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汽车检测与维修方向人才培养方案模板

汽车检测与维修方向人才培养方案模板

汽车检测与维修方向人才培养方案级机械设计与制造( 汽车检测与维修方向 )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 : 580101)1 .【人才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 智、 体、 美全面发展 , 适应地方经济和 社会发展需要 , 具备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的基本理论、 基础 知识与技能 ,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新能力 , 能从事汽车检 测、 维修、 管理与服务等第一线岗位工作的高端技能型人2.【人才培养规格】本专业所培养的人才应具备以下知识、 技能与素质主要培养规格描述1.具备从事本专业必须的文化基础知识 , 包括 : 英语、 体育。

2.掌握汽车识图、 汽车机械、 汽车电工技术、 汽车电子技术等专业基础知 识。

知 3.掌握汽车构造、 原理、 维修, 汽车电器设备构造、 原理、 维修 , 汽车 识 电控系统的结构、 原理和检修等专业理论知识。

4.掌握汽车检测诊断设备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 掌握汽车综合性能的评价参数 和影响因素。

5.掌握合理使用汽车的理论知识 , 掌握企业经营管理 , 汽车及配件营销与售 后服务的基本理论知识。

1. 具备应用本专业必须的文化基础知识和人文知识进行良好沟通的 能力以及与她人协作的能力 ;2. 具备本专业相应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英语应用能力 ;3. 具备学习能力和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

1. 具有对汽车进行性能检测并评估检测结果的能力2. 具备判断汽车故障、 制定维修计划的能力 ;3. 具有汽车维修工具及诊断设备使用能力 ;4. 具有汽车电器系统及电控装置检测、 诊断、 修理的能力 ;5. 具有汽车机械总成拆装、 检查、 修理的能力 ;6 具有汽车一般维护与检修的能力计算机应用技术、通识知 识与通 识能力 专业知 识与专 业能力7具有汽车驾驶能力1. 具有进行发动机大修的能力;2. 具有进行自动变速器维修的能力;。

3具有进行进口轿车电气系统故障检修能力1.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纪律2. 具有高度的敬业精神和严谨的工作作风3. 具有公平竞争的意识和健康的身心素质。

3. 【招生对象与学制】招生对象:高中毕业生或中职毕业生学制:三年4. 【毕业要求】(1) 学分总学分为160学分。

(2) 计算机能力要求取得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证书。

(3) 外语能力要求取得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A 级)考试合格证书。

(4) 职业资格证书至少取得一项中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专业规定的职业资格证书如下表所示:5. 【人才培养模式】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1 + 1 + 1人才培养模式)体现能力进阶特 色,即”初级工(1年)――中级工(1年)—高级工(1年)”模型,每 一个年中安排2个月至半年的强化实训专业拓展能力6. 【面向岗位(群)、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经过岗位需求分析,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

1、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学生的职业岗位及各岗位典型工作任务。

学生职业岗位及各岗位的工作任务2、职业能力分析针对这些职业岗位及各岗位的工作任务从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三方面进行职业能力分析。

职业能力分析7. 【课程体系的构建与专业核心课程的开发】课程体系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由易到难,由单一到复杂,系统设计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训练体系,实现知识、技能、素质的同步提高,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课程体系见下表:8. 【实践教学体系】9. 【专业核心课程介绍】1. 核心课程描述(1) 汽车识图(2) 汽车机械基础(3) 汽车电工电子技术(4) 汽车使用与维护(5) 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检修(6) 汽车底盘机械系统检修(7) 汽车电气系统检修(8) 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检修(9) 汽车底盘电控系统检修(10)汽车专业英语2. 专业选修课2.1 .汽车维修企业管理知识点:汽车维修企业概述、汽车维修企业生产管理、汽车维修企业技术管理、汽车维修企业的质量管理、汽车维修合同的管理、汽车维修企业物资与设备的管理、汽车维修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5S管理、汽车维修企业财务管理。

2.2.汽车综合性能分析与诊断知识点:本门课程主要学习发动机综合性能检测,底盘综合性能检测,汽车车速表、前照灯及噪声的检测,汽车尾气的检测,电控发动机不能启动故障诊断,电控发动机工作不良故障诊断,ABS故障诊断,电控自动变速器故障诊断,汽车检修项目的确定。

2.3.事故车辆勘查与车损评估识、车身碰撞损伤评估、机械零件损伤评估、碰撞维修工艺、事故车的查勘与定损方法、事故车损失费用的确定及定损报告的编制等。

资料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本人改正或者删除。

知识点:本门课程主要学习车险理赔工作简介、汽车基础知2.4.汽车维修工具使用以熟练掌握汽车维修常见工具的使用为目的, 学习维修工具种类和选用, 经过实际操作训练, 掌握常见工具的使用操作方法, 达到能熟练选用工具, 并具备基本的实际操作能力。

3. 集中安排的实践教学环节设置与教学要求3.1.钳工和焊工实习( 1.5 周)熟悉钳工常见工具、量具、机具设备的操作方法, 进行划线、度量、錾切、锯锉、钻孔、铰孔、攻丝等基本操作训练; 熟悉气焊、电焊常见设备的操作方法和安全操作要求, 进行气焊、电焊的基本操作训练; 了解热处理的基本操作方法。

要求经过实训, 掌握钳工的基本操作技能。

3.2.汽车驾驶实训及考证( 4周)学习汽车驾驶的基本知识, 掌握汽车驾驶的基本操作方法掌握一般道路的驾驶, 掌握城市道路、简易公路、山路等复杂道路的驾驶。

经过实训, 考取汽车驾驶证。

3.3.汽车电气系统检修实训3.4.汽车整形与美容实训3.5.汽车发动机检修实训3.6.汽车底盘检修实训3.7. 汽车维修职业资格认证实训(3周)以巩固、加深、充实所学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必修课程知识为目的,以汽车维修的基本作业为重点,以汽车维修高级工的职业资格技能标准为要求,进行全面系统的综合强化训练以进一步培养学生职业意识和劳动观念。

要求经过实习,获得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分析解决汽车维修实际问题的能力,并考取汽车维修工中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为进行毕业生产实习和就业适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3.8. 汽车维修毕业顶岗实习(22周)本实习环节是在学生完成本专业理论与实践性教学完毕之后,结合就业意向,由学生自主选择,到汽车维修企业、汽车销售和售后服务一体化(4S)企业、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汽车保险企业、汽车运输企业等进行的综合性生产实习。

其目的是经过实习,巩固、充实、深化所学的专业知识;进行相关岗位操作技能的实际训练;了解实习单位的生产、技术等各方面的实际情况;结合实习内容,收集毕业论文的写作资料,撰写毕业论文,使学生获得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基本训练;提高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毕业走上岗位打下基础。

10. 【各学期时间分配表及进程计划表】11. 【各教学环节、各类课程的教学进程计划表】12. 【各教学环节、各类课程教学总学时(学分)比例统计表】13. 【其它培养措施】注:主要指学生素质拓展方面的内容。

14. 【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14.1以学院为主体,构建教育教学管理保障体系完善教育教学管理体系,优化管理队伍结构,完善管理制度和工作规范,按照IS09001-质量管理体系全面加强教学质量管理;落实工作责任制度,实行学院、系、专业带头人三级管理,强化专业带头人对专业建设的作用;制定专业教师能力标准,考核后上岗,确保专业教师具有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掌握高职教育规律、拥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实施课程负责制,公开选拔课程负责人,负责课程的建设与管理,组建课程教学实施团队,制定课程标准,实施项目化管理,专款专用;完善专业实体的管理制度,确保教学、生产、技术研发、培训服务等工作能有序开展。

完善督导机制,实施学院、系部、研究室三级督导。

学院层面由教务处成立教学督导机构, 制定教学督导制度, 根据课程教学环节检查细则、教师教学(上课)考核细则、教师听课评价细则、教学管理运行规定、专业带头人考核细则、实验实训室管理制度、实践教学管理制度等进行督导;系部成立督导组, 选派资深教师进行各教学场地进行日常督导; 专业研究室组织课程负责人, 按课程所属对课程的实施过程进行督导, 三级督导合理分工, 明确职责, 确保教学有效开展。

建立专业建设评价机制, 建设专业核心要素评估网站, 对专业建设过程进行跟踪, 及时进行整改; 建立教学质量信息反馈网络, 充分利用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数据平台为教学质量控制和教学改革提供依据; 建立稳定的社会、同行专家、学生评价信息反馈机制、专业预警机制等教学监控措施, 对教学过程进行全程监控。

14.2 以教育行政部门为引导, 推进教育教学质量建设认真学习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16号文件)精神, 深化对高等职业教育若干问题的认识,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以服务为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 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 切实把工作重点转到提高质量上来, 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千百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贡献。

强化质量意识, 突出高职教育办学特色,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认真贯彻落实《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的各项要求, 特别要在职业道德与能力素质培养、专业建设、课程体系与课程内容优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以及”双师”结构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等方面加强探索, 加大改革与创新力度, 争取形成自己的特色。

1、深刻认识高等职业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近年来,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蓬勃发展, 为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量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对高等教育大众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丰富了高等教育体系结构, 形成了高等职业教育体系框架; 顺应了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强烈需求。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 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 在中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随着中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创新型国家对高技能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 高等职业教育既面临着极好的发展机遇, 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2、加强素质教育, 强化职业道德, 明确培养目标高等职业教育要坚持育人为本, 德育为先, 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

要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16号)为指导, 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 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 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技能性人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