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VS社会保险基金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VS社会保险基金

比较我国社会保障基金与社会保险基金在投资工具选择和投资管理模式方面的异同并分析原因。

投资工具的选择: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工具限于:银行存款、买卖国债和其他具有良好流动性的金融工具,包括上市流通的证券投资基金、股票、信用等级在投资级以上的企业债、金融债等有价证券。

社会保险基金的投资工具限于:银行存款、买卖国债(严禁其他投资)
共同处:银行存款、买卖国债
原因分析:
以现金形式持有大量的基金是不现实的,也是不明智的,因此,需要投资。

银行存款和国债是最基本的金融投资工具,其低风险甚至是零风险的特性可以基金的安全,符合了最基本投资原则——安全性原则的要求,同时,也可以获得一定程度的收益。

不同处: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工具中有部分是具有高风险的(例如:股票、企业债券等),其投资工具的选择灵活多样。

而社会保险基金严禁除了银行存款和买卖国债之外的投资。

原因分析:
投资主体的信用度、权威性和专业技能等方面不同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管理主体: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社保基金投资管理人(理事会直接运作的社保基金的投资范围限于银行存款、在一级市场购买国债,其他投资需委托社保基金投资管理人管理和运作并委托社保基金托管人托管)。

他们给人民的印象是强大、权威、专业,给人民信心,让人民放心。

社会保险基金的投资管理主体:市、县(区)政府组建的事业性机构(主要指的是市、县(区)社会保险管理局(中心))。

基于贪污受贿、挪用公款等不良事件被频频揭露的现状,人民对市级及以下政府已经失去信心,甚至产生敌意,认为他们是与群众争夺利益的,而不是为群众服务的。

加之,政府组建下的事业单位人员在投资方面的技能和素质都比较低,短视行为突出,人民自然反对他们拿“保命钱”去进行高风险的投资。

投资主体的数量不同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主体仅有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及由其委托的为数不多的投资管理机构(截至2009年9月,共委托了10家境内投资管理机构),一来,他们至少被全国中有知识有地位的人民的眼睛盯着,想胡作非为不容易;二来,数量少,监管相对容易;三来,受到财政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和中国人民银行的监督,且有一套比较完善的规章制度的约束,不安分的话,后果很严重。

社会保险基金的投资主体共有两千多个,分散在全国,监管起来比较困难,况且,目前地方没有完善的监管制度,也没有严厉的监管人。

有效的监督需要花费很大的成本。

放开投资工具的选择即使会有很高的收益,收益也不一定流向社会保险账户。

同时,给了地方政府寻租的新渠道。

基金来源不同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是由国有股减持划入资金及股权资产、中央财政拨入资金、经国务院批准以其他方式筹集的资金及其投资收益形成的,数额大,来源稳定,抗风险能力强,而且,虽然它对于人民来说很重要,但是,给人民的感觉是,它离我们很远,它是中央负责的,我管不着也不用管它是怎么被使用的。

社会保险基金主要指的是社会保险费,缴费主体包括单位、个人和政府,是人民的血汗钱。

社会保险基金的增减很明确很直接地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利益,况且它是每天都有支出的,发生亏损的话,很容易被人察觉,因此,稳妥与安定很重要。

基金规模不同
对于全国社会保障基金,一方面,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的基金规模庞大,增值保值的负担重,另一方面,截至09年底,该基金的数额也仅7766.22亿元,还远没有达到1.6万亿元的最低水平,基金规模的现状与目标迫使它必须除了银行存款和国债这种零风险的投资工具之外,还要选择具备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工具。

并且,巨额的基金即使用于分散投资,购买高风险的金融工具,它在每个对象上的投资数额都会很庞大,给这些对象的发行者充足的运营资金,利于企业的发展。

同时,由于该基金的支出是可预测的(按照预期的负债结构,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将在15至20年后才发生支出),因此,它的投资可以以长期投资为主,有利于股市的稳定和发展。

社会保险基金的总数额也许会很巨大,面对的增值保值压力也大,但是,它不是统一统筹的,分摊下去的数额和压力也就相对较小。

首先,以广东省为例,2009年广东省全省社会保险基金的收入为1233.41亿元,支出为808.64亿元,当年结余为424.77亿元,滚存结余为2685.13亿元。

社会保险基金收入及基金结余总量位居全国首位。

但是,广东省有21个市,且大部分地级市尚未完全建立市一级统筹。

我们尚且以21个市来平摊省社会保险基金,得到平均每个市的社会保险基金2009年结余约为20.23亿元,滚存结余约为127.86亿元。

放开投资工具的选择,在带来不明显的收益的同时带来了明显的高风险。

其次,各个统筹区的基金额参差不齐,本身就存在着不公平,如果可投资于基金、股票等高风险高收益的金融工具的话,统筹区间的不公平会膨胀,因为,一般来说,投资的可用资金越大,工具的选择越灵活,收益的可能性越高。

不可避免的,有部分统筹区为了自身的利益,或者迫于地方群众的压力,会铤而走险,甚至,违规采取投机行为,给基金的安全造成威胁,同时,加剧了股市的波动,增强了投资风险,引起公众恐慌,破坏社会稳定。

亏损的承担链不同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管理直接由中央负责,亏损也直接由中央承担(况且事实证明了亏损的可能性极小),中央理所当然地拥有投资工具选择的自主权,也敢于采取多样化的投资。

社会保险基金的亏损由各级按市、县(区)相关部门——省级相关部门——中央相关部门的顺序进行拨款填补。

上级为了避免给下级的错误买单,自然而然地要控制下级的风险,也就限制了下级的投资工具的选择。

我国金融市场的发育尚未健全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因其巨大的基金规模、投资的专业性以及对信息获取的充分性等优势,有足够的能力抵抗或者规避由于金融市场自身发育不完善带来的巨大风险。

并且,该基金加入金融市场,无疑给市场带来了许多活力,有利于促进市场的完善和发育。

社会保险基金无论在基金规模、管理人员素质、投资技能、信息获取等方面都不具备优势,在这个监管不当、虚假信息满天飞(且大部分虚假信息出自大型审计机构)、投资机构自身能力不足等弊端多多的金融市场上进行有风险的投资的话,一不小心就会被吞掉。

小结:基于投资主体的能力、筹资方式、市场环境的不确定性等因素的考虑和分析,我们认为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工具的选择可多样化,基金可用于高风险投资工具的投资的投资工具选择规定以及社会保险基金的投资工具严格局限于银行存款和国债的规定是有其合理性的。

(小组见解,仅此而已)
投资管理模式: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管理模式是:总体上,混合模式;具体安排:由社保基金会直接运作与社保基金会委托投资管理人运作相结合。

委托投资管理人管理和运作的基金资产由社保
基金会选择的托管人托管。

通过战略和战术性资产配置对资产结构实行比例控制。

(来源《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基金年度报告(2009年度))(假设国债只在一级市场交易的话,则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负责的投资比例为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总额的50%以上;剩余部分按合同约定由投资管理人自主开展投资管理操作)
社会保险基金的投资管理模式是:总体上,集中模式;具体安排:从目前社会保险基金的管理机构设置来看,社会保险的事务性管理和基金的运营都是有政府组建的事业性机构即社会保险管理局(中心)来管理。

(来源:《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现状及优化对策》.任弘艺.科学咨询导报[J].2006)
相同点:
政府设立的机构在基金的投资管理上占主导地位。

这是由我国现处的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的性质、中国人民数千年来依赖于一个“王”的传统习性、一个执政党等因素决定的。

没得解释。

不同点: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管理模式属于混合投资管理模式,是由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及其委托的投资管理人共同投资管理的,并且,投资管理人是独立于政府的市场化企业,其投资决策只要不违反委托合约的相关规定的话,可以直接执行,受到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和社保基金委托管理人的监督。

社会保险基金的投资管理模式属于政府集中投资管理模式,基金直接由政府组建的事业性机构投资运营。

原因分析:
投资工具的选择范围不同
银行存款和国债这两种投资工具因为没有风险而可以由理事会操作,但是,理事会不具备专业的投资知识和投资决策能力,对于有风险的投资工具的操作,不得不委托给专业的投资机构,否则,基金的安全会受到很大的威胁。

社会保险基金的投资就只有银行存款和国债,这两种投资工具对投资者的技能要求低,甚至是没有要求,政府完全可以胜任。

基金规模不同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规模庞大,即使是按收益的1.5%以下比例支付投资管理费,该费用在善于投资的情况下也是很丰厚的,大大地刺激市场化的投资管理人好好运营。

委托投资管理人和基金托管人得到的收益远远大于成本。

社会保险基金由于数额比较小,成本费用占收益的比重小的话,无法激励投资管理人的投资,成本费用占收益的比重大的话,又会遭到群众的不满,而且,目前不可能撤掉政府在该基金投资管理上的地位,于是,干脆不委托而全部由政府管理。

监管体系不同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是中央监管的,理事会与投资管理人之间寻租行为的发生可能性比较小,因此,有其风险的投资部分可以委托投资管理人。

社会保险基金是地方监管的,监管力度、规范性等都明显的存在不足(至少目前如此),上下级相互包庇,联手损害群众利益的事件时有发生,如果可以委托投资的话,政府的寻租行为的可能性会很大。

小结:可以看出来,影响基金的投资管理模式的选择与投资工具的选择的因素有在很多方面是一样的,并且,投资管理模式和投资工具选择也是相互牵连着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