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PPT3 高分子物理第二章.ppt

PPT3 高分子物理第二章.ppt


K——波尔兹曼常数
对于聚乙烯醇、聚丙烯腈、PVC、PMMA 之间分子间作用
力主要是静电力。
二、 诱导力 (induction force)
诱导力:极性分子的永久偶极与它在分子上引起的诱导偶极
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诱导偶极的相互作用能为:
E0
112
2
2 2
R6
(6.3~20.9 kJ/mol)
——极化率
斜方
三斜
单斜
高级晶系
中级晶系
初级晶系
4.晶面和晶面指数
晶面:结晶格子内所有的格子点全部集中在相 互平行的等间距的平面群上,这些平面叫晶面, 晶面间的距离为d
晶面指数(Miller指数)用来标记某个晶面
例如: 一个晶体的空间点阵为平面所
z
切割,此面和a、b、c 三晶轴交于三点
B
M1、M2、M3
1.折叠链晶片型单晶(the folded chain model of single crystal)
1957年,Keller首次发现,0.01%PE稀 溶液极缓慢冷却时可生成单晶。
单晶特点:长程有序
不同高聚物单晶虽然外形不同,但晶 片厚度几乎都在10 nm左右,且晶片厚 度与分子量无关,仅随结晶温度和热 处理条件变化而变化,电子衍射数据 表明:晶片中的分子链垂直于晶面。
OM1=3a,OM2=2b,OM3=c
M3
取倒数
1 3
,
1 2
,
1 1
,通分
2 6
,
3 6
,
6 6
,弃去公分母
A
A:晶面指数(2,3,6)
M2 y
M1 x
B:(M1,M2, ),截距3a,2b, ,
则晶面指数(2,3,0)
晶态结构:PE平面 锯齿(zigzag)
晶态结构:PP 螺旋
二、高聚物的结晶形态
在非极性分子中,分子间的作用力主要是色散力
静电力、诱导力和色散力统称为范德华力,没有方向性和
饱和性。
四、 氢键 (hydrogen bonding)
氢键:氢键是极性很强 X—H 键的氢原子,与另外一个键 上电负性很大的原子 Y 上的孤对电子相互吸引而形成的 一种键(X—H……Y)。
氢键具有饱和性和方向性,键能一般为 20.9~41.9
2.球晶(spherulites)
球晶:是结晶高聚物中最常见的一种结晶形态。 球晶尺寸直径介于5μm与几mm之间。在通常条 件下,高聚物从浓溶液或熔体冷却结晶时,大多 倾向于生成球晶,球晶呈圆球状。
球晶由于具有径向光学 对称晶体的性质,在偏光显微镜 的正交偏振片之间,通过双折射 分析,可以得知其四个消光位 置,呈现出典型的黑十字图象 (Maltese Cross)
图2-18 全同立构聚苯乙烯的偏光显微镜照片
V~ ——摩尔体积
由于高聚物不能气化,因而不能直接求出内聚能(第三
章介绍)
CED 值大小与材料用途
CED,J/cm3
分子链特点
用途
<280
柔顺性好
橡胶
200~400
塑料
>400 含强极性基团或氢键
纤维
这里重点结合链柔性、聚集态结构知识介绍 PE 的
CED=260,较小,不是橡胶,但却为塑料,原因是结晶失
诱导力不仅存在于极性与非极性分子之间,也存在于极性与
极性分子之间。
三、 色散力 (dispersion force)
色散力:存在于一切分子中,是范德华力中最普遍的 一种,分子瞬时偶极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色散力作用能:
EL
3 2
I1I I1
2
I
2
1 R6
2
(0.8~8.4 kJ/mol)
I——分子的电离能力
第二章 高分子的凝聚态结构
基本要求
掌握内聚能密度的概念,内聚能密度大小与分 子间作用力之间的关系;结晶度的概念、测定 方法和计算方法;取向和解取向的概念、机理 以及取向对高聚物性能的影响。理解晶体结构 的基本概念,聚合物(聚乙烯、聚丙烯)的晶 体结构,聚合物的结晶形态、晶态高聚物的结 构模型;理解非晶态和液晶态高聚物的结构。 掌握高分子合金相容性、形态和性能之间的关 系。
点的集合所形成格子,称为空间格子,又称为空间点阵。
晶体结构=点阵+结构单元
结构单元:每个质点所代表的具体内容。
晶体结构=点阵+结构单元
3.晶胞和晶系 晶胞:三维空间中具有周期性排列的最小单位称为晶胞
晶胞参数:6 个,平面六面体的三边长度 a、b、c 及三边 夹角α、β、γ
晶胞类型
立方
六方 三方 四方
去弹性。
第二节 高聚物的晶态结构
一、晶体结构的基本概念
1. 定义:当物质内部的质点(原子、分子、离子)在三 维空间呈周期性重复排列时,该物质称为晶体。
大分子晶体的质点是结构单元
2. 空间格子(空间点阵,直线、平面、空间)
空间格子(空间点阵)
直线点阵 平面点阵 空间点阵
把组成晶体的质点抽象成几何点,由这些等同的几何
重 点
掌握内聚能密度的概念,内聚能密度大小与分子 间作用力之间的关系;结晶度的概念、测定方法 和计算方法;取向和解取向的概念、机理以及取 向对高聚物性能的影响。
难 点
正确理解和掌握聚合物的取向和解取向的概念、 聚合物的结晶态和取向态之间的区别。理解晶态、 非晶态和液晶态高聚物的结构。
第一节 高聚物分子间作用力
内聚能:克服分子间作用力,把一摩尔液体或固体分 子移到其分子引力范围之外所需要的能量。
E H V RT E ——内聚能 HV ——摩尔蒸发热 RT——转化为气体时所作的膨胀功
内聚能密度 CED (Cohesive Energy Density):单位体积
凝聚体汽化时所需要的能量。
CED
E V~
高聚物分子间作用力
(intermolecular force)
静电力 范德华力 诱导力Fra bibliotek色散力氢键
一、静电力 (orientation force)
静电力:存在于极性分子与极性分子之间的引力。
偶极矩:极性分子带有的电荷与正负电荷距离的乘积。
qr
静电力相互作用能
Ek
2 3
12
2 2
R 6KT
(12.6~20.9 kJ/mol)
kJ/mol 主要有分子间氢键和分子内氢键,
R R
O H
O H
H
O
R
O
O
H
C
H
O
邻羟基苯甲酸
凡具有分子间氢键的高聚物,一般具有较高的机械强
度和耐热性,如尼龙等。
五、 内聚能和内聚能密度(CED)
由于分子间作用力的大小是各种吸引力与排斥力所 作贡献总和的反映,而且高分子的分子量又很大,且存在 多分散性,所以高分子链间的相互作用不能简单地用某一 种作用力来表示,常用内聚能和内聚能密度来表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