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一、中国网球的发展历史 (1)(一)解放前的网球活动 (1)(二)新中国网球运动初创时期 (1)(三)网球运动的发展时期 (2)(四)网球运动的全面发展时期 (2)二、我国竞技网球运动员现状分析 (3)(一)我国竞技网球运动员数量 (3)(二)我国省市网球专业队以下各级队伍运动员年龄结构 (4)(三)全国23个省市网球专业队运动员运动等级 (4)(四)我国网球运动员训练情况 (4)三、我国竞技网球面临的发展问题 (4)(一)大众普及程度低 (5)(二)竞技后备人才匮乏 (5)(三)赛练体制的单一性 (6)(四)经济运作的限制性 (7)(五)教练队伍层次不高 (7)(六)训练方法手段陈旧 (8)四、我国竞技网球的发展对策 (8)(一)加强教练员队伍建设 (8)(二)进一步加强对项目规律的研究和认识,提高科学训练水平 (9)(三)进一步完善全国网球竞赛体系 (9)(四)逐步走网球职业化道路,与国际职业网球培养体系接轨 (9)(五)加大投入,加快网球场地、器材建设 (9)参考文献 (10)浅谈中国竞技网球的发展摘要:网球全球日益普及和盛行,我国网球运动发展迅猛。
但是,从目前的情况看,中国高水平的网球运动水平和世界顶尖水平仍有非常大的差距。
要想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就要进行深刻了解和认识制约的中国竞技网球发展的因素,这样才能真正正确地把握问题的本质。
对此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对于中国网球界来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关键词:竞技网球;发展;对策一、中国网球的发展历史(一)解放前的网球活动19 世纪后期,英、美、法等国的商人、传教士和士兵将网球运动带入中国。
最初,网球运动只是在一些教会和教会学校中开展,后来逐渐在我国上海、广州、北京等部分城市传播开来。
1910 年,在旧中国的第一届全运会上,男子网球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
1930 年,第四届全运会又增设了女子网球项目。
1915-1934 年,中国男子网球队参加了第二届至第十届远东运动会,女子网球队参加了第六届至第十届远东运动会的表演赛在第八届远东运动会上,以邱飞海、林宝华为主力的中国队获得冠军。
1924 年,中国首次参加了温布尔登网球锦标赛。
1928 年,中国开始从旅美留学生中选派运动员参加戴维斯杯比赛。
由于旧中国的网球运动不普及,技战术水平较低,虽先后 6 次派队参加戴维斯杯赛,但多在第一、二轮就被淘汰。
(二)新中国网球运动初创时期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重视和关怀下,网球运动得到空前发展,运动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1951 年,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支网球队宣告成立,命名为上海联合网球队。
1953 年,在天津举行的四项球类运动会中设有网球项目。
1956 年,中国网球协会正式成立,同年举行了全国网球锦标赛。
此后,每年都举办全国性网球竞赛。
从1958年起,增加了青少年网球竞赛。
但 1966 年文革的出现,使网球与许多运动项目一样被打入冷宫,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良好的发展态势也随之被消耗怠尽。
(三)网球运动的发展时期改革开放后,随着国力的增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别是人们对网球的观念发生了重大改变,人们已把网球当成一种健身娱乐方式,网球运动得到了空前快速的发展,网球的逐步普及也推动了竞技网球运动水平大幅度提高。
1986年在第10届汉城亚运会上,李心意获女子单打冠军,1990年在第11届北京亚运会上,我国运动员获得三块金牌、三块银牌和一块铜牌(男子团体冠军、潘兵获男子单打冠军、夏嘉平和孟强华获男子双打冠军)。
中国女队参加1991年联合会杯网球团体赛,在 58个参赛队中进入16强,李芳从国际网球排名200号位跃升到155位,夏嘉平参加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网球比赛获得男子单打冠军,这些成绩说明我国竞技网球运动有了长足的发展,令人鼓舞。
当然,这一时期我国网球水平与世界水平存在的差距还是相当大的。
(四)网球运动的全面发展时期94 年以来,通过网球界的共同努力,我国竞技网球运动在世界及亚洲重大比赛中取得了一系列优异成绩。
1994年广岛亚运会上获得2枚金牌,1996 年亚特兰大奥运会我国 4 名选手入围,1998 年曼谷亚运会上获得了1枚金牌、2 枚银牌,2 枚铜牌;2000年悉尼奥运会我国3名选手入围,虽然均未能突破第二轮,但说明我国竞技网球运动水平有了很大成绩。
从中国男、女队的成绩来看:女队成绩逐步上升,在联合会杯的比赛中成绩突出,始终处于亚洲前列,并于 1994 年、2002 年,2005 年打入世界组附加赛。
在2004 年四大网球公开赛中,我国女子选手分别在澳网和美网公开赛中进入女子双打前八名,法网公开赛中进入女子单打前十六。
特别在 2004 年雅典奥运会上,中国女队通过顽强拼搏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郑洁/晏紫获得了女子双打并列第五名,李婷/孙甜甜获得了奥运会女子双打冠军。
中国网球终于实现了在奥运赛场上升国旗、奏国歌的夙愿,为祖国争得了荣誉。
但男队成绩尽管起伏较大,在戴维斯杯亚大区成绩跌宕起伏,于 1994年和 2001年两次跌入 B 组,并分别于1995 年和 2004 年冲 A 成功。
男子双打在 2004 年上海喜力 ATP 双打比赛中进入决赛。
但从整体来看,也有一定的提高。
同时,近年来我国选手世界职业排名也有了较大提高。
女子方面,继李芳、易景茜分别进入 WTA 世界单打排名36 位、65 位后,2005 年我国女子选手郑洁、彭帅,李娜 WTA单打排名已分别到达 42、32 和 33 位;WTA 双打排名李婷/孙甜甜,郑洁/晏紫分别达到18、19,33、34 位。
男子方面,继潘兵取得 ATP 单打排名 180 位后,我国选手朱本强/曾少眩在ATP双打排名中达到 146 位,成为建国以来中国男子网球项目单双打获得职业排名最高的选手。
近年来在其它级别的比赛中,中国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中国青少年选手也逐渐在国际大赛中崭露头角,在近几年参加的世少杯和世青杯青少年团体赛中,中国女队在世青杯世界组比赛中获得一个第四名,两个第三名;2002年孙胜男与台北选手获得了澳网公开赛青少年双打冠军。
从排名来看,青少年女子选手国际综合排名也有大幅度的提高,其中四名选手进入世界排名前100位,孙胜男世界青少年排名达到第14位。
从世界大学生网球比赛来看,2001年世界大学生比赛中取得了3枚金牌,1枚铜牌。
目前,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网球竞技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网球运动无论是在竞技领域还是在健身领域得到迅速发展,场馆建设不断扩大,从事网球运动的人口不断增加,现今网球场超过1万片,网球人口逾百万,从事网球活动的青少年就达三四万人,注册的各级专业运动员也近两千。
应该说,94 年以来群众对网球运动的观念产生了质的变化,促进了我国网球运动的普及于提高。
二、我国竞技网球运动员现状分析(一)我国竞技网球运动员数量我国23个省市竞技网球运动员中男运动员占总数的58.77%,而女运动员只占总数的41.23%,说明我国男选手在数量上多于女选手。
但从近10年来有我国运动员相继参加的三届奥运会,两届亚运会,四大公开赛及一些WTA和ATP巡回赛上看,男子项目获得好成绩的比例远低于女子项目(依据)。
因此我国竞技网球项目在战略上,应在以女子为重点,女子双打为突破的基础上,进一步重视男子选手水平的提高,避免对运动员资源的浪费。
在省市专业队、省市体校、俱乐部、网球特色学校四级队伍中省市网球专业队运动员数量最少,只占全国网球运动员总数的9.61%;省市体校运动员数量最多,占全国网球运动员总数的46.02%;网球俱乐部、网球特色学校运动员占全国网球运动员总数依次为23.69%、20.67%。
四级队伍中运动员数量并不是依次递增,说明现在我国竞技网球运动员培养工作并不符合我国其他优势项目逐层选拔培养运动员的规律,提示我们俱乐部、特色学校作为主要以自筹资金为主开展网球运动的基层组织,还远没有达到为中国竞技网球输送优秀后备力量的数量和规模。
[1](二)我国省市网球专业队以下各级队伍运动员年龄结构图2 表明,我国省市网球专业队以下各级队伍(省市体校、俱乐部、特色学校) 运动员年龄结构中8~ 13岁运动员占总人数的50.8%,而大于13岁运动员仅占23.7%。
一方面说明,省市体校、俱乐部、特色学校作为省市基层组织将优秀人才向省市专业队输送;另一方面也提示我们在我国竞技网球后备力量培养中应注意运动员流失问题,应在运动员福利、队伍建设、运动员思想作风教育等方面进一步加大力度,尽量避免运动员流失,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三)全国23个省市网球专业队运动员运动等级表1 全国23个省市网球专业运动员运动等级表1表明,我国网球专业运动队运动员运动等级中男运动员一级所占比例大于女运动员,而运动健将反而低于女子运动员近3个百分点,这是否验证了我国现行的竞技网球项目发展战略,即女子为重点,女子双打为突破。
是否提示我们应进一步培养我国竞技网球高水平男子选手,为男子选手走向世界创造环境。
(四)我国网球运动员训练情况省级体校、地市级体校、俱乐部、网球特色学校四级基层网球队伍在周平均训练时数依次递减,说明这四级队伍自下而上专业化程度逐层递增地方组织训练时间不足。
从周体能平均训练时数占其自身周平均训练时数比例上看,省市体校大于非体校队伍。
是否提示我们我国网球基层非体校组织训练科学化、专业化水平有待提高。
每名教练主管队员人数均达到10人以上,说明我国教练员比较缺乏,与国外网球项目发展成熟国家相比悬殊很大。
教练员是带领各个层次运动员训练的主导者,教练员队伍严重不足,势必导致我国网球水平整体落后。
三、我国竞技网球面临的发展问题(一)大众普及程度低大众体育的普及程度是一个运动项目竞技水平发展提高的基础,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在提高的指导下普及,普及与提高相结合,没有普及就不可能有提高。
普及程度高可以扩大政府、媒体和企业对运动项目的关注,可以增进大众对运动项目的认同和喜爱,可以拓宽运动项目竞技人才的选择面。
位于网球强国之列的美国和意大利经常打网球的人分别达400万人和250万人,它们的网球人口比例是非常高的;总人口只有一千多万的荷兰和希腊经常打网球的人分别高达60万和8万人之多,占其国家总人口的4%和0.73%;而有13亿多人口的中国经常打网球的人只有100万左右,仅占全国总人口的0.07%。
可见我国网球的普及程度与网球发展较好的国家相比是非常低的。
这与我国网球运动起步较晚、大众对网球的认识较为肤浅、大众对体育运动文化的追求滞后以及我国国民经济水平仍处于发展阶段息息相关。
网球是一项高尚的贵族运动,在西方经济发达的国家倍受推崇。
目前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人们对体育文化追求的品味日益提高,尤其经济发展较好的城市,人们已把网球运动作为一种时尚活动,全面提高我国网球普及程度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