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菱学诗
一、学习目标
1.研读香菱学诗的经历,把握小说故事情节。
2.分析掌握香菱的性格特点,学习人物的描写方法。
3.学有所思,能初步赏析名著《红楼梦》等文学经典。
二、教学重点
1.分析人物的描写方法,把握人物性格特征。
2.香菱学诗给予我们的深切启示。
三、教学难点
1.分析香菱性格特征及其学诗成功的原因。
2.分析人物描写方法及写作实践。
四、教学准备
1、阅读文本内容。
2、制作课件。
讲读与探讨
六、教学步骤
(一)激趣导课
学生对《红楼梦》是有所了解的,教师以小说中故事情节或人物来引入,引发学生对《红楼梦》的人物或故事情节的讲叙,从而引出教师《我爱香菱》实行新课学习!
(二)感知与研读文本。
1、破题“香菱学诗”——小说三要素:研读文本情节内容。
人物——香菱
黛玉教诗:点—授—论—出
情节——拜师
香菱学诗品王读杜、论诗
环境——大观园写诗
(三)解析文本——“我爱香菱——苦志学诗,精血诚聚”
1、初识香菱——怜爱。
香菱身世介绍:香菱是个苦命女子,原籍姑苏,出身乡宦家庭。
她三岁被拐,长大后被呆霸王薛蟠买去做妾,后随薛家进京,一直住在荣府的梨香院。
平日她要伺候薛蟠,难得有空。
这个次因薛蟠外出经商,宝钗便把她带进了大观园给自己做伴。
2、走进香菱——可爱、敬爱。
学生先研读文本:在文本中找出对香菱学诗的描述。
学生再探究文本:香菱想学诗,黛玉教诗,香菱学诗,写诗。
探究正、侧面描写对人物刻画有何作用?重点词句的理解。
正面描写的香菱:
动作描写:“逼着黛玉换出杜律来,央黛玉探春二人出题目”“默默的回来,连房也不入;坐在山石上出神,蹲在地下抠土。
”
语言描写:“教我作诗,就是我的造化了!”“常弄一本旧诗偷空看”“格调规矩竟是末事,只要词句新奇为上。
”
神态描写:“喜、苦思、茶饭无心、坐卧不安”“皱一回眉,自己含笑一回”“自己扫了兴,不肯丢开手,便要思索起来”“挖心
搜胆,耳不旁听,目不别视”“对灯出了一回神,至三更以后上床卧下,两眼鳏鳏,直到五更天方才朦胧睡去了”
侧面描写的香菱:“你是一个极聪敏伶俐的人。
”“在灯下一首一首的读起来,催他数次也不睡”“何苦自寻烦恼,本来呆头呆脑,越发成个呆子了”“嘟哝到五更天才睡下,没一顿饭功夫就天亮了,忙忙碌碌就找颦儿去了。
”“地灵人杰,老天不虚赋情性,”“俗了,到底有今日”“可真是诗魔了”
小结:
生动、细致地刻画出香菱这个女子形象,表现出香菱学诗时的认真、刻苦、废寝忘食的精神,让人物形象更丰满,具体可感、仿佛立于眼前。
3.爱上香菱——“苦志学诗,精血诚聚”
聪明、悟性好,好学,刻苦钻研,锲而不舍,善良,可爱等
4、思考香菱——为何有所成?
个人的追求与刻苦,黛玉的准确教导,大观园的优美环境
(四)写作实践与交流
课堂人物描写训练:以课堂中的同学或老师作模板实行人物片断描写。
(注意学习香菱的立意,入情入理和注重词句。
在以后的学习中,要多读多思多写多改,不可“一气呵成”!好文章是改出来的!) 学生作品交流。
五、课后练习
读过《红楼梦》的人都说,林黛玉是羸弱多病、多愁善感、孤傲尖刻
的。
书中也说她“孤高自许、目下无尘”,可我们的课文中并没见到这样的黛玉,你觉得文中的黛玉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请课后看看《红楼梦》,写一篇关于林黛玉的人物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