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湖南省湘东九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生物试卷word含答案

湖南省湘东九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生物试卷word含答案

湖南省湘东九校2022年7月高二期末联考生物试卷总分:100分时量:75分钟四选二科目考试时间:2022年6月30日14:30—17:05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常见农作物的种子分为淀粉种子、油料种子和豆类种子等。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这三类种子中含量较多的成分分别为淀粉、脂肪和蛋白质,它们都是生物大分子B.种子萌发形成幼苗后,根系从土壤中吸收的氮元素可用于合成蛋白质、脂肪和核酸C.向萌发时期的这三类种子制备的研磨液中加入斐林试剂后即可出现砖红色沉淀D.与淀粉种子相比,在播种油料种子时需浅播2.下列有关教材基础实验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观察植物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可选用已经开放的髻豆花的花药作实验材料B.用菠菜叶观察叶绿体时,往往取菠菜叶稍带些叶肉的下表皮C.在观察根尖有丝分裂实验中因解离导致细胞死亡,无法比较间期和分裂期的长短D.在“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实验中,可以用诱虫器对土壤进行取样3.下表中三种H+-ATP酶位于生物膜上,功能如表中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B.P型酶可存在于某些细胞的细胞膜上,促进对某些物质的吸收C.V型酶可存在于动物细胞的溶酶体膜上,使溶酶体内呈酸性D.F型酶存在于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线粒体基质中和内膜上,便于合成ATP4.如图为放牧强度与草地植物净初级生产力(植物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的量与植物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初的量的差值)的关系模型,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牛羊等食草动物与牧草的种间关系是捕食B.最佳放牧强度是b点对应的放牧强度C.ac段曲线表明植物具有恢复力稳定性D.放牧强度超过d点,可能会使草地逐渐演替为荒漠5.树突状细胞是一种免疫细胞,TLR是位于其细胞表面的一种识别病毒的重要受体,能有效激发T细胞应答(如图)。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树突状细胞的突起与神经元的树突具有相似功能B.依赖于TLR,树突状细胞可以特异性识别抗原并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激发人体的特异性免疫C.树突状细胞对病毒的处理和消化作用与其细胞内的溶酶体有关D.树突状细胞属于人体的第三道防线,只参与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6.2021年国际权威杂志《科学》发表了中国科学家人工合成淀粉的重大科技论文,引起全球关注。

植物光合作用过程(A)和人工合成淀粉过程(B)如下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植物光合作用和人工合成淀粉过程中所需的酶都是在细胞内合成的B.植物光合作用与人工合成淀粉新途径中,能量转换方式和还原剂作用对象均存在差异C.叶肉细胞内类似于CO2→C1中间体→C3中间体的过程需光反应提供NADPH和A TP D.与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CO2量相等的情况下,人工合成淀粉过程积累的淀粉的量大于植物积累的淀粉的量7.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地球生命共同体的血脉和根基。

下列与进化和生物多样性有关的表述正确的是A.一种物种的形成或灭绝,会影响到若干其他物种的进化B.无论是自交还是随机交配都会对种群的基因频率产生影响C.地球上的生态系统一直是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等成分组成的三极生态系统D.榕小蜂是榕树唯一的传粉昆虫,物种之间的协同进化都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8.2022年3月中国科学家通过体细胞诱导培养出了类似受精卵发育3天状态的人类全能干细胞,这是目前全球在体外培养的“最年轻”的人类细胞,在解决器官短缺和器官移植排斥等问题上有重要意义。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体细胞诱导形成全能干细胞的过程和癌变的过程一样均会导致遗传物质发生改变B.全能干细胞可实现人体器官体外再生,该过程可能包括细胞增殖、分化、衰老、凋亡等过程,并都涉及基因的选择性表达C.在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分裂Ⅱ后期的人类细胞中的染色体形态、数目均不相同D.人类成熟的红细胞寿命很短,在红细胞进行细胞分裂过程中,中心体在间期复制并在前期移向细胞两极9.猫叫综合征是一种少见的染色体遗传病,由于第5号染色体短臂缺失所引起的,或称5P-综合征。

下图1为一个猫叫综合征患儿(Ⅱ-2、先证者)家系图,细胞遗传学研究发现该患儿的母亲(Ⅱ-5),姨妈(Ⅱ-2)、外祖母(I-1)均存在5号,13号染色体平衡易位,属于平衡易位携带者,其染色体联会行为如下图2所示,在形成配子时,联会在一起的4个染色体随机分配,任意两条染色体移向细胞一极。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该患儿不携带猫叫综合征有关的致病基因B.平衡易位携带者基因数目未变,其遗传信息也不会改变C.Ⅱ-7、Ⅱ-8也可能是平衡易位携带者,可用光学显微镜检测确定D.若不考虑染色体互换,Ⅱ-5有可能再生一个染色体完全正常的孩子10.油菜素内酯(BL)被称为第六类植物激素,某实验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在含有(+)或者不含(-)1nmol/LBL的琼脂培养基上,利用不同IAA浓度处理培养拟南芥幼苗,培养一段时间后,统计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BL是植物体内合成的、具有调节生长发育作用的有机物B.实验结果说明在一定浓度范围的BL与IAA都可促进侧根的形成C.从图中(+BL)曲线趋势可知,IAA对侧根的形成也具有两重性D.IAA,BL是非蛋白质类植物激素,但其在植物体内的合成仍需要基因组控制11.在全球气候变化日益加剧的背景下,科研人员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分析在单一干旱、单一冷害以及二者联合胁迫条件下苗期玉米的光合作用差异,部分结果如图乙。

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25天最适条件培养的目的是保证各组玉米胁迫干预前长势一致B.干旱胁迫下玉米生命活动可能发生的变化有无机盐的运输效率降低,氧气释放量减少等C.该研究显示,干旱有助于缓解冷害胁迫对玉米光合和生长造成的影响D.冷害胁迫下玉米光合速率低,是由于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所致12.关于分离细胞中物质或结构的方法,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用差速离心法分离线粒体等细胞器时,要用pH适宜的低温预冷(0~4Ⅱ)的等渗缓冲液制作细胞匀浆B.3H标记的亮氨酸注射到胰岛B细胞中,可以追踪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的过程C.在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离心的目的是将吸附在大肠杆菌表面的噬菌体与大肠杆菌分开D.在验证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中,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可将亲代DNA和子代DNA分离二、不定向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个选项或多个选项符合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错选的得0分)13.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是长度大于200个碱基、且不具有编码蛋白质能力的RNA。

IncRNA有多种方式调控基因表达。

如图表示细胞中lncRNA的产生及发挥调控功能的几种方式,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lncRNA是由基因编码的,在合成lncRNA过程中,需要RNA聚合酶参与B.合成lncRNA时RNA子链的延伸方向是3'→5'C.lncRNA与mRNA结合后可能抑制翻译过程D.lncRNA与某些蛋白质编码基因结合从而调控该基因的表达,不能说明基因与基因之间存在相互调节关系14.人体血糖平衡除受胰岛、肾上腺等分泌的相关激素调节外,还受小肠K细胞分泌的多肽GIP调节,研究发现在小肠上部,GIP的释放受位于小肠上皮细胞肠腔侧的SGLT1(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的调节,小肠腔中葡萄糖激活SGLT1,引起钠离子内流,葡萄糖被逆浓度吸收,同时小肠上皮细胞发生膜电位变化,引起钙离子通道开放,引发细胞内钙离子聚集,导致GIP激素被释放。

在体外,SGLT1抑制剂可以阻止葡萄糖介导的GIP的分泌。

GIP 部分作用机制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不需消耗能量B.在达到同等血糖浓度的情况下,口服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量明显超过静脉输注葡萄糖所引起的胰岛素分泌量C.若给敲除GIP受体基因的小鼠口服葡萄糖,与对照组相比,胰岛素分泌量不变D.促使胰岛素分泌增加的信号分子有血糖、GIP和神经递质等15.某种生物的种群数量增长受密度制约,有一个环境容纳量(K值),当种群数量N=K时,种群为零增长。

种群增长率随种群密度上升而按比例下降。

每增加一个个体,就产生1/K的抑制影响。

N个个体就利用了N/K的空间,而可供种群连续增长的剩余空间只有(1-(N/K))。

某种群的个体数量(N)与N/K、1-(N/K)的关系如下表所示,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N-t曲线的斜率)是逐渐下降的B.该种群在N低于50时种群增长曲线接近“J”形增长曲线C.该种群在N=90时年龄结构为衰退型D.在自然界中类似上述增长模型的鱼类种群中,当种群数量达到K/2时捕捞能获得最大可持续产量16.苹果、香蕉等果实在成熟时会出现许多生理生化变化,如果实变甜、酸味减少、香味产生、由硬变软、色泽变艳(变黄或变红)等,下图为有关果实成熟的研究结果,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果实变甜是因为淀粉、有机酸转化为蔗糖、葡萄糖、果糖等还原糖B.果实呼吸速率迅速增加导致了乙烯含量增加,有利于果实成熟过程中物质的转化C.果实的成熟过程只与乙烯的调节有关D.果实成熟过程中有大量RNA和蛋白质合成,表明乙烯可通过调节某些基因的表达来促进果实成熟三、非选择题:包括第17~21题为必考题,共60分。

17.(12分)SNP是基因组水平上由单个核苷酸的变异引起的DNA序列多态性。

SNP在水稻基因组中广泛存在,在不同DNA分子及同一DNA分子的不同部位存在大量SNP位点,某些SNP在个体间差异稳定、且可稳定遗传,可作为DNA上特定位置的遗传标记。

科研人员可利用SNP对水稻抗盐突变体的抗盐基因进行定位。

(1)研究者用化学诱变剂处理不抗盐的野生稻,处理后的野生稻自交得到的子代中抗盐:不抗盐=1:3,据此判断抗盐为___________性状。

(2)为确定抗盐基因在Ⅱ号还是Ⅱ号染色体上,研究者用抗盐水稻m与另一纯合野生型水稻B杂交,用分别位于两对染色体上的SNP(S1、S2)(见下图)进行基因定位。

①将m和B进行杂交,得到的F1植株自交。

将F1植株所结种子播种于一定盐浓度的选择培养基上培养,得到F2抗盐植株。

②分别检测F2抗盐植株个体的S1的比例和S2的比例,若检测结果为___________,则抗盐基因在Ⅱ号染色体上,且与S1m不发生染色体互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