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康复评定技术009心肺功能评定

康复评定技术009心肺功能评定

在平地上按自己的速度走超过4~5min后即有呼吸困难,患 者稍用力即有气短,甚至在休息时也有气短。
第二节 呼吸功能评定
二、肺功能评定
(一)肺容量测试 (二)肺通气功能测试 (三)临床应用 (四)换气功能测试 (五)小气道功能检查
第二节 呼吸功能评定
(一)肺容量测试
肺容量指肺内气体的含量,即呼吸道和肺泡的总容量,对应外呼吸,是肺通 气和换气功能的基础。


患有心脏疾病,其体力活动稍受限制,休息时无自觉症状。一 般体力活动时,引起疲劳、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

分 级

患有心脏疾病,其体力活动大受限制,休息时无症状,较一般 体力活动为轻时,即可引起疲劳、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

患有心脏疾病,不能从事任何体力活动,在休息时也有心功能 不全或心绞痛症状,任何体力活动均可使症状加重
第一节 心功能评定
(五)运动试验的终止指征
1. 相对指征 (1)试验中运动负荷增加,收缩压比原基础血压下降≥10mmHg, 不伴有其它心肌缺血的征象。 (2)ST段或QRS波改变,例如ST段过度压低(水平型或下垂型ST段 压低>2mm)或显著的电轴偏移。 (3)除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之外的心律失常,包括多源性室性期前 收缩、室性早搏三联律、室上性心动过速、心脏阻滞或心动过缓。 (4)劳累、气促、哮喘、下肢痉挛、跛行。 (5)束支传导阻滞或心室内传导阻滞与室速无法鉴别。 (6)胸痛增加。 (7)高血压反应(SBP>250mmHg和/或DBP>115mmHg)。
1. 每分钟通气量(minute ventilation,VE) 2. 最大自主通气量(maximal voluntary ventilation,MVV) 3. 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 4. 最大呼气中段流量(maximal mid-expiratory flow,MMEF/MMF) 5. 肺泡通气量(alveolar ventilation,VA)
熟 悉: 心电运动试验与心肺运动试验的分类、试验方案与操
作步骤
了 解: 换气功能测试;小气道功能检查;各种身体活动的代
谢当量
第一节 心功能评定
第一节 心功能评定
一、心功能分级
(一)NYHA心脏功能分级 (二)Weber KT心功能分级
第一节 心功能评定
(一)NYHA心脏功能分级
活动情况

患有心脏疾病,其体力活动不受限制。一般体力活动不引起疲 劳、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
第二节 呼吸功能评定
(三)临床应用
1. 肺功能不全分级
基本正常 轻度减退 显著减退 严重减退 呼吸衰竭
(VC或MVV) 实/预%
>80 80~71 70~51 50~21
≤20
FEV1%
>70 70~61 60~41
≤40Leabharlann 第二节 呼吸功能评定(三)临床应用
2. 肺通气功能障碍分型
FEV1% VC
肺功能评定技术
复习-生理学 呼吸
目录
Conte生nts命Pa活ge动过程中,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称为呼吸。
①外呼吸:包括肺通气和肺换气 呼吸包括 ②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③内呼吸又称组织换气或细胞呼吸
呼吸过程示意图
肺通气
肺通气:是指气体经呼吸道出入肺泡的过程。 一、肺通气的原理 (一)肺通气的动力 1.呼吸运动 由呼吸肌收缩和舒张引起的胸廓节律性扩大和缩小
1. 基础肺容积 ①潮气容积。②补吸气容积。③补呼气容积。④残气容积。 2. 基础肺容量 ①深吸气量。②功能残气量。③肺活量。④肺总量。
第二节 呼吸功能评定
(二)肺通气功能测试
通气功能是指在单位时间内随呼吸运动进出肺的气量和流速,又称动态肺容积。凡 能影响呼吸频率和呼吸幅度的生理、病理因素,均可影响通气量。
第一节 心功能评定
(五)运动试验的终止指征
1. 绝对指征 (1)试验中运动负荷增加,但收缩压较基础血压水平下降超过 10mmHg,并伴随其它心肌缺血的征象。 (2)中、重度心绞痛。 (3)增多的神经系统症状(例如共济失调、眩晕、近似晕厥状态)。 (4)低灌注表现(紫绀或苍白)。 (5)由于技术上的困难无法监测心电图或收缩压。 (6)受试者要求终止。 (7)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 (8)在无诊断意义Q波的导联上出现ST段抬高(≥1.0mm)(非V1或avR)。
2. 相对禁忌证 ①左冠状动脉主干狭窄。②中度狭窄的瓣膜性心脏病。 ③电解质异常。④严重的高血压(SBP>200mmHg和/或DBP> 110mmHg)。⑤快速性或缓慢性心律失常。⑥肥厚型心肌病和其 它形式的流出道梗阻。⑦精神或身体异常不能运动。⑧高度房室传 导阻滞。
第一节 心功能评定
(三)运动试验的方案
代谢当量 (METs)
≥7
≥5 <7
≥2 <5
<2
第一节 心功能评定
(二)Weber KT心功能分级
VO2max/kg[ml/(kg·min)]
A级
>20
B级
16~20
C级
10~16
D级
<10
AT[ml/(kg·min)] >14
11~14 8~11
<8
第一节 心功能评定
二、心电运动试验
(一)心电运动试验的类型 (二)运动试验的禁忌证 (三)运动实验的方案 (四)运动试验操作 (五)运动试验的终止指征 (六)运动试验的结果及其意义
MVV
阻塞性
↓↓ 正常/↓
↓↓
限制性
正常/↑ ↓↓
↑/正常
混合性
↓ ↓ ↓
第二节 呼吸功能评定
(四)换气功能测试
换气指的是通过外呼吸进入肺泡的氧气通过肺泡毛细血管进入血液循环的 过程,与肺通气一起组成外呼吸。有效的肺换气与血流量、通气量、吸入气 体的分布和通气/血流比值以及气体的弥散有密切关系。
通气/血流比值(ventilation/perfusion ratio,即V/Q)
一、呼吸困难分级和分度
1.分级
(1)Moser等于1980年针对功能性肺残疾,提出呼吸困难分级法,适用于最初 建立预期目标和康复计划。 功能性肺残疾评定
分级
功能能力
Ⅰ 正常活动无明显受限,但用力时有呼吸困难,可就业

基本ADL或平地行走无呼吸困难,上楼或爬坡时呼吸困难,通常限于坐位 职业

某些ADL(如淋浴、穿衣)时呼吸困难,可以用自己的速度走一个街区, 但跟不上同龄人,一般只能从事完全坐位的职业
正常人静息状态V/Q为0.8 V/Q>0.8 提示出现无效腔通气,例如肺血管阻塞等 V/Q<0.8 提示无效灌注,例如气道阻塞等
第二节 呼吸功能评定
(五)小气道功能检查
使用标记气体分析方法可测定闭合容积(closing volume,CV),指平 静呼气至残气位时,肺下垂部位小气道开始闭合时所能继续呼出的气体量。
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 。 2.组织换气 组织毛细血管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气体交换的过
程,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 。
肺换气和组织换气示意图
康复医学中呼吸功能的评定常沿用临床检查 评估方法。呼吸功能评定分主观症状和客观检查. 主观症状评估按日常生活中出现气短、气促症状 采用6级制。客观评估借助肺功能检测技术的其 他代谢指标客观反映呼吸功能状况。
的活动。
平静呼吸:
呼吸肌 收缩 舒张
胸廓
扩张
缩小
肺脏 扩张 缩小
(1)平静呼吸和用力呼吸
肺内压<大气压 肺内压>大气压
平静呼吸时,吸气属于主动过程而呼气属于被动 吸 气 过程; 用力呼气时,吸气和呼气均属于主动过程。
呼气
(2)腹式呼吸和胸式呼吸
气体交换和运输
一、气体交换 (一)气体交换的原理 1.气体分压差 2.气体的分子量和溶解度 (二)气体交换的过程 1.肺换气 肺泡与肺毛细血管内血液之间气体交换的过程,
一、呼吸困难分级和分度
1.分级
(2)国内学者建议采用以下方法:
1)主观呼吸功能障碍程度评定
主观呼吸功能障碍分级(6级制)
分级
主观症状
0级 虽存在不同程度的肺气肿,但活动如常人,对日常生活无影响、无气短
1级 一般劳动时出现气短 2级 平地步行不气短,速度较快或登楼、上坡时,同行的同龄健康人不觉气短
而自己气短 3级 慢走不到百步即有气短 4级 讲话或穿衣等轻微活动时亦有气短
(二)运动试验的禁忌证
1. 绝对禁忌证 ①急性心肌梗死(2天内)。②高危的不稳定型心绞痛。 ③未控制的、伴有症状或血流动力学障碍的心律失常。④有症状的 严重主动脉狭窄。⑤未控制的有症状心力衰竭。⑥急性肺栓塞或肺 梗死。⑦急性心肌炎或心包炎。⑧急性主动脉夹层分离。
第一节 心功能评定
(二)运动试验的禁忌
第一节 心功能评定
(四)运动试验操作
1.测试中 (1)持续观察并记录受试者的各种症状和体征、12导联心电图和心 率(如果进行呼吸功能评价还应包括气体交换指标)。 (2)记录每个阶段最后15秒的12导联心电图。 (3)记录每分钟最后5秒的心率。 (4)每个阶段最后45秒测量并记录血压。 (5)记录每分钟最后5秒的RPE。 (6)如果没有终止试验的指征,在受试者同意继续增加运动强度的 前提下,将负荷加大至下一级,直至到达运动终点。如出现终止试验 的指征,应及时终止试验,并密切观察和处置。
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供2019级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用
康《康复复评评定技定术》技术
第五章
心肺功能评定技术
第一节:心功能评定 第二节:呼吸功能评定
学习目标
掌 握: 心功能分级;心电运动试验与心肺运动试验的禁忌证、
终止指征、结果及其意义;呼吸困难分级;肺容量测试 指标及其意义;肺通气功能测试指标及其意义;肺功能 不全分级;肺通气功能障碍分型;6分钟步行测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