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章生命的细胞学基础

第三章生命的细胞学基础


分子开关 (molecular switches)
G蛋白的激活与失活
细菌毒素对G蛋白的修饰作用
例如:霍乱毒素能催化ADP核糖基共价结 合到Gs的α亚基上,致使α亚基丧失GTP酶 的活性,结果GTP永久结合在Gs的α亚基上, 使α亚基处于持续活化状态,腺苷酸环化酶 永久性活化。导致霍乱病患者小肠上皮细 胞内Na+和水持续外流,产生严重腹泻而 脱水。
经退行性疾病相关,可作为药物靶标。
物质的跨膜运输
被动运输(passive transport) 主动运输(active transport) 胞吞作用(endocytosis)与胞吐作用(exocytosis)
被动运输(passive transport)
简单扩散(simple diffusion)
染 色 体 单组
多组
细胞分裂 无丝分裂
有丝分裂、减数分裂
生命的基本单位 —— 细胞
真核细胞的结构
• 细胞膜; • 细胞质; • 细胞核; • 细胞外基质
细胞膜
细胞膜不仅是区分细胞内部与周围环境的动态屏障,更是细胞物 质交换和信息传递的通道。围绕各种细胞器的膜,称为细胞内膜 。质膜和内膜在起源、结构和化学组成的等方面具有相似性,故 总称为生物膜(biomembrane)。
●载体蛋白(carrier proteins)——通透酶(permease )性质,介导被动运输与主动运输。
●通道蛋白(channel proteins)——选择性和门控性的 跨膜通道,有离子通道、孔蛋白和水孔蛋白3种类型 。只介导被动运输。
主动运输(active transport)
特点: ①逆浓度梯度(逆化学梯度)运输;②
需要能量(由ATP直接供能)或与释放能量的过程 偶联(协同运输);③都有载体蛋白参与。
主动运输(active transport)
三种基本类型
●由ATP直接提供能量的主动运输
ATP驱动泵
●由ATP间接提供能量的主动运输
●光驱动泵,见于细菌。
钠钾泵结构
钠钾泵工作机制
由ATP间接提供能量的主动运输
信号分子
●信号分子(signal molecule)
亲脂性信号分子:甾类激素和甲状腺素 亲水性信号分子:神经递质、生长因子、局 部化学递质和大多数激素 气体性信号分子:NO,CO。
信号分子
其共同特点是: ①特异性,只能与特定的受体结合; ②高效性,几个分子即可发生明显的生
物学效应,这一特性有赖于细胞的信号 逐级放大系统; ③可被灭活,完成信息传递后可被降解 或修饰而失去活性,保证信息传递的完 整性和细胞免于疲劳。
9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I)-区别
与真核细胞相比,原核细胞:
无细胞核
无膜性细胞器
第二章 生命的细胞学基础(1)
10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I)-原核细胞
第二章 生命的细胞学基础(1)
11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II)-真核细胞
光学显微镜下可分为细胞膜、细胞质与细胞核
第二章 生命的细胞学基础(1)
12
数10
1665年,罗伯特•虎克发表《显
微图谱》,自制显微镜放大倍
数40-140倍
第二章 生命的细胞学基础(1)
3
显微镜的发明与细胞的发现(II)
1680年荷兰人A. van Leeuwenhoek首次 观察到活细胞
1932年,恩斯特·鲁斯卡(E.A.F.Ruska) 发明首台电子显微镜
1981年,格尔德·宾宁(G.Binning)及 海因里希·罗雷尔(H.Rohrer)发明扫 描隧道显微镜
胞反应。
信号转导系统及其特性
(二)信号转导系统的特性: 特异性:结合特异性,效应器特异性; 放大作用:逐级磷酸化; 网络化与反馈调节机制:保证细胞对信号做出适度反应; 信号的整合:多种胞外信号和多种细胞受体作用,细胞需要
整合这些信息才能维持生命活动的有序性。
通过细胞膜受体介导的 信号跨膜传递
生命的基本单位 —— 细胞
细胞膜的化学成分-膜糖类
细胞膜上仅含有9种单 糖成分 主 要 分 布 在 细 胞 膜 的 外表面 糖 蛋 白 与 糖 脂 的 糖 基 形成细胞外被(糖萼)
第二章 生命的细胞学基础(1)
20
膜的化学组成 膜糖类
膜糖类主要分布在细胞膜的外表面,是细胞相互 识别、粘着、信号接收、通讯联络、免疫应答等的分 子基础,在膜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担负着许 多重要的功能。
●离子通道偶联的受体介导的信号跨膜传递
● G-蛋白偶联的受体介导的信号跨膜传递
● 酶偶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跨膜传递
离子通道偶联的受体 介导的信号跨膜传递
信号途径 特点:
受体/离子通道复合体, 跨膜信号转导无需中间步骤 主要存在于神经细胞或其他可兴奋细胞间的突触信号 传递 有选择性:配体的特异性选择和运输离子的选择性
第三章 生命的细胞学基础
细胞(cell):是一切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 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生物体的一切生理活动、生命的基本 特征及各种生命现象都是以细胞为单位体 现的。细胞是生命的载体。
生命的基本单位 —— 细胞
显微镜的发明与细胞的发现(I)
1590 年 Z.Janssen 父 子 制 作 了
首台复式显微镜发明,放大倍
用后在胞内最早产生的信号分子,如cAMP、cGMP、Ca2+、三 磷酸肌醇(IP3)和二酰基甘油(DG) 等
受体
细胞内受体: 为胞外亲脂性信号分子所激活, 激 素激活的基因调控蛋白(胞内受体超家族)
细胞表面受体: 为胞外亲水性信号分子所激活,
细胞表面受体分属三大家族:
离 子 通 道 偶 联 的 受 体 ( ion-channel-linked receptor) G-蛋白偶联的受体(G-protein-linked receptor) 酶偶连的受体(enzyme-linked receptor)
受体
●受体(receptor)一类能够识别和选择性结合某种配体(信
号分子)的大分子物质,多为糖蛋白,少数是糖脂。一般至少包 括两个功能区域,与配体结合的区域和产生效应的区域,当受体 与配体结合后,构象改变而产生活性,启动一系列过程,最终表 现为生物学效应。
●第二信使(second messenger):第一信使与受体作
组成型的外排途径
特点:
存在于所有真核细胞 连续分泌过程 用于质膜更新(膜脂、膜蛋白、胞外基质组 分、营养或信号分子)
调节型外排途径
特点:
存在于特化的分泌细胞 储存——刺激——释放 产生的分泌物(如激素、粘液或消化酶)具 有共同的分选机制,分选信号存在于蛋白本身。
细胞信号转导
信号分子 受体 信号转导途径
信号转导系统及其特性
(一)信号转导系统的基本组成:
①信号识别:胞外信号被细胞表面特异性受体识别; ②信号的跨膜转导:产生胞内第二信使或活化的信号
蛋白; ③信号放大:信号传递至胞内效应蛋白,引发胞内信
号放大的级联反应; ④细胞应答: 改变代谢活性/基因表达/细胞运动 ⑤信号终止:通过受体的脱敏或下调,终止或降低细
的细胞大多数呈球
形或椭圆形。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第二章 生命的细胞学基础(1)
8
细胞的数量
生物包括单细胞生物和多细胞生物。 单细胞生物一个细胞就是一个完整的 个体,多细胞生物的机体根据其复杂 程度由数百乃至万亿计细胞构成。
细胞体积的守恒定律:器官的大小与
细胞的数量成正比,而与细胞的大小
无关。
第二章 生命的细胞学基础(1)
细胞吞入的物质为液体或极小的颗粒 物质,这种内吞作用称为胞饮作用。胞饮 作用存在于白细胞、肾细胞、小肠上皮细 胞、肝巨噬细胞和植物细胞。
胞吐作用
与内吞作用的顺序相反,某些大分子物质通 过形成小囊泡从细胞内部移至细胞表面,小囊泡 的膜与质膜融合,将物质排出细胞之外,这个过 程也称为外排作用,细胞内不能消化的物质和合 成的分泌蛋白都是通过这种途径排出的。
胞吞作用
●吞噬作用(phagocytosis)
细胞内吞较大的固体颗粒物质,如细菌、细 胞碎片等,称为吞噬作用。吞噬现象是原生动物 获取营养物质的主要方式,在高等多细胞生物中 亦存在吞噬现象。如:在哺乳动物中,中性粒细 胞和巨噬细胞具有极强的吞噬能力,以保护机体 免受异物侵害。
胞吞作用
●胞饮作用(pinocytosis)
生命的基本单位 —— 细胞
细胞膜的分子结构模型
Davson和Danielli(1935): “蛋白质-脂类-蛋白质”三夹板质膜结构模型
Robertson(1959年):单位膜模型 Singer 和 Nicolson(1972):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Simons et al (1988): 脂筏模型
协同运输(cotransport):由Na+-K+泵(或H+-泵) 与协同转运蛋白协同作用,靠间接消耗ATP所完成 的主动运输方式 。 同向协同和反向协同。
膜泡运输
作用:完成大分子与颗粒性物质的跨膜运输,在转运过程中, 质膜内陷,形成包围细胞外物质的囊泡,属于主动运输。
●胞吞作用:吞噬作用和胞饮作用 ●胞吐作用
第二章 生命的细胞学基础(1)
4
细胞学说
细胞是一切生物的形态结构和 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细胞在结构与组成上相似 生物体通过细胞的活动反映其功能
新的细胞可以通过老的细胞繁殖产生
病毒?
第二章 生命的细胞学基础(1)
5
细胞的基本特征
所有细胞都有相似的化学组成:元素,有机物
所有细胞表面均有由磷脂双分子层与镶嵌蛋白质构成的生物膜
G-蛋白偶联的受体 介导的细胞信号通路
● G蛋白
● cAMP信号通路
●磷脂酰肌醇信号通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