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练习:综合能力检测(五)

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练习:综合能力检测(五)

综合能力检测(五)(本试卷满分60分,时间90分钟)一、知识积累(共21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 .数阕.(què) 附和.(hè) 曩.者(nǎnɡ) 肉袒.负荆(tǎn) B. 绐.曰(dài) 刈.旗(yì) 不怿.(yì) 以药淬.之(cuì) C .单.于(chán) 睨.柱(nì) 拜谒.(yè ) 遗.赵王书(wèi) D .渑.池(miǎn) 瞋.目(chēn) 燕.国(yān) 赍.金百斤(lài) 解析:选D 。

“赍”读jī。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项王军壁.垓下 壁:名词,石壁B .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属:名词,下属C .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 属:名词,部属D .盖聂怒而目.之 目:用眼睛瞪着解析:选D 。

A.军营;B.跟随;C.类。

3.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B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C .太子送至门,戒曰D .楚兵罢食尽解析:选A 。

B.蚤,同“早”;C.戒同“诫”;D.罢,同“疲”。

4.与“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中加点的“之”字用法完全相同的一句是( ) A .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B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C 而之.燕,燕人谓之荆卿 D .专诸之.刺王僚,彗星袭日 解析:选D 。

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A.结构助词,的;B.定语后置标志;C.动词,到、去、往。

5.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王许之,遂.与秦王会渑池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戒五日 B.⎩⎪⎨⎪⎧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奉盆缻秦王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C.⎩⎪⎨⎪⎧ 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缻” 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 D.⎩⎪⎨⎪⎧秦王怒,不许.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解析:选C 。

回头;顾念,顾惜。

A.于是,就;B.善于;D.答应。

6.下列各项中没有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A .力能扛鼎,才气过人B .樊於期偏袒扼捥而进C .传以示美人及左右D .天道恢恢,岂不大哉解析:选D 。

A.才气:古义:才能和勇气;今义:才能。

B.偏袒:古义:袒露一只臂膀;今义:偏护一方,保护一方不受伤害。

C.美人:古义:妃嫔;今义:美丽的女子。

左右:①古义:侍卫人员;今义:方位词,左和右两方面;动词,支配、操纵。

7.下列各项中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赍金百斤,车马十驷A .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B .求人可使报秦者。

C .诸侯振惊,皆还齐侵地。

D .甚矣吾不知人也。

解析:选B 。

定语后置句。

A.状语后置句,C.被动句,D.主谓倒装句。

二、同步阅读(共1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

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

初起时,年二十四。

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

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

项梁怒之。

籍回:“书足以记名姓而已。

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项梁尝有栎阳逮,乃请蕲狱掾曹咎书抵栎阳狱掾司马欣,以故,事得已。

项梁杀人,与籍避仇于.吴中。

吴中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

每吴中有大繇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

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

籍曰:“彼可取而代也。

”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

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8.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略知其.意 其:代指兵法 B .秦始皇帝游.会稽 游:郊游 C .梁以此奇.籍 奇:好奇 D .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惮:嫉恨 解析:选A 。

B 句的“游”根据语境应为“游览”;C 句的“奇”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与众不同”;D 句的“惮”根据语境应为“敬畏”。

9.对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①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 ②项梁常为.主办 ③封于.项 ④与籍避仇于.吴中A.①②不同,③④相同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C.①②相同,③④相同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解析:选A。

①介词,被;②动词,做;③④介词,在。

10.下面句子全为写项羽的一项是()①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②以故,事得已③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④力能扛鼎,才气过人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选B。

②③两句是写项梁。

11.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5分)(1)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2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于是项梁就教给项籍兵法,项籍很高兴,大略地明白道理后,又不肯终学。

(2)项籍身高八尺多,力大能举起大鼎,才能和勇气超过常人,即使是吴中当地的年轻人都很敬畏他了。

三、拓展阅读(共15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12~15题。

聂政者,轵深井里人也。

杀人避仇,与母、姊如齐,以屠为事。

濮阳严仲子与韩相侠累有仇。

严仲子恐诛,亡去。

游求人可以报侠累者.。

至齐,齐人或言聂政勇敢士也,避仇隐于屠者之间。

严仲子至门请,数反,奉黄金百镒,前为聂政母寿。

聂政惊怪其厚,谢.曰:“臣幸有老母,家贫,客游以为狗屠,可以旦夕得甘毳以.养亲。

亲供养备,不敢当仲子之赐。

”严仲子辟.人,因为聂政言曰:“臣有仇,而行游诸侯众矣;然至齐,窃闻足下义甚高,故进百金者,将用为大人粗粝之费,得以交足下之,岂敢以有求望邪!”聂政曰:“臣所以降志辱身居市井屠者,徒幸以养老母;老母在,政身未敢以许人也。

”严仲子固让,聂政竟不肯受也。

然严仲子卒备宾主之礼而去。

久之.,聂政母死。

既已葬,除服,乃遂西至濮阳,见严仲子曰:“前日所以不许仲子者,徒以亲在;今不幸而母以天年终。

仲子所欲报仇者为谁?请得从事焉!”严仲子具告曰:“臣之仇韩相侠累,侠累又韩君之季父也,宗族盛多,居处兵卫甚设,臣欲使人刺之,终莫能就。

今足下幸而不弃,请益其车骑壮士可为足下辅翼者。

”聂政曰:“韩与卫,相去不甚远,今杀人之相,相又国君之亲,此其势不可以多人,多人不能无生得失,生得失则语泄,语泄则韩举国而与仲子为雠,岂不殆.哉!”遂谢车骑人徒,聂政乃.辞独行。

杖剑至韩,韩相侠累方坐府上,持兵戟而卫侍者甚多。

聂政直入,上阶刺杀侠累,左右大乱。

聂政大呼,所击杀者数十人。

因自皮.面决眼,自屠出肠,遂以死。

韩取聂政尸暴于市,购问莫知谁子。

于是韩县之,有能言杀相侠累者予千金。

久之莫知也。

政姊荌闻人有刺杀韩相者.,国不知其名姓,暴其尸而县之千金,乃于邑曰:“其是吾弟与?嗟乎,严仲子知吾弟!”立起,如韩,之市,而死者果政也,伏尸哭极哀,曰:“是轵深井里所谓聂政者也。

”市行者诸众人皆曰:“此人暴虐吾国相,王县购其名姓千金,夫人不闻与?何敢来识之也?”荌应之曰:“闻之.。

然政所以蒙污辱自弃於市贩之间者,为老母幸无恙,妾未嫁也。

亲既以天年下世,妾已嫁夫,严仲子乃察举吾弟困污之中而交之,泽厚矣,可奈何!士固为知己者死,今乃以.妾尚在之故,重自刑以绝从,妾其奈何畏殁身之诛,终灭贤弟之名!”大惊韩市人。

乃大呼天者三,卒于邑悲哀而死政之旁。

晋、楚、齐、卫闻之,皆曰:“非独政能也,乃.其姊亦烈女也。

乡使政诚知其姊无濡忍之志,不重暴骸之难,必绝险千里以列其名,姊弟俱戮於韩市者,亦未必敢以身许严仲子也。

严仲子亦可谓知人能得士矣!”(选自《史记·刺客列传》)1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聂政惊怪其厚,谢.曰 谢:感谢B .严仲子辟.人,因为聂政言曰 辟:通“避”,避开C .语泄则韩举国而与仲子为雠,岂不殆.哉! 殆:危险D .因自皮.面决眼 皮:动词,撕开,毁坏解析:选A 。

A.应该是“谢绝”。

13.下列各组加点虚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①可以旦夕得甘毳以.养亲②今乃以.妾尚在之故 B.⎩⎪⎨⎪⎧ ①游求人可以报侠累者.②政姊荌闻人有刺杀韩相者.C.⎩⎪⎨⎪⎧ ①遂谢车骑人徒,聂政乃.辞独行②非独政能也,乃.其姊亦烈女也 D.⎩⎪⎨⎪⎧①久之.,聂政母死②荌应之曰:闻之. 解析:选B 。

A.连词,来/介词,因。

B.同为定语后置标志。

C.于是,就/表判断。

D.补充音节,无义/代词,代“这件事”。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严仲子和韩国国相侠累结下仇怨,他听人说聂政是个勇敢之士,就多次登门拜访,并献上黄金一百镒,委婉请求聂政替他报仇。

B .聂政虽然没有接受严仲子的黄金,却将严仲子视为知己。

在老母享尽天年之后,聂政就主动要求替严仲子报仇。

C .聂政刺杀韩国国相侠累后,毁容自杀,是为了不连累自己的姐姐;但他姐姐聂荌却没有因害怕招来杀身之祸而埋没弟弟的名声。

D .这篇传记高度赞扬了聂政的“士为知己者死”的大勇和聂荌冒死与弟弟相认的大义,但对利用他人为自己报仇的严仲子就颇有微词。

解析:选D 。

D.“但对利用他人为自己报仇的严仲子就颇有微词”错。

文中赞扬严仲子因为识人,赢得贤士。

1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1)侠累又韩君之季父也,宗族盛多,居处兵卫甚设,臣欲使人刺之,终莫能就。

(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此人暴虐吾国相,王县购其名姓千金,夫人不闻与?何敢来识之也?(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侠累又是韩国国君的叔父,宗族旺盛,人丁众多,居住的地方士兵防卫严密,我要派人刺杀他,始终也没有得手。

(2)这个人残酷地杀害我国宰相,君王悬赏千金询查他的姓名,夫人没听说吗?怎么敢来认尸啊?参考译文:聂政是轵邑深井里人。

他因为杀人躲避仇家,和母亲、姐姐逃往齐国,以屠宰牲畜为职业。

濮阳严仲子和韩国国相侠累结下仇怨。

严仲子怕遭杀害,逃走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