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神经内分泌肿瘤病例随访

神经内分泌肿瘤病例随访


三、胃腺癌




胃癌是胃最常见的上皮源性恶性肿瘤,在我国 发病率较高。 形态分型: I型:隆起型 II型:平坦型(又分为IIa扁平隆起型;IIb型: 平坦型;IIc型:浅凹型) III型:溃疡型
鉴别诊断---胃淋巴瘤
胃癌 胃淋巴瘤 原发性胃淋巴瘤是指发生于胃粘 膜固有层和粘膜下层淋巴组织的 肿瘤。 胃是淋巴组织非常丰富的器官, 胃淋巴瘤在胃粘膜下沿着淋巴组 织浸润性生长,故病灶侵犯范围 广泛。虽然侵犯范围大于胃癌, 但是病变外缘光滑、相邻脂肪间 隙较清晰,梗阻征象少见。
CT图像
直肠壁局部增厚,管 腔略窄,外膜光整, 周围脂肪间隙较清楚、 未见明显淋巴结影显 示,增强扫描强化较 均匀。
您的诊断及理由

定位:直肠 征象:管壁不均匀增厚?(√) 边界是否清楚?(√) 密度均匀?(√) 是否明显均匀强化?(√) 有无异常供血血管?(×) 有无淋巴结?( × )

您的结论?
0-13.6ng/ml
结果解析
99.88 13.72 >1000
0-35u/ml 0-25u/ml 0-27u/ml


糖类抗原724
237.10
0-6.9u/m

CT图像平扫ຫໍສະໝຸດ 动脉期静脉期延迟期
胃壁不规则增厚,并软组织肿块影,边界 不清,内可见点状钙化灶,增强扫描呈轻 度强化。
您的诊断及理由

定位:胃体及胃窦部 征象: 弥漫性?( √ ) 腔内肿块?(×) 胃粘膜显示清楚?(×) 内部是否钙化?(√) 周围淋巴结肿大?(√) 强化是否明显?(×)

实性假乳头状瘤:年轻女性好发,多为囊实性, 多数体积较大,呈膨胀性生长,包膜完整,与胰 腺境界清楚。包膜及囊壁可有线状钙化或弧形钙 化。实性部分呈低或等密度,漂浮在更低密度的 囊性部分中,呈“浮云征”;或呈囊实性不规则 相间分布,可见壁结节,可有出血、坏死、囊变 ,很少出现胰管或胆管梗阻扩张或血管受侵现象 ,增强后实性部分及囊壁动脉期轻度强化,静脉 期及延迟期呈渐进性明显强化。


早期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大多向黏膜下层发展, 表现为扁圆形结节,边界清, 质偏硬, 表面光滑 ,可推动;当肿瘤直径> 1cm 时, 可表现为广基息 肉样隆起, 可浸润黏膜, 表现为溃疡性病变,若 肿瘤浸润肌层则一般不可推动;随着肿瘤增大及 向肌层的浸润可出现便血、便秘、腹泻、疼痛、 排便习惯改变,肛门瘙痒和体重减轻等症状; 晚期表现与直肠癌类似,可发生淋巴结转移和肝 转移。
起源
进展期胃癌起源于胃粘膜上皮或 腺上皮,容易破坏胃粘膜,溃疡 多见。 胃癌细胞在向周围浸润破坏正常 胃粘膜的同时,会向下浸润超过 粘膜下层,破坏正常胃壁组织, 导致组织坏死,引起纤维化炎症 反应,最终导致胃壁破坏僵硬, 引起管腔狭窄,并容易侵犯邻近 器官。 病灶强化明显,表现为增强后正 常胃粘膜线状强化消失,呈条状 及斑片状强化,厚度明显超过胃 粘膜(白线征) 胃癌淋巴结转移多沿淋巴结引流 途径转移,较少跳跃式播散;淋 巴结坏死多见。
影像表现

CT 表现为肠壁局限性增厚和(或)肠壁肿块形 成,部分专家根据肿瘤的CT 表现将其分成3 种类型:结节或肿块型、局限性肠壁增厚型、 肿块伴局部肠壁增厚型,以结节或肿块型最多 见。
鉴别诊断----腺癌:
腺癌
形态 呈菜花状肿块,肿瘤常较 大,表面不光整 生长速度较快,多同时向 胃肠道腔内外生长,侵犯 范围多较广,易出现囊变 坏死
红细胞↓
实验室检查(肿瘤标志物)
项目名称 细胞角蛋白19片段 癌胚抗原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 结果 3.48 1.51 16.03 0.88 参考值(ng/ml) 0-3.3 0-3. 4 0-15.2 0-2.5 ↑ 结果解析 ↑
甲胎蛋白
糖类抗原125 糖类抗原153 糖类抗原199

您的诊断?
病理结果

病例1: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G1级 病例2:送检组织粘膜固有层粘膜下层查见肿瘤细 胞呈巢状、腺管状排列,结合免疫组化,考虑神 经内分泌肿瘤,G1级(类癌) 病例3:结合免疫组化,符合腺癌表现; 免疫组 化:CEA+、Villin+、CDX-2、p53-、Ki67约20%。
病例随访汇报
日照市人民医院
病例1



患者,男,55岁 主诉:因大便次数增多6个月、查体发现胰腺占位 2周入院。 现病史及既往史:垂体肿瘤、肢端肥大症、结肠 多发息肉、高血压(170/97mmHg)、胃炎等。 入院后完善血常规、肝肾功、肿瘤标志物等检查。
实验室检查
单核细胞比率↑ 白细胞↓
嗜碱性细胞比率↑ 红细胞压积↓
内分泌肿瘤
多较腺癌规则,多为小~中 等大小。 生长相对较缓慢,多位于 黏膜下,多数向胃肠道腔 内突出,囊变坏死少。
生长速度
强化方式
动脉期明显强化,而静脉 腺癌动脉期明显强化,静 期强化程度减退不如腺癌 脉期强化程度较明显减退。 明显。
注:当神经内分泌肿瘤较大时出现囊变坏死,表面溃疡形成,与腺癌难于 区分。

胰腺囊腺瘤:分为浆液性和粘液性囊腺肿瘤
,多发性于40~60岁的女性,呈类圆形或分叶 状囊实性肿块。浆液性囊腺瘤由多个小囊腔构 成,呈多房蜂窝状改变。粘液性囊腺肿瘤多为 大单囊,有分隔及壁结节,囊壁和分隔厚薄不 均,可有瘤壁的壳状钙化和囊内的斑块状钙化 ,分隔和囊壁明显强化。
鉴别诊断----实性假乳头状瘤
5.05
8.48 14.26 11.92
0-13.6
0-35 0-25 0-27
实验室检查(激素)
项目名称 泌乳素 睾酮 促黄体生成素 促卵泡成熟激素 结果 2101.00mIU/L 1.36nmol/L 1.40IU/L 2.19IU/L 参考值 86-390 9.9-27.8 1.7-8.6 1.5-12.4 结果解析 ↑ ↓ ↓


一、神经内分泌肿瘤

胰腺内分泌肿瘤(PETs)主要由高分化肿 瘤细胞组成,起源于胰腺导管细胞。临床 上根据有无内分泌紊乱的症状分为功能性 及非功能性胰腺内分泌肿瘤。胰岛素瘤、 胃泌素瘤及胰高血糖素瘤是最常见的功能 性胰腺内分泌肿瘤。后者在临床上无激素 失衡的明显表现,但血中可有不同程度的 激素水平升高或组织切片中可有激素分泌 细胞的增多 。
1
Ki-67阳性指数(%)
G1
≤2
G2
2-20
3-20
G3
>20
>20
高分化G1和G2:神经内分泌瘤(NET),低分化G3:神经内分泌癌(NEC)。
TNM分期
原发肿瘤(T) TX T0 T1 T2 T3 T4 原发肿瘤不能评估 无原发肿瘤证据 肿瘤局限于胰腺,直径<2cm 肿瘤局限于胰腺,直径<2-4cm 肿瘤局限于胰腺,直径>4cm 或 侵犯十二指肠或胆 管 肿瘤侵犯临近器官(胃、脾、结肠、肾上腺)或大 血管(腹腔动脉或肠系膜上动脉)
影像学报告
CT报告
MRI报告
MR图像
T1WI
T2WI
DWI
胰腺头部占位性病变,T1等信号、T2等信号,周 围可见短T2包膜信号影,DWI呈明显高信号,与 周围胰腺界限不清,胰管轻度扩张;增强扫描动 脉期轻度强化、静脉期中度强化、延迟期明显强 化。
您的诊断及理由

定位:胰头部 征象: 囊实性?(×)
鉴别诊断----胰腺癌
典型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 多为富血供 动脉期高强化 相对持续强化 边界较清楚 周围无浸润或较轻 典型胰腺导管癌 乏血供 动脉期低强化 逐渐延迟强化 边界不清 周围明显浸润
肝转移富血供
淋巴结转移富血供
肝转移乏血供
淋巴结转移乏血供

总之,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多发生于中 年女性,外生性生长,包膜完整,富血供 ,可有囊变、坏死、钙化,增强后实性部 分明显强化。如患者伴有低血糖、贫血、 难治性胃溃疡、腹泻等临床表现,更有助 于诊断。
雌二醇
孕酮 皮质醇 生长激素
<18.35pmol/L
<0.159nml/L 59.03 >50.00ng/mL
99.4-192
0-0.474 7-10am:171-536nmol/L 4-8pm: 64-340nmol/L 0.03-2.47


CT图像
平扫
动脉期
静脉期
延迟期
胰腺头部软组织肿块影,边界较清,密度尚均匀 ,增强扫描明显强化,胆总管及胰管扩张。
鉴别诊断----间质瘤

胃肠道间质瘤:多向腔外生长,一般体积较大 ,恶性程度高者直径常≥5 cm,肿块中心易出 现囊变坏死,密度不均匀,增强扫描动脉期周 边强化为主,门脉期强化较动脉期明显。
鉴别诊断----息肉


GEP-NETs 较小时需与息肉鉴别 息肉:良性病变,一般见蒂与肠壁相连,不累及 邻近肠壁;其形态较神经内分泌肿瘤规则,表 面较光整。 神经内分泌肿瘤:恶性病变,呈浸润性生长,多 数与肠壁宽基底相连或呈扁平丘状,病变多浸 润邻近肠壁导致肠壁增厚。
组织学特征

分化良好的胰腺内分泌肿瘤是由相同的多 边形细胞组成的,有圆形或卵圆形细胞核 ,黑白相间的染色质和颗粒状嗜酸性细胞 质。生长模式有实性, 小梁状, 腺样,腺 泡状,囊性,乳头状和管状。
2010年WHO根据增殖活性指标的 分级标准
神经内分泌肿瘤(NEN)的分级标准
WHO分级
核分裂象数(每10个高倍 视野)
IIIb期 IV期
任意T
任意N
M1
典型影像

胰腺内分泌肿瘤的典型表现是界限清楚的富血供 肿块,因为他们有丰富的毛细血管网。在巨大肿 瘤中常可见囊变、钙化和坏死,从而导致预后不 良,而且局部浸润及远处转移也要比小的肿瘤多 ;许多高分化肿瘤即使远处转移存在也可以没有 症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