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频专业术语解释
经常会有朋友说,我听不出声音哪里好,也听不出哪里不好。
告诉你,不可能,你听的出来,而且肯定听的出来。
人的耳朵都有分辨声音的能力,想想你在街上遇到放着“刺耳声音”的音箱,而不自觉捂住耳朵的场景,或者在公交车上听到“听不清报站”的喇叭而不自觉吐槽的场景吧。
看,你听的出来吧,这是你耳朵的本能啦。
此处一定有吐槽声,小编这太简单了吧?谁还听不出来喇叭刺耳啊?Yes,对的!“刺耳”是我们今天要讲的声音质量术语之一。
在专业音频领域,有着多达80个的声音质量术语。
我们经常不知道该如何形容一条声轨的好坏,甚至还会说:“我觉得这个声音不对”,到底哪里不对,不知如何表达。
如此现象会使录音或现场扩声工作无法顺利进行。
为了帮助大家解决专业术语的“词穷”现象,就把这80个声音质量术语带给大家。
(以下术语将会有助于你对声音的理解,这些术语都是行业里的制片人、音乐家经过30多年总结而得出的)
空间感(AIRY)——也称Spacious。
乐器声像被一个充满大气的大型反射空间所包围,有一种令人愉快的混响量或早期反射声。
高频扩展至15—20kHz。
沉闷或低沉(BALLSY or BASSY)——在200Hz以下的低频被加重。
臃肿(BLOATED)——250Hz左右的中低频过多,缺乏低频成分的阻尼、低频有共振。
亮丽(BLOOMM)——有足够的低频成分,有空间感,可较好的重现动态和混响。
早期反射声或一种空间的感觉围绕在管弦乐的每件乐器上空。
隆隆声(BOOMY)——在125Hz附近的低音过重,低频阻尼不够或有低频共振。
盒装声(BOXY)——像音乐被盒子包围而出现共振。
音箱箱体有绕射或振动。
有时在250Hz—600Hz周围的频率成分过多。
喘息声(BREATHY)——人声、长笛、或萨克斯管演奏时出现可闻的喘息声。
有好的高频响应。
明亮(BRIGHT)——高频成分加重,谐波成分相对于基波成分较强。
尖利(BRETTLE)——高频有坚峰,或基波成分较弱。
有轻微的失真或刺耳的高频成分。
它是声音圆润或柔和的反义词。
腔声(CHESTY)——歌声信号中带有125Hz—250Hz附近低频响应的撞击声。
干净(CLEAN)——没有噪声、失真和泄漏声。
清晰(CLEAR)——音乐顺耳,细腻,不浑浊。
冷静(CLINICAL)——太干净或被分解了似的。
有过分加重高频响应、锐利和瞬态响应,没有温暖感。
声染色(COLORED)——具有与生活实际不符合的音色,没有平直的频响,有一些波峰或波谷。
压抑(CONSTRICTED)——贫乏的动态重现,动态有压缩,在高电平时有失真。
清脆(CRISP)——具有扩展的高频响应。
感觉像松脆的油炸马铃薯片,或像松脆的油煎熏肉。
常用来形容铙钹(náo bó)声。
噶扎声(CRUNCH)——令人愉快的吉他放大器的变形声。
灰暗(DARK)——明亮的反义词。
高频成分薄弱。
细腻、纤细(DELICATE)——高频成分扩展到15—20kHz而没有波峰。
一种伴有弦乐和原声吉他的甜美的、有空间感以及舒展的声音。
纵深感(DEPTH)——乐器的紧密与远近程度的感觉。
这是因话筒与乐器之间的距离不同而产生的结果。
优良的瞬态响应展示出录音作品中的直达声与反射声之间的比例。
详尽,详细(DETAILED)——容易听到音乐中微笑的细节;发音清晰;有足够的高频响应,锐利的瞬态响应。
遥远(DISTANT)——有太多的泄漏声。
直达声对混响声之比太低。
干(DRY)——没有音响效果,没有空间感。
混响直指前方,以单声道来替代左右方向的展开。
过分阻尼了的瞬态响应。
迟钝(DULL)——高频成分薄弱。
回声过多(ECHOEY)——出现可闻的众多回声及混响。
锋利、焦躁(EDGY)——太强的高频成分,高音过量。
谐波相对于基波太强。
当在示波器上观察其波形时,甚至可见到有尖峰和锯齿形的缺口,这是因为有过多的高频成分。
一些失真的以及不希望有的谐波把尖利声和锉磨声之类的声音加入到了声音上面。
宽松(EFFORTNESS)——较低的失真,通常指有较平直的频率响应。
浸蚀(ETCHED)——清晰但趋向于锋利。
10kHz或以上的频率成分过多。
宽厚(FAT)——义同丰满和温暖,还有一种扩散空间的效果。
在时间上有拖尾,带有一些混响衰减。
也有一种像军鼓的音调被调节太低的感觉。
声聚焦(FOCUSED)——指乐器的声像易于找到位置,并能精确定位,还有一种小小的空间伸展间隔。
前冲(FORWARD)——声音紧逼直指听众。
2 ~5kHz左右的成分加重。
丰满(FULL)——单薄(Thin)的反义词。
基波相对于谐波较强。
有良好的低频响应。
没有过多的低频扩展。
但是在100Hz ~300Hz附近有足够的电平。
柔和(GENTLE)——锋利(Edgy)的反义词,其谐波成分——高频和中高频——没有被夸大,或者有可能稍稍减弱。
闪耀,玻璃状(GLARE,GLASSY)——比锋利的现象稍微严重些。
声音稍感过分明亮或高音过重。
颗粒状(GRAINY)——音乐发出像被分段成小小的颗粒状的声音,而不是像一个连续的整体在流动,没有清澈或流畅。
主要是受谐波失真或互调失真的损害。
一些早期的A/D转换器就有发出类似颗粒状的声音,那时是较为低级的设计。
“粉末状”总比“颗粒状”的声音好听!咕噜声(GRUNGY)——由于有过多的谐波失真或互调失真而引起。
生硬(HARD)——由于有过多的中高频,常位于3kHz左右;或者由于有好的瞬态响应,使声音好像重重地击打着听音者。
刺耳(HARSH)——有过多的中高频。
2 ~6kHz范围的频率响应上有尖峰。
或者有过多的相位移。
浓重(HEAVY)——在50Hz以下有较好的低频响应。
呈现重实和强劲,像一种柴油机火车头或是雷声。
空洞(HOLLOW)——见号筒声(HONKY)。
或者有太多的混响声。
或者由于有一个中频波谷、或者由于梳状滤波所引起。
号筒声(HONKY)——所发出的音乐声像用双手合围着嘴巴所发出的那种声音。
在500 ~700Hz左右的频率响应上有隆起的谐振峰。
直面干声(IN YOUR FACE DRY)——太干的声音(没有效果、没有混响),可能使用了压缩。
流畅(LIQUID)——颗粒状声音(GRAINY)的反义词。
音乐声有流动着的、无接缝的感觉。
有平直的响应和较低的失真。
高频响应也平直,或者相对于中频和低频来说略有降低。
低保真度(LOW-FI)——“蹩脚的”声音。
细弱无力的、失真的、嘈杂的或是浑浊的声音。
圆润、柔和(MELLOW)——高频成分呗适当衰减,而没有锋利和焦躁的感觉。
混浊、模糊(MUDDY)——不清晰,谐波分量弱,有拖尾的时间响应,互调失真。
在低频段有太多的混响。
在200 ~350Hz附近的成分太重。
有太多的泄露声。
压抑(MUFFLED)——音乐声有被蒙住的感觉。
高频或中频成分太弱。
悦耳(MUSICAL)——可传送情感。
具有平直的频响,低失真,没有尖利的感觉。
鼻音(NASAL)——像歌手夹紧鼻子后唱出来的那种歌声。
也适用于弦乐。
在500 ~1000Hz范围内有隆起的频响。
见号筒声(HONKY)。
中性(NEUTRAL)——精确的音色重现。
没有明显的声染色。
在频响内没有明显的波峰和波谷。
纸张声(PAPERY)——指底鼓在400 ~600Hz范围内没有过大的输出。
相位干涉声(PHASEY)——有相位干涉(梳状滤波)。
直达声信号与被延时的重复声被混合到同一通道(延时时间通常低于20ms)。
可能由于用多支话筒拾取同一声源,或由一支话筒拾取直达声和被延时了的反射声。
或者是一个被延时的信号与它本身为被延时的声音相混合。
或是立体声声道之间的某些极性相反的串声。
或者一只监听音响与另一只音箱的极性相反等情况下引起的相位干涉声。
刺穿声(PIERCING)——尖叫、生硬的声音直刺耳朵。
在3~10kHz的频响范围内有尖锐的窄段峰值。
夹扁声(PINCHED)——频段窄。
在频响上有中频和中高频是谐振峰。
被挤压的动态来自于受到过度的压缩。
现场感(PRESENT,PRESENCE)——在大多数乐器的5kHz附近有足够的或被加重一些的频率响应。
底鼓和贝司则在2~5kHz范围内被加重。
具有某些锋利、冲击力、细腻、紧密和清晰等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