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基础强化小专题8:气压一基本点(一)气压高低1 气压:单位面积空气柱子的重量。
同一垂直方向上,气压值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2 受气温变化的影响,大陆上夏季气压最低,冬季气压最高,年较差大;海洋相反。
3 高、低气压“高”、“低”比较的前提条件是都在同一海拔高度上,即指相对同一水平面而言。
在近地面,一般气温高气压值低,气温低气压值高。
近地面和上空的高、低气压正好相反。
4 等压面表示三维空间气压值的分布,同一等压面上气压值相等,任一等压面的数值总是比其上面的等压面数值要大。
等压面凸起的地方是高压区,等压面下凹的地方是低压区。
等压线表示同一水平面上气压值的分布,同一条等压线上气压值相等。
6 高、低气压的形成原因有两种:一是热力原因(如赤道低压、极地高压、热低压、冷高压等),另一是动力原因,由大气运动造成(如副热带高压、副极地低压等)。
7 太阳辐射是大气运动的原动力。
太阳辐射高低纬度的差异,是形成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
8 万能公式:近地面低气压==上升气流==阴雨天气近地面高气压==下沉气流==晴燥天气(二)风力和风向1 同一水平面上气压的差异产生了大气的水平运动,即风。
风力(即风速)与水平气压梯度(气压差/距离)成正比,与地面摩擦系数呈负相关。
风力的大小,用蒲福风级来表示。
2 气压场中的空气质点,一般受到三个力的作用:水平气压梯度力(形成风的原动力,垂直于等压线,指向低压)、地转偏向力(北半球垂直于风向右侧,南半球垂直于风向左侧。
随纬度增高而变大。
只改变风向,不能改变风速)、摩擦力(与风向方向相反。
不仅能改变风向,还可减小风速)。
3 风向即风吹来的方向。
受地转偏向力影响,风向相对于水平气压梯度力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在高空,摩擦力可以忽略不计,风向偏转90度,最终与等压线平行;在近地面,风向偏转角度小于90度,最终斜穿等压线,指向低气压。
4 摩擦力大,风速小,风向偏转角度小,与等压线夹角大。
(三)热力环流与大气环流1 热力环流:地面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
例如一般的空气对流运动、海陆风、山谷风以及城市热岛环流。
2 大气环流:全球性有规律的大气运动——促进高低纬度间、海陆间的热量和水汽交换,调整全球的水份和热量分布——直接控制各地气候类型的形成。
2.1由于高低纬之间热量差异以及地球自转,形成三圈环流(在近地面表现为7个气压带和6个风带)。
2.2由于直射点的季节移动,引起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大致1月前后南移,7月前后北移)。
2.3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热容量不同),导致北半球大陆和海洋上高、低气压中心发生转换(北半球气压带不完整,1月前后大陆上冷高压切断副极地低压带,7月前后大陆上热低压切断副热带高压带),形成季风环流。
时间亚欧大陆北太平洋纬度7月亚洲低亚(印度低压)-热低压夏威夷高压-副热带高压30°N附近1月亚洲高压(蒙古高压)-冷高压阿留申低压-副极地低压60°N附近东亚季风南亚季风季节冬季夏季冬季夏季风向西北风东南风东北风西南风源地蒙古、西伯利亚太平洋亚洲内陆印度洋成因海陆热力差异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性质寒冷干燥温暖湿润温暖干燥高温高湿比较冬季风强于夏季风夏季风强于冬季风分布我国东部、朝鲜半岛、日本印度半岛、中南半岛、我国西南(四)天气系统12低压槽部位气流辐合,而高压脊部位气流辐散,故锋面总是出现在低压槽处。
锋面两侧气温差别较大,故锋线附近等温线比较密集。
冷锋锋面坡度较大,降水主要在锋后,有时锋前也有降水,云雨区较狭窄。
暖锋锋面坡度小,只在锋前有降水,云雨区较宽阔。
锋面气旋(温带气旋)的东侧为暖锋,西侧为冷锋。
3我国雨带位于副高北侧,随着副高的进退及强弱变化,雨带南北推移。
夏季风强盛年份,雨带推移快,北涝南旱;夏季风偏弱年份,雨带推移慢,南涝北旱。
(五)等压线分析1 等压线形态:低气压——等压线闭合,中心气压比四周气压低;低压槽――低气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等压线向高值方向弯曲。
受气旋或锋面影响,盛行上升气流,一般出现阴雨天气。
高气压——等压线闭合,中心气压比四周气压高;高压脊——高气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等压线向低值方向弯曲。
受反气旋影响,盛行下沉气流,一般出现晴燥天气,易出现逆温现象。
鞍部——两个低压和两个高压交汇处,鞍部的气流不稳定,天气也不稳定,易出现阴雨天气。
2 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大―风力大;等压线稀疏—水平气压梯度小—风力小。
3 风向判定:北半球用右手,南半球用左手(掌心朝上,四指垂直于等压线,指向低压,大拇指即为当地风向)风从高纬度吹来,一般较为寒冷干燥。
从低纬度吹来,一般较为温暖湿润。
4 天气判定:首先判断南北半球和季节,根据气压形势判断受哪些天气系统影响,各地风向与风力如何,是否有降水过程,根据天气系统的移动方向作出预测。
二实际应用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
气压越低,沸点越低。
高海拔(3000米以上)空气稀薄,气压低,易产生高山、高原反应。
2 大气运动有助于大气污染物的稀释和扩散,有大气污染的工厂,宜布局在最小风频的上风方向。
居民区则宜布局在盛行风的上风方向。
高烟囱有助于污染物扩散。
3 适度的通风有助于气体交换,保持空气的清新洁净,但过大的风会导致降温和蒸发加剧。
4 风能是一种可再生的清洁能源,我国以滨海地区和内蒙古、西北、西藏较丰富。
5 剧烈的天气变化会加重人体的疾病反应。
极端的天气过程易导致气象灾害(如寒潮、暴风雪、干旱、洪涝、高温、台风、风暴潮、龙卷风、冰雹、雷击等)。
三 典型例题1、右下图为“副高季节活动与雨带关系示意图”(实线表示副高所在位置,阴影部分表示雨带的大致位置),读图回答:(1)副高的活动,一般具有 特征。
在它的影响下,我国东部地区的雨带,4—5月 移,9月移。
当副高位于P 位置时,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天气以 为主。
(2)某年,华北地区出现春夏连旱现象。
请你用“” 在图中标出该年7月份副高的大致位置。
(3)左图为我国东部地区不同月份的雨带图, 按雨带推移的时间顺序,将A 、B 、C 、D 重新排序为 ;左图中与“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的景象对应的是 图,与华北平原春旱对应的是 图,与伏旱天气对应的是 图。
(4)我国夏季东部雨带位置总是较副高脊偏北,其原因是A.副高脊推动台风雨北上B.影响我国雨带形成的主要气流是偏北风C.副高气流辐合多形成对流雨D.副高辐散的偏南气流与陆上南下冷气流形成锋面雨区 2、如图为四个地点的风向,据此判断该区域的天气系统为:A 、北半球的气旋偏东风 B 、南半球的气旋 偏 。
偏 C 、北半球的反气旋 北 。
。
南 D 、南半球的反气旋 风 。
风 偏西风3、下面的甲图(沿某经线)和乙图(沿30°N )表示的是相同季节的大气环流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 (1)b 表示的气压带是 ;e 表示的气压中心名称是 。
(2)此季节洛杉矶的气候特征是 ;伦敦和北京的盛行风分别是: A 、a →b B 、b →c C 、e →f D 、f →e(3)a 、b 、c 、d 、e 、f 六处中,降水最多的是 ;多锋面、气旋活动的是 。
4、如图所示是一月份60°N 附近的气温、气压分布曲线 图,根据所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①图中的两条曲线分别为:A 、 B 、②从气温曲线可见一月气温水平分布规律是:P③在图中用C 、D 标出切断副极地低气压带的两个气压中心④图中可见,大陆上气温、气压的关系是 。
⑤图中可见,150°E 的气温 (高或低)于150°W 的气温,其原因是:① ② 5、读2003年11月29日天气形势图,回答 下列问题 (1)图中A 、B 两天气系统的名称是A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 (2)当A 、B 天气系统处于图中位置时,在两者之间往往会出现如图所示的天气状况,试分析说明形成如此天气状况的原因:天气C 是_____________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 ;天气D 是_____________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若北半球大气环流出现如右图所示时,则图中的低压槽的槽线应位于(图中箭头所指方向为气流流向,空气流动不受地面摩擦力影响) : A 、a 处 B 、b 处 C 、c 处 D 、d 处7、下图是北半球500百帕等压面天气图。
观察该图回答。
1)等压面上A 点的风向应是A .东北风B .东南风C .西南风D .西北风 2)这种情况下决定风向的力应是A .水平气压梯度力和摩擦力的平衡力B .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平衡力C .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平衡力D .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平衡力8、假设图示的冬季天气系统以120千米/日的速度向东移动。
简要说明A 地在未来30小时内风向、风力及气温的变化趋势及其原因(不考虑地形的影响)。
9、图1为极地俯视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 1)图1中表示南极冬季的是( )A .aB .bC .cD .d2)关于图1小图a 、b 中字母M 、K 的正确叙述是A .M 为南半球的极地东风带B .M 为北半球的西风带C .K 常年盛行西北风D .K 常年盛行东南风3)与北极地区相比,南极被喻为“世界的风极”的原因是南极地区a .冰雪表面摩擦力小b .海拔高,气压低c .冰雪反射率大,气温低 d .比热大,空气上升运动强烈MKA.a、b B.b、c C.c、d D.a、c参考答案:1、1)夏强冬弱北南伏旱2)20°-25°N 3)DBAC B D A 4) D2、A D 3、1)副热带高压亚洲低压2)炎热干燥 B D 3)a c 4、①气温气压②冬季同一纬度海洋温度高于大陆③略④气温高,气压低⑤低冬季风寒流5、1)冷锋热带气旋2)大雾北方冷空气南下,使得锋前暖气团水汽遇冷凝结成雾;大风A、B之间气压差较大,海上摩擦系数小,风速大。
6、D 7、1)D 2)C 8、A地未来30小时内因高压脊(或天气系统)东移,风向将由偏北转为东北风,再转为东风和东南风,同时随着等压线间距缩小(或气压梯度加大),风力略有增加。
随着风向由偏北转向南,A地气温也会略有上升。
9、1)B 2)C 3)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