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口和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示范县(市、区)自查评估表

人口和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示范县(市、区)自查评估表

3
合 计
100
3
2、建立健全了村(居)两委负总责,村(居)计划生育委员会、计划生育协会具体抓的人口计生基层群众自治领导机制。
3
3、建立了由村(居)两委、村(居)计划生育委员会、计生协会成员、计生中心学习户和人口文化大院等志愿者组成、责任明确、联系到户,覆盖全村的计生工作和服务网络。服务宣传活动阵地建设达标。
3
4、各村(居)在村(居)民自治章程中有人口计生基层群众自治工作的章节和条款。
4




1、村(居)干部主动为育龄群众提供送生育政策上门,送优生优育知识上门,走访孕妇上门,看望产妇上门,送避孕药具和避孕知识上门,术后慰问上门,送《流动人口婚育证明》上门,救助计生困难户上门,送优惠政策和帮扶措施上门等服务。
4
2、宣传服务活动经常,育龄群众对人口计生法律法规政策、生殖健康知识知晓率达80%以上;协助镇政府开展各项人口计生工作,营造良好的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环境。
2
5、计划生育公约和服务协议经过“三上三下”讨论修改,条款中的权利义务对等、干群对等,符合法律、法规、政策规定。
5
6、计划生育服务协议的约束性条款体现了事前约定、过罚相当、能够承受、事后兑现的要求。
4
7、育龄群众在知晓、自愿基础上签订计划生育服务协议,签约率达85%以上。
4




1、各村(居)成立了村民代表议事会(监事会),监督公约和服务协议落实。
2
7、乡镇(街道)与各村(居)签定了“两包一挂”责任书,落实了人口计生基层群众自治工作经费。
2
8、乡(镇、街道办事处)对村(居)计生专干进行专项业务培训。
2
9、乡(镇、街道办事处)对村(居)计划生育公约和服务协议进行了指导、审查、备案。
2




1、建立了村(居)计划生育委员会、计划生育协会等自治组织。
人口和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
示范县(市、区)自查评估表
市(州) 县(市、区)
项 目
内 容
分值
县(市、区)自查得分
市(州)
评估得分




1、县委、县政府将人口计生基层群众自治工作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结合实际制定深入推进人口计生基层群众自治工作实施意见。
3
2、成立县人口计生基层群众自治工作领导机构,落实了组织、民政、财政、司法等部门职责,建立定期联系会议制度。
3
5、村(居)基本信息清楚,避孕节育措施知情选择得到落实,近三年已婚育龄妇女综合节育措施落实率达80%以上,无大月份和选择性别引产。
3
6、村(居)群众信访、举报的合理诉求落实率达100%。
2
7、人口计生工作与社会主义新农村、文明幸福家庭及和谐村(居)建设相结合,邻里互助、尊老爱幼、性别平等、遵纪守法、移风易俗形成风尚;群众对励优待政策,村(居)集体资源的分配、使用能优先优待计生家庭,对自觉履行自治协议(承诺)的群众,给予适当奖励。
3
4、把流动人口作为工作重点对象,加强宣传教育,畅通信息渠道,落实协议措施,督促其全面履行计划生育义务。在流动人口聚集区成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协会,使之成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维权的重要阵地。
2
3、全县按要求配齐村(居)计生专(兼)职干部,且按不低于村支书报酬的80%落实待遇。
3
4、县级人口计生部门对全县乡(镇)、村(居)两委干部进行集中培训,使其熟悉人口计生基层群众自治工作的相关政策、程序、要求。
3
5、县、乡(镇、街道)人口计生基层群众自治工作职责界定清楚、规范。
2




6、乡(镇、街道办事处)人民政府对本乡(镇、街道)人口计生基层群众自治工作作出具体安排,积极指导基层自治组织把人口计生工作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措施融入群众自治框架内去深化和发展。
4
2、村(居)计生干部与育龄群众严格按照约定,兑现协议条款,履约率达90%以上。
4
3、建立健全人口计生民主决策制度,对照顾生育、奖励扶助、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计划生育“三结合”帮扶对象的确定等经村(居)民代表会议讨论,并公示。
4
4、坚持和完善民主评议人口计生工作制度,每年1次以上对村(居)级计生职责落实情况、村(居)干部工作情况、听取群众意见及工作改进情况、群众对计生工作满意度等情况进行民主评议,群众参与率达85%以上,且将评议结果与村(居)干部奖惩挂钩。
3
示 范 带 动
1、把示范活动作为重要载体,广泛开展人口计生基层群众自治示范活动,积极培育人口计生基层群众自治示范乡(镇)、村(居),发挥以点带面的示范效应,成效显著。
4
2、深化自治内涵,创新工作载体,积极探索各具特色且有示范效应的人口计生基层群众自治新模式。
3
3、学习借鉴先进地区工作经验,不断推进人口计生基层群众自治工作长效机制建设,切实提高人口计生基层群众自治工作实效。
4
5、坚持和完善人口计生事务公开制度,对人口计生法律法规、奖励优待,办证程序等进行长期公开;对生育情况、违法生育处理情况、公约和协议履行情况、经费收支情况、民主评议情况等进行定期公开;对重大事项民主讨论决定情况和群众意见反馈情况进行及时公开。
4
6、坚持和完善群众意见督办反馈制度,对群众意见办理情况及时进行回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