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年智能交通行业分析报告 (5)

2019年智能交通行业分析报告 (5)

2019年智能交通行业分析报告目录一、智能交通系统的概念及应用领域 (5)1、智能交通系统产生的背景 (5)2、智能交通系统的概念和应用领域 (6)二、智能交通系统发展概况 (7)1、国外智能交通系统发展概况 (7)(1)ITS行业起步阶段:20世纪60年代后期~20世纪80年代初 (7)(2)关键技术研发和试点推广阶段:20世纪80年代初期~20世纪末 (8)(3)产业形成和大规模应用阶段:21世纪初~现在 (8)(4)近期国外智能交通系统关注的热点 (9)2、我国智能交通系统发展现状和趋势 (10)(1)我国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概况 (10)(2)我国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趋势 (13)(3)国内ITS发展三个阶段 (14)①前期阶段 (14)②发展阶段 (15)③成熟阶段 (16)(4)我国智能交通系统主要投资领域分布 (16)3、高速公路智能交通系统在我国的应用 (17)(1)高速公路智能交通系统的架构组成 (17)(2)高速公路智能交通系统各子系统的介绍 (18)①监控系统 (18)②通信系统 (19)③收费系统 (19)4、城市智能交通系统在我国的应用 (20)(1)城市智能交通系统的架构组成 (20)(2)城市智能交通系统各子系统的介绍 (21)①交通监视子系统 (21)②交通控制子系统 (21)③电子警务与办公自动化子系统 (22)④公共交通管理子系统 (22)⑤紧急事件管理子系统 (22)⑥交通组织优化方案生成子系统 (22)三、行业管理体制和行业政策 (23)1、行业管理体制 (23)2、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 (24)3、行业的主要政策 (25)四、行业的竞争情况 (27)1、行业的主要参与者 (27)(1)设计咨询服务商 (27)(2)产品制造商 (27)(3)系统集成商 (27)2、行业的竞争格局 (28)3、未来智能交通系统行业的市场容量 (29)(1)未来10年智能交通系统的总投入将达到1,820亿元 (29)(2)高速公路智能交通系统需求保持旺盛 (30)(3)城市交通管理系统市场需求可观 (31)4、进入本行业的主要障碍 (31)(1)国家相关部门的从业资质要求 (32)(2)专业技术人才的要求 (32)(3)资金规模的要求 (33)(4)从业经验的积累 (33)(5)品牌和市场声誉的影响 (34)(6)行业发展不够成熟的影响 (34)五、影响行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34)1、有利因素 (34)(1)国家鼓励智能交通系统的推广应用 (34)(2)城市化进程将带动智能交通系统行业迅猛发展 (34)(3)智能交通系统是“保障安全、改善环境、节约能源”的重要手段 (36)2、不利因素 (36)(1)智能交通系统是一个市场前景看好但挖掘不够充分的市场 (36)(2)各地区智能交通发展呈现不平衡的态势 (37)六、行业的技术水平和技术特点 (37)1、集成性 (38)2、系统性 (38)3、先进性 (38)4、综合性 (39)七、行业上下游产业状况 (39)1、行业产业链关系 (39)2、上游产业状况 (40)3、下游产业状况 (40)九、行业主要企业简况 (41)1、亿阳信通股份有限公司 (41)2、北京瑞华赢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42)3、紫光捷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42)4、广东新粤交通投资有限公司 (42)5、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集团)有限公司 (43)6、上海交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43)一、智能交通系统的概念及应用领域1、智能交通系统产生的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汽车保有量迅速增长,交通拥挤、交通事故、环境污染、能源短缺等问题已经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问题。

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毫无例外地承受着不断加剧的交通问题的困扰。

解决交通问题的传统方法是大规模修建道路。

但目前大部分国家,可供修建道路的空间已经越来越小。

另外,交通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仅仅单独从道路方面或者车辆方面考虑,都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在此背景下,把交通基础设施、交通运载工具和交通参与者综合起来系统考虑,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数据通信传输技术、电子传感技术、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及交通工程等多项高新技术的集成及应用,使人、车、路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以新的方式呈现出来,这种解决交通问题的方式就是智能交通系统。

ITS 发展的背景2、智能交通系统的概念和应用领域智能交通系统(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 简称ITS)是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数据通讯传输技术、电子传感技术、控制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等有效地集成运用于整个地面交通管理系统而建立的一种在大范围内、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管理系统。

目前,智能交通系统应用主要集中于以下业务领域:智能交通系统应用二、智能交通系统发展概况1、国外智能交通系统发展概况从国际上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历史看,各国普遍认为起步于60-70年代的交通管理计算机化就是智能交通系统的萌芽。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交通管理和交通工程逐步发展成为智能交通系统。

从世界ITS发展情况来看,ITS的研发应用大致经过了三个阶段:(1)ITS行业起步阶段:20世纪60年代后期~20世纪80年代初20世纪60年代后期,美国运输部和通用汽车公司研发电子路线诱导系统,利用道路和车载电子装置进行路、车之间的交通情报交流,提供高速公路网路线指南,尝试构筑路、车之间情报通讯系统,但经过5年的研发和小规模试验后,便处于了停止状态。

1973年至1979年,日本通产省进行路、车双向通讯汽车综合控制系统研发。

原西德1976年进行高速公路网诱导系统研发计划,但在此期间因实用化技术难于实现及通讯基础设施费用过于庞大等原因,均未能实现实用化和市场化。

(2)关键技术研发和试点推广阶段:20世纪80年代初期~20世纪末20世纪80年代的信息技术革命,不仅带来了技术进步,还对交通发展传统理念产生了冲击。

ITS(起初为”IVHS”-智能车辆道路系统)概念正式提出。

由此开始,美、欧、日等发达国家都先后加大了ITS 研发力度,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了研发重点和计划,形成较为完整的技术研发体系。

在此阶段,各国通过立法或其他形式,逐渐明确了发展ITS战略规划、发展目标、具体推进模式及投融资渠道等。

(3)产业形成和大规模应用阶段:21世纪初~现在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在推动ITS研发和试点应用的同时,从拓展产业经济视角,不断促进ITS产业形成,注重国际层面竞争,大规模应用研发成果。

如美国,参与ITS研发公司达600多家,其中半数以上为美国大型公司,包括航空和国防工业公司。

日本,在四省一厅联合推动ITS研发活动后,一直在加速ITS实际应用进程,积极推动如车辆信息通信系统(VICS)、电子收费系统(ETC)等应用。

VICS系统已进入国家范围内实施阶段并迅速扩展。

经过四十多年发展,ITS已经得到大规模应用。

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基本上完成了ITS体系框架,关键技术研发已取得突破性进展,并在重点发展领域大规模应用。

从美、欧、日等国家发展情况看,ITS的发展,已不限于解决交通拥堵、交通事故、交通污染等问题,也成为缓解能源短缺、培育新兴产业、增强国际竞争力、提升国家安全的战略措施。

(4)近期国外智能交通系统关注的热点ITS经过多年的发展,不但在交通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功,而且对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从发达国家的现状来看,智能交通已经超越了解决交通拥堵、提高运输效率的范畴,开始被赋予了新的含义。

① ITS与节能减排。

2007年10月在北京召开的第14届ITS世界大会十分关注ITS与节能减排的关系。

欧洲计划在2020年之前减少30%的汽车CO2排放量,到2012年,实现新车平均每千米CO2排放120克,与现在相比降低25%。

其中,使用技术手段就可以将CO2的排放量降低到每千米130克,而另外10克可用其他的改进措施解决,主要是应用信息和通信技术即智能化和创新的运输系统,包括智能化引擎管理、智能化车辆安全系统、智能化实时交通管理、驾驶人信息系统、集成化的物流系统等。

日本计划利用ITS实现运输和物流系统的换代,远景是减少一半CO2的排放量并实现交通零死亡。

在东京收费站,2005年就实现了50%以上的收费交易由ETC完成,每年可以减少13万吨的CO2排放量。

发动机、燃料和ITS被看作实现机动车节能减排目标的三大支柱。

② ITS与交通安全。

交通安全问题不仅仅是交通领域的问题,它的重要程度已经成为社会问题。

据估计,全世界每年约有120万人死于道路交通事故,受伤者多达5,000万人。

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指出,全世界每天有3,000多人死于道路交通伤害。

如果不采取强有力的预防措施,今后20年中道路交通事故致死和受伤人数将增加65%左右,其中在高收入国家将下降30%左右,而在中、低收入国家则会大幅度增加。

面对严重的交通安全问题,近几年ITS研究的焦点之一就是改善交通安全。

其实从一开始,安全(Safety)就是ITS的内容之一,只不过在1997年之前,ITS更多地关注交通拥堵和自动驾驶。

美国在1998~2000年将交通安全调整为ITS的主要内容之一;日本工业界从1991年就开始研究的先进安全车辆(ASV),目前已经到了第4阶段;欧洲则提出eSafety计划,主要内容是应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改进道路交通安全,除自主式的车载安全装置外,考虑车路协调合作,即通过车车以及车路通信技术获取道路环境信息,从而更有效地评估潜在危险并优化车载安全系统的功能。

③交通信息服务。

交通信息服务是国内外的研究热点之一。

设计合理的交通信息服务链、分析和确定交通信息的属性和作用、通过公共或者市场模式向使用者提供交通信息等问题得到了更科学的考量。

一些发达国家开始强调出行者的权利,关注ITS为低收入者提供服务,而不是仅仅为机动车使用者服务。

2、我国智能交通系统发展现状和趋势(1)我国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概况我国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末就已经开始在交通运输和管理中应用电子信息及自动控制技术,首先在北京、上海和广州等大城市开始了交通信号控制的研究与开发,其后,又有广州、天津、深圳、大连等近20个城市建成了交通信号控制系统。

80年代初开始,我国陆续引进了国外先进的交通控制系统(如英国的SCOOT系统、澳大利亚的SCATS系统等)。

20世纪80年代后期,我国开始了ITS基础性的研究开发工作,包括优化道路交通管理、交通信息采集、交通监视系统等。

在此基础上,一些大城市逐步建设了交通监控系统,高速或高等级公路的监控及MTC(人工半自动收费系统)和ETC(电子收费系统)也逐渐得到推广和应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