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吉林大学汽车理论第四章汽车制动性

吉林大学汽车理论第四章汽车制动性

38
小结
制动过程中,若只有前轮抱死或前轮先 抱死拖滑,汽车基本沿直线向前行驶, 汽车行驶处于稳定状态,但汽车丧失转 向能力。
若后轮比前轮先抱死超过一定时间间隔, 且车速超过某一数值,只要汽车受到轻 微的侧向力,就会发生侧滑。制动距离 越长,后轴侧滑越剧烈。
39
3 从受力分析前轮或后轮抱死的制动方向稳定性
20
100
滑动率S
b s、l-S关系曲线
16
制动力系数
p
b
s
b
l
l
滑转率S
20
S 100
b s、l-S关系曲线 17
滑动率s:车轮运动中从滚动至滑动过程
滑动成分所占的比例
现象
p
纯滚动uw rr0w s
b
S
FS mg
s 0
纯滑动w=0
s 100%
边滚边滑0 s 100%
l
16 ~ 22
32
4.4 汽车制动行驶方向稳定性
定义:汽车在制动过程中维持直线行驶或按预定弯 道行驶的能力。
制动行驶方向不稳定:汽车跑偏、侧滑或者转向轮失去 转向能力的现象。 制动跑偏:汽车自动向左或向右偏驶的现象。 制动侧滑:汽车某轴或多轴发生横向移动现象。
严重跑偏必然侧滑,对侧滑敏感的汽车也有跑偏的 趋势。汽车跑偏时车轮印迹重合,而侧滑时前、后印迹 不重合。 转向轮失去转向能力:制动时汽车不再按原来弯道弧线 行驶而是沿切线方向驶出;或者直线行驶时,尽管操作 转向盘汽车仍按直线行驶的现象。
14
ua 滑


ua
轮 胎


ua
变 化
规Hale Waihona Puke 律15随着制动强度的增加,车轮的滑动成分越来越大。它
通常用滑动率S表示。
S uw rr0w 100%
p
uw
uw rr0为纯滚动S 0
s
w 0, S 100%为纯滑动 b
0 S 100%为边滚边滑
b
l
制动力系数b 峰值附着力系数 p 滑动附着系数 s 侧向力系数l
不抱死,偏出≤ 3.7m
距离或减速度
≤19 (20)m ≥6.2(5.9)m/s2
≤50.7m, ≥5.8m/s2
≥5.8m/s2
≤65.8m (216ft)
踏板力
≤490N
≤490N
≤490N
≤66.7~667N
9
4.2 制动时车轮受力分析
汽车制动过程
地面制动力
空气阻力
空气
地面
外力 与行驶方向相反
24
2 制动距离分析
驾驶员反应时间:1 1' 1"=0.3 1.0s
1'驾驶员感知、判断、决策时间
1"驾驶员移脚时间,大约0.1s
制动器作用时间:
2=
' 2
" 2
0.2
0.9s
' 制动系反应时间(协调时间或滞后时间)
2
"制动力增长时间
2
持续制动时间 3
放松制动器时间 4 0.2 1.0
25
33
1 汽车制动跑偏
因制造或调整误差造成汽车左、右车轮, 特别是左、右前轮制动器制动力不等。
现象:紧急制动时汽车向有制动印迹一侧行驶。
FY 2
Fx1r
u1
u Fx2r 2
Fj
Fx 2l
Fx1l
FY 1 34
因结构原因使制动时悬架导向杆系与转向杆系 在运动学上的不协调或干涉。
车架
35
2 后轴侧滑和前轴转向能力的丧失
s
100
s
uw
rr0w uw
100%,b
Fb mg
, p
Fb max mg
18
各种路面平均附着系数
路面
沥青或砼(干)
沥青(湿) 砼(湿) 砾石 土路(干) 土路(湿) 雪(压实) 冰
φp 0.8~0.9 0.5~0.7 0.8 0.6 0.68 0.55 0.2 0.1
φS 0.75 0.45~0.60 0.7 0.55 0.65 0.4~0.5 0.15 0.07
Vehicle braking performance
1
4.1 汽车制动性能评价指标 4.2 车轮制动受力学分析 4.3 汽车制动效能及其恒定性 4.4 汽车制动行驶方向稳定性 4.5 前后制动器制动力分配
Automotive Braking Performance 2
汽车制动性内容
短距离内停车
" 2
2
)u0
u02 2xmax
xmax
"2 2
24
"2 2
0可忽略,将u0用ua0取代
30
制动系作用时间对制动距离影响
制动系结构形式和调整
液压制动系 2=0.1s
真空助力制动系和气压制动系
2=0.3 0.9s 简单气压制动系的汽车列车 2=2s, 而采用加速阀(继动阀)的多路制动系 2=0.4s
低附着路面制动时发生 侧滑,尤其是后轴侧滑,
会引起汽车急剧回转,严
重时可使汽车调头。
实验和理论分析结果:
制动时若后轴比前轴先抱
死拖滑,就可能发生后轴
侧滑。
反向运动
后轮抱死
前轮抱死
ua
il 2.5%
路面潮湿
正向运动
若前、后轴同时抱死,或者前轴先抱 死而后轴抱死或不抱死,则能防止汽 车后轴侧滑,但汽车丧失转向能力。
第一阶段:单纯滚动。印痕的形状基本与轮
胎胎面花纹相一致。 uw rr0w
第二阶段:边滚边滑。轮胎胎面相对地面发
生一定的相对滑动,花纹逐渐模糊,可辨别轮胎
花纹的印痕。随着滑动成分的增加,花纹越来越
模糊。
uw rr0w uw rr0w
第三阶段:拖滑。车轮抱死拖滑,形成粗黑
印痕,看不出花纹。uw rr0w w 0
汽车制动性
维持行驶方向稳定性 下长坡维持一定车速
坡道长时间停放
3
汽车制动性内容
定义:汽车在行驶时能在短距离停 车且维持行驶方向稳定性的能力,在下 长坡时能维持一定车速的能力,也包括 在一定坡道上能够长时间停放的能力。
汽车制动性是汽车的重要使用性能 之一。它属于汽车主动安全的范畴。
行车制动俗称脚制动或脚刹车。 驻车制动俗称手刹车或手制动。
19
Adhesive Coefficient 道路的类型、路况
影响附着系 汽车行驶速度
数的因素
轮胎结构、花纹、材料
b
b
柏油(干)
松砾石
光滑冰面
s
ua s
20
轮胎的磨损会影响其附着能力。 路面的宏观结构应有一定的不平度而有自
排水能力;路面的微观结构应是粗糙且有 一定的棱角,以穿透水膜,让路面与胎面 直接接触。 增大轮胎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可提高附着能 力:低气压、宽断面和子午线轮胎附着系 数大。 滑水现象减小了轮胎与地面的附着能力, 影响制动、转向能力。 潮湿路面且有尘土、油污与冰雪、霜类, 轮胎与地面的附着能力下降。
制动系作用时间是影响制动距离的重要因素!
31
3 汽车制动效能的恒定性
高速制动或下长坡制动,制动器温度迅 速上升,摩擦力矩显著下降,即热衰退现 象。要求汽车以规定车速范围(0.8~0.4) u制ma动x和强时度间为间3隔m/(s425,~最60后s)不,连低续于制冷动试1验5~效20能次, 的60%(5.8m/s2)。或者i=6~10%, l=7~10km, 以30km/h下坡,检查制动性能指标。 当汽车涉水后,因水进入制动器,短时 间内制动效能的降低,称为水衰退现象。
36
☆ 高侧前滑轮趋无势制增动加力;u,a =后45轮km有/h足,够回的转制18动0º力;:随ua的提 ☆ 后轮无制动力,前轮有足够的制动力:即使速度 达到ua =65km/h,偏转角只有10º。汽车基本保持直 线行驶状态; ☆ 前、后轮都有足够的制动力,但先后次序和时间
间隔不同:若ua=64.5km/h,后轮和前轮同时抱死或 后轮比前轮先抱死的时间间隔小于0.5s,则汽车基 本保持直线行驶;若时间间隔大于0.5s,则后轴发 生严重的侧滑。
Foot force on the braking pedal
Fxb F Fz Fxbmax Fz
踏板力,N
Fxb F
地面制动力首先取决与制动器制动力,但同时
受到地面附着条件的限制,它们同时大才好。
13
4 硬路面上的附着系数
仔细观察汽车制动过程可发现,轮胎留在地 面上的印痕从车轮滚动到滑动是一个渐变的过程 (假设直线行驶)。
制动效能定义 在良好路面上,汽车以规定的初始车速以规
定的踏板力制动到停车的制动距离或制动时 汽车的减速度。它是制动性能的最基本指标。
7
制动效能恒定性
抗热衰退性能--汽车在高速行驶或下长坡时制动 性能的保持程度。
抗水衰退性能--汽车涉水后制动性能的保持能力
汽车制动行驶方向稳定性评价常用制动 时汽车按给定路径行驶的能力。 制动时发生跑偏、侧滑或失去转向能力 时,汽车将偏离给定的行驶路径。这时, 汽车制动方向稳定性能不佳。
12
2
1
2
gt
3
4
27
Fp
ds dt
u
u0
1 kt 2 2
j
d
e
Fp j f
ds
(
u0
1 2
kt
2
)dt
0 ab c
' "' "
1
12
2
1
2
3
gt
4
s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