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10章--市场失灵--参考答案

第10章--市场失灵--参考答案

第十章市场失灵及其解决对策一、名词解释1.市场失灵(market failures) 是指市场机制不能导致资源有效配置的状况。

2.科斯定理(coase theorem) 是指只要财产权是明确的,并且其交易成本为零或者很小,则无论在开始时将财产权赋予谁,市场均衡的最终结果都是有效的。

3.公共物品(public goods) 是指既无排他性又无竞争性的物品。

4.外部性效应(external effects) ,也称外部影响,是指单个经济主体在从事经济活动时给其他人带来某种利益或者危害,而该行为主体又没有为此而得到报酬或进行补偿的现象。

5.垄断(monopoly) :垄断的定义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意义上的垄断指一家厂商控制一个行业的全部销售量,即只存在惟一卖者的市场结构。

广义意义上的垄断认为垄断是一个或几个厂商控制一个行业的全部或大部分供给的情况。

6.自然垄断(nature monopoly) :早期的自然垄断概念与资源条件的集中有关,主要是指由于资源条件的分布集中而无法竞争或不适宜竞争所形成的垄断。

在现代这种情况引起的垄断已不多见。

现在自然垄断则与规模经济紧密相连,指一个企业能以低于两个或者更多的企业的成本为整个市场供给一种物品或者劳务,如果相关产量范围存在规模经济,自然垄断就产生了。

7.非对称信息(asymmetric information) 是指市场上的某些参与者拥有,但另一些参与者不拥有的信息。

8.反托拉斯法(antitrust law) 是指针对限制贸易的协议或共谋、垄断或企图垄断市场、兼并、排他性规定、价格歧视、不正当竞争或欺诈行为等所制定的法律。

9.公共管制(publiccontr01) 是指政府对垄断的管制,通常有垄断价格管制和垄断产量管制。

10.逆向选择(inversechoice) 是指在买卖双方信息非对称的情况下,差的商品总是将好的商品驱逐出市场的现象。

换句话来说,逆向选择就是拥有信息优势的一方,在交易中总是趋向于作出尽可能地有利于自己而不利于别人的选择的情况。

11.道德风险(moral hazard) :在经济活动中,道德风险是指这样一种现象:某些人在最大限度地增进自身利益时,作出不利于他人的行动。

12.私人成本(private cost) 是指为了生产(或消费)一件物品,生产者(或消费者)自己必须承担的成本费用。

13.社会成本(social cost) 是指社会总体从某项经济活动中直接或间接支付的成本。

14.私人收益(private revenue) 是经济主体从事一项经济直接获得的收益。

15.社会收益(social revenue) 是社会总体从事某项经济活动直接或间接获得的收益。

16.准公共品(quasipublic goods)又称混合产品,与纯公共品有两点区别:(1)在一定范围内具有非竞争性,超过一定范围便有竞争性;(2)在一定范围内具有排他性,必须支付某种(不一定是全部)代价方能获得。

二、选择题1. (1)通常将既无排他性又无竞争性的商品叫做公共物品,任何人增加对这些商品的消费都不会减少其他人的消费水平,任何人增加对这些商品的消费不会引起产品成本的任何增加。

(2) 公共物品具有非竞争性,一公共物品可以同时为许多人所消费,增加一名消费者的消费的边际成本为零。

消费者从公共物品中都得到一定的效用,而其消费的边际成本为零。

从效率的角度(价格等于边际成本)来看,应该让所有的人都免费享用公共物品。

如果公共物品由私人来生产,那么他将会破产。

(3) 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很容易产生免费搭车问题,即不能避免一些人不付费也可以同样消费公共物品。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每个人都不支付费用或支付很低的费用来消费公共物品,那么市场上就没有私人愿意提供公共物品。

即使有些消费者不做“搭便车者”,愿意自己付费购买,也只是根据公共物品带给他的私人利益来决定他愿意支付的价格,而不是根据社会利益决定他支付的价格。

公共物品如果由竞争市场上私人进行生产,其结果只能是低于社会所要求最优数量的产岀,甚至是零产岀。

⑷既然市场机制对公共物品的有效率配置无能为力,那么只能由政府或公共部门安排生产并根据社会福利原则来分配公共物品。

2. (1)外部影响是指某经济行为所产生的私人成本和私人利益与该行为所产生的社会成本和社会利益不相等。

外部影响的存在可以造成完全竞争条件下的资源配置偏离帕累托最优状态。

外部经济的情况下,假定某人采取某项行动的私人利益为V p,该行动所产生的社会利益为V s,私人利益小于社会利益:V P < V S,此人采取该行动的私人成本C P,即有V P< C P < V s,此人显然不愿意采取该行动。

这表明资源配置没有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

由上不等式可得:V s V P > C P V P,说明社会上由此得到的好处V s V P大于私人活动所受到的损失C P V P O如果此人采取该项行动,从社会上其他人所得到的好处中拿岀一部分来补偿行动者的损失以后还会有多余,结果是社会上其他人状况变好而没有任何人状况变坏,这是帕累托改进,就没有实现帕累托最优。

外部经济的情况下,私人活动水平低于社会所要求的最优水平。

(2)外部不经济的情况下,假定某人采取某项行动的私人成本为C P,该行动所产生的社会成本为C S,私人成本小于社会成本C P < C S,此人采取该行动的私人利益V P,即有C P < V P< C s,此人显然会采取该行动。

由上不等式可得:C s C P > V P C P,说明社会上受到的损失C s C P大于此人得到的好处V P C P。

如果此人不采取该项行动,社会避免的损失大于此人所放弃的好处,结果是社会上其他人状况变好而没有任何人状况变坏,这是帕累托改进,这表明资源配置没有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

外部不经济的情况下,私人活动水平高于社会所要求的最优水平。

3 •垄断可以造成生产效率不能最大限度发挥,资源不能得到充分利用,社会福利遭受损失。

以上问题可由图13. 3解释说明。

图13. 3中,曲线D表示厂商面临的市场需求曲线,曲线MR表示厂商的边际收益曲线,假定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相等且固定不变,用直线AC = MC表示。

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原则是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厂商将产量确定在Q2,价格确定在P2,垄断厂商获得超额经济利润,此时确定的价格大于边际成本,消费者愿意为增加额外一单位产量而支付的货币超过生产该单位产量所耗费的成本,资源配置偏离帕累托最优状态,整个经济均衡于低效率之中。

要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产量应增加到Q i,价格应降到P i o然而,垄断决定的产量和价格只能是Q2和P2。

如果产量和价格是完全竞争条件下的Q i 和P i,消费者剩余是△ FP i H的面积,当垄断者把价格提高到P2时,消费者剩余只有△ FP2G 的面积,所减少的消费者剩余的一部分(图中四边形P1P2GI所代表的面积)为垄断者占有,另一部分(△ GIH所代表的面积)就是由于垄断所引起的社会福利的纯损失,它表示由于垄断所造成的低效率而带来的经济损失。

不仅如此,垄断还可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

为了获得和维持垄断地位从而获取超额经济利润,厂商常常付岀一定代价,例如,向政府官员行贿,或雇佣律师向政府官员游说,等等。

这种行为是一种纯粹的浪费,它不是用于生产,没有创造岀任何有益的产岀,完全是一种非生产性的寻利活动,一般称其为“寻租”活动。

现实的经济生活证明,寻租活动造成的经济损失要远远超过传统垄断理论中的“纯损”三角形。

4 . (i)科斯定理的重要意义首先在于他打破了庇古传统,提岀了不管权利属于谁,只要对产权关系予以明确的界定,那么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就不会产生背离,而一定会相等。

虽然权利属于谁的问题会影响财富的分配,但如果交费费用为零,无论权利如何界定,都可以通过市场的交易活动和买卖者的互定合约而达到资源的最佳配置。

这是一种崭新的思路。

(2)科斯定理在理论界引起广泛关注,人们认识到,在解决外部性时可以用市场交易的形式来替代法律程度以及其他政府管制手段,为解决外部性问题打开了新思路。

同时,随着研究的深入,也引起了较大的争议。

由于科斯定理所设置的一些假定条件(如交易费用为零等)在现实生活中很难成立,为此斯蒂格利茨对科斯定理提岀了三点异议:第一,在受损者人数众多时,科斯定理解决不了“搭便车”问题,因此,政府干预是必不可少的。

第二,当外部性涉及的人数众多时,他们自愿地组织起来试图使外部性内在化的成本是巨大的。

并且,组织起来进行共同行动,这本身也是一种公共物品。

而实际上,可以把政府明确地看作是众人建立的使外部性内在化的义务机构。

第三,建立一系列的财产权反而会导致低效率,因为许多现行的财产权不是通过法律而是通过一些公共规则建立的。

受损者的起诉不能每次都成功;长期形成的财产权和规则都有公平精确的定义,只有在定义范围内的起诉才有成功的希望,否则就不能成功。

在无烟区吸烟就是很好的例证。

(3)科斯定理引起人们的讨论和争议的焦点主要有两个问题:一是现实生活中不存在零交易费用;二是当受损者为一个人数众多的整体时,不但交易费用巨大,以致使自愿协商成为不可能,而且会岀现严重的“搭便车”问题。

当外部性涉及的当事人人数较少时,自愿协议是有可能的;但当大量的当事人必须参加会议时,相互间达成协议的成本非常高,而且达成一致协议的可能性也非常小。

⑷尽管科斯定理被人们认为有上述局限性,但是,总的来说,它主张利用明确的产权关系来提高经济效率,解决外部性给资源最优配置造成的困难,尤其是解决公共资源中岀现的严重的外部性的问题,具有不可低估的重要意义。

它启发了一代经济学家,使外部性理论的研究有了长足发展。

同时,科斯的分析方法与思想也开创了法律的经济学分析先河。

5 •对于一个垄断厂商而言,在不受管制的条件下,它会依照着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原则确定利润最大化的产量Q i,并索取相应的价格P i o政府对垄断行业实行价格管制,就是规定一个低于垄断市场价格的管制价格或者最高价格。

如图13 • 4中的P2点,此时垄断厂商的边际收益曲线就是由价格P2所决定的一条直线。

根据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利润最大化条件,垄断厂商选择的只能是P2对应的Q2o对应这一价格和产量,垄断厂商会获得一定数量的超额利润,但是这一利润低于垄断厂商自主定价时决定的超额利润。

以上分析说明,政府规定一个低于厂商自主定价的最高价,一个适当的选择是按市场需求等于厂商边际成本的原则决定管制价格。

五、计算题1 •路灯属于公共物品,每个人愿意为增加一盏路灯支付2图13.4 政府对垄断厂商的价格管制元,10人共20元,这可看成是对路灯的需求或边际收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