毒 雄黄 功 同 用 异 寒凉之性最强长于清热解 毒豁痰 同 主 异 热陷心包,痰热内闭之烦 治 躁舌绛糊糊涂涂牛黄丸
雄黄 清热解毒,开窍醒神 寒凉之性次之长于凉肝熄风止 寒凉之性更次之,长于芳香开窍,化 痉 浊辟秽 热入பைடு நூலகம்包之高热神昏谵语 热陷心包,热盛动风之痉厥 痰热内闭心包, 痰涎壅盛之神昏不语, 砰砰硼硼紫雪丹 舌红苔黄腻,脉滑数不声不响至宝丹
瘀血痹阻经络
补阳还五汤与血府逐瘀汤区别比较表 补阳还五汤 君 臣 佐 使 组 成 同 异 以桃红四物汤为基础组方(桃仁,红花,川芎,赤芍) 重用补气药为主组方(补气药黄芪五倍于活血化瘀药总量) 活血化瘀 补行结合,以补气为主,化瘀为辅,以补为通,使气旺则血行, 活血而不伤正。补气活血通络 瘀血证 气虚血瘀证 气滞血瘀证 血府逐瘀汤与复元活血汤比较表 复元活血汤 柴胡9、大黄12 当归9、桃仁9、红花9 穿山甲6、瓜蒌根9 行气活血止痛 配伍行气药(柴胡,枳壳,桔梗,生地, 当归,牛膝,甘草) 黄芪120g 归尾3g 川芎3g,赤芍5g,桃仁3g,红花3g,地龙3g 血府逐瘀汤 桃仁12g,红花9g 当归9g,川芎6g,赤芍6g 牛膝9g,生地9g,柴胡3g,桔梗5g,枳壳 6g 甘草3g
柴胡疏肝散 君 臣 佐 使 功 用 同 异 主 治 同 异 柴胡 6 香附 5、川芎 5 陈皮 6 枳壳 5 白芍 5 炙甘草 3 疏肝行气 行气止痛力强,兼活血 肝气郁滞之胸胁不舒,脘腹胀满,脉弦 气滞明显,见胁肋疼痛
四逆散 柴胡 6 白芍 6 枳实 6 炙甘草 6
疏肝行气力缓,透邪解郁力强
阳郁四逆证,见手足不温
功 用
同 异
主 治

正气不足,外感风寒, 见恶寒,发热,头痛,无汗,咳嗽,脉浮无力 风寒湿邪在表 安宫牛黄丸 麝 香 牛黄、郁金冰 片 水 牛 角 山栀、黄芩、 黄连 朱砂、金箔 珍珠 紫 沉香、丁香、 青木香 石膏、寒水石、滑石、芒硝、 硝石、升麻、玄参、甘草 羚羊角、磁石 外感风寒,内有痰阻气滞 雪 至 宝 丹
少当归,加麝香、老葱、生姜、枣、酒
柴胡、枳壳、桔梗、 生地、甘草、牛膝 香附、玄胡、枳壳、丹皮、乌药、五灵 脂甘草 少桃、红,加小茴香 , 干姜、没药、玄胡、官桂、失笑散
胸中血瘀证
膈下血瘀证
血瘀证 少腹血瘀证
少赤芍,加羌活、秦艽、地龙、没药、 通络宣痹力强,重在逐瘀通络 五灵脂、香附、牛膝、甘草 四肢
川芎茶调散与九味羌活汤比较表 川 芎 茶 调 散 组成 同 异 羌活,防风,白芷,细辛,川芎,甘草 荆芥,薄荷,茶叶 苍术,生地,黄芩 九 味 羌 活 汤
功用
同 异
疏风解表止头痛 长于疏风止头痛, 清利头目 外感风寒头痛,恶寒发热,苔白,脉浮 风邪上攻之偏正头痛,头风,恶寒发热轻或无, 口不渴 外感风寒湿,兼里有蕴热之表寒 证,见恶寒发热重,无汗头身痛沉 重,口苦而渴 长于解表祛湿, 兼清里热
酸枣仁汤
以酸枣仁为主药,伍知母、川芎等
长于养血调肝,兼清除烦
肝血不足,阴虚内热,伴头目眩晕,脉弦细。
四神丸与真人养脏汤比较表 四神丸 君 臣 佐 使 功 效 主 治 同 异 同 异 补骨脂 肉豆蔻 五味子、吴茱萸 生姜、大枣 温肾暖脾,固涩止泻 温肾,兼暖脾涩肠 脾肾虚寒之泄泻 命门火衰,火不生土所致的肾泄
使 功 效
主 治
同 异
小柴胡汤与蒿芩清胆汤比较表 小柴胡汤 蒿芩清胆汤
君 臣 佐
柴胡 24g 黄芩 9g 人参 9g 半夏 9g 生姜 9g 大枣 4 枚
青蒿 6g
黄芩 9g
淡竹茹 9g 半夏 4.5g 枳壳 4.5g 陈皮 4.5g 赤茯苓 9g 碧玉散(滑石, 甘草,青黛)包,9g
使 功 用 同 异 主 治 同 异
桑菊饮
桑叶 菊花 杏仁
功 用 主 治
同 异 同
长于宣肺止咳

卫表之邪较轻,重在邪伤肺络,以咳嗽为主症,发热,口渴轻
败毒散与参苏饮比较表 败毒散 组 成 同 异 人参 茯苓 前胡 枳壳 桔梗 甘草 生姜 柴胡 川芎 羌活 独活 薄荷 益气解表 散寒祛湿解表力强 理气化痰作用较强 紫苏叶 葛根 半夏 陈皮 木香 桔梗 参苏饮 凉开“三宝”比较 1.柴胡疏肝散与四逆散比较表
用 通阳散结,行气祛痰, 祛 痰 散 结 之 力 力较弱 较大 治 治 胸阳不振,痰阻气滞之胸痹 胸痹而痰浊较轻者 甚者 胸痹痰浊较其
胸痹气结较甚
3.枳实消痞丸与半夏泻心汤比较表 枳实消痞丸 君 臣 佐 使 配伍特点 (同) 功用(同) 功用(异) 枳实 15 厚朴 12
半夏泻心汤 半夏 12 干姜 9,黄连 3,黄芩 9
清燥救肺汤 桑叶 9 石膏 8、麦冬 4 阿胶 3、胡麻仁 3、人参 2、甘 草 3、杏仁 2、枇杷叶 3
使 功用 同 异 主治 同 异
生姜、大枣 轻宣外燥 轻宣凉燥,理肺化痰 外燥证 外感凉燥证
甘草 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