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语言是指一个人出生之后最先接触并获得的语言。
一个人的第一语言通常是他的母语。
2.①母语是指“一个人最初学会的一种语言,在一般情况下是本民族的标准语或某一种方言”。
这个意思通常被译作“mother language”。
②母语是“指本民族的语言”。
这个意思通常被译成“native language”。
③母语还可以解释为“一个语系中作为其他语言共同起源语的语言”,如拉丁语被认为是法语、意大利语、罗马尼亚语等所有罗曼语的母语。
这个意思则通常被译成“parent language”。
④我们认为,母语就是指父母乃至多代以前一直沿用下来的语言。
母语具有继承性,它体现了人们世代的语言关系。
一个人出生之后通常是使用并继承了母语,母语通常也就成为他的第一语言。
比如一个汉族儿童自幼所习得的语言就是他祖祖辈辈沿用下来的汉语,汉语就是他的母语,当然也是他的第一语言。
3.本族语是指语言习得者自己的民族所使用的语言,也称民族语。
一般来说,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立的语言,如汉族有汉语,维吾尔旅有维吾尔语,俄罗斯族有俄语。
4.非本族语是指本民族以外的语言,可能是外语,也可能是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
比如,对我国的各个民族来说,其他民族的语言就是非本民族语,但不能称做是外语。
5.第二语言指一个人除了第一语言之外,另外学习掌握的第二种语言,经常作为辅助性语言以及通用语。
此外,第二语言亦可与第一语言并列为个人母语(mother tongue)。
6.外语,指外国语,即非本国人使用的语言。
指某一地区的本土居民不使用的语言:例如,英语在中国就是一种外语。
它也指某人所属国家不使用的语言,也即,对一名生活在中国的英语使用者来说,中文也是一门外语。
7.中介语,Interlanguage,也有人译为"过渡语"或"语际语",是指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学习者通过一定的学习策略,在目的语输入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既不同于其第一语言也不同于目的语,随着学习的进展向目的语逐渐过渡的动态的语言系统.
8.目的语是指正在学习并希望掌握的语言。
不论是外语或非本族语,甚至是非第一语言的母语,只要成为一个人学习并争取掌握的目标,都可以成为目的语.
9.成绩测试(achievement test)是一门课程或课型的测试,所以又叫课程测试。
是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测试,目的是测量学生在学习的一定阶段掌握所学课程的情况,测量他们的学习成绩,是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测试,一般是在教学过程中的期中、期末以及教完一个或若干个教学单位之后举行。
结业和毕业考试也属于成绩测试。
这种测试的性质决定了它跟教学过程和教学对象有密切的关系,测试的内容和方法决定了它跟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要求以及体现在课程的教材和课堂教学中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相一致。
10.标准化试题一般是根据现代教育测量学的理论,从设计、命题、到评分、分析等对考试的全过程实施标准化操作,严格控制误差,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相对稳定性,因此能比较准确的测试出受试者的水平。
而非标准化试题是由任课教师根据教学需要而自行设计、命题、实施测试并且评分的测试。
没统一标准,在小范围进行。
11.效度:即有效性,测试的内容和方法是否达到了测试目的。
信度:即可靠性,测试结果的可靠程度和稳定性。
12.知识文化:指跨文化交际中不直接影响信息准确传递的政治、经济、历史等文化因素。
交际文化指跨文化交际中直接影响到信息准确传递的文化因素。
13.语言交际文化:隐含在语言系统中的、反映一个民族的心理状态、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审美情趣等等的一种特殊的文化因素。
14.文化休克:又称文化震荡症,指在非本民族文化环境中生活或学习的人,由于文化的冲突和不适应而产生的深度焦虑的精神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