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八年级上期末物理复习提纲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八年级上期末物理复习提纲

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 地球 (2)重力的三要素: ①重力的大小: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跟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比值用 g 来表示, g=9.8N/kg 重力的计算公式:G=mg ②重力的方向:重力的方 向总是竖直向下的.(竖直向下是指和物体所在处的水平面垂直向下的方向) ③重力的作 用点: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做重心。 物体的重心和物体的形状、材料是否均匀有关, 质地均匀、规则形状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物体的重心可能不在物体上,如一个金 属环的重心在圆环所在圆的圆心上.
单位换算关系:1g/cm3= kg/m3 1kg/m3= g/cm3 水的密度为 1.0× kg/m3,读作
1.0× 千克每立方米,它表示物理意义是:1 立方米的水的质量为 1.0× 千克
第六章《熟悉而陌生的力》复习提纲
110101303 1、力的概念: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物理学中,通常把物体间的推、拉、提、
2、力的描述力的描述力的描述力的描述: (1)力的三要素:力所产生的作用效果与力 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都有关系,所以我们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要 说明或描述一个力时,必须指明这个力的三要素。 (2)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用 字母 N 来表示。1N 的力大约是我们用手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 (3)力的示意图:在 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来表示力的方向,这种表示 力的形式叫做力的示意图。 3、弹簧测力计: 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测力计。实验室中常用的测力计叫做弹簧测力计。 弹簧测力计主要是由弹簧、刻度盘、指针组成的。 工作原理:弹簧在一定的弹性限度范 围内,弹簧伸长的长度跟所受到的拉力成正比,弹簧测力计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因此
压、吸引、排斥等都叫做力的作用。要产生力,必须有两个物体: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单 独一个物体不会产生力的作用,力也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 物体间里的作用方式有两种: 一种是直接接触而产生的力,如物体间的推、拉、提、压等;另一种是物体间不直接接触而 产生的力,如物体间的吸引、排斥等。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个物体对 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同时,另一个物体也对这个物体施加力。换句话说,产生力的物体,即 是施礼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3)力的作用效果:一是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 变;二是力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四、眼睛和眼镜 近视及远视的矫正:近视眼要戴凹透镜,远视眼要戴凸透镜. 五、显微镜和望远镜 第五章《质量与密度》复习提纲 一、质量: 1、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2、单位:国际单位制:主单位 kg ,常用单位:t g mg 对质量的感性认识:一枚大 头针约 80mg 一个苹果约 150g 一头大象约 6t 一只鸡约 2kg 3、质量的理解:固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态、状态、位置、温度 而改变,所以质量是物体 本身的一种属性。 4、测量: ⑴ 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测量工具:案秤、台秤、杆秤,实验室常用的测量工具托 盘天平,也可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重,再通过公式 m=G/g 计算出物体质量。 ⑵ 托盘天平 的使用方法: ①“看”:观察天平的称量以及游码在标尺上的分度值。 ②“放”:把天平放 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 ③“调”:调节天平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 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横梁平衡。 ④“称”: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 右盘里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⑤“记”:被测物体的 质量=盘中砝码总质量+ 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 ⑥注意事项:A 不能超过天平的称量 B 保持天平干燥、清洁。 ⑶ 方法:A、直接测量:固体的质量 B、特殊测量:液体的质 量、微小质量。 二、密度: 1、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2、单位:国际单位制:主单位 kg/m3,常用单位 g/cm3。这两个单位比较:g/cm3 单位大。
第三章《声的世界》复习提纲 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声音在 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4、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1、声音在耳朵里的传播途径: 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 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 2、耳聋:分为神经性耳聋和传导性耳聋. 3、骨传导:声音的传导不仅仅可以用耳朵,还可以经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 这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一些失去听力的人可以用这种方法听到声音。 4、双耳效应:人有两只耳朵,而不是一只。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 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 耳效应. 三、乐音及三个特征 1、乐音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音调:人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 率越低音调越低。物体在 1s 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物体振动越快 频率越高。 3、响度:人耳感受到的声音的大小。响度跟发生体的振幅和距发声距离的远近有关。物体 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4、音色:由物体本身决定。人们根据音色能够辨别乐器或区分人。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 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噪声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2、 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发出的声音;环境保护的角 度噪声是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 音。 3、 人们用分贝(dB)来划分声音等级。 4、 减弱噪声的方法: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五、声的利用 可以利用声来传播信息和传递能量 第四章《多彩的光》复习提纲 一、光的直线传播 1、光源:定义: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规律: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3、光线是由一小束光抽象而建立的理想物理模型,建立理想物理模型是研究物理的常用方 法之一。 4、应用及现象: ① 激光准直。 ②影子的形成。 ③日食月食的形成。 ④ 小孔成像。 5、光速:3×10 的 8 次方 m/s。 二、光的反射
4、弹力: 弹性: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能恢复到原来的形状,这 种特性叫做弹性。物体在弹性范围内发生的形变叫做弹性形变。 塑性:当物体受到力的 作用时发生形变,变形之后不能自动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特性叫做塑性,这类物体发生的形 变叫非弹性形变。 弹力:因物体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弹力是我们生活中 常见的一种力,我们常说的压力、支持力,拉力等均属于弹力。
6、摩擦力: (1)摩擦力: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 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做摩擦力。(摩擦力用 f 来表示) (2)摩擦力的分类: A 滑动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滑动时产生的摩擦 力。 B 滚动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滚动时产生的摩擦力。 C 静摩 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将要运动而未运动时所产生的摩擦力。 (3)影响滑 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接触面越粗糙,摩 擦力越大;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还与压力大小有关,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4)增大摩 擦力的方法:增大压力;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5)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减小压力; 增大接触面的光滑程度;变滑动为滚动;使接触面彼此离开。
弹簧测力计刻度盘上刻度线的分布是均匀的。 正确使用方法: (1)使用时首先要看 清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测量范围),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许超过它的量程。 (2)认 清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以便读书快速准确。 (3)测力前要观察指针是否与零刻线对齐, 如果没有对齐,先要校零。 (4)测力时,要使测力计内的弹簧轴线方向跟所测力的方向 一致,弹簧不要靠在刻度盘上。 (5)使用时,最好轻轻地拉挂钩几次,防止弹簧卡在外 壳上。 (6)读书时,指针靠近哪条刻度线就取哪条刻度线的值。
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的现象叫光的 反射。 2、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法线 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光的反射过程中光路是可逆的。 3、分类: ⑴ 镜面反射: 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仍然平行 条件:反射面 平滑。 ⑵ 漫反射: 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向着不同的方向 ,每条光线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条件:反射面凹凸不平。 4、面镜: ⑴平面镜:成像特点:①像、物大小相等 ②像、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③像、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④物体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是虚像。 成像原理:光的反射定理 实像和虚像:实像:实际光线会聚点所成的像 虚像: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会聚点所成的像 三、颜色及看不见的光 1、白光的组成:红,橙,黄,绿,蓝,靛,紫. 2、看不见的光:红外线, 紫外线 四、光的折射 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光的 折射现象。 2、光的折射定律: ⑴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⑵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与法线两侧。 ⑶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属于近法线折射。 光从水中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属于远法线折射。 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或其他介质射出),折射角=入射角= 0 度。 五、透镜 1、 名词:薄透镜:透镜的厚度远小于球面的半径。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 光心:(O)即薄透镜的中心。性质: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焦点(F):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焦点。 焦距(f):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 六、凸透镜成像规律 凸透镜成像规律表: 物距 像的性质 像距 应用 倒、正 放、缩 虚、实 u>2f 倒立 缩小 实像 f<v<2f 照相机 f<u<2f 倒立 放大 实像 v>2f 幻灯机 u<f 正立 放大 虚象 |v|>u 放大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