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亲子关系辅导

亲子关系辅导

心理辅导课教案---爸爸妈妈在爱我一、教学理念阐述1.对相关年龄特征的阐述现在的低年级学生基本上为独生子女,从小便在诸多长辈的百般呵护下长大。

心理研究表明,对儿童心理健康发生影响的最初因素和最主要因素是家庭。

孩子心理问题的产生往往与家庭的亲子关系、家庭的教育方式、家庭的心理环境密切相关。

比如,过分的溺爱会形成自我中心过强的人格,家庭暴力则造成孩子爱说谎、自卑的人格。

2.对本次活动意义的阐述本课辅导者针对小学生自我中心明显,不能正确理解父母的爱这一现状,通过回忆美好片段,观看儿童成长录相等形式,体验父母对孩子无微不至的爱;针对当今父母确实有一些不当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让孩子在课堂上讲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引导孩子们如何更好地和父母沟通,使小学生更快乐地面对父母。

二、活动目标1.体验并认识父母对自己的爱。

2.引导学生当受到父母的批评打骂时,如何正确看待父母的行为,能说出自己的想法,与父母加强沟通。

三、教学构思本课辅导活动体验性、实践性、主体性、互动性。

第一部分:导入。

通过播放孩子从出生到长大的短片,让学生体验自己从小到大一直倍受父母的合乎疼爱。

第二部分:注重活动性、主体性、参与性。

通过小组交流照片,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父母是如何爱自己的,激发学生美好的切身感受和情感体验。

第三部分:注重主体性、体验性。

先播放“丁丁的故事”,先讨论丁丁的爸爸妈妈是否爱他,再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谈谈自己是否曾经对爸爸妈妈不理解或生气及当时的想法和做法,再引导学生怎样与父母沟通。

第四部分:家长代表发言,通过两代人面对面的交流使学生更直接地感受到爸爸妈妈是爱他的。

第五部分:填写心愿卡,让学生真正地一吐为快,诉说心中的感受。

最后齐唱《爸爸妈妈在爱我》这首歌。

四、教学准备1、每个学生准备与家长的合影一张。

2、印制好的心形“心愿卡”。

(共54张)3、多媒体课件。

五、活动设计环节活动过程设计意图(一)导入 1、师:同学们,你们今年几岁了?(10岁、11岁或12岁)那么,在你们成长的这10年11年或12年中,谁最爱你们呢?(指名2人)下面我们就来看一段录象,一起来回忆爸爸妈妈是怎样把我们一点点养大的。

2、课件播放短片:镜头一、婴儿在医院里呱呱坠地;镜头二、一位母亲给小孩喂食;镜头三、一对年轻的父母教孩子说话、走路;……(教师旁白:小朋友,当我们呱呱落地的时候,爸爸妈妈是多么高兴啊!从那一刻起,他们就担负起养育我们的责任。

瞧,爸爸妈妈细心地照料着我们,关心着我们,当我们咿咿呀呀地喊出第一声爸爸妈妈时,他们的心里乐开了话。

等我们稍稍长大,爸爸妈妈又耐心地教我们数数,从一到十,从十到百,还教我们认识各种水果和身边可爱的小动物。

天气晴朗的日子里,爸爸妈妈带着我们去大自然游玩,让我们和大树一起捉迷藏,和软绵绵的小草一起嬉戏玩耍,和柔和的春风一起做游戏,和蓝天上的小鸟教朋友。

在爸爸妈妈无微不至的照顾下,我们学会了说话,学会了认识身边的事物,学会了走路,学会了许许多多。

我们就这样一天天长大了。

) 3、师:看了刚才的短片,你有什么感受?指名4-5人答。

这看似平常的场景由于是每个孩子都曾有过的亲身经历,却能唤起孩子们的回忆,让他们在观看短片的过程中感受到父母养育下一代的辛苦,从而领悟到父母的爱时时刻刻就在身边,通过让他们说感受,激发孩子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二)1、是呀,在你们成长的过程中,爸爸妈妈确实付出了许许多多的汗水,爸爸妈妈每时每刻都在爱着你们。

(课件播放主题)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表达了对你们的爱。

我们所有的人,包括老师,都是在爸爸妈妈的辛勤养育和精心照料下慢慢长大的。

2、教师自我暴露:我的爸爸妈妈也很关心我。

记得一个下雨天,妈妈穿着雨衣,骑着自行车到幼儿园接我,当时我很兴奋地把前不久参加舞蹈比赛的照片给妈妈看,可是回到家后,那张一直拿在手里的照片居然不见了,急得我哇哇直哭。

我妈妈二话不说,立刻穿上了雨衣,骑着自行车回到原路寻找。

10分钟、20分钟、30分钟,妈妈终于来了。

她笑着从口袋里掏出那张照片递给我,可她的脸上、头发上、裤腿上全湿透了,还不断地滴着水珠。

看着这一切,我半天说不出话来。

(出示那张照片)这就是那张照片,看,照片上还有掉在地上时被车轮碾过的痕迹。

师:我想,你们和爸爸妈妈之间也一定有很多很多感人的故事。

下面,就请小朋友在四人小组里把你的故事告诉你的小伙伴。

2、学生四人小组交流。

3、师:谁愿意上来说说爸爸妈妈爱你、关心你的事情?指名(5人左右)3、师小结:从你们的介绍中,老师感受到你们的爸爸妈妈很爱你们,更让我欣慰的是,你们也都理解了爸爸妈妈这一份格外的爱。

通过教师的自我暴露来感染学生,通过四人小组的交流照片及互相说说各自的父母是怎样爱自己的,结合孩子们的切身经验,使学生体会到父母的爱在并非挂在嘴上,而是反映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上,认识到父母的爱无微不至。

(三)1、过渡语:但是,在实际生活中,也有一些小朋友并不理解爸爸妈妈的爱,还常常生爸爸妈妈的气,对他们不满意呢。

有个名叫丁丁的孩子就不觉得爸爸妈妈爱他,下面我们就来听听《丁丁的故事》。

2、课件播放丁丁的故事:丁丁是一名二年级的小学生,小时侯他的爸爸妈妈经常带他出去玩,丁丁觉得自己是个幸福的孩子。

可是,在他上小学以后,每天早上,妈妈一大早就催他起床,每当这个时候,丁丁都会觉得妈妈真烦,连睡觉都不让他睡够。

有一次,丁丁数学考试只得了67分,爸爸生气地打了他一顿,还说:“考这么差,真丢脸!”丁丁觉得委屈极了,他越来越恨爸爸。

到了晚上,丁丁正在看精彩的儿童节目,妈妈却说:“赶快睡觉去!”丁丁很不情愿,他想:妈妈真讨厌,连电视也不让我看。

3、师:丁丁觉得爸爸妈妈再也不象从前那样爱他了,小朋友,你觉得丁丁的爸爸妈妈爱他吗?为什么?学生四人小组讨论,再指名答。

(4-5人)师小结:要是丁丁也像你们一样懂事,像你们一样理解爸爸妈妈,像你们一样懂得与父母沟通,就不会这么烦恼了。

4、结合实际情况,讨论对策。

师:那么,你们是否也曾像丁丁一样生过他们的气或是不理解爸爸妈妈的做法,但现在理解了,有这样的事吗?(指名多人答。

)当时你是怎么想,怎么做的?(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归纳。

)小结:爸爸妈妈对你们的严格要求,其实也是一种爱的表现。

心理辅导的核心问题是成长问题,因此,心理辅导中的案例应该源于现实,才能引起被辅导者的共鸣。

故事中丁丁的遭遇,可能大多数学生都有过,面对父母的严格要求和批评,孩子们的想法可能各不相同。

通过让学生讨论“丁丁的爸爸妈妈爱他吗?为什么?”使学生正确认识父母的严格要求也是一种爱的体现。

但是,心理辅导课宗旨在于助人自助,孩子们与父母是平等的,所以我又让孩子们接着讨论“你们当中有谁也象丁丁一样曾经不理解、不满意爸爸妈妈的行为,或生过他们的气吗?你是怎么想,怎么做的?”引导孩子学会与父母沟通。

(四)1、请学生家长代表发言。

师:今天,有一名家长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上想把自己的心里话告诉大家,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这位家长。

家长代表举实例,结合教育实际情况说明家长的一片苦心。

2、师总结:同学们,人与人之间的确需要沟通,如果你能经常将自己的想法告诉爸爸妈妈,那么你们的爸爸妈妈将更加了解你,你们也将能更深刻地感受到他们对你们的爱。

孩子与父母面对面的交流,不仅拉近了两代人之间的距离,更增进了感情,使整堂课在情感的高潮中临近结束。

(五) 1、师:此时此刻,你们也一定有很多话要对自己的爸爸妈妈说,今天老师给每人准备了一张卡片,请你在卡片上写下你要对爸爸妈妈说的话。

2、学生填写卡片。

(课件播放音乐)3、指名多人读卡片。

4、师:同学们,回到家后你还可以把卡片再装饰得精致一些送给爸爸妈妈,让爸爸妈妈更加了解你。

在这里,老师也有一个愿望要送给大家:(课件出示:祝愿每个小朋友都能在爸爸妈妈的关爱下健康快乐地成长!) 5、师:最后,让我们一起来唱首歌送给爸爸妈妈怎么样?(歌词:爸爸好呀,妈妈好呀,日日夜夜在操劳。

不怕苦来不怕累,生我养我教育我。

爸爸妈妈请听好啊,我会懂事不吵闹。

爱学习来爱动脑,要让你们哈哈笑。

)这个环节我运用心理辅导上的宣泄技巧,疏导有些孩子对父母不满的情绪,进一步深化领悟父母对子女的爱。

通过填写卡片这种与父母沟通的方式,让学生把对父母的爱和对父母的建议表达出来,使学生懂得如何与父母沟通。

六.参考书目1、温州市青年教科研骨干教师(心理辅导)研修班成果集温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编印)2、心理健康教育读本(小学2年级)浙江教育出版社3、黄苏让孩子快乐成长中国电影出版社4、宋宁、郭亨杰小学生心理素质训练上海教育出版社附件:家长的话同学们:我是你们班某某同学的家长。

和其他家长一样,我时时刻刻都盼着我的孩子好好学习,将来成为有用的人。

为了让他在学习上不断进步,我曾经让他做各种课外练习,曾经在双休日送他学这学那,曾经不顾他的反对把他关在家里学习,也曾经在他退步的时候,像丁丁的爸爸一样打过他,骂过他。

虽然你们并不喜欢家长这么做,可你们知道吗,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出于我们爱你呀!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读书就是苦出来的呀!要是你们现在比人家慢了一步,将来就可能比人家慢几十步!也许你们有时并不理解我们家长的做法,而我们有时也不知道你们在想些什么,需要什么,希望你们能多与我们沟通,多把自己的想法告诉我们,好吗?一、背景及理论依据:根据心理学家研究表明,融洽的亲子关系能更好地培养青少年的家庭角色和社会责任感。

对于处在近青春期的小学毕业生来说,生理、心理都在发生着明显的变化,自我意识不断增强,在这一时期,与父母的关系如何,直接影响着父母对其教育的效果,有着极为重大的意义:(1)有利于孩子智力和人格的健全发展。

(2)有助于孩子个性的和谐发展。

(3)有益于促进孩子的生理和心理健康。

而家庭教育中不良的亲子关系却已成了不可忽视的现状:如中国教育报10月31日刊载,辽宁省大连市14岁的中学生王某向中山区检查院申诉科要求更换父母,其原因是他学习不好怨家长,并提出未来的父母应具备的条件。

浙江省金华市17岁的中学生徐某将其正在看电视的母亲锤死。

北京市陈旭将其熟睡中的父母双双杀害。

另外,我们身边屡屡发生的,学生厌学逃学,与父母顶撞等现象,均与家庭中的不良亲子关系有关。

心理专家们认为这是学生“亲子关系危险期”的一种反应。

另外,我最近在班上完成的一项调查也显示,学生同自己的父母越来越疏远,甚至从不与父母交谈。

调查数据显示,约有69%的学生感到无法与父母交流和沟通;对于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惑、烦恼和问题,42%的学生认为难以与父母交流;27%的学生表示从不与父母交流。

由此看来亲子教育迫在眉睫。

二、活动课的主题:亲子教育:走向父母三、活动课的主要目标:教师目标:1、了解班上学生与父母之间的关系;2、帮助学生学习与父母和谐相处的技巧:关心、体谅、沟通、表达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