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如何做好检验科质量控制【检验科】 ppt课件
如何做好检验科质量控制【检验科】 ppt课件
血样标本采集理想的时间是早晨7:00到8:00, 尤其是在以监测为目的时,最后一次食物和液体 摄入应在前一天下午6:00到7:00;
对于某些试验要有特殊的说明。
2、采样系统的使用 血样标本最好采用真空采血系统,这是保证质量
的重要措施之一。 目前推广使用真空采血系统,可有效避免用错抗
凝剂,保证了血与抗凝剂比例,解决了交叉污染, 防止标本溶血,加分离胶还可加速血清分离等有 效措施。
(3)枸橼酸盐:主要用于凝血试验,RBC沉降 率试验
4、标本的运送 血液标本采集后应尽快从采血现场运送
至实验室,尽快检验,减少标本的放置时 间。
常规生化标本采集后应由专人及时收取 或送检,急诊标本随留随送。采集后的标 本放置时间越短,结果的变异就越小
四、实验室标本的接收与处理 1、严格执行病人、化验单及标本收集器皿的核对制度,
标本检测
结果释疑
检验
检验人员要加倡导检验科与临床交 流的理念
临床诊断
临床
据相关资料统计,检验结果出现误差来源于实验 室环节仅占总误差的20%左右,其余大部分检验误 差均产生在检测前或检测后。
质量控制
分析前
所有的标本采集者(包括实验室检验 人员、护士、医生)都必须接受分析 前质量控制的培训。
分析后质量控制
通过严格的分析前和分析中质量控制产生 的检验结果,仍然可能由于结果的传递和解释 而产生误差。
该结果正常吗?是否与前次结果明显不同? 是否与临床信息吻合?可能的原因是什么?进 一步的实验检查是什么?
1、认真审核测定结果:审核结果主要是对异常结 果的分析取舍。
如葡萄糖、碳酸氢根过低、同时钾离子过高,往 往提示标本未经分离放置时间过长所致;LDH、AST、 TP升高,ALT升高不明显,GGT、Bil下降,往往提 示标本严重溶血;值过低或负值的肌酐、尿酸常提示 黄疸标本;
▪检验医师对临床资料知之甚少,只能横向观察各项检测 结果,缺乏综合判断能力; ▪而临床医师偏重于纵向比较某一项检验结果的高低,不 能灵活地判断结果。 ▪因此合理利用实验室资源,把有限的实验数据变为高效 的诊断,才能更有利于临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
▪ 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 仅仅凭借简单的物理诊断技术往往解决不了一些疑 难疾病的诊断问题,只有深入到组织、细胞、分子 水平才能够看到病原、了解病因。 ▪ 因此,通过化验及各种影像检查技术才能发现 疾病本质,确切地作出有利于治疗的诊断。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前言
临床检验工作在现代医学中的作用越来 越重要,而临床检验工作中的质量要求又是 检验工作的核心,是直接反映临床检验工作 的重要指标之一。
陈旧医学检验模式
现代检验医学的学科发展理念
所以说,加强检验实验室与 临床诊治的密切交流与结合是两 者共同发展的双赢之举。
2、加强与临床医生的对话:经常、定期和虚心听 取临床医生意见,介绍实验室的新方法、新技术,及 时追踪到任何一个产生误差的因素,使我们不断的完 善制度,从而,推动检验事业的发展。
T安hitele全rein
分析后
分析前
病人
T服itle务in here
Titl质e i量n here
分析中
全心全意 为病人服务
真空采血系统采集血液后,应轻轻颠倒混匀 5~10次,以确保抗凝剂和促凝剂(分离胶)发挥 作用。
3、正确使用抗凝剂 目前常用的抗凝剂有肝素、EDTA盐和枸橼酸
盐,实验室应正确使用相应的抗凝剂,且标本采 集时应注意血液与抗凝剂的比例。
(1)肝素:常用于血粘度测定,血气酸碱分 析及酶学检查。
(2)EDTA盐:常用于全血细胞计数及血粘度 测定。
3、采血体位的影响 4、止血带的影响 5、溶血的影响 6、输液的影响 7、抗凝剂的影响 8、采血量不足
二、病人的非病理因素 1、年龄 2、性别 3、妊娠 4、血液标本的采集的时间 5、饮食、饮酒及浓茶、咖啡类饮料 6、运动 7、药物
三、样本采集及运送
1、样本采集时间
若对同一病人作多次测定最好每次在同一时间收 集标本。
如何做好检验科质量控制
前言 分析前质量控制 分析中质量控制 分析后质量控制
结语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分析中
坚决贯彻执行检验科全面质量管理体 系文件。
分析后
认真审核测定结果 、加强与临床医生 的对话
分析前质量控制
一、非病理因素
1、医生必须将患者的所有信息:包括姓名、性别、门诊或 住院号、临床诊断等填写清楚,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和准确;
2、临床生化检测以血标本居多,约占整个标本量的90% 以上。但很多护士认为采集血标本操作很容易,不够重视这项 工作。
临床
病人
检验
分析前质量控制 分析中质量控制 分析后质量控制
•病人得到满意服务 •医院获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保证无差错。 2、对检验申请单要认真审核。 3、收集符合要求的标本。 4、建立标本保管制度。 5、血清或(血浆)标本的处理方法
(标本的离心;溶血标本的处理;乳糜标本的处理;胆红素(黄疸)标本的处理)
6、标本保存 (短期保存、长期保存)
分析中质量控制
1、有专人负责全面质控工作。 2、对工作人员进行医德医风教育和业务培训,普及质控知识。 3、科学的管理和严格的规章制度是质控方案得以实施的保证。 4、有标准化的操作规程。 5、有分析前和分析后的质量控制程序。 6、仪器量器的定期鉴定、校正和正确使用。 7、实验用水、试剂、质控品及校准品的质量符合要求。 8、所采用的各种测定方法的准确度、精密度等技术性能良好。 9、选择合适的室内质量控制方法,常规开展室内质控,对失控 结果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10、参加实验室间的质量评价活动或能力比对检验,认真分析 回报结果,对失控的项目要及时检查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改正措 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