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让Quality Center走下神坛--测试管理工具大PK
让Quality Center走下神坛--测试管理工具大PK
让 Quality Center 走下神坛—测试管理工具 QC/ALM 和 RQM、Jira 、TP、SCTM 大 PK
51Testing songfun 在写完了《让 QTP 走下神坛》之后,现在来谈谈测试管理工具,献给所有正在或打算做测 试管理工作的同行。 当然,话题离不了 Quality Center——但又不只是谈 QC,我会结合对比各种主流的企业级测 试管理工具,包括标题提到的:HP QC/ALM、IBM RQM、51Testing TP、Micro Focus SCTM、 Atlassian Jira。但是不会提及 Bugzilla、Bugfree、Mantis 这些,因为它们只能属于缺陷管理工 具,和以上几款工具不在一个级别上。 当然,得先从 QC 说起。 既然提及 Quality Center,就得先谈 Mercury,而既然提及 Mercury,就得先谈 HP。毕竟是大 环境的衰败造就了 QC 的没落,难道不是吗? (一)因此,先说 HP。 HP 原来有三大业务:PSG、IPG、EB,分别是个人电脑,打印和影像设备,企业级业务(软 件服务) 。PC 业务利润微薄,压力大,HP 早已江河日下;打印机扫描仪随着 iPad 等设备出 现,早已经疲态尽显;HP 倒一直想模仿 IBM 转型服务,号称要打造“Service Anywhere(一 切皆服务) ” ,但从 QTP、LoadRunner 和 Quality Center 多年以来除了更换了华丽的界面,新 增了零星半点的小特性,越来越耗资源,越来越不稳定,甚至继续保留着一堆 N 年以前的 Bug,„„,管中窥豹,可知其所谓的服务越来越流于表面了。 据说今年 HP 对外宣称自己做组织架构调整,变为 PPS(打印) 、EG(企业集团) 、ES(企业 服务)和 HP Software(软件) ,我对 HP 内部不太熟,不过在我看来换汤不换药。它们在历 史上架构不知道调整了多少次,用业内人的说法是“总是在用一个错误纠正另一个错误” 。 (二)再说 Mercury 和 Quality Center。 HP 在 2006 年 7 月以 45 亿美元收购了 Mercury 公司。而在此之前,Mercury 是专注与软件 测试工具研发的专业厂商, 曾几何时在测试工具这块与 Rational、 Segue 号称 “测试三巨头” 。 它们推出的每一款产品都堪称划时代: 测试管理工具 TestDirector、 性能测试工具 LoadRunner、 功能测试自动化工具 WinRunner/QuickTest,分别迅速占领了全球 70%左右的市场,时至今 日,仍然威震江湖。 QC 为什么能有很强大的用户基础,其实不是因为 QC 的强大,归根结底,是 TD 当年打下大 片江山,占尽了用户基础。我是从 TD(TestDirector 7.2) 开始用的,十年前当我第一次看到 TestDirector 真的是“亮瞎了眼” !世界上居然有这么 Cool 的测试管理工具!亮点在哪里? 1、轻量级。 TD 的安装相当简单,几乎是傻瓜式操作, “下一步” 、 “下一步” 、„„、 “完成” 。连数据库 都删繁就简的采用 Access,安装的便捷,怎一个爽字了得! 而且基本不太消耗内存资源,使用起来一点都不卡。 2、强大的易用性。 TD 的设计思路简单清晰, 整个过程就是: 写测试需求 –》 写测试用例 –》 执行测试用例 –》 提交缺陷、跟踪缺陷。总共只有四件事,而且完全符合 Testers 的日常工作流程。在当时同
看到了吗?QC 从昔日的一股独大,变成了今天群雄并争。最明显的就是 Jira,从 2009 年的 14%上升为 24%! !猛增 10 个百分点哦!这风头在自动化那边也是同样,Selenium 从 2009 年的 4%上升为 12%。 为什么?很多原因。且听我细细道来。为了更好的说明,我以和它体量相当的大型测试管理 平台比如 Micro Focus SCTM(Silk Central Test Manager) 、51Testing TestPlatform、IBM RQM 来 跟它做个简单对比——为什么不拿 Atlassian Jira 对比?因为 Jira 现在虽然也在朝着“全生命 周期管理” 的方向靠, 也有需求管理、 错误跟踪这些模块, 但是走的路数和 QC 不太一样 (设 计思路不太一样,Jira 走的是敏捷&项目管理模式) ,而且对测试需求和测试用例没有提供直 接的方式进行管理(可以和别的工具集成) ,不好对比。当然后面还是会提及。 好吧,扯了一通废话,切入正题!
SQL Server 2008 sp1 ,最低配置也得是 Windows 2003 sp2 + (IIS 6) + JBoss 5.1 + SQL Server 2005 sp3,而硬件方面的最低配置更让人咂舌——最低内存 8 GB!硬盘最少 8GB!而且连客 户端的内存最低配置都必须是 2GB! 各位都明白了吗?这也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用户抛弃了 HP Quality Center 的原因,内存要求 短短几年之间翻了 62.5 倍! !惊人吧! ! ! 看到这里我狂汗啊!要知道,微软 Windows 2000 这么庞大的系统,不过动用了 1700 个开 发,3200 个测试,世界上有几个微软这种巨量级的软件研发公司?难道他们的架构师没有 读过《长尾理论》?事实上,大部分的公司测试开发比本来就很低,真正考虑到实时并发的 话,能做到一两百并发读写已经很好了,而且就像 Infosys、Tata 这样的航空母舰级的外包服 务公司,也没有必要整个公司只用一个 QC 啊——再者说了,就算出于企业级管理的需要, 这样的公司能有几家, 为这些大公司定制化一个不就行了吗?真正要考虑的是广大的受众群 体所在的企业规模和研发团队规模啊!兄弟,这只是一个内部研发管理系统!对内的系统决 定了对性能的要求不可能像对外开放的大型系统那么高,既不是要吗?图啥呢? 假如还觉得不够的话, 那么我们对比看看现在也非常流行的 TestLink —— 一款可以和 Jira、 Bugzill、 Mantis 集成的测试过程管理工具。它的架构非常的简单: WAMP/LAMP,也就是 Windows/Linux + Apache + PHP + MySQL。 因为现在有大量的一键集成安装包 (如 WAMP Server、 XAMPP) ,所以安装过程极其简单方便。正是因为 TestLink 的便捷性,这几年使用的用户比 例也在攀升,而且别忘了,它可以集成很多主流的缺陷管理工具哦! 2、复杂繁琐的安装和登录、惊人的资源消耗。 QC 的服务器端姑且不提,看看其复杂而坑爹的客户端——其实还是架构设计的问题。 相信很多朋友都见过下图的这个页面吧?
纵论 HP Quality Center 的十四宗罪 和 其他工具(Jira/SCTM/TP/RQM)的优势: 1、莫名其妙的架构设计。 前面提到过 TestDirector 的架构设计,完全走轻快的路子,B/S 架构,基于 Windows 2000 平 台,安装 IIS4.0 即可,数据库可以是 Access/Sybase/SQL Server6.5,7.0,2000/Oracle7,8,9 这些, 内存只需要 128M,CPU 只要 Pentium Ⅱ足矣。 但是到了 QC 的时候,莫名其妙的变成了 Java EE 架构,号称可以安装在 Windows、Linux、 Solaris 等系统上,Web 服务器可以是 Apache、IIS,应用服务器可以是 JBOSS、WebLogic、 WebSphere,一个比一个复杂,一个比一个强大,„„,架构师对外宣称 QC 可以更好的支 持企业级用户,支持高并发„„ 到了 QC 11.5(ALM 11.5)的时候, 官方的建议配置变成了 Windows 2008 sp2 64bit + JBOSS 5.1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假如你真的经常使用 Quality Center 的话, 一定对这个页面再熟悉不过, 相信大家都有同感, 这个页面往往需要下载非常的久,运气不好的话得下载 5-10 分钟,而且还经常下载到最后 了 打 不 开 !! 这 时 还 得 检 查 有 没 有 关 闭 UAC(User Account Control) 、 DEP(Data Extension Prevention)等等, 这种 BT 的架构设计真的让人不可思议了: 这明明是 B/S 架构的系统,为啥需要下载安装这么多 ActiveX?这不是挂羊头卖狗肉,打着 B/S 的旗帜, 行 C/S 之事吗?与其这么麻烦,还不如你就做成 C/S 算了! 当然,它还真有客户端,而且官方推荐你使用,叫:QC Explorer。说白了,就是专门为打开
类竞争对手几乎只有缺陷管理工具 Mantis、Bugfree、Bugzilla、ClearQuest,论强大论易用性 都明显被拉开了一大截——绝对领先优势! 3、放号策略。 大家应该都还记得著名的 TD License 吧?有人称之为“Sale Policy” 。什么意思呢?就是当初 Mercury 推出 TD 7.6 的时候,网上立刻有人出来发布 TD 7.2 的 License;当 Mercury 推出 8.0 的时候,网上立刻有人出来发布 TD 7.6 的 License;当 HP Mercury 推出 Quality Center 8.2 的 时候,网上立刻有人出来发布 TD 8.0 的 License„„ 呵呵,就这么巧合,至于为什么会这样,明眼人一看就知。现在明白什么叫“Sale Policy” 了吗?我先让你用旧版的,等你用上了以后,数据都在上面了,然后我推新版的,诱惑你 用,„„,一步步让你深陷其中,当你有一天发现你已经离不开我的时候,我对你实行收 费„„WOW!pfpf,果然厉害!所以,一代又一代的 Test Manager 前赴后继,大力推行 TD。 但是你们看,现在 HP ALM 还有吗?我毫不怀疑,没有继续延续之前的战略方针,ALM 确实 正在不断失守城池。 《2012 年测试从业人员调查报告》可以清晰看到,下面会有详细描述。 (三)嫁对男人是女人一生的事业。 悲剧就在这里,自从 HP 收购了 Mercury,内部发生了大动乱,HP 素以抠门闻名,收购了 Mercury 研发团队后,很多人的薪资被砍掉了三分之二!于是整个团队分崩离析„„ 这也是为什么大家总感觉当初使用 Mercury 工具的时候那样心潮澎湃,现在每每看到 HP 的 升级版却诸多失望多于期望。因为最核心的高层、架构师和专家早已离开了 HP Mercury 团 队。 所以,你们都看到了,„„,就像 QTP 的新版本 UFT 一样,加了什么 PDF 验证、类增强、 支持移动设备„„,都有啥用啊?!你内核没有改变啊,大侠。 。 。一一大帮子人做了一整年 就加了这么一点东西,还好意思拿出来说啊?! QC 也莫过于此。 (四)关于“改名”的乐趣。 从频繁改名就可以知道 HP 的无能——没有本事升级内核,只能改改花哨的界面,加一点噱 头,再换个名字,看看都有啥名字吧。 测试管理工具:TestDirector Quality Center ALM 自动化测试:Astra QuickTest QuickTest Professional UFT HP 肯定会说:你不了解名字背后的意义,好吧,我替你们来说:TD 升级为 QC 的本意是从 测试整合为质量中心, 把 QTP 捆绑进来, QC 改名为 ALM 就是希望它不再只是针对测试或质 量的管理平台,而是一个完整的软件生命周期管理平台。 我想问一句: 累不累啊?真以为改了名字以后用户就收获了什么好处吗?我倒觉得反而增加 了用户的认知成本、使用成本,最终反而伤害了自己的品牌。 (五)没落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好吧,废话不说,下图是我们针对国内测试从业人员做的问卷调查。你可以看到 QC 正在市 场上节节败退, 按正常估计, 明年一定跌破四成——极有可能被 Atlassian Jira 取代霸主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