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社会保障学(论述题)

社会保障学(论述题)

论述题1.试述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的联系与区别。

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都含保险二字,但一个侧重社会,一个侧重商业,是一种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关系。

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的区别(1)在社会保障体系中的作用与地位不同。

(2)保险对象不同。

(3)实施方式不同。

(4)保险关系确立依据不同。

(5)保障水平不同。

(6)保费计算方法不同。

(7)给付标准不同。

(8)保险费承担者不同。

(9)经营主体不同。

(10)经营目的不同。

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的共性1.历史的、天然的联系2.保障功能的同一性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的相互制约与相互促进2.试述中国对社会保险制度进行的一系列改革及其意义。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对社会保险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1984年,开始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1986年,建立了城镇失业保险制度,1994、1996和1998年分别开始实施生育保险、工伤保险和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1999年建立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2002年开始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和发展,对促进经济发展和维护人民群众的社会保障权益发挥了重要作用。

新型社会保险制度是社会化的社会保险制度,它不仅要促使职工从“单位人”转变成为“社会人”,而且制度本身要具有经济上的可持续性,并兼顾保险范围、水平和程度的公平性。

因此,新的保险制度要改变单位负责、国家兜底的“完全”责任,筹集资金要从单一主体走向多元化,保险待遇与“贡献”挂钩而不是与“身份”挂钩,力求做到权利与义务的统一,公平与效益的统一。

这正是我国社会保险制度在改革过程中逐步明确的目标,即建立独立于企事业单位之外、资金来源多元化、保障制度规范化、管理服务社会化的社会保险体系。

3 比较养老保险基金筹资模式,论述我国现行养老保险基金筹资模式的内容和特点。

筹资模式有三个类别即现收现付制、部分积累制和完全积累制。

(1)现收现付制这种筹资模式,要求以近期内横向收支平衡原则为指导筹集资金。

(2)完全积累制也称完全基金式。

这种模式是一种以远期收支平衡为原则的筹资模式,要求在预测未来时期社会保障支出需求的基础上,确定一个可以保证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收支平衡的总平均收费率,将其分摊到保障对象的整个投保期。

该方式的特点为初期的收费率较高,筹资见效快,在较长的时期内,收费率保持相对稳定。

(3)部分积累式也称部分基金式。

这是一种把近期横向收支平衡原则与远期纵向收支平衡原则结合起来的筹资模式。

我国的现行模式是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基本养老保险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结合的模式是我国独有的制度创新,表明了国家推进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心与新的政策取向,是结合我国国情而推出的制度改革措施。

4我国养老保险覆盖面低的原因。

健全完善养老保险制度,充分发挥养老保险制度的功能和作用,必须保证养老保险的覆盖面。

然后目前我国养老保险的覆盖率仍然很低,导致我国养老保险覆盖面窄的原因是多方面的:(1)个人参保意识不够高。

个人参保意识不高,会严重制约着养老保险覆盖率的提升。

尤其是在农村,传统思想的影响束缚了农民思想认识的发展,形成了封闭落后的思想,即便有些意识到了养老保险的重要性,却因为对养老保险了解不多,对养老保险制度持怀疑态度,因此,也不愿意参加。

个人参保的态度和对养老保险认识的程度,直接决定了养老保险的发展空间和前景。

(2)政策宣传和组织实施力度不大。

养老保险对保障老龄人“老有所养”,维护整个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但推行养老保险的工作力度不大,致使养老保险的发展障碍重重。

5试论述目前我国农村养老社会保险的主要问题有哪些?应该如何推进农村养老社会保险的发展?答:当前我国农村养老社会保险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第一,社会化水平低,目标人群的覆盖面过窄;第二,保障水平低;第三,农村社会化养老缺乏法制化的管理和规范;第四,思想观念不适应;第五,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农民投保的能力有限。

6推进农村养老社会保险的发展的思路:第一,由政府出面,理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管理体制。

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管理必须是政府的行为,在政府的领导下,有计划、有步骤的组织实施。

第二,从农村的实际出发,由政府领导负责,积极、稳步、适度发展。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发展必须与本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实际相适应,因地制宜。

各地应该第三,建立健全管理规章制度,加强队伍建设。

加强农村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既要保证养老基金的安全,又要做到保值增值,确保在老人需要是能够及时兑现。

电大答案,电视大学教学,电大交流&?"P9Y*r2m:Y(_第四,对特殊的对象,采取特殊优惠政策,对有生活困难的应该加强救济。

对独生子女的父母,烈军属,孤寡老人等特殊对象采取一定的优惠政策,根据经济发展的水平提高社会救济水平。

"{7f%T!h%x6L第五,将社会化养老措施与家庭养老相结合,使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7试论述社区服务的主要内容以及其功能和作用的表现?P386答:社区服务的内容主要包括五个方面:(1)为老年人提供的服务,如:为老年人开展卫生保健服务、建立老年人活动中心满足老年人的精神需求等;(2)为残疾人提供服务,如:对残疾人进行治疗康复和社会职业教育、对残疾儿童提供护理和康复活动等;(3)文化活动和社会心理咨询服务,如:开展文化娱乐活动、职业培训和职业介绍、举办心理讲座等;(4)优抚服务,如:为军烈属和驻军部队做好事、办实事,组织开展群众性的拥军优属活动等;(5)便民利民服务,为社区居民提供日常便民活动,如:代居民购置生活用品、接送孩子上学等。

8社区服务的功能和作用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1)补充国家和单位福利的不足,实现社会福利的社会化。

社区服务把国家、单位或企业的多余负担转移给社会,改变“企业办社会、”单位办福利“的状况,逐步减轻国家和单位的负担,实现公共福利事业的社会化。

(2)缓解社会矛盾,解决社会问题,稳定社会秩序。

社区服务通过互助互济、协调人际关系、转化消极因素、缓解社会矛盾,为改革和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条件和环境。

(3)增进居民团结,改善社会风气,推动精神文明建设。

社区服务本身就是尊老爱幼、扶弱助残、互帮互济的活动,开展社区服务有助于培养社区居民的自治精神、集体精神和社区意识,0P4?(H!S"~;_2T'e0I&z(4)扩大就业渠道。

社区服务作为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为社会提供新的就业岗位,尤其是对安置下岗再就业人员具有重要意义。

(5)有利于社会的现代化建设,完善社会基层的管理和服务功能。

社区是社会的基础,社区服务是社会基层管理的重要手段,它能够为社区乃至社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9试评价早期的社会保障。

答:早期的社会保障是慈善事业的代名词,它包括宗教慈善事业、官办慈善事业与民办慈善事业,在西方是宗教慈善事业为主,在中国则是管办慈善事业为主。

此后才进入济贫制度阶段。

对这一时代社会保障活动,可以作如下评价:①性质上是居高临下的施舍型;②根本目的是防止被统治者反抗;③保障项目是极端有限型;④保障水平是极端低下型;⑤保障效果是不良型。

(各点自行展开)10试比较社会救助、社会保险与社会福利的异同。

答:它们都是社会保障的有机组成部分,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主要表现在:第一,对象不同;第二,权利与义务关系不同;第三,保障水平不同;第四,管理与实施方式不同;第五,保障的目标和手段不同。

(各点自行展开)11中国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答:尽管中国的社会保障法制建设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历程,并制定了多部社会保障方面的法规和部分相关法律,他们对于维系以往社会保障制度的运行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并为以后的社会保障法制建设奠定了基础,但从总体上看,中国的社会保障立法又十分滞后,基本上处于一种非正常状态,从而对整个社会保障制度的最终确立与健康运行是一种先天的不足。

中国社会保障法制建设的滞后局面主要表现在:①社会保障立法还缺乏合理的理念;②立法缺乏统筹规划,体系结构残缺;③法制建设的层次低;④立法主体混乱,立法层级无序;⑤欠缺与WTO的社会保险规则相适应的法律规范。

中国社会保障立法的发展趋势,依据量和质两个方面的评价标准,应当从以下几方面进行:①由地方立法向中央立法发展;②由分散立法向相对集中立法发展;③由行政立法向人大立法发展;④强化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实施机制。

12试述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其未来发展。

答:尽管中国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取得了相当的成就,但这一制度亦面临着许多困难与问题,从而还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来促进使其不断走向完善。

中国的养老保险现行制度存在的问题有:①人口老龄化;②家庭保障功能减弱;③经济发展水平低与地区差距过大;④养老金保值增值难。

中国基本养老保险的未来发展:①目标设定;作为旨在提高劳动者抵御老年风险能力的制度安排,养老保险制度的未来发展也应是通过完善自身的组织结构、实施管理和获得尽可能充足的资源,以更好地实现对劳动者老年生活的保障,提高养老保险制度的保障能力。

就养老保险制度的未来安排上,要注意:第一,合理定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架构;第二,合理确定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保障目标;第三,合理选择基本养老保险的财务机制。

②政策建议;实现上述目标,还需要相关措施的实施和配合:第一,理顺管理体制;第二,加强制度的有效性;第三,划清历史责任与现实责任;第四,探索基金管理、运营的有效途径。

13试述中国进行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原因。

答:20世纪50年代初,国家建立起城镇职工的医疗保险制度,即公费医疗和劳保医疗。

经费从企业提留的福利费中列支。

由公费医疗与劳保医疗制度构成的传统医疗保障,全面地保障了劳动者及其家属的疾病医疗,对于解除职工在医疗上的后顾之忧和维护社会稳定都曾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但由于它是计划经济的产物,无法适应经济体制市场化改革的需要。

具体表现在:传统医疗保障的社会化程度较低,且因封闭运行而造成不同类型企业负担畸轻畸重。

传统医疗保障筹资手段不合理。

职工的费用意识和自我约束意识淡薄,成为医疗需求过度和医疗资源浪费的根源。

同时,传统医疗保障的偿付方式也缺乏有效的制约机制,造成医疗需求不足与医疗资源浪费并存。

此外,公费医疗与劳保医疗的医疗服务机构分属于卫生部门和劳动部门两个系统,二者各自为政,各行其道,无法进行整体区域卫生规划和行业管理,从而不可避免地产生医疗资源的重复配置和浪费。

14试述中国失业保险制度的发展方向。

答:从国际上看,失业保险向就业保障机制发展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发展趋势,这是使失业保险由较为消极的事后救助向积极的就业促进机制转化的选择。

近10多年来,各国在失业保险制度方面一个突出的改革方向就是变消极的生活保障为积极的就业保障。

相关主题